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介绍.doc_第1页
数学家介绍.doc_第2页
数学家介绍.doc_第3页
数学家介绍.doc_第4页
数学家介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F.麦比乌斯 (17901868年)August Ferdinand Mobius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1790年11月生于德国的舒尔普福塔,1868年9月卒于莱比锡.1809年入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后转攻数学、物理和天文.1814年获博士学位,1816年任副教授,1829年当选为柏林科学院通讯院士,1844年任莱比锡大学数学、天文与高等力学教授.麦比乌斯的科学贡献涉及天文和数学两大领域.在数学方面,首先是他对19世纪射影学的影响,他发展了射影几何学的代数方法.他在其主要著作重心计算中创立了代数射影几何的基本概念齐次坐标.麦比乌斯最为人知的数学发现是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单侧曲面麦比乌斯带.他较早对拓扑学作深入的探讨并给出恰当的提法.此外, 麦比乌斯对球面三角等其他数学分支也有重要贡献.C.G.J.雅可比 (18041851年)Carl Gustov Jocob jocobi德国数学家.1804年2月生于波茨坦,1851那月在柏林逝世.他自幼聪敏,12岁入大学预科学习,1821年入柏林大学,1824年为柏林大学无薪教师,1825年获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826年到柯尼斯堡大学任教,1827年任副教授,1832年为教授,1844年起接受普鲁士国王的津贴,在柏林大学任教.他在柯尼斯堡大学任教18年,同天文学家、数学家F.W.贝塞尔,物理学家F.E.诺伊曼三人成为复兴德国数学的核心.他在数学方面最主要的成就是和挪威数学家N.H.阿贝尔相互独立地奠定了椭圆函数论的基础,引入并研究了函数和其他一些超越函数.他对行列式理论也做了奠基性的工作,给出了行列式求导公式,在偏微分方程的研究中,他引进了“雅可比行列式”,并应用在多重积分的变量变换和函数组的相关性研究中.他的工作还包括代数学,变分法,复变函数论和微分方程以及数学史的研究.将不同的数学分支连通起来是他的特色.雅可比在分析力学,动力学以及数学物理方面也有贡献.雅可比在柯尼斯堡大学任教时形成了以他为首的学派,18811891年普鲁士科学院陆续出版了7卷由威尔斯特拉斯等人编纂的雅可比著作集和增补集.D.希尔伯特 (18621943年)David Hilbert德国数学家,1862年1月生于柯尼斯堡,1943年2月在格丁根逝世.他在1880年入柯尼斯堡大学,1885年获博士学位,1892年任该校副教授,翌年为教授,1895年赴格丁根大学任教授,直至1930年退休.他自1902年起一直是德国数学年刊主编之一.希尔伯特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他的数学贡献是巨大的和多方面的.他典型的研究方式是直攻数学中的重大问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并从中寻找带普遍性的方法.他的数学工作依年代次序大体分为代数不等式问题(18881893年);代数数域论(18941898年); 几何基础(18991903年);数学基础等七个方面.1900年希尔伯特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发表演说,提出了新世纪数学面临的23个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力地推动了20世纪数学发展的进程.希尔伯特同时是一位出色的教师,他讲课富有魅力,体现了重视基础与技巧的特点,他还以一位正直的学者而受到普遍的尊敬.希尔伯特不仅属于德国而且属于全世界.由于他和F.克莱固执努力,使格丁根在20世纪初的30年间成为数学研究和教育的国际中心.希尔伯特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1910年荣获匈牙利科学院的波尔约数学奖,并且是许多国家科学院的荣誉院士.E.伽罗华 (18111832年)法国数学家,1811年10月生于拉赖因堡,1832年5月卒于巴黎,其父是一自由主义思想家,母亲受过良好教育,是他的启蒙老师,他从少年时期就对数学有兴趣,1829年3月发表第一篇论文,1829年他投考巴黎工科综合学校未被录取,逐进入高等师范学校学习.伽罗华很早就开始关于方程理论的研究,并于1829年5月写了关于代数方程可解性论文,并两次提交但是没有得到泊松的公正评价,21岁时死于决斗.他的主要成就是提出了群的概念,发展了一套关于群和域的理论.人们称之为伽罗华理论,该理论对近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已经渗透到数学的很多分支中.F.韦达 (15401603年)法国数学家最早系统地引入代数符号推进方程论的发展.1540年生于法国普瓦图,1603年2月卒于巴黎,起初在普瓦捷学习法律,后任律师,1567年以后成为议会议员.韦达最重要的贡献是对代数学发展的推进.他的主要著作有分析方法入门,论方程的识别与订正等.他创设了大量的代数符号,用字母代表未知数,系统阐述并改良三、四次方程的解法,指出根与系数的关系.他的贡献在于不仅带来了代数学领域的一次突破,而且为以后整个数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G.布尔 (18151864年)George Boole英国数理逻辑学家,逻辑代数的创造人.1815年11月生于英格兰的林肯,1864年2月卒于爱尔兰的科克.他出身于手工业者家庭,通过自学掌握了数学.他运用代数方法研究逻辑学,1844年发表了著名的论文关于分析学中的一个普遍方法.1949年受聘为爱尔兰科克皇后学院教授并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成员.1947年出版专著逻辑的数学分析,1854年出版了思维规律的研究.布尔用数学方法研究逻辑问题,成功地建立了第一个逻辑演算.他用等式表示判断,把推理看做等式的变换.这种变换的有效性不依赖人们对符号的解释,只依赖于符号的组合规律.这一理论就是由布尔建立的布尔代数.20世纪30年代,逻辑代数在电路系统中获得应用.随后,由于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的发展,出现各种复杂的大系统,它们的变换规律也遵守布尔所揭示的规律.因此,布尔代数的应用日益广泛,其内容日益普及,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H.韦伯 (18421913年)Heinrich Weber德国数学家,1942年5月生于德国海德堡,1913年5月卒于法国斯特拉斯堡,1863年获海德堡大学博士学位.历任柯尼斯堡、马尔堡、斯特拉斯堡等大学校长,培养了众多优秀学生,其中包括H.闵可夫斯基和D.希尔伯特.他是德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科学院院士,是德国数学会创始人之一.韦伯从事分析学、代数学和数论等方面的研究,并善于使用分析工具解决物理问题.他论证了阿贝尔积分理论中最一般形式的阿贝尔定理.他最著名的工作是证明了克罗内克定理,他的代数教本(1895-1896年)是当时最重要的数学著作.他还与J.韦尔斯泰因合作编辑了初等数学百科全书(19031907年).J.J.西尔维斯特 (18141897年)James Joseph Sylvester英国数学家,1814年9月生于伦敦,1897年3月卒于同地.在剑桥约翰学院学习时获得很高的荣誉.18551870年任伍利芝皇家陆军军官学校教授,1859年选为皇家学会会员.1876年被聘为美国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数学教授.1883年返回英国,任牛津大学几何学教授.西尔维斯特的成就主要在代数学方面,他同凯莱一起发展了行列式理论,创立了代数型理论,共同奠定了关于代数不变量理论的基础.他在数论方面也做了出色的工作,特别是分析和丢番图分析方面.他一生发表了几百篇论文,著有椭圆函数专论一书西尔维斯特是美国数学杂志的创始人,为发展美国数学研究做出了贡献.M.S.李 (18421899年)Marius Suphus Lie挪威数学家,李群和李代数的创造人.1842年2月生于挪威的努尔菲尤尔埃德,1899年卒于奥斯陆.1859年入克里斯蒂安尼亚大学,1865年毕业.1868年开始专攻数学.1869年获奖学金去柏林学习,在此期间他开始研究连续群.1872年获博士学位并在克里斯蒂安尼亚大学任教.李在代数不变量理论、微分方程理论及几何学理论方面都做出了贡献,其中最大的贡献当推以其名命名的李群、李代数.N.阿贝尔 (18021829年)挪威数学家.近代数学发展的先驱者.1802年8月生于芬岛的一个牧师家庭,1829年4月卒于弗鲁兰.13岁入奥斯陆所教会学校学习,1821年在他人资助下入奥斯陆大学进行学习与研究.1824年他发表了题为论代数方程证明一般方程的不可解性的论文,解决了困扰数学界200多年的难题.他在探索求五次方程根式解的过程中,总结前人无数次的失败教训,改变思维角度,证明了一般的五次方程不可能用根式求解的重要结论,在研究过程中,引发了他对群论的研究,群论中的可交换群,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称做阿贝尔群.他的成就为代数的新学科群论的诞生奠定的坚实的基础.S.巴拿赫 (18921945年)Stefan Banach波兰数学家,1892年3月生于克拉科夫,1945年8月卒于利沃夫,曾在克拉科夫的贾吉洛尼亚大学和利沃夫工业大学短期学习,主要靠自学,1920年获博士学位,1922年任利沃夫大学讲师,1927年为教授,成为泛函分析的创始人之一.1929年创办了第一个泛函分析杂志数学研究.1932年出版了他的名著线性算子理论.他在1936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做了全会报告,这表明数学界重视波兰学者对泛函分析的研究,1939年被选为波兰数学会主席.巴拿赫的主要工作是引进线性赋范空间概念,建立其上的线性算子理论,他证明的三个定理概括了许多经典的分析结果.在理论上和应用上都有重要的价值,人们把完备的线性赋范空间称为巴拿赫空间.此外,在实变函数论和集合论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W.R.哈密顿 (18051865年)Willian Rowan Hamilton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1805年生于爱尔兰都柏林,1865年9月卒于都柏林附近的郭辛克天文台.他早年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13岁对数学发生兴趣,17岁时在光学中就有所发现,1823年考入都柏林的三一学院,他学习成绩优异,曾多次获得学院的奖励.1827年被聘任为三一学院的天文学教授,同时获得爱尔兰皇家天文学家的称号.哈密顿在1827年定居在都柏林附近的郭辛克天文台,潜心钻研数理科学,1835年获得爵位.1837年被选为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长,他还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法国科学院院士和彼得堡科学院通讯院士.哈密顿对分析力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827年他向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递交了题为光线系统理论的论文,建立了光学的数学理论,后将这一理论移植到动力学中去.他在其论动力学的一个普遍方法中提出了著名的“哈密顿原理”,他把广义坐标和广义动量作为典型变量建立了“哈密顿典型方程”,他还建立了与系统的总能量有关的哈密顿函数.这些工作推动了变分法和微分方程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并在现代理论物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哈密顿在数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四元数”.花拉子米 (约780850年)中世纪阿拉伯数学家,天文学家.出生于波斯北部城市花拉子模.他对天文历法、地理地图等方面均有贡献,他的著作代数学被后人定名的印度的计算术,对欧洲近代科学的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代数学作为欧洲人的标准数学课本,使用了几个世纪.花拉子米也被冠为代数学之父的称号.华罗庚 (19101985年)中国现代数学家.1910年11月生于江苏省金坛县,1985年6月在日本东京逝世.少年时家贫,初中毕业不久辍学,刻苦自修数学.1930年在科学上发表了关于代数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熊庚来的重视,被邀到清华大学工作.在杨武之指引下,开始了数论的研究.由管理员、助教再提升为讲师.1934年成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研究员,1936年作为访问学者去英国剑桥大学工作,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应邀到苏联、美国访问与研究,并在普林斯顿大学执教,1948年开始任伊利诺伊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先后担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技术院副院长等职.还担任过多届中国数学会理事长.此外华罗庚还是第一至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华罗庚是国际上享有盛名的数学家,他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