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迁安一中高一历史 阶段测评(四).doc_第1页
河北省迁安一中高一历史 阶段测评(四).doc_第2页
河北省迁安一中高一历史 阶段测评(四).doc_第3页
河北省迁安一中高一历史 阶段测评(四).doc_第4页
河北省迁安一中高一历史 阶段测评(四).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迁安一中高一历史习题:阶段测评(四)1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下列对下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贷款d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取材料信息并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图片中可供利用的信息有:“1954年”“上海市装订生产合作社”的字样。通过图片的时间信息可排除发生在1958年后的a、c两项;图片提供的是一个股金证,可见是入股的凭证,据此又能排除b项;图片显示的是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故正确答案为d。答案:d21956年底,毛泽东说:“现在做衣服要三个月,合作工厂做的衣服裤腿一长一短,扣子没眼,质量差。最好开私营工厂还可以开夫妻店,请工也可以。这叫新经济政策。我怀疑俄国新经济政策结束得早了,只搞了两年退却就转为进攻,到现在社会物资还不充足。”这表明毛泽东曾认为,中苏两国的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经济政策()a都是在发展私营经济b造成了社会物资的不充足c时间上应该执行的更长一些d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答案:c3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解题,生产资料增长210%,消费资料生产增长83%,生产资料增速高于消费资料增速,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加大,改变了建国初期重工业发展缓慢的形势,工业结构改善。故选a项。答案:a4“对发展经济来说,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造成这种“不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以阶级斗争为主b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c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d面临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包围解析:人民公社化运动没有从现实生产力水平出发,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影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故选b项。答案:b5互联网上有一段歌谣:东北有个大庆市,她的别名叫石油王;东北有个英雄城,她的别名叫“鞍钢”;东北有个汽车城,她的别名叫“解放”这实际上是在歌颂()a“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b东北重工业基地的建设成就c十年探索时期的建设成就d改革开放时期的建设成就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题干中的成就并非完全是在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a、c两项时期都有,d项则较晚,由于题干强调的是“东北”,因此,b项符合题目要求。答案:b6有人认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中国农村退回到合作社运动之前,这种观点的错误之处主要是()a没有看到农民获得生产经营的自主权b没有看到这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c没有看到它解放了生产力d没有看到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析:合作社运动前的农村是土地私有制,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则是公有制。答案:b7下列是某同学对贫农出身、家住河南省的祖父经历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a1947年,祖父在中共的领导下分得二亩耕地,他感到非常高兴b1951年,祖父与其他贫雇农批斗富农王某,得到政府表彰c1956年,祖父参加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踊跃加入合作社d1958年,祖父把自留地交公和大伙一起参加人民公社解析: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实行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因此1951年其祖父不可能与其他贫雇农批斗富农并得政府表彰。故选b项。答案:b8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年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解析:19591964年间,正好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经过“三年自然灾害”,我国的经济急剧下滑;1961年,国家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国民经济得到调整,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因此,符合这一变化的是c项。答案:c9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20世纪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解析:20世纪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缺点和错误”指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为此而采取的纠正措施是八字方针。答案:d101978年12月,人民日报刊登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这份公报涉及的内容肯定包括()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对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评价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问题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abcd解析:中共十四大才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因此的叙述是不正确的。答案:a11邓小平年谱中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我们党做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绝非历史的偶然,更不是某个人的臆想,而是中国发展的要求和时代发展的大势使然,是内忧外压的形势所逼迫出来的。”这里的“绝非偶然”主要是指()a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需要b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c实现国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需要d打破我国对外完全封闭状况的需要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绝非偶然”即指必然,中国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故选a项。d项的叙述不正确,b、c两项都是从属于a项的内容,均排除。答案:a12(2012郑州质检)1980年,某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一位老农高兴地说:“土地又归俺所有了,俺愿种啥就种啥”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革状况b土地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这种责任制不符合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d自主经营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解析:材料中提到的“生产责任制”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它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向商品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这些都是现代化农业所需要的,故c项评价错误,符合题意。答案:c13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a所有制的转变 b分配制度改变c管理体制的转变 d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解析:计划经济体制是以行政手段为主配置资源,市场经济体制是以市场为主配置资源,所以,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最根本的转变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故选d项。答案:d14下图是张德元、潘林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下面对此评价内容理解错误的是()a推动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b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c有利于形成规模化经营,提高效益d经营方式更加灵活,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解析: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经营方式,a、b、d三项均正确,但不利于规模化经营,故选c项。答案:c15“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句话是邓小平同志在下列哪一幅图片所反映的事件中提出的()解析:题目中这句话是邓小平在南巡时提出的,故符合题意的是d项。答案:d16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由此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a从农村转移到城市b从国营企业转移到私营企业c从重工业转移到轻工业d从计划经济转移到市场经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获得成功后,1984年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故选a项。答案:a17外电曾在中共十四大召开后评论道:“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此评论的依据是()a形成了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b会上对邓小平的重大贡献作出了高度评价c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d阐明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外交方针和政策解析: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故选c项。答案:c18深圳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人认为它具有“两个扇面”的作用。“两个扇面”是指()a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改革的扇面b技术革新的扇面和对外交流的扇面c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辐射的扇面d管理革新的扇面和引进外资的扇面解析:解答本题关键需要了解“扇面”一词之意,这里可以理解为以深圳为中心点,对外开放和对内辐射。故选c项。答案:c19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促进本地区经济的长足发展,全国各地都加快了开放的步伐。下列政策和具体措施中,你认为不利于扩大开放和发展的是()a1986年藏族同胞在通往尼泊尔等地的大小出口摆起了货摊b到2005年,世界著名的五百强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了四百多家企业c海尔集团在海外建立了十多家工厂和工业园d为防止资金外流,四川省经委禁止长虹集团在非洲建立分厂解析: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我们在扩大开放的道路上,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d项的做法不利于具有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这是与我国“走出去”战略相违背的,是地方保护主义的体现。答案:d20(2012郑州质检)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亚洲大趋势中说:“华人社团是宗族和同乡组成的公司和企业网(俗称为抱团精神),各企业之间层层连接,规模不断扩大,直至覆盖全球,用个形象的比喻,它就像当今的互联式电脑网络。”下列各项与这种社团网络发展相似的有()西周的宗法制明清时期的晋商与徽商1980年设立的首批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后异军突起的民营经济abc d解析:西周的宗法制讲亲情、血缘,有利于形成一定的社会群落;晋商与徽商也是因一定的商业利益抱团而成;改革开放后异军突起的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各企业之间联系紧密,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有的甚至走向世界,这点非常符合题干材料。而1980年设立首批经济特区和“社团网络发展”没有相似之处,排除,故选b。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21题14分,22题20分,23题16分,共5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请回答:(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反映的这场运动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应如何评价?(6分)(2)结合材料二概括说明人民公社的特点。(4分)(3)上述材料中反映的两次运动造成了怎样的影响?(4分)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依据“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背景、表现及影响和评价,归纳提炼要点即可。答案:(1)原因: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左”倾错误发展。评价: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2)特点:人民公社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地方的公社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3)影响: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国19661968年的国民经济状况(部分)工业总产值国家财政收入1966年2534亿元558.7亿元比上年增加17.3%24.4%1967年2104.5亿元419.4亿元比上年下降近10%25%1968年2015.3亿元361.3亿元比上年下降4.2%13.9%材料二1973年国民经济计划完成情况工农业工业农业总产值或收入4504亿元3219亿元1285亿元比上年增长11.9%15.1%4.6%材料三1975年国民经济回升情况工业总产值3967亿元比上年增加9.2%国家财政总收入809.7亿元比上年增加5.6%国民收入2318亿元比上年增加8.3%材料四“文革”十年,我国国民经济损失总计5000亿元,相当于经过30年全部建设投资的80%,超过经过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4分)(2)材料二、三中各项数据上升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3)上述四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教训?(6分)(4)结合材料指出,国民经济与政治局面存在怎样的关系?(6分)答案:(1)现象:1967年、1968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国家财政总收入持续下降。原因:“文革”动乱扩大到经济领域,并造成了严重影响。(2)材料二: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国民经济,经过整顿,国家的经济工作出现起色。材料三: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全面整顿国民经济,采取有效措施,使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3)说明:“文革”期间,国民经济损失严重。教训:必须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同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也要靠经济的持续发展才能持久。2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福建华侨邱忠坡早年赴南洋经商致富后,1875年回厦门创办万兴轮船公司,拥有大火轮13艘,经营东南亚客货航运。货运主要是承运各洋行的货物,客运主要是为华侨往返提供方便。邱氏家族在航运上赚了钱后,还参与厦门太古码头的投资,兼营进出口贸易,并成为太古洋行的买办,在厦门码头颇有地位和势力。邱氏家族产业还涉及厦门的房地产、商铺等行业。材料二民国时期东南亚华侨回国投资情况表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一方面东南亚华人社团无论是在促进中国的招商引资,还是在直接投入到中国的经济建设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华裔的成长和新华侨的激增,华侨的社会观念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东南亚华侨朝着当地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肩负促进居住国和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