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失调的理论与应用.doc_第1页
认知失调的理论与应用.doc_第2页
认知失调的理论与应用.doc_第3页
认知失调的理论与应用.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知失调的理论与应用 心理系02级2班 张凯欣 35号 认知失调的理论与应用你心理不平衡吗?工作很出色,领导对你非常欣赏,多次暗示你可能被提拔,可是,时隔不久,提拔了一个比你差的同事;为了买一套称心如意的住宅,你相中了两套房子,左挑右看,难以取舍,终于狠下心来,挑了其中一套,为此付了一生的积蓄,结果发觉自己选中的房子有种种缺陷,懊丧不已;明明挑灯夜战,奋力拼搏,但考试落得个不及格,名落孙山;一生兢兢业业,突然间被筛下了岗;听信其他人说,股票会涨,于是重仓介入,结果全部被套,而且套得死死的;买回一件新潮衣服,得意洋洋,第二天一穿,不光是丈夫就是单位里的同事都说“难看死了”,气得你脸色发青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真正一帆风顺的日子少之又少,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矛盾,磕磕碰碰是家常便饭。更何况当今的中国社会正处于激烈变革的时期,传统的社会格局正在逐渐被打破,新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逐渐形成,一些旧矛盾尚未彻底解决,一些新矛盾就已产生。观念冲撞、风俗嬗变,凡此种种反映到我们心里,不平衡随之产生。然而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懂得聆听自己心理的讯号,在心平气和的状态下施展特长和技术,自然而然开发潜能,这将成为创造事业成功的基石。心理不平衡,用心理学的正式术语来说,称之为认知失调。学习认知失调理论所述的原理、对现实生活的含义以及减少失调的方法,不仅使我们增长了心理学知识,在面对环境的种种压力和挑战时能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心理的平衡和和谐,不让忿懑、焦燥、忧心等带来严重的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而且有助于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改进沟通,解决冲突,创作更好的业绩。下面我们就探讨一下认知失调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于1957年提出来的认知协调理论认为:当一个人深信不疑的价值或信念受到心理上相矛盾的信念或实际行为的挑战时,会体验到一种张力或不适,也就是认知上的失调。为了解决这种不适他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或信念,或寻找一种解决这种矛盾的理由或借口,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在课堂教学中;认知协调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条件,是考察学习现象是否发生的重要依据,并为教师科学地把握课堂教学的本质提供了新的依据。认知失调理论已被教师在教学中广泛运用,要促进学生的认知失调,达到较高层次的平衡,必须避免运用中的失调,向整合协调努力。一、把握“准”“准”就是找准教学的起点,调整教学顺序,学生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了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知水平、态度等,就称为起点行为或起点能力,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最重要的因素,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特别是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如教学“时、分的认识”,教材按照“认识钟面的结构教学时分的含义和进率教学看钟表的方法及时间的写法”的顺序编排。大部分教师都按这一教学顺序进行教学,这样恰恰忽视了学生的起点能力,因为学生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对看钟表的方法已有生活经验,所以不妨对教材进行重组,按“教学看钟表的方法及时间的写法认识钟面的结构教学时分的含义和进率”的顺序教学,这样或许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二、注意“巧”“巧”就是运用认知失调理论的时机要巧,令人有自然、恰当、水到渠成之感,使学生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如“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一课,由于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都是在数的个位,所以上课时,教师问:“是否所有个位上是3、6、9的数都能被3整除,是否所有个位上不是3、6、9的数都不能被3整除?”学生很容易举出反例,也明白研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不能从个位去找。这时教师写出“165”这个数,让学生实际算一算,确定能被3整除。接着教师根据“165”这个数写出“615、651、561、516、156”这些也能被3整除的数,学生验证后觉得惊奇了,很自然地想:“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教师抓住这一“火候”启发、诱导,从而把学生的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非达”的愤悱境地,引起对新知强烈的探究欲望。三、崇尚“主”“主”即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努力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如下图),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的空间。 刺激认知失调认知活动 继续学习产生喜悦自我构建 依据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最重要的一环是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刺激,引起学生的认知失调,从而引发学生主体探求,使教师真正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而非塑造学生,这是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有效举措。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长方形面积计算知识,把一些不规则图形割拼成长方形,采用迁移的手段进行。让学生动手剪一剪、拼一拼,利用分割移动,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然后推导出乎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虽然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比较抽象,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活动中掌握了它。这样,学生能明白公式的来龙去脉,整个推导过程在教师的精心安排下都是放开让学生自己探索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追求“活”“活”就是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并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交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师先帮助学生复习三角形,知道每个三角形都有两个锐角后提出:一个三角形会不会有两个直角或两个钝角呢?试着画一画,这样画,无论如何也形成不了三角形,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即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的和不可能大于180度,从而引发了三角形内角和的问题。接着教师让学生用下面的每组角(画在胶片上)拼成三角形:一 90度 30度 60度二 70度 65度 45度三 120度 40度 20度四 100度 25度 35度五 80度 70度 50度对于一、二、三组,学生能很快拼成三角形,但对于四和五组,学生无论如何也拼不起来,这就使学生进一步产生了新的认知失调,三角形的内角和究竟有什么规律呢?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能拼成三角形,大于或小于180度就不能拼成三角形,由此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再由拼图的启示用撕、折的方法验证得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五、突出“评”“评”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原则和教学的基本规律,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恰当适时的评价,并使评价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进度、学习方法进行调整修正。如“一根铁丝恰巧可以围成一个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若改围成一个宽4厘米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应是多少?”一题,学生首先得到下面的解法:(1)(6442)2=8(厘米),鼓励学生继续思考,寻找简便解法,得到:(2)6424=8(厘米)。此时教师热情地肯定并评价:(2)的解法比(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