汉代儒学教案.doc_第1页
汉代儒学教案.doc_第2页
汉代儒学教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代儒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焚书坑儒”批判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和理解儒学在汉代得以兴起的社会背景。通过学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和科举制等重要史实,学生能理解儒学在汉朝成为正统思想的过程以及后世对儒学正统地位的巩固。2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并结合初中历史、高中必修I、必修II的相关知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从不同的角度发现、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统思想的内涵以及发展历程的认识,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二教学重点: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三教学难点: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太学兴起及科举制进行客观评价。四教学过程:师:在前面的课文中我们学过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为“诸子百家”之一,成蔚然大宗;到了秦朝,儒家思想的命运如何?引用唐朝诗人章碣焚书坑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请思考:诗人在这首诗中讽刺了哪一历史事件?为什么当时会出现这种历史局面?一、秦朝儒家的历史命运(板书)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打击(投影) 为什么要“焚书坑儒”? 秦朝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文化氛围由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生动活跃转为死气沉沉。 儒生、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目的在于钳制人们思想,维护专制统治。秦始皇是焚烧了所有的书籍吗?哪些书籍不在焚烧之列?思考:为什么秦王朝不焚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学生: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知识分子的思想,而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是实用之学,对社会和国家直接有益,不构成对政权的威胁。对“焚书坑儒”的评价: 实质:是文化专制政策。积极影响:在当时有特定的历史背景,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统治。消极影响: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文化氛围变得死气沉沉,儒学的发展因此进入低潮; 这是对先秦思想文化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浩劫。成为两千年文化专制的开端,对思想文化的传播造成了恶劣影响,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自汉代以来,“焚书坑儒”受到了主流文化的批判,有人称之为“灭学之祸”。从战国到秦始皇统一,统治者重视法家思想,“中央集权、严刑峻法”,最终导到秦朝“二世而亡”教训惨痛;西汉建立后,汉初的统治者又采取什么统治思想来治理国家?生: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前面的专题介绍有所铺垫)师:黄老思想的实行有何影响?让学生结合材料进行归纳到汉武帝时期,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稳定,但同时也面临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都迫切需要变汉初的“无为”为“有为”,那么,汉武帝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学生讨论、交流,组织答案后回答。教师通过投影小结: 政治方面:存在王国问题和相国权重问题实行“推恩令”和设立中朝 民族关系方面:匈奴问题和越族问题抗击匈奴和设立三郡 经济方面: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盐铁官营;铸“五铢钱”,统一货币 对外关系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师:通过上述措施,汉武帝达到了政治、经济的“大一统”,因此思想上国家“大一统”成为现实的需要。因此在思想上,采用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二、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的主张?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董仲舒(目不窥园的典故)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董仲舒的主张?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主张与实现国家“大一统”有什么关系?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原始材料来分析董仲舒的主要观点:1、“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2、“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 董仲舒春秋繁露3、“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那些)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老师:上述材料中包含董仲舒的哪些主要观点?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董仲舒的主张?(投影) a、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大一统”和“独尊儒术”。b、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c、针对缓解矛盾的需要,发挥“仁政”提倡轻徭薄赋的观点d、针对维护统治秩序的需要,提出“三纲五常”的观点 特点:以儒家思想为主,外儒内法,兼有道家、阴阳家等思想,具有神秘化色彩。董仲舒的思想之所以被汉武帝采纳,一方面由于董仲舒改造了儒家思想适应了大一统的政治需要,另一方面汉武帝时期需要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经济上的大一统。可以说,儒家思想的改造适应了大一统的时代需要,大一统的时代需要选择了改造后的儒家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由学生在课本中划出。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来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呢? 三、太学和郡学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板书)学生回答:(学生得出下列答案不难,关键是老师帮助学生整理归纳出条理)汉武帝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在中央:创办了太学,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在地方: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影响:对教育: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对社会风气: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对统治基础: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对政坛: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四、察举制、科举制度儒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