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塘镇郭官村十二五规划.doc_第1页
水塘镇郭官村十二五规划.doc_第2页
水塘镇郭官村十二五规划.doc_第3页
水塘镇郭官村十二五规划.doc_第4页
水塘镇郭官村十二五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塘镇郭官村“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郭官村委会二一一年三月目 录一、基本情况1、自然条件及资源概况32、发展现状43、贫困原因分析54、有利条件及不利因素65、主要发展途径7二、总体思路及发展目标1、总体思路82、发展目标9三、重点项目建设及实施进度1、种植、养殖业102、道路交通 103、水利建设 114、沼气池配套建设115、危房改造 11四、投资估算及效益预测1、投资估算102、效益预测 11五、保障措施1、组织保障122、资金保障 123、机制保障134、技术保障 13基本情况郭官村共868户2627人,以汉族为主,近年来结婚迁入的少数民族有彝族、白族、,辖15个村民小组,8个自然村寨(赵家丫口、旧厂、周家丫口、中屯、箩卜花地、烂冲头、松林头、水箐),国土面积约8平方公里,以农业为支柱产业。一、自然条件及资源概况(一)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郭官村地处水塘镇西北面,距镇政府4公里。东西南北分别与板桥镇顺居屯村、水塘镇坪川村、黄泥田村、水塘村相接。四面环山,西面主要由石山组成,东面是土山,一条公路横贯南北,辖区石磨化较为严重。2、气候条件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境内最高气温38,最低气温零下8,年平均气温16.5,全年无霜期28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时间1100小时。(二)资源概况1、土地资源全村耕地面积约3500亩,林地覆盖率达27%,石磨化荒山1600余亩,人均占有耕地1.3亩,境内耕地主要以坡耕地为主,水田约有50余亩。2、水资源全村平均海拔1340米,年平均降雨量为860mm,没有山塘及河流分布,加上石磨化较为严重,水资源极为匮乏。特别是6、7两个组,进入枯水季节人畜饮水就十分困难。3、矿产资源境内矿藏主要是煤,其它矿藏暂未探明。二、发展现状(一)经济发展状况村级无积累,2010年末人均纯收2108元。近年来,虽然经过一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但农民现代农业意识不强,还是传统型农业的运作方式。农作物主要以玉米、洋芋、水稻为主,2010年全村粮食产量1700余吨,人均占有粮食380公斤;经济作物以生姜为主,年产值达10万元;养殖以生猪为主,大牲畜存栏达350余头,年出栏仅20余头,生猪存栏达1200余头,年出栏900余头,山羊存栏达170余头,年出栏仅70余头,2010年畜牧业产值达140余万元。(二)基础设施建设1、交通方面通村公路6公里,属于泥夹石路面;通组公路4公里,都是毛路,路面状况极差,雨天车辆无法通行。2、水利方面目前700来户自来水管道已全部安装到户,家家户户吃上了自来水。但仍有近160余户居住在石磨化严重的石山上,这部分群众人畜饮水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在上世纪60年代由木龙水库修有一条引灌渠经过郭官村,但由于年久失修,已全部失去作用,农业灌溉是靠天吃饭。3、社会事业方面一是教育方面。郭官村原有一所小学,由于生源、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因素,于2007年被改为教学点,现仅有1个民办教师带着10余名学龄前儿童在学校上课;学生每天都要步行24公里到镇上读书,十分困难。二是医疗卫生方面。郭官村有村卫生室一所,占地面积约60平米,有村卫生员2名,小诊所2个,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以上,常见病基本能解决。三是社会救助方面。2010年末,全村五保、低保供养人口达 258户436 人,基本达到应保尽保;除部份村干部外,尚无人参加养老保险。(三)贫困原因分析一是耕地面积少。人均耕地仅为1.3亩,难以形成规模,且大部分耕地为25度以上坡耕地,土壤肥力也不足,群众增收困难;二是产业结构单一,群众经济收入来源少且渠道不多;三是地处偏僻,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困难;四是交通不便,导致群众生产、生活成本增加;五是群众现代农业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接受新知识、新技术能力不强,致使农业生产效率不高,缺乏发展动力;六是缺乏资金,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生产质量难以提高。近年来,虽然国家对“三农”工作越来越重视,郭官村也得到大量的扶持和救助,但群众生产资金仍然困难,特别是近年来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极少数群众连种子、化肥都靠借钱买。加上这些年来基本没有农村信贷进村,导致一些群众长期处于贫困。(四)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1、有利条件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主要体现是:生姜种植已有一定技术和规模;六谷米种示范种植面积达20余亩;大牲畜、生猪存栏逐年增加。二是基础设施得到逐步加强。主要体现是:通村主路拓宽及部分硬化;今年将实施4000米通村主路硬化工程。三是新时期扶贫政策机遇好。主要体现是: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盘县整村推进项目的启动;国家扩大内需的战略为农村发展经济创造了条件。四是大牲畜存栏逐年增加,养殖基础牢固。2、不利因素一是通组生产公路路况差,运输成本高。二是产业结构没有优化。产业结构单一现状较长时期内难以解决,没有龙头企业带动,没有形成特色品牌,整体竞争力不强。三是现代农业意识还不强。劳动力素质不高,接受新思想、新技术的能力差、渠道狭窄,缺乏科学的种养殖技术。(五)主要发展途径1、逐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在十二五期间,举全村之力改善人居环境,实现村内主路、窜户路及农户庭院地板的硬化,解决生产、生活成本高的问题,从而增加农民收入。2、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在确定发展项目,不浪费一分土地。把产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突出特色,实行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采用连片开发的方略,以争取项目支持、社会帮扶、金融支持为主,重点引导群众实施产业结构调整。3、开展劳力培训与转移。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多种渠道,引导外出务工劳动力参加政府组织的技能培训,积极申办各种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争取1户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1个组至少有一名技术骨干。4、扎实推进贫困户能力建设。对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实现全面扶持,一是通过项目扶持提高其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快脱贫步伐;二是帮助贫困户向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发展生产,提高能力,增加收入。总体思路及发展目标一、总体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和树立科学发展观,围绕盘县县委“工业强县、城镇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三大战略目标和“四重点三推进三巩固”的工作部署。依托本村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业效益为目标,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为核心,全力实施新阶段开发式扶贫工作,狠抓扶贫政策到户,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突出解决贫困人口收入问题,稳定增加贫困农民收入,提高贫困人口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促进全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发展目标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通组生产公路加宽硬化,村级主路、窜户路及农户庭院地板全部硬化,人居环境得到改善。二是特色农产品种植形成一定规模和效应;养殖业得到长足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三是群众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和谐的邻里关系逐步建立,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四是村民自治步入正轨,村级民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重点项目建设及实施进度一、种植、养殖业1、生姜。2011年在萝卜花地、周家丫口发展种植50亩,2012年在箐门口发展种植50亩,2013年在旧厂片发展种植100亩,2014年在中屯片发展种植100亩。(需资金8万元)2、六谷米。2011年在12组发展农户种植30亩,2012年在15组发展农户种植100亩,2013在2、3、4、5、6、7组发展农户种植370亩。(需资金3万元)3、牛。引进能繁母牛100头,新建圈舍400平米。配套种植牧草30亩。按平均每年20头计算,2015年实施完。(需资金18万元)4、羊。新增基础母羊200只,新建圈舍600平米。配套种植牧草40亩。按平均每年40头计算,2015年实施完。(需资金9.8万元)二、道路交通1、通村公路硬化。通村公路共计6公里,2011年全面硬化。(需资金240万元)2、改扩建通组公路。改扩建通组公路共计3条,一条从赵家丫口至水箐,3公里,2012年实施;一条从唱戏丫口至水箐3公里,2013年实施;一条自唱戏丫口至烂冲头,1公里,2014年实施。(需资金64万元)3、村内窜户路及农户庭院地板硬化。共计硬化9000余平米,2012年全面实施。(需资金91.47万元)三、水利建设1、新修蓄池2个,2012年实施。分别是水箐蓄水池1个120立方米,松林头蓄水池1个120立方米。(需资金6万元)2、新修山塘1个,2012年实施。实施地点小岩子,占地面积60余平方米。(需资金3万元)四、沼气池配套建设在全村新建沼气池配套建设30口。按每年6口的进度,2015年底实施完。(需资金6万元)五、危房改造在全村实施危房改造310户。2011年实施52户;2012年实施50户;2013年实施70户;2014年实施60户;2015年实施78户。(需资金180万元)投资估算及效益预测一、投资估算重点项目建设分种植养殖业、道路交通、水利建设、沼气池建设、危房改造5类,共9个小项目,根据项目建设标准和投资标准预算,预计需资金523.27万元。预计需财政扶贫资金350万元,各级各部门筹集资金10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拆资和自筹73.27万元。二、效益预测本规划的实施,将大力提高全村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贫困人口收入的大幅度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基本生产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从根本上基因温饱成果,实现可持续发展,逐步缩小与发展差距,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是通过种植养殖业的发展,将新增收入432万元,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增加600余元;二是通过公路建设项目的实施,每年可为群众节约生产生活成本80余万元;三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沼气池和危房改造项目的实施,改善了人居环境,给贫困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满足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一是健全工作机构。为全面完成所规划的各项任务,实施支书负总责,分别成立项目工作小组,层层抓落实。二是明确责任分工。对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确保每件事都有人负责、有人抓,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二、资金保障一是力争国家扶贫资金。要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机遇,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求得国家、省、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