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精神与价值观.doc_第1页
最美精神与价值观.doc_第2页
最美精神与价值观.doc_第3页
最美精神与价值观.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践行我们的价值观 争做最美长兴人稽查大队 高继豪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说:“态度、价值观和信念等被笼统成为文化的东西,在人类经济进步的过程中无疑起着重要作用。”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今天,在新一轮发展形势下,要打造“锦绣长兴、太湖望县”,不仅需要政策、资金、技术等的支撑,而且还要有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这种动力来自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务实、守信、崇学、向善。务实,即讲求实效、实事求是,侧重从政治生活层面上的倡导。崇尚“多做少说,做也不说”,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守信,即尊重规则、信守承诺,侧重从经济生活层面的倡导。中国古代 “五德”之一有“信”,其意为守信、诚信。崇学,即重学善学、敢闯敢创,侧重从文化生活层面的倡导,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向善,即人心向善、从善如流,侧重从社会生活层面的倡导。向善表现为一种高尚珍贵的情操。 近期,社会上涌现出“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最美姑娘”、“最美教师”、“最美爷爷”、“最美警察”等一大批影响全国、感动全社会的“最美人物”。这些道德模范和时代楷模,在平凡中见伟大、在朴实中见崇高,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凸显了雷锋精神的时代特征,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最美”精神激发着全社会的向善力量。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向善的本性是最重要的。”不论是“最美妈妈”吴菊萍挺身而出的“惊世一举”、还是“最美爸爸”黄小荣奋不顾身的“惊人一跃”,或是“最美司机”吴斌强忍剧痛的“完美一刹”,其实都是长期积累和养成的在特殊时刻瞬间迸发的一种发自内心的道德需要。“最美”,就美在朴实无华的善良、美在真挚无悔的奉献、美在勇于担当的责任、美在不假思索的瞬间。他们都这样回应社会的赞誉鲜活的生命就在那里,我不能什么也不做,看着他(她)消失。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原是一切真、善、美的根本。尊重生命,护佑生命,把生命提高到最有价值的地位。这样的生命意识激发社会向善力量,于个人言,是对自身生命的备加珍惜,对生活的信心;于他人言,是通过爱心善意可以帮助改变妞妞等个体的命运;于整个社会言,则有助于建立起和谐的社会关系,改变社会群体的命运。“最美”使人们相信,一个人有了向善之心,才能充实自己的人生;一个社会有了向善的力量,才能变得和谐美好。“最美”精神是雷锋精神新的弘扬。50年前,雷锋这位普通的战士用短暂的一生书写了一种不朽的道德精神:助人为乐,给人以春天般的温暖;服务人民,给社会以秋天般的奉献;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对事业投以夏天般的热情;做好事,不嫌点滴微小;做好人,能在日常平凡中成就纯粹高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律己成就温良恭俭让之美德,为人达于仁爱道义之至善。行为平凡而品格非凡,动机单纯而德性纯粹,生命短暂而精神长久。因此,他赢得了人们的崇敬,成为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道德典范。49年前,毛泽东主席挥笔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不难看出,“最美”人物与雷锋,其精神实质都一样,共同用自己的血和汗甚至生命不断描绘着雷锋精神这幅中华民族最可珍贵的精神画卷。不同时代有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主旋律,甚至有不同的话语系统,但根本内容和透射出的精神光芒却是相通的,甚至一致的。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也是当今时代人们对“最美”精神的渴望,也是“最美”现象的精神底蕴。正如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所说的那样,“最美”的称谓,是公众对日常生活中那种平凡而出人意料的善良行为的道德激赏和赞美,体现了百姓内心的一种社会理想和价值期许,是对真善美的认同。“最美”精神生动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荣辱观体现的是道德行为规范。它影响人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和价值尺度,决定人的行为准则。可以说,“最美”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格化代表。“最美人物”群体的出现,是独特的文化基因、健全的制度安排、良好的环境氛围、有力的典型宣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种子发芽需要“良田沃土”,道德成长离不开“社会营养”。一个人关键时刻的抉择,源于日常行为与精神气质;危难时刻迸发出的美丽举动,更是社会价值观的忠实演绎。“最美”精神为长兴打造“锦绣长兴、太湖望县”提供强大动力和新的契机。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崇高的追求,时代楷模是精神富有的典范,“最美现象”背后闪耀的“最美精神”,能够引发一个地方道德力量的内生发展。“最美”是群众命名的,发现和传播“最美人物”的过程,是一次全社会的道德确认的过程。这种普遍由民间而网络而主流媒体,由媒介传播而政府参与而社会团体响应,共同把一个又一个“最美人物”推向全社会的现象,反映了全民的文化自觉和价值觉醒。“最美”行为的自发性昭示世人,当今时代,价值观的“长城”依然在公众心中坚强挺立,真善美始终是人们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最美人物”发掘的民间性告诉我们,“最美”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绝大多数人的内心充满正直、善良和勇气,美好的道德情操是时代和人民的强劲呼唤;“最美”事迹的传导性充分证明,面对转型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这些最美的人、最美的心灵,能够激发全社会对向善风尚的大力弘扬,促进社会正能量的集体输出,推动社会正气、道德力量的持续增长,反映人们对重构社会道德体系、建设和谐美好社会的强烈愿望。当英雄的事迹传开,我们从网络上又一次读到了“值与不值”的争论。什么时候,在生命的急危关头,在道义的取舍时刻,我们开始学会用如此工具的理性去权衡?以如此功利的心态去抉择?这是对英雄壮举的亵渎,也是对人性善良的漠视。市场经济,消费主义,利益需求,开阔者我们的视野,解放着我们的欲望,也消解着生命的真谛,流失着生活的意义。曾经神圣的意识形态在世俗化的潮流中经受冲击,曾经普遍的社会认同在多元化的解构中日渐疏离,一些曾是大众生活道德标杆的人物被肆意质疑、嘲弄,一些冲击道德底线背离责任伦理的言行被片面同情、辩护。金钱的逻辑,正无情地挤压着我们的生活,颠覆着原有的价值观和对共同体的归属感。当长江大学的学生跪求现场的船主挽救同学的生命,却遭到冷漠拒绝,这“黑了良心”的丑陋一幕,深深伤害着青年学子的心灵,也深深刺痛着社会大众的良知。几年前南京“彭宇案”发生后,有人便得出结论:“老人倒地不要去扶”;最近上海的几起“钓鱼执法”案曝光后,有人就开始学乖:“本车拒绝搭载救助”。在相似的困境中,我们是否也有意无意地附和、接受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维?是否已经养成一种对他人生存状态的习惯性冷漠?传统美德,是一片丰饶的土壤,生长着本真的人生体验,孕育出鲜活的道德追求。“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不仅是儒家文人士大夫的道德理想,也是中国普通民众生活日常的道德实践。人伦亲情,生命热爱,诚信意识,道义情怀,奉献品格,中国特色的道德建设正是从这里衍生、拓展。面对社会风气的变化和伦理底线的下滑,我们心情沉痛地去感叹、愤懑;面对道德尺度的紊乱和价值取向的模糊,我们理直气壮地去质疑、批判;面对生活秩序的失范和世道人心的冷漠,我们满怀希望地去等待、寻找。但是,假如当这一切过后,还是习见的庸常和喧哗,甚至或心甘情愿或不由自主地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追逐其中乐此不疲,那么,谁来填补价值的虚空,谁来祛除心灵的魔障?唯一能救赎的,还是我们自己。我们都是道德建设的主体。其实,这些普通的人物,原本并非为着这响亮的掌声和颂歌,并未奢求这热烈的倡扬和感动,他们只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去展示自己的本真:他们只是顺应人性的自然,去实践自己的良知。他们以平民的思维和逻辑,诠释朴素的生活真谛,演绎简洁的人生故事,生发淳厚的草根精神。他们心头那一份绵绵的热,那一缕亮亮的光,柔和地温暖着世道人心,照亮了身边世界。 道德伦理的勃兴,是当下文化建设的重心。“最美”精神的呵护,需要什么?“最美”需要人格的教育。生活就是选择。道德是人的生存的一种方式,是人实现自我、完善自我的价值诉求,是人把握社会、把握世界的一种实践力量。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常常看到这种现象,有些人将道德作为一种工具,有困难时依赖道德,有私利时不要道德。这就是一个道德人格不健全的问题。道德人格是深层、基础的道德意识。我们不需要口号式的道德说教,这只会培养人们的虚假的道德人格。认同式的道德教化,才能引起道德在人们心里的内化,达到道德人格化,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才能坚持道德的操守。“最美”需要价值的引领。一个个朴素的故事,抒写看美丽人生的传奇,我们被久久地感动;一颗颗平凡的良心,映照看人间美德的光彩,社会在热情地歌颂;一波波深刻的反思,表达着道德失落的焦虑,媒体正急切地寻找。然而,当感动的潮水漫上堤坝,当歌颂的激情澎湃而过,当寻找的脚步来来去去,我们是否已经从中积淀了更为丰厚、更具活力的道德资源,是否已经从中开辟出更为清晰、更其宽阔的进步路径,是否已经从中深化出更加大众化、生活化、日常化的核心价值?我们要建立的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是体现社会主义社会本质要求和鲜明特色的社会风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行方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最终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不断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最美”需要党员干部的示范。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谆谆告诫全党: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官德隆,民德隆;官德毁,民德降”,政治之清浊、社会风气之好坏,广大党员干部的道德修为是个重要的风向标。每个党员干部都要不断地锤炼自己的思想道德,认清“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自觉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大是大非面前清醒坚定,在急难险重任务前挺身而出,在道德操守上慎独慎微,在廉洁自律上善始善终,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和人格力量为群众作出示范,努力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标杆。 “最美”需要社会公众的参与。“草根爱心”静水深流,滋润大地,必能释放巨大能量。但不容否认,我们的社会今天还在遭遇“道德沙尘暴”。社会转型期,利益的分化与侵蚀、观念的多元与错位、社会的发展与阵痛,使得道德的挺立与生长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社会生态,必须需要我们社会公众都参与进来。危难之中有真情,大灾面前见精神。当危难来临的关键时刻,我们总是有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众志成城、团结奋战的精神;总是迸发出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一种顽强拼搏、勇于奉献的精神;总是洋溢着患难与共的深情厚谊,高扬起互助友爱的精神。这一切,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也是我们当前抗击冰雪灾害、夺取救灾全面胜利的信心所在。培根说过: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最美”的人格魅力,不仅在于持之以恒的修为,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