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2015学年广东省中山市 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理科)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狗的长毛和卷毛 b 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 c 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 d 玉米叶梢的紫色和叶片的绿色2下列有关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由dd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是杂合子 b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c 生物的性状是由单个遗传因子决定的 d 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3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如图准备了实验装置,棋子上标记的d、d代表基因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并记录字母此操作模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 同源染色体的联会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a b c d 4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某同学连续抓取三次,小球的组合都是dd,则他第4次抓取dd的概率是() a b c 0 d 15下列各项依次采用哪种方法最适宜?()鉴别一只羊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 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度 检验杂种基因型的方法 a 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 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c 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d 杂交、杂交、杂交、测交6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特点是() a 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点分裂 b 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点不分裂 c 同源染色体不分离,着丝点分裂 d 同源染色体不分离,着丝点不分裂7家兔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22个四分体,则形成的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 a 11条 b 22条 c 33条 d 44条8对摩尔根等人得出“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这一结论没有影响的是() a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b 摩尔根的精巧实验设计 c 萨顿提出的遗传的染色体假说 d 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9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等位基因a和a位于染色体的位置(不考虑互换和突变)可能是() a a位于上,a位于上 b a位于上,a位于上 c 该细胞只有a,分别位于和上 d 该细胞只有a,分别位于和上10父亲患病,女儿也一定患病,那么该病的致病基因最可能是() a 常染色体显性基因 b 常染色体隐性基因 c x染色体显性基因 d x染色体隐性基因11果蝇的红眼(r)为伴x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r),下列有关这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用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杂交,子代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3:1 b 用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杂交,子代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1:1 c 用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杂交,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 d 用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杂交,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12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可知()实验组号 接种菌型 加入s型菌物质 培养皿长菌情况 r 蛋白质 r型 r 荚膜多糖 r型 r dna r型、s型 r dna(经dna酶处理) r型 a 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 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 和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d 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3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 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b dna能自我复制 c dna是遗传物质 d dna能控制蛋白质合成14下列有关dna和mrna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 mrna易被水解,dna则较稳定 c 细菌的mrna与其dna一样稳定 d dna可以配对形成双链结构,而mrna则不能15从某一生物的组织中提取dna进行分析,其中c+g=46%,又知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为28%,问另一条链中a占该链全部碱基的() a 26% b 24% c 14% d 11%16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 a 磷脂双分子层 b 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c 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 d 碱基间的连接17在搭建dna分子模型的实验中,若有4种碱基塑料片共20个,其中4个c,6个g,3个a,7个t,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14个,脱氧核糖塑料片40个,磷酸塑料片100个,代表氢键的连接物若干,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连接物若干,则() a 能搭建出20个脱氧核苷酸 b 所搭建的dna分子片段最长为7碱基对 c 能搭建出410种不同的dna分子模型 d 能搭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18某dna分子片段含有100个碱基对,其中a为60个,该片段连续复制三次所需c的数量为() a 180个 b 280个 c 320个 d 360个19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脱氧核苷酸 b 在全部解旋之后才开始碱基配对 c 解旋后以一条母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 d 复制后,每个新dna分子中含有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20女性子宫瘤细胞中最长的dna分子可达36mm,dna复制速度约为4m/min,但复制过程仅需40min左右即完成,这是因为() a 边解旋边复制 b 一个复制点双向复制 c 以半保留方式复制 d 复制起点多,分段复制21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甲是dna,乙为rna,此过程要以甲为模板,酶为rna聚合酶 b 甲是dna,乙为dna,此过程要以甲为模板,酶为dna聚合酶 c 甲是rna,乙为dna,此过程为转录,原料为脱氧核苷酸 d 甲是rna,乙为蛋白质,此过程为翻译,原料为氨基酸22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 a dna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b 核糖体不同 c 转运rna不同 d 信使rna不同23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下代和上代间总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基因重组 b 基因突变 c 生活环境不同 d 染色体变异24对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不正确的描述是() a 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 b 低温诱导出的染色体数目变化将引起可遗传变异 c 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 d 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25双子叶植物大麻(2n=20)为雌雄异株,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若将其花药离体培养,将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所得植株的染色体组成应是() a 18+xy b 18+xx c 18+xx或18+yy d 18+xx或18+xy26某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8条,图中表示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 a b c d 27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 b 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 c 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d 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28人工诱变培育新品种,目前最常用的是() a 用射线或激光照射 b 花药离体培养 c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d 人工杂交29杂交育种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a 基因突变 b 染色体结构变异 c 基因重组 d 染色体数目变异30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发病率与母亲年龄的关系如图所示,预防该遗传病的主要措施是()适龄生育 基因诊断 染色体分析 b超检查 a b c d 31用四倍体水稻的花粉通过人工离体培养,育成的植株() a 二倍体 b 单倍体 c 四倍体 d 多倍体32不属于基因工程操作工具的是() a 目的基因 b 运载体 c dna连接酶 d 限制酶33在某一个基因工程中,切割载体和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时,需使用() a 同种限制酶 b 两种限制酶 c 同种dna连接酶 d 两种dna连接酶34在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中,不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步骤是() a 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b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c 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d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35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能正确解释的现象是生物的() a 遗传、变异 b 适应性、多样性 c 起源、进化 d 应激性、变异性36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 b 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 c 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 d 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37鲸和鲨鱼是不同纲的两种动物,但它们却有着相同的生活环境和相似的体型,这是因为() a 相同变异的结果 b 进化的方向相同 c 起源于共同的原始祖先 d 相同的环境自然选择的结果38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决定生物进行化方向是变异 进化的根本原因是遗传 a b c d 39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a 3:3:1 b 4:4:1 c 1:2:0 d 1:2:140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a 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b 产生了地理隔离 c 形成了生殖隔离 d 改变了基因频率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全选对得2分,只选1个且正确得1分,错选、不选得0分)41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及部分个体基因型如图所示,a1、a2、a3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 b 1基因型为xa1y的概率是 c 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 d 1基因型为xa1xa1的概率是42基因型为aabbdd个体自交,假定这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不考虑互换和突变,则下列有关其子代叙述正确的是() a 3对等位基因都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 b 1对等位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 c 2对等位基因杂合、1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 d 3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与3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相同43下列有关细胞核中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dna分子上含有许多个基因 b 都能复制和传递,且三者的行为一致 c 三者都是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d 生物的传宗接代中,基因的行为决定着dna和染色体的行为44关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细胞周期中,mrna的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发生变化 b 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转录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是个 c 细菌的一个基因转录时两条dna链可同时作为模板,提高转录效率 d dna复制和转录的共同点是都需要多种酶参与,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45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性状三者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基因能够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性状的表现 b 基因能够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但不能控制生物性状 c 人的白化病症状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引起的 d 人镰刀型细胞贫血病是由于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酶的基因错误表达引起的46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不同基因突变的频率是不相同的 b 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 c 一个基因可以向多个方向突变 d 细胞分裂的中期不发生基因突变三、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8分)47如图所示,将二倍体植株和杂交得到,再将作进一步处理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由得到的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b 图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c 至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异都有利于生产 d 若的基因型是aabbdd,则的基因型可能是abd48现有小麦种质资源包括:高产、感病; 低产、抗病; 高产、晚熟等品种为满足不同地区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栽培需求,育种专家要培育3类品种:a高产、抗病;b高产、早熟;c高产、抗旱下述育种方法可行的是() a 利用、品种间杂交筛选获得a b 对品种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筛选获得b c a、b和c的培育均可采用诱变育种方法 d 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抗旱基因导入中获得c49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研究物种的迁徙规律,关键是研究一对雌雄个体的迁徙行为 b 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交配产生后代 c 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 d 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自然选择的方向50一个班级分组进行观察减数分裂实验,下列操作及表述正确的是() a 实验材料用蝗虫的精巢比卵巢更适宜 b 制作装片过程不需要染色 c 换用高倍镜时,从侧面观察,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 d 因观察材料较少,性母细胞较小,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三、非选择题:共40分51图1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生殖腺细胞中细胞核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1的17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时期,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有(均用序号填空)(2)图2为某雌性个体的原始生殖细胞,若在减数分裂中产生了基因型为adbe的配子,则该配子的产生与图1中(填序号)时期密切相关,该变异被称之为若不考虑交叉互换,就图中相关的染色体和部分基因而言,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能产生种基因型的卵细胞(3)图2中a(或a)和d(或d)是非等位基因,它们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52艾滋病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能导致艾滋病的hiv病毒是rna病毒,它感染人的t淋巴细胞,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使患者死于广泛感染请回答:(1)图中表示病毒正侵入细胞,进入细胞的是病毒的(2)图中过程称为,是以为模板,以为原料,在酶的作用下合成dna(3)若病毒rna某片段碱基序列为aaccgu,则经过程形成的产物对应片段中含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个,含嘌呤碱基个(4)和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分别称为53现有两个小麦品种,一个纯种小麦性状是高杆(d),抗锈病(t);另一个纯种小麦的性状是矮杆(d),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了如图所示的、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要缩短育种年限,应选择的方法是,依据的变异原理是;另一种育种方法依据的变异原理是(2)图中的基因组成为(3)(二)过程中,d和d的分离发生在;(三)过程采用的方法称为(4)(五)过程产生的抗倒伏抗锈病植株中的纯合体占(5)如将方法中获得的植株杂交,再让所得到的后代自交,则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54肥胖与遗传密切相关,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1)某肥胖基因发现于一突变系肥胖小鼠,人们对该基因进行了相关研究小鼠肥胖是由于正常基因的编码链(模板链的互补链)部分序列“ctccga”中的一个c被t替换,突变为决定终止密码(uaa或uga或uag)的序列,导致该激素不能正常合成,突变后的序列是,这种突变(填“能”或“不能”)使基因的转录终止若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切割该dna序列,需用基因的“剪刀”是(2)目前认为,人的体重主要受多基因遗传的控制假如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bb(a、b基因使体重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从遗传角度分析,其子女体重超过父母的概率是,体重低于父母的基因型为(3)有学者认为,利于脂肪积累的基因由于适应早期人类食物缺乏而得以保留并遗传到现代,表明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这些基因的频率未明显改变的情况下,随着营养条件改善,肥胖发生率明显增高,说明肥胖是因素和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5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本市四所高中一年级的全体学生进行色盲发病率调查,结果汇总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回答:性状 表现型 校一 校二 校三 校四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色觉 正常 404 398 500 400 436 328 402 98 色盲 8 0 9 1 6 0 12 0(1)上述表中数据可反映出色盲遗传具有的特点假设校二的女性正常个体中有80人为色盲基因携带者,则校二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2)兴趣小组调查自然人群色盲发病率的正确方法是,调查色盲遗传方式的正确方法是(3)调查中发现一男生(10)患有色盲,其同胞姐姐患有白化病,经调查其家庭系谱图如图:(控制色盲的这对等位基因用bb表示)(控制白化aa)色盲的遗传方式为;4的基因型是若10与8婚配,生育子女中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在当地人群中约1600个人中有一个白化病患者一个表现型正常、其双亲表现型也正常,但其弟弟是白化病患者的女人,与当地一个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人婚配,他们所生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为2014-2015学年广东省中山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理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狗的长毛和卷毛 b 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 c 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 d 玉米叶梢的紫色和叶片的绿色考点: 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 分析: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解答: 解:a、狗的长毛和卷毛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b、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不符合“同种生物”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c、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c正确;d、玉米叶梢的紫色和叶片的绿色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重点考查相对性状,要求考生识记相对性状的概念,能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下列有关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由dd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是杂合子 b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c 生物的性状是由单个遗传因子决定的 d 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考点: 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 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解答: 解:a、孟德尔认为:由相同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是纯合子,由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是杂合子,a正确;b、孟德尔认为: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b正确;c、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遗传因子决定的,c错误;d、孟德尔认为: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进入不同配子,所以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d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比较简单,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掌握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现象进行的解释,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如图准备了实验装置,棋子上标记的d、d代表基因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并记录字母此操作模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 同源染色体的联会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a b c d 考点: 植物或动物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 分析: 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解答: 解:由于甲、乙中都有d、d,所以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只能获得d或d中的一个,说明等位基因的分离,正确;同源染色体的联会是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配对,所以随机抓取一枚棋子没有体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错误;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不同字母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正确;实验中只有一对基因,不可能发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错误所以正确的有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首先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明确实验中所用的小桶、彩球和彩球的随机结合所代表的含义;其次要求考生掌握该实验的操作过中需要注意的细节,明确甲、乙小桶中摸出的d、d数量基本相等所表示的含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4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某同学连续抓取三次,小球的组合都是dd,则他第4次抓取dd的概率是() a b c 0 d 1考点: 植物或动物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 分析: 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解答: 解:由于每次抓取前都要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匀,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所以每次抓取dd的概率都是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首先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明确实验中所用的小桶、彩球和彩球的随机结合所代表的含义;其次要求考生掌握该实验的操作过中需要注意的细节,明确甲、乙小桶中摸出的d、d数量基本相等所表示的含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5下列各项依次采用哪种方法最适宜?()鉴别一只羊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 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度 检验杂种基因型的方法 a 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 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c 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d 杂交、杂交、杂交、测交考点: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 鉴别一只动物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和检验杂种基因型,都采用测交法;农业生产中通过不断自交来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度;在一对相性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可以用杂交法解答: 解:用测交法可鉴别一只羊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如果后代只有显性个体,则很可能是纯合体;如果后代出现隐性个体,则为杂合体;用杂交法可以区别一对相对性状中的显隐性关系,后代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用自交法可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度,因为杂合体自交后代能出现显性纯合体,并淘汰隐性个体;用测交法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时,如果后代只有显性个体,则很可能是纯合体;如果后代出现隐性个体,则为杂合体所以采用的最适宜方法是测交、杂交、自交、测交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特点是() a 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点分裂 b 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点不分裂 c 同源染色体不分离,着丝点分裂 d 同源染色体不分离,着丝点不分裂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解答: 解: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在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在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着丝点不分裂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各选项行为发生在时期,再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7家兔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22个四分体,则形成的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 a 11条 b 22条 c 33条 d 44条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染色体 2n 2n 2n n n n 2n n解答: 解:四分体是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的,即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家兔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中,形成22个四分体,说明家兔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44条染色体,而初级卵母细胞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由此可知,家兔体细胞中也含有44条染色体因此,卵细胞是减数分裂形成的,其所含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即22条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再结合题中数据作出准确的判断8对摩尔根等人得出“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这一结论没有影响的是() a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b 摩尔根的精巧实验设计 c 萨顿提出的遗传的染色体假说 d 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考点: 伴性遗传 分析: 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等人选择果蝇作为实验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结论,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此外,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也是摩尔根获得成功的理论基础解答: 解:a、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是摩尔根等人提出“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结论的基础,a正确;b、摩尔根的成功离不开合理的选材和精巧的实验设计,b正确;c、萨顿提出的假说是摩尔根等人提出“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结论的理论基础,c正确;d、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解释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提出时间在摩尔根之后,d错误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探索历程,要求考生识记萨顿采用的方法及提出的假说,摩尔根采用的方法及提出的假设,明确摩尔根实验是建立在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基础上的,再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9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等位基因a和a位于染色体的位置(不考虑互换和突变)可能是() a a位于上,a位于上 b a位于上,a位于上 c 该细胞只有a,分别位于和上 d 该细胞只有a,分别位于和上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某二倍体生物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该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均匀地移向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解答: 解:a、图示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只含有a或a中的一种基因,a错误;b、图示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只含有a或a中的一种基因,b错误;c、该细胞只有a,且应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不可能位于和上,c错误;d、该细胞只有a,且应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如分别位于和上,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明确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再结合图解准确判断各选项10父亲患病,女儿也一定患病,那么该病的致病基因最可能是() a 常染色体显性基因 b 常染色体隐性基因 c x染色体显性基因 d x染色体隐性基因考点: 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 本题是对伴x显性遗传病特点的考查,伴x显性遗传病,父亲患病,其母亲(女儿)一定患病解答: 解: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与性别没有关系,父亲患病,女儿不一定患病,a错误;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与性别没有关系,父亲患病,女儿不一定患病,b错误;c、伴x显性遗传病,父亲患病,其母亲(女儿)一定患病,因此父亲患病,女儿也一定患病,那么该病的致病基因最可能是x染色体的显性基因,c正确;d、伴x隐性遗传病女儿患病,父亲一定患病,但父亲患病,女儿不一定患病,女儿是否患病还要看来自母亲的x染色体是否含有该病的致病基因,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伴x显性遗传病、伴x隐性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对于几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的理解和掌握 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1果蝇的红眼(r)为伴x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r),下列有关这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用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杂交,子代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3:1 b 用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杂交,子代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1:1 c 用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杂交,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 d 用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杂交,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考点: 伴性遗传 分析: 果蝇眼色的遗传是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红眼是由r控制,白眼是由r控制,r、r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据此答题解答: 解:a、杂合红眼雌果蝇(xrxr)红眼雄果蝇(xry)杂交,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则子代红眼:白眼的比例为3:1,且白眼全为雄性,a正确;b、xaxa(杂合红雌)xay(白雄)xaxa(红雌)、xaxa(白雌)、xay(红雄)、xay(白雄),即子代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1:1,b正确;c、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杂交,后代雄性全部是白眼,雌性全部是红眼,c正确;d、xaxa(杂合红雌)xay(红雄)xaxa(红雌)、xaxa(红雌)、xay(红雄)、xay(白雄),所以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d错误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2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可知()实验组号 接种菌型 加入s型菌物质 培养皿长菌情况 r 蛋白质 r型 r 荚膜多糖 r型 r dna r型、s型 r dna(经dna酶处理) r型 a 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 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 和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d 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考点: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分析: 由、组相比较可知dna是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再通过组可进一步证明dna是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蛋白质、多糖以及dna水解产物都不是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和形成对照,也能说明dna是s型菌的转化因子;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解答: 解:a、在含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细菌的蛋白质,r型细菌没有转化成s型细菌,说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a错误;b、表中实验结果不能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b错误;c、和形成对照,说明dna是s型菌的转化因子,c正确;d、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结合实验表格,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13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 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b dna能自我复制 c dna是遗传物质 d dna能控制蛋白质合成考点: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 噬菌体在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只有dna注入到大肠杆菌内,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此时在噬菌体自身dna的指导下,复制形成多的dna,并且控制合成多个蛋白质外壳,并且组装形成多个子代噬菌体解答: 解:a、该实验中没有发生变异,因此不能证明dna分子能否产生可遗传的变异,a错误;b、噬菌体在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只有dna注入到大肠杆菌内,然后经过复制产生了更多的dna,b正确;c、由于只有dna分子进入大肠杆菌中,然后产生了更多的子代噬菌体,c正确;d、dna分子进入细菌后,在自身dna分子的指导下,控制合成了相应的蛋白质,d正确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的遗传物质,着重考查了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14下列有关dna和mrna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 mrna易被水解,dna则较稳定 c 细菌的mrna与其dna一样稳定 d dna可以配对形成双链结构,而mrna则不能考点: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 分析: 1、dna一般是双链结构,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2、rna一般是单链结构,与双链dna相比,rna的单链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和水解3、病毒只有dna或rna一种核酸,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遗传物质是dna;因此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解答: 解:a、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a错误;b、rna是单链,易被水解和发生变异,dna是双螺旋结构,比较稳定,b正确;c、由b分析可知,c错误;d、mrna也可以通过碱基配对形成双链结构,d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dna与rna从结构、功能等方面的比较掌握15从某一生物的组织中提取dna进行分析,其中c+g=46%,又知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为28%,问另一条链中a占该链全部碱基的() a 26% b 24% c 14% d 11%考点: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 双链dna分子中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的碱基相等;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推理、计算相关问题解答: 解:由题意知,该dna分子中,g+c=46%,则a+t=54%,因此双链dna中a=t=27%,又知,一条链中a为28%,则该链中a占双链的14%,所以另一条链中a占双链的比例是27%14%=13%,故另一条链中a占该链全部碱基的比例是13%2=26%故选:a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dna分子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理解并应用相关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16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 a 磷脂双分子层 b 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c 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 d 碱基间的连接考点: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 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答: 解:由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可知,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形成的故选:c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dna分子的结构特点的理解和熟练识记17在搭建dna分子模型的实验中,若有4种碱基塑料片共20个,其中4个c,6个g,3个a,7个t,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14个,脱氧核糖塑料片40个,磷酸塑料片100个,代表氢键的连接物若干,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连接物若干,则() a 能搭建出20个脱氧核苷酸 b 所搭建的dna分子片段最长为7碱基对 c 能搭建出410种不同的dna分子模型 d 能搭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考点: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 在双链dna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g=c,则a=t有3对,g=c有4对设能搭建的dna分子含有n个碱基对,则每条链需要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的数目为2n1,共需(2n1)2个,已知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有14个,则n=4,所以只能搭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解答: 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题中提供的条件只能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a错误;b、由以上分析可知,题中提供的条件只能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b错误;c、能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最多能搭建出44种不同的dna分子模型,c错误;d、由以上分析可知,题中提供的条件只能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明确碱基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的数目的计算,考生可以绘图得出(2n1)2的规律,再结合题干条件“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有14个”答题18某dna分子片段含有100个碱基对,其中a为60个,该片段连续复制三次所需c的数量为() a 180个 b 280个 c 320个 d 360个考点: dna分子的复制;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 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根据题意分析可知:(1)1个dna经过三次复制,共产生23=8个dna分子;(2)不配对的碱基之和等于碱基总数的一半,所以该dna分子中胞嘧啶(c)=10060=40解答: 解:在dna分子中,任何不配对的碱基之和等于碱基总数的一半,即腺嘌呤和鸟嘌呤之和是碱基总数的一半,所以该dna分子中胞嘧啶(c)=10060=40个一个dna分子片段,复制n次后,可得2n个dna分子片段,即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污水装置安装合同协议书
- 父母商铺过户协议书模板
- 物业与业主协议合同范本
- 消防维保终止合同协议书
- 股权回收合同协议书范本
- 闲置玻璃钢改造合同范本
- 申请廉租房劳务合同范本
- 浙江商会合作合同协议书
- 物流运输调车协议书范本
- 游乐场地板采购合同协议
- 农学概论:第二章 作物的分类与分布
- 中电建〔2012〕498号关于印发《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管理暂行办法》
- 公路工程资料填写范例课件
-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习作:围绕中心意思写》评改指导
- DB22T 1786-2013 普通住宅物业服务规范
- 蒙古国金矿资源地理分布特征研究
- chapter7-厦门林子雨大数据处理技术spark第7章streaming2017年春季学期
- 扩张型心肌病病例讨论PPT课件
- 医院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 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四级下The Camping Trip教学设计
- 概况第5讲:工艺概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