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大丰市南阳中学高中历史《15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江苏省大丰市南阳中学高中历史《15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江苏省大丰市南阳中学高中历史《15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江苏省大丰市南阳中学高中历史《15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大丰市南阳中学高中历史15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课标要求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2.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一、新文化运动1背景(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2)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3)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_制度。(4)袁世凯梦想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2兴起(1)标志:_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代表人物3内容(1)提倡_与_,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4意义(1)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3)为_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传入: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_等文章,在中国率先举起了社会主义旗帜。2传播(1)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_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刊登了一批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文章。(3)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4)陈独秀、毛泽东等人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5)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一、选择题1陈独秀在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宣称“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表明当时新文化运动()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 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2下图是一份报纸的号外,从中可获取的准确信息是()a开国人创办政论性报刊之先河 b使用白话文报道新闻c抨击国民政府失败的外交政策 d表明工人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3 “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这种语体和风格的诗最早可能出现于()a鸦片战争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新中国建立初期4“八荣八耻”第三条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与下列哪一运动思想主张的内涵一致()a维新变法运动 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 d整风运动5下图为杨清馨在1920年创作的一幅漫画靠不住的,画面中的妇女孤独无依地靠着刻有“三从四德”的石柱,在风起云涌的世界进步潮流下,石柱正摇摇欲坠,这反映了封建正统思想已经动摇。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启蒙运动的影响b辛亥革命的影响c新文化运动影响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6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学“器”、学“制”、学“神”的三个阶段。作为每个阶段标志性的事件是()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b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d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7 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思想指的是()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8以下是1919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文章的主题统计,观察图例,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的思潮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c为每周评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d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题号12345678答案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材料二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敬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材料三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涉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1)结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高二历史学案6【答案解析】课前准备区一、1.(3)民主2(1)19153(1)民主科学4(3)马克思主义二、1.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2(2)李大钊课后练习区1b2b维新变法时中国人已经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政论性报刊,因此首先排除a项。新申报采用白话文形式报道了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以及一些社团组织的爱国行为,如冲击曹宅、痛打章宗祥、露天演说等,没有报道工人阶级的斗争表现,而且当时中国执政的是北洋政府而不是国民政府。因此c、d两项也不正确,正确选项为b。3c4c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内容之一就是提倡科学和民主,反对愚昧、迷信。故c项符合题意。5c6c学“器”指的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学“制”是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学“神”是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其标志性事件是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7a8a从图表中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每周评论和新青年中比例最高,说明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b项表述错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途径除了报刊,还有发表文章、创立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与非马克思主义者进行论战等。c、d两项表述也错误,新青年一开始是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阵地,新青年与每周评论最关心的主题是传播西方先进的思想。9(1)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使他们认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育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2)“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务实的、开放的、勇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3)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重要联系。陈独秀继承发展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目标具体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