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SS论文.doc_第1页
SPSS论文.doc_第2页
SPSS论文.doc_第3页
SPSS论文.doc_第4页
SPSS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计软件及应用课程论文 班级 090952 学号 09095236 姓名 孙涵刚 评分 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人均水泥产量和人均GDP对城市化率的回归分析研究报告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一种全新的发展观。1992年6月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l世纪议程等文件后,我国政府积极响应该倡议,于1994年3月发表了中国2l世纪议程一中国2l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和行动方案。本文分析了水泥行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城市化率的关系,并结合eviews软件进行OLS分析和二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的结果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1、水泥行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总量过剩。从90年代中期开始,全国水泥产量供过于求、产能过剩。目前国内市场供大于求,我国水泥产能已达8亿t,闲置产能2.6亿t,窑的运转率只有72。结构不合理。第一是产品结构不合理,产量的快速增长主要是以质量差的、强度低立窑水泥的发展为支撑的。2000年我国优质回转窑水泥最低需求量为l.45亿吨,而回转窑水泥产量只有1.2亿吨,其中先进的新型干法顶分解窑水泥产量只有0.6亿吨;同时,高标号52.5级以上及特种水泥的产量偏少。第二是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小,效益差,形成不了规模效益。2001年来,全国有水泥企业4507家,平均工厂规模仅为年产不到15万吨。而国外平均工厂规模在年产100万吨以上。环境污染严重。若将我国水泥行业所有窑炉的烟囱和粉磨设备的排气筒按间距1公里排列,其长度足可以绕地球赤道两周。污染情况主要表现在为:粉尘排放仍很严重。水泥生产过程中,每道工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粉尘外溢,绝大多数在超标排放,且排放浓度动辄超过标准数十倍,甚至上百倍。每年所排放的一千余万吨粉尘,不仅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同时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有害气体排放量大。高硫燃料的采用是SO2大量排放的原因,落后的生产工艺则是N0x大量产生的罪魁祸首。近年来在水泥立窑上普遍推广的矿化剂技术,使废气中又增加了诸多毒性氟化物。重金属等污染物自由排放。由于大量使用镁铬砖作窑炉耐火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易同硫结合形成六价铬盐,易溶于水造成水源污染。资源浪费严重。立窑企业占总量的94,而大量的立窑企业生产效率低,开采设备落后,注重短期行为,不计后果对矿藏资源滥采滥挖,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与此同时,我国城市面临着发展的机遇,投资和发展在我国以几何级的速度扩张,水泥生产量和城市化率逐渐体现出一种线性相关的紧密联系,我们注意到,在城市化率较高的地区,水泥需求量也呈现较快增长,回顾我国近年来的城市化发展水平,我们能够看到在我国特殊的社会主义背景下发展的情况:1.城市体系是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步形成和演变的。1949年,我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06,对照国际经验,刚处于城市化的起点水平。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展开了大规模工业化建设,从而启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并逐步形成了一个有层次结构、有职能分工的城市体系。2.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在我国,城市化走的却是一条既富魅力而又充满荆棘的独特道路。面对庞大农业人口转移的巨大压力,我国依赖超经济力量成功地控制着城市化进程。这固然避免了许多国家因城市过度膨胀而引发的“城市病”,但也因此付出了城市化进展迟缓的昂贵代价。1949198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提高88,年均增长仅028个百分点,而世界城市化水平在19501980年间年均增长041个百分点。由于这一时期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速度已经放慢,发展中国家的速度高于世界平均速度,因此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之相比,愈益显示出这一时期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滞后性。制约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因素,最主要的是传统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建国之后,我国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推出这一战略,首先面临重工业资本密集特征与资本稀缺现实状况的矛盾,而这一矛盾依靠当时基础十分薄弱的工业自身是难以解决的,这就不得不借助于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以价格转移方式获取农业积累,向城市工业化“贡赋”。反映在城乡生活水平上,19521978年,城乡人均收入之比长期保持在611645之间,即城市居民人均收人比农民多出5倍多。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在19531980年5个五年计划期间,财政对重工业和农业的投资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比重分别是:“一五”时期,重工业占361,农业占71;“二五”时期,重工业占540,农业占113;19631965年,重工业占459,农业占177:“三五”时期,重工业占511,农业占107;“四32”时期,重工业占496,农业占98;“五五”时期,重工业占459,农业占105,也显然是严重地偏向城市。推行这样一种“城市偏向”的工业化战略和城乡之间的不等价交换,必然要求强化超经济的行政手段,排斥市场机制作用,选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长达30年的传统体制下,城市发展主要依靠政府财政,同时实行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对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对物资交流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分配。这一套制度屏障割裂了城乡之间的有机联系,阻碍着人口和资源在城乡之间、城市之间的合理流动和配置,影响了城市的正常发展。70年代末涌起的市场取向改革大潮,给我国城市化注人生机。城市发展中的计划、政策机制逐步弱化,市场机制作用日益增强。200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提高到361,19802000年年均增长084个百分点,其增长速度是相当高的。与国际社会比较,1998年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为47,1995年发达国家和地区为75,发展中国家为38,最不发达国家为22,表明我国城市化水平已接近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同时也可看出,改革以来城市化的发展也改变了过去剧烈波动、起伏不定的状况,表现为一条比较平滑的发展轨迹线。这标志着我国城市化已开始步人比较正常、稳定的发展轨道。我们在国家统计局网站上找到了水泥人均产量和城市化率的数据,并进行了最小二乘估计和回归分析,如下表:中国人均水泥产量年份人均产量1985138.861986155.661987171.811988190.751989187.991990184.741991219.511992264.571993312.181994353.391995394.741996403.421997416.021998431.51999457.092000472.822001519.752002566.232003669.112004745.962005819.842006851.13中国历年城市化率年份城市化率198523.71198624.52198725.32198825.81198926.21199026.41199126.37199227.63199328.14199428.62199529.04199629.37199729.92199830.4199930.89200036.22200137.7200239.1200340.53200441.7200542.99200643.9中国历年人均GDP年份人均GDP1985858198696319871112198813661989151919901644199118931992231119932998199440441995504619965846199764201998679619997159200078582001862220029398200310542200412336200514103200616084PS:人均水泥产量为公斤,人均GDP单位为元。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信息网、中国统计年鉴(2007)上表是我国人均水泥产量、人均GDP与城市化率三者的时间序列数据(数据为1985年到2006年数据)。但有时候我们想知道当人均水泥产量、人均GDP变化一单位时,城市化率平均变化多少,即城市化率与人均水泥产量、人均GDP的数学关系所以我们采用最小二乘法(OLS)进行分析1、 建立模型对时间序列数据,也可建立类似于截面数据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并进行回归分析。在此假设拟建立如下二元回归模型: CITYRATE=C+SNP+GDPP+u下面是我们采用SPSS软件对上表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的计算结果:中国人均水泥产量和人均GDP对城市化率的回归分析(19852006)Dependent Variable: CITYRATE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29/08 Time: 22:39Sample: 1985 2006Included observations: 22VariableCoefficientStd. Errort-StatisticProb. GDPP0.0005940.0006940.8556120.4029SNP0.0168250.0144411.1651040.2584C21.260431.90873311.138500.0000R-squared0.942883 Mean dependent var31.56818Adjusted R-squared0.936871 S.D. dependent var6.543434S.E. of regression1.644067 Akaike info criterion3.958347Sum squared resid51.35615 Schwarz criterion4.107125Log likelihood-40.54181 F-statistic156.8267Durbin-Watson stat0.564615 Prob(F-statistic)0.000000 散点图中所有的点都相对的集中在图中直线周围,因此我们可以以这条直线大致代表人均水泥产量、人均与城市化率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能够确定这条直线,我们就可以用直线的斜率来表示当人均水泥产量变化一单位时城市化率的变化程度,由图中的点确定线的过程就是关于OLS的回归分析。对于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我们可以根据统计资料,找出它们在数量变化方面的规律,这种统计规律所揭示的关系就是回归关系,所表示的数学方程就是回归模型。经数据分析,我们写出如下回归分析结果:CITYRATE=21.26043+0.01683SNP+0.000594GDPP (11.1385) (1.1651) (0.8556)R-squared=0.9429 F=156.8267 D.W=0.5646其中括号内的数为相应参数的t检验值,R-squared是可决系数,F是方程的显著性检验统计量。2、模型检验 从回归估计的结果看,模型的拟合较好。可决系数R-squared=0.9429,表明模型在整体上拟合得非常好。从斜率项的值看,SNP:00.016831,GDPP:00.0005941,符合联合国发布的关于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均GDP与城市化率中提出的理论:人均GDP(或人均GNI)越高的国家,其城市化水平也越高。3、预测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记载,2007年,中国的人均GDP约2280美元,而2007年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是1人民币=7.5215美元。那么2007年的人均GDP为人民币17149人民币;中国人均水泥产量为1032.85公斤。从而根据公式推测2007年中国城市化率为:CITYRATE(2007)=21.26043+0.016831032.85+0.00059417149=48.832007年国家统计部门发布的城市化率数据为44.9,可见相对误差为8.8。因此我们觉得此模型的变量除了人均水泥产量与人均GDP外还有其他变量的存在而且存在一个随机误差项。在这个回归模型中可能变量还不确定;随机误差项是不确定的,它服从随机分布。4、建议在未来15年内,如果按照城市化率每年不低于1的增长率来增长的话,到202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大概要达到5560。也就是说,按照2020年我国14.6亿人口计算,我国城市人口大概为8-9个亿。面对在未来城市化进程中将面对的这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