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全球化与教育政策.doc_第1页
国家全球化与教育政策.doc_第2页
国家全球化与教育政策.doc_第3页
国家全球化与教育政策.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國家、全球化和教育政策 2004/5/19 佳穎 慈憶壹、全球化(1)何謂全球化 全球化被定義為遍及全世界社會關聯的增強。 David Held認為全球化是全球經濟出現的產物。(吳明烈,2003) 全球化是一種全球意識的發展 全球化是一種社會變遷的現象 全球化是一種建構全球秩序的行動 全球化是一種人類關係的變革 全球化是一種持續進行的過程(2)全球化的特性: (黃富順,2002) 1.世界經濟一體化 2.資訊傳播網路化 3.生活型態一致化 4.文化的融合化 (3)全球化的三個基本來源:1.人類文明 2.資本主義 3.1990年代 (4)全球化的興起 受三個因素的影響(黃富順,2002) 1.民族國家觀念的式微 2.經濟自由化的衝擊 3.交通電訊的發展 (5)全球化的過程:1.早期後工業社會 2.資訊社會 3.後福特主義 *福特主義與後福特主義特徵之對照(戴曉霞,2002) 特徵福特主義後福特主義市場嚴密保護各國市場全球性競爭產品 標準化產品/大量生產個別化產品/彈性及小批生產組織官僚/階層化組織扁平/彈性組織競爭高產能/生產力、低成本/售價創新、多樣化、外包工作類別以製造業之藍領工作為主以服務業之白領工作為主工作特色單純、標準化工作彈性專門化、多樣技能工作工作關係低信任、低授權高信任、高授權教育與訓練教育程度低、在職訓練較少知識勞工、教育程度高、在職訓練正規化勞動市場技能需求穩定技術及市場變化快、勞動市場較難預估 (6)全球化的層面:政治、經濟、科技、教育、社會、文化貳、教育和全球化 教育過程的主體不再是受地理疆界束縛的傳統社會公民,而是自由流動、受世界影響的世界公民。政府的教育投資受益的未必是國家,可能是資本主義中的企業者。教育的目標是幫助個人理解身處全球社會中的意義,增加適應力。 全球化對教育的影響為(洪雯柔,2002): 1.市場化 2.彈性化 3.消費化 4.斷裂化 5.資訊化 6.跨國化參、全球化對工作、職業結構的影響 新全球經濟要求員工有能力去快速學習以及以可靠和創意的方式工作。 最有生產力的員工在全球經濟中,是如同Robert Reich所說的符號的分析者(symbolic analysts),能組織最大生產和勞力的動態部份。 全球化意謂著全職員工會被兼差的員工所取代,女性參與勞動市場會增加。 肆、教育和國家在全球化的脈絡 1.傳統的系統 2.國家:沒有力量的?或相互依賴的? 3.新自由主義對全球化的挑戰伍、全球化與地方的辯證:對教育的意涵簡介:地方、全球化、商品化(commodification) Keliner:全球性文化滲入地方,綜合兩極的新結構浮現,文化成為一個複雜、具爭辯的領域,提供殖民化及抵抗、全球類同及地方混合形式及認同的矛盾力量。全球化的新自由形式產生了重要且普遍的結構性影響:商品化多種教育改革政策因運而生1 跨文化教育增加互賴感,提供具世界主義教育人文概念的新生活。世界主義乃是以世界為本位,以圖全人類幸福和平安寧為理想的主義創造科技方法及對其的需要。2 國際教育源起:文化多元的人文概念,被當代多元文化主義強化。發展:各式教育國際組織興起,如 OECD3 全球遠距教育目標:接近國家外部資源主張:1)多樣學生顧客的利益;2)增加接近性;3)使高階專門知識被廣大聽眾利用;4)回應全球本質上與生俱來地教育課程爭論:1)植基於破碎知識資訊取得的電子傳送及電腦基礎系統的認知限制;2)批判和行銷技能的喪失;3)全球教育的貢獻進一步破壞當地社區與教育系統,且全球教育像文化侵略過程的部分,特別是世界已開發對未開發部份4 開發中國家:結構調整及教育政策毫無選擇地調整結構,向市場靠攏5 全球化與大學:學術資本主義Slaughter and Leslie:學術資本主義指由市場需求來決定學術研究的主題與方向變成主流。分野:20th前大學與市場保持一定的距離,享有獨立於市場與國家權力的自治傳統。20th後學術研究逐漸地與市場掛勾,全球化加速了大學教育與研究的市場化。6 全球化中小學教育:工作與教師訓練陸、對抗運動:爭辯全球新秩序1 回顧至目前為止的調整:對以全球化之名的質疑2 全球化的受害者:第四世界的興起 第四世界:一個對抗極端貧窮及社會排斥的國際性組織 起源:1957A.D.由若瑟赫忍斯基神父(Father Joseph Wresinski)和諾瓦集貧區(位於法國巴黎近郊的赤貧家庭共同創立)。他們向社會大眾揭露赤貧家庭世世代代遭受排斥的事實,並很快意識到對抗赤貧與保護人權是不可分割的奮鬥。 名稱由來:1789A.D.法國大革命時,底富米德維力(Dufourny de Villiers)等議員企圖在國王召開的三級會議上爭取第四階級的參與,以代表農村短工、求乞者、貧病者這一群處境最不利者組成的階級。 創舉:打破傳統救濟並走向結盟。 信念:1赤貧非宿命,而是人為產物;2 最貧窮的人而言,維護家庭生活是對抗赤貧的第一步;3 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建立一個正義、和平與友愛的世界,而唯有最 貧窮家庭成為完全參與者時,這些努力才有效。 成員:1)第四世界家庭;2)選擇和貧窮家庭生命相連的恆久自願者;3)意圖改 變大眾對赤貧者態度與偏見,使赤貧家庭能在職業、社會、政治及宗教生活等層面成為完全參與者的盟友。 行動:使每個家庭都有機會取得必要資源;使每個人都有機會得以求知及接受職業訓練;使每個貧困家庭有機會學習公開表達自己、認識並維護自身權利。3 反全球化:地方和全球的分裂柒、結論:全球化的雙面刃捌、參考書目1. 吳明烈(2003)。全球化趨勢中成人教育的挑戰與發展。社教雙月刊。P.22-23。2. 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2002)。全球化與成人教育。台北:師大書苑。P.1-26。3. 洪裕宏(2004)。學術資本主義與學術人文主義臺灣學術卓越政策的深層省思,發表於高等教育兩岸研討會。台北:淡江。4. 洪雯柔(2002)。全球化與本土化辯證中的比較教育研究。暨南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P.110-120。5. Mattias Finger, Jose &Manuel Asun(2002)。面臨十字路口的成人教育:學尋出路。台北:巨流。P.114-106。6. 戴曉霞(2002)。從福特主義到後福特主義及其對高等教育課程之影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