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太阳》教案1.doc_第1页
《三个太阳》教案1.doc_第2页
《三个太阳》教案1.doc_第3页
《三个太阳》教案1.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亿库教育网 http:/www.eku.cc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三个太阳教案1教学目标 1、感受人物形象,体会南极精神2、明确倒叙、插叙的方法作用和修辞手法的运用3、体会课文选材的精当重点难点 理解人物的品质理解“南极精神”板书设计 以考察队长为代表的新一代科学工作者 南极人 以女画家父亲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工作者 南极 精神 像女画家这样痴情的南极人教后记 “五步流程”教学设计 教学提要学法指导关键点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结构,感受人物形象,体会“南极精神” 2、掌握生字词重点难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南极精神”活动过程 :一、 引导发现导语 1:同学们,有这样一首歌曲叫种太阳,哪位同学能唱一下?(没有:请大家推荐一位),唱得真好。这首歌曲说要在南极种太阳,为什么呢?学生回答“冷”。冷到什么程度呢?“零下XX度”。写歌曲的人希望南极能多一个太阳,是因为希望南极能多一份温暖,那一位平凡的画家用手中的笔为南极画了三个太阳,又为什么呢?让我们来学习三个太阳。(板书)导语 2: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后羿射日的故事吗?学生:听过/没有听过,请一位同学来简单地讲给大家听一听。听完了故事我们不禁要问?天上真的有九个太阳吗?学生:没有/假的/神话/古代传说,可是同学们,就在1987年4月24日的人民日报上竟然有这样的标题,“三个太阳”(板书课题),为什么呢?让我们来共同学习新课文 “五步流程”教学设计 教学提要学法指导关键点拨导语 3:同学们,喜欢企鹅吗?学生:喜欢。亲眼看过没有?动物园里有吗?学生:没有。为什么呢?学生:企鹅只能生活在低温环境,像南极。说得好。南极有多冷?大家翻阅地理方面的资料查看一下,找同学起来介绍一下南极的环境。这样冷的天气,你愿意去吗?学生:不愿意,可是有一位女画家却偏偏往南极跑,为什么呢?今天我们来通过学习三个太阳找出原因。(板书课题)导语 4:同学们,知道南极棉吗?学生:知道,很暖和。为什么叫南极棉呢?学生:教师归纳到南极冷得要命。你愿意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吗?学生:不愿意,可是有一位女画家却偏偏往南极跑,为什么呢?今天我们来通过学习三个太阳找出原因。(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一)请同学们看书,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 课文靠谁来串联的?有哪些优秀品质?明确:靠女画家来串联的, 2、 “南极人”是指哪些人?明确:是指在南极工作的许许多多的科考队员,也包括女画家。3、 这些人具有什么精神品质?明确:考察队长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巧妙的鼓励艺术女画家执著追求,吃苦耐劳,自我砥砺,热爱生活,充满激情。测绘工程师吃苦受累,能力超群地球物理研究生持之以恒,不畏艰苦,开朗乐观驳船驾驶员(长城站邮局“局长”)思念亲人,不忘教育儿子 4、这些精神是通过什么事情表现的?学生看书后回答,把找到的典型事例三、 走上讲台你对南极知多少?学生查阅地理书、资料。走上讲台讲一下。教师引导:南极是如此的冷,环境如此恶劣,但这些人表现却如此优秀。能不能归纳出他们共同的精神品质?“南极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南极精神就是我考察队员在南极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朝气蓬勃、不怕艰险、不怕牺牲、团结拼搏、豪迈乐观、为国争光的精神。四、质疑问难1、 学生就生字词提问拓展延伸:生活中,有没有“南极精神”的存在?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向他们学习?2、布置作业 课文靠谁来串联的?从课文标题就知道了:是谁投下一个漂流瓶?是谁终于踏上了乔治岛?是谁站在长城站后山上?又是谁留下三个太阳?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精当的选材 2、明确倒叙、插叙的方法作用和修辞手法的运用重点难点:课文是怎样选取材料的,为什么要选取这些材料?三个太阳的含义活动过程 :一、 走上讲台1、由学生提问检查生字词默写 解释 提问:南极精神的含义2、学生就刚才问题给与评价二、自主探究1、 课文选取哪几件事来写的?哪些事情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明确:2、 讨论:课文围绕“南极人”“南极精神”小角度、多方面来选材的作用。明确:课文展现了女画家赴南极体验生活的全过程,但在组材时,又没有逐日逐事悉数照录,而是抓住了一些典型的事件,多方面选材,可以反映南极人的全部生活,使得事件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说服力,小角度更能反映南极人的日常生活,课文就是要赞扬“南极人”和“南极精神”。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应该借鉴。2、 这篇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这样写的作用明确:全文以时间为顺序,适当运用倒叙和插叙。运用倒叙,可以突出女画家成行的曲折、艰难,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运用插叙,既从深层次上点明了这幅好画创作成功的规律参与生活、体验生活、领悟南极人特有的南极精神,又从一个侧面暗示了“三个太阳”蕴涵的深意。3、 文章中有哪些语句采用了修辞手法,找出来说说它的作用,读一读,体会体会三、拓展训练当堂完成书后思考和练习2四、走上讲台1、引导学生讨论:画家留下三个太阳是什么用意?2、学生讨论后走上讲台,讲给大家听。教学资料:南极洲,这块神秘的陆地是在19世纪初才被发现的。它由南极大陆及其附近岛屿组成,面积大约14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五大洲。南极洲几乎全部在南极圈内,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所包围,与其他各洲相距较远,是孤立于地球最南端的大洲。南极大陆平均海拔2350米以上,是七大洲中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洲。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南极大陆的冰,体积占世界冰总体积的90%以上。如果南极洲的冰全部融化,世界海洋洋面将升高50-70米,世界上许多沿海平原岛屿低地将被淹没。南极大陆周围海洋上的冰山大约有1万多立方千米,这是可供人类利用的巨大水库。如果能把这些冰运到沙漠地区,可以解决那里缺水问题。南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5摄氏度以下,极端最低气温达-88摄氏度;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为55毫米以下,降水量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风速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风大的时候顺着地面横扫,可以把几百斤重的大石头吹得满地滚,考察队的房子经常被吹倒。南极的主要生物有磷虾、鲸鱼、海豹,还有企鹅。我国于1983年加入南极条约,1985年我国建成长城站,1989年我国建成中山站。在南极洲如果谁捡到有哪个国家标志的垃圾,那个国家就会在南极丢丑。五、拓展训练1、理解句子意思回答问题她站在那里迟迟不敢迈步。后来,她踮着脚尖轻轻地走着,只觉得每一脚踩下去,腿都在微微发颤。“踮”“轻轻地”表明“发颤”的感受,突出了 _ 。2、根据课文思路,填写表格(引子)向往、 南极 (发展)踏上、 南极 (深入)审视南极、 南极精神 (高潮)用画表现、 南极精神。3、模仿下列句子用比喻手法写景四周一层层雪浪好似大海奔腾不停的波涛,一座座山丘犹如晶莹剔透的龙宫宝殿,一条条雪墙像是翩跹起舞的银龙。 4、思考:有人说女画家自费到南极是一种徒劳无获的行动,自己花了钱,吃了苦,送了画。你如何看?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孔子三个太阳同步练习黄冈市赤壁中学高级教师朱华东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亘()古步履()呕心沥血()吞噬()暴虐()伫立()2下列诃语字形有误,请改正。粗旷()燥动()凝集()壁画()蹿跤()躁热()3按原文排列下面句子的顺序,正确的是()。在壁画的上方和左、右角借助于高度概括的装饰方法一个棕黄色、一个淡绿色、个橘红色简洁明快而又协调的色彩将人与自然巧妙地融为一体原始粗犷而又夸张抽象的线条特别令人注目的是画着三个太阳正确的顺序是:4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课文的四个小标题揭示了各部分主要内容,突出了各自的重点;B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结合运用了回忆。C文章女画家只起线索作用,用她的见闻和感受来表现中国科学工作者的献身精神和民族气概,因此女画家不是本文的女主人公。D文章中作者还借助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如第一部分对海浪的描述,第三部分对南极冰海的描绘等等,从不同角度渲染了女画家的内心活动,展现了她丰富健康的精神风貌。5文章为什么叙写女画家父亲的有关内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6当太阳、地球、月亮处于图中所示位置时,地球上阴影地区出现日食现象。请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什么是日食。二阅读鉴赏课内阅读(一)但是。,她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她用画家那一种独特的目光注视着身旁这些“南极人”。他,考察队队长,已是第三次来南极考察了。前些年,他到国外参加南极会议,那时我国还没有在南极建站,会议最后要表决时,主持人宣布没在南极建站的国家没有表决权,他的民族自尊心受到强烈的刺激。为了筹建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作风凌厉的男子汉也流泪了。别看他沉默寡言,心里却裹着一团火。前天,他在工地上对大家说:“我们这里虽然只有一名画家,但我们大家都应该是画家,每人添一笔,把长城站画得更美丽!”他,测绘工程师,站里的英语翻译。哪儿活累去哪儿,开车、修艇、驾驶雪上摩托,什么都会,大伙儿开玩笑:“给他一架飞机他都敢拆。”他太累了,眼皮老有些浮肿,好几次端起饭碗就睡着了。他,地球物理研究生,典型的80年代青年。风再大,每天四次(包括深夜12点)到后山观测所取数据,够辛苦的。不过他老是乐呵呵的,有时间,还要扭动身子,来一段“迪斯科”。他,开驳船又兼长城站邮局“局长”。那天,他悄悄找到她,说:“画家,今天是我儿子生日,求你帮我画张画,就画我现在这种胡子拉碴模样,儿子才一岁还不懂事,等他长大了,我把这张画送给他,告诉他,你爸爸曾经在南极战斗过。”这些“南极人”,这些身上凝聚着南极精神的“南极人”!1当长城站落成时,考察队队长为什么流泪了?你认为他是怎样一个人?2上文写测绘工程师、地球物理研究生、长城站邮局“局长”,各侧重于表现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征?3以上四个人物的身份、性格各不相同,但他们有着相同的精神一南极精神,你认为什么是“南极精神”呢?4写以上四个人物的形象,都是运用概括的笔墨,简笔勾勒。想想看:作者为什么不具体地写他们呢?课外阅读南极无雪地区陈夏法南极大陆是一个神奇的冰雪世界,有一些自然现象令人困惑不解。最为神奇的是,在这终年飘雪的冰川雪原中,竟然有许多地方是无雪地区。从罗斯海西南端的罗斯岛向东北方向走去,穿过麦克默多海湾,便走进了一个无雪干谷地区。这里有维多利亚谷、赖特谷和地拉谷等三个谷地依次向北排列。在赖特谷的腹地,有个范达湖。夏季的赖特谷中,有一条从文森山下来的冰川,数十万吨的冰川雪水流入范达湖,使这里成为干谷沙漠之中的一片绿洲。1960年,日本科学家曾对这一湖泊进行考察,经过测量后发现,该湖表面以下的水温为o左右,随着水深增加,水温不断增高。在1516米深处,水温上升到7?;在40米以下深处,水温仍缓缓升高;到达686米深的湖底,水温竟高达25C,几乎和温带大洋海水温度差不多了。在天寒地冻的南极,竟有如此之高的水温,这个事实该作如何解释呢?一些从事这项研究的科学家各抒己见,争论十分激烈。其中有两种观点影响最大。太阳辐射说认为,南极夏季日照时间长,湖面接受太阳辐射能量多,致使湖水温度升高。而湖面水由于冬季结冰盐度增高,因而密度大,即使夏季水温升高时,表面水的密度仍维持较大的数值,导致温暖的表面水下沉,从而使底层水的温度变高。反对者认为,南极夏季日照时间虽长,但天气终日阴沉,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仍很弱,况且冰面又反射了90以上的辐射能,留在地面上的辐射能是很少的,这就不可能使表面水温升得很高。再说,暖水下沉,通过水的热传递,应该是整个水体温度一起升高,而不可能仅仅是底层水温增高。地热活动说认为,范达湖距罗斯海50千米,罗斯海附近有活动的默尔本火山和目前仍在喷发的埃里伯斯活火山。这表明,这一地域的岩浆活动剧烈,受到地热影响,湖水的温度就会出现上冷下热的现象。这种解释比较直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