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格助词的用法小结一、活动场所在以行为动词为谓语的句子中,活动场所用表示。私達学校(活动场所)勉強。“我们在学校学习。”運動場(活动场所)運動会開。“在运动场举行运动会。”二、 比较范围事物进行比较时总是有一个比较的范围,经常说“在范围内。”这个比较范围用表示。中国(比较范围)、北京大学一番有名。“在中国,北京大学最有名。”私達(比较范围)、李最真面目。“在我们班小李最认真。”三、工具当人做某种行为时,往往依赖于某些工具。在句子中直接表示所使用的工具,就用表示。(工具)会社行。“乘公共汽车去公司。”万年筆(工具)名前書。“用钢笔写名字。”彼達日本語(工具)話。“他们用日语在交谈。”这里注意:用表示工具时,一定要直接在工具名词后面加表示,不能加进动词。试比较:乗会社行。这句话仍然译成“乘公共汽车去公司。”但是因为用了动词,表现方式就有了变化。四、方式主要是描述动作主体的数量。私一人(方式)住。“我一个人住着。”学生五人(方式)先生家行。“学生们五个人去了老师家。”皆(方式)歌歌。“大家一起唱歌吧。”五、 总和和上一项不同,单价或者一个人的不加,2个以上的合计值就要加。靴下一足5元、3足(合计)15元。“袜子1双5元,3双就是15元。”一人3冊10人(合计)30冊。“如果一个人3本,10个人就是30本。”一軒5m必要、20軒(合计)100必要。“如果一家需要5米,那么20家就需要100米。”六、原因表示构成后面情况的原因。地震(原因)家倒。“因为地震,房子倒了。”山田病気(原因)会社休。“山田先生因为生病,请假没有上班。”事故(原因)電車遅。“因为事故,电车误点了。”和表示工具的情况类似,这里必须是单独地使用“名词+”,如果采用了动词,虽然意思没有发生变化,但是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地震起(原因)家倒。山田病気(原因)会社休。事故発生(原因)電車遅。七、材料表示物体的构成原料或材料,可以用表示。但是同时也可以用表示。它们的没有严格的区别,但是一般认为,一个物体直接能看出原材料的(即物理变化)用表示;如果已经看不出来原材料的(即化学变化),一般用表示,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用表示。木(原材料,即物理变化)作。“这个餐桌是由木材制作的。”米(原材料,即化学变化)酒作。“米可以造酒。”另外,表示公共汽车或电车拥挤时,由于其原因是人造成的,人成了充满车厢内部的原料,所以人用表示。公路堵车也一样。中人(原材料)詰。“公共汽车里挤满了人。”道路車(原材料)渋滞。“公路塞车了。”八、 时间限定表示限定的时间用表示。夏休明日(时间限定)終。“暑假明天结束。”一時間(时间限定)30読。“一个小时读了30页。”今日授業(时间限定)終。“今天的课到此结束。”九、特殊词汇要求:有一些词汇,不符合一般规律,有特殊的要求。这里介绍要求的词汇。前、後表示时间,应该用,但是表示在后面时,习惯地用。日本礼儀、飯前頂言、飯後(特殊要求)御馳走様言。、昔神様感謝、今食事準備人感謝。“在日本的礼节中,吃饭前说我要吃了。,吃饭后说吃饱了。过去是对神表示感谢,现在是对准备了这餐饭的人表示感谢。”格助词的用法小结一、存在的地点存在句有2种格式: 教室(补语)机(主语)(谓语)。这是补主谓结构,译成“有”。全句译成“教室里有桌子。” 机(主语)教室(补语)(谓语)。这是主补谓结构,译成“在”。全句译成“桌子在教室里。”不论在哪种存在句,物体存在的地点,都用“”表示,称作“存在的地点”。另外,存在句中还有个问题是:人和动物用、。其存在地点仍然用“”表示。二、具体时间在日语中表示时间有2种:一个是象今日()、去年()、来週()、今朝()、夕()等等单个的时间名词;另一个是年、月、时、星期等等直接有数词的时间名词,称作“具体时间”。用具体时间时后面要加“”。如:私今朝(单个的时间名词)時(具体时间名词)起。“ 我今天早晨6点钟起床了。”山田年(具体时间名词)大学卒業。“山田先生在1998年大学毕业了。”水曜日(具体时间名词)。“星期三有考试。”三、动作的对象英语的及物动词做谓语的句子中有双宾语,即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日语中没有间接宾语,英语的间接宾语在日语中用带的补语表示,就是“动作的对象”用带的补语表示。先生学生(对象)日本語教。“老师教学生日语。”私田中(对象)手紙出。“我给田中发了信。”四、动作的落脚点“落脚点”的概念容易和“对象”混淆。“对象”应该是人或者是动物之类有生命的东西;而“落脚点”是动作的归宿。李朝早教室(落脚点)来。“小李一大早就来到教室。”(落脚点)乗会社行。“乘公共汽车去公司。”先生黒板(落脚点)字書。“老师往黑板上写字。”用紙(落脚点)名前電話番号書。“请在这张表格上写上姓名和电话号码。”五、移动的方向一般移动方向用“”表示。而这时的可以用代替。明日(移动方向)行。“明天我去北京。”来年(移动方向)留学“明年我去美国留学。”六、变化结果事物经过变化,由一种事物变成了另一种事物。这里有2种情况:、客观地描述事物的变化,或者说客观力量促使了事物的变化,用“名词+”的形式。大学卒業、教師(变化结果)。“大学毕业后,当了教师。”出張行(变化结果)。“因为出差,要去上海了。”2、 经过自己主观努力完成了这个变化,用“名词+”的形式。来週海外旅行行事。“决定下周去海外旅行。”今後火曜日日本語勉強日。“我决定今后把星期二定为日语学习日。”3、用“名词+”和“名词+”的形式来分别表示“规定和制度”以及“自己决定后一直执行”。学校、夜時校門閉事。“学校规定午夜12时关门。”私毎日2時間日本語勉強事。“我每天都学习日语2小时。”七、来去的目的在移动动词的前面表示移动的目的,名词或动词连用形后面加 再加动词。町買物(移动的目的)行。“上街去买东西。”食事(移动的目的)行。“去餐馆吃饭。”忘物取(移动的目的)家帰。“回家去取忘遗忘了的东西。”先生授業聞(移动的目的)学校来。“到学校来听老师讲课。”八、比较的对象这个形式主要用于进行比较。但是和“”不同,是表示对于一些事物的自己的能力。私寒強。“我不怕冷。”人酒強。“那个人酒量大。”彼自分厳。“他对自己很严格。”母親子供甘。“那个母亲对孩子太溺爱。”私歴史弱。“我不擅长历史。”从这些例句可以看出:虽然日语的形式是基本相同的,但是翻译成为中文后就很不一样了。这里就日语有日语的形式,中文有中文的形式,绝对不是一样的。九、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原因一般认为表示原因,但是用表示原因和不一样,是专门用于引起心理的和生理的现象的动作之前,强调内在原因。余可笑、思笑出。“因为太可笑了,所以忍不住笑起来了。”長間勉强疲。“由于长时间的学习而疲倦了。”生活困。“生活很困难。”十、特殊动词的要求有一些动词,不遵守一般的格式,有其特殊的要求。如:“勤(工作)”“住(居住)”“泊(暂住)”等,虽然都是行为动词,但是其动作场所不用“”而用“”。(可能还有一些动词属于这一类。)私中国銀行勤。“我在中国银行工作。”先生住。“老师住在乌鲁木齐。”北京飯店泊。“在北京,我住在北京饭店。”十一、被动式动作的主体在被动式的句子中,表示动作主体的词语,不用“”“”,而用“”。弟兄(动作主体)殴。“弟弟被哥哥打了。”私子供(动作主体)時計壊。“我的表被孩子弄坏了。”雨(动作主体)降風邪引。“被雨淋了而感冒了。”十二、使役态动作的主体在使役态的他动词句子中,表示动作主体的词语,不用“”“”,而用“”。(自动词句子中 ,表示动作主体的词语用“”)先生学生本読。“老师让学生读书。”仕事私。“这个工作请让我作吧。”十三、被役态的外界力量在被役态句子中,表示外界强迫的力量用“”。私妻病院行。“我被妻子逼着去了医院。” 私飲、彼飲。“不是我想喝的,是他们灌我的。”、的区别关于格助词“”、“”、“”的用法,“”和“”都可表示方向和场所,但“”更强调场所,“” 更强调方向,而“”则表示范围。它们有时可以互换,有时又不能互换,有时互换的话就改变了语义。繁杂琐碎,让人眩晕。初学者难以区别其中的差别。 我们大概都惊叹过孩子是学语言的天才吧。那么让我们自己也回到孩提的水平,形象地来看“”、“”、“”用法,也许能有收获。 如果用符号来形象化地去理解的话,即使是初学者,也是可以容易地理解并掌握好“”、“”、“”的。 大体上可以说,“”表示的是一个小点点,“”表示的是一个带着箭杆的箭号,“”表示的是一个大圈圈。 一、先比较一下“”和“”的区别,如: 例彼女体育館走。她跑到了体育场 例彼女体育館走。她跑向了体育场 例東京行列車去东京的汽车 例東京着列車到达了东京的列车 例東京行列車去东京的汽车 例東京着列車到达体育场的列车(错误) “”和“”,即点和箭号都可以表示目标和方向,但“”着重于目标的一个点,因此并不强调动词的动作发生点和目标点之间的距离。而“”的作用毕竟是一个带着箭杆的箭号,因此在动词的动作发生点和目标点之间必须有放得下一根箭杆的距离。由此不难看出例6 为什么不能用“”,因为在动词“着”和目标点“東京”之间没有一个箭杆的距离。 二、再比较一下“”和“”的区别吧。 “”和“”的区别,大致可以记为“点”和“圈”的差别。具体地来说,“” 表示一个点。即目标地或作用点。它可以是时间上的点,也可以是空间上的点;可以是抽象的一个点,也可以是物体上的一个点。可以译为中文的“于”。 如: 例朝五時起。起于早晨5点(时间上的一个点) 例鳩空飛。鸽子飞向天空(空间中的一个点) 例彼夢向走男。他是个为理想而奋斗的汉子(抽象事项的一点) “”则表示一个圈。就象划地为圈似的,表示有一个具体的动作在其圈内进行。但不管是抽象还是具象,它只可以在空间上划圈,而不能在时间上划圈。“”相当中文的“在”如: 例鳥空飛。鸟在天空中飞翔。(可以是飞来飞去,表示空间范围) 例車中本読。在车上读书。(以车中为圈,在其范围内读书) 例夢中一匹兎追。在梦中追赶着一只兔子。(抽象中的范围) 请再看下例: 例東京住。住在东京。(平面上的一个点) 例東京住。住在东京。 例東京暮。在东京生活。(以东京为圈,在其范围内生活) 例10東京暮。在东京生活。 “住”是在生活场所这个“点”上停留之意,无具体动作。所以例7中的“东京”作为供其停留的空间中的一个“点”,用“”而不能用“”。“暮”是“生活”之意,有具体动作,所以例9中的“东京”则为该动作的范围,要用“” 而不能用“”。 最后,请你记住一句话:“”是一个点,“”是一个圏,“”是一根箭。和的区别一、“”、“”的使用场合 我们应该怎样区分什么时候用主格助词“”,什么时候用提示助词“”呢?其实只要记住:“”的重点在于其前面部分,而“”的重点在于其后面部分。为了更好掌握主格助词“”和提示助词“”的用法,先追究一下二者不能互换的场合吧。 如果把句子分成前项和后项,再加上未知因素来看的话,就比较容易解释。 前项(重点)后项。回答前项部分 前项后项(重点)。回答后项部分 例1:誰森王様。 例1句中前项是未知因素,是提问的重点,非用“”不可。因为问话者已经知道有动物是“森林之王” ,而急需知道的是“谁” ,是狼,还是狮子,或者老虎? 答:虎。(原句=虎森王様。) “”的重点在前项,所以后项可省略回答 例2:虎。 例2句中后项是未知因素,是提问的重点,因此非用“”不可。因为问话者已经知道有“虎” 这一动物,而需要知道的是关于它的详细情况,他是森林之王,还是百花之精?它是什么模样的? 答:森王様。(原句=虎森王様。) “”的重点在后项,所以前项可省略 由此可以归纳为:主格助词“”,重点在于其前面的内容,答句必须回答“”前面的内容;提示助词“”,其前面的内容并不重要,重点在于其后面的内容,所以答句也就必须回答“”后面的部分。 因此,在疑问句中,未知因素在前项时则用“”,未知因素在后项时则用“”。这里“”和“”绝对不能互换,要不意思完全变了。 二、“”、“”重点不同説的応用 上面说了主格助词“”的着意重点在其前面,提示助词“” 的着意重点在其后面。那该怎样运用于平时的读写和会话中呢? 一般初次提起的话题用“”较多,那是因为说话者的重点在于该话题。再提起时即成了已知因素,说话者的重点往往是关于该话题的具体内容,所以用“”较多。 例.赤生。(赤)元気男子。 例1的前半句中,说话者的着意重点在前项的“赤”,所以用“”。而后半句中说话者的着意重点在后项,即“是男孩还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银行2025南阳市秋招笔试综合模拟题库及答案
- 中国银行2025太原市秋招笔试综合模拟题库及答案
- 中国银行2025丽水市小语种岗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3D打印的个性化医疗进展
- 建设银行2025结构化面试15问及话术安徽地区
- 农业银行2025黄山市秋招半结构化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工商银行2025黄南藏族自治州秋招笔试价值观测评题专练及答案
- 中国银行2025铁岭市秋招群面模拟题及高分话术
- 交通银行2025南京市秋招面试典型题目及参考答案
- 邮储银行2025随州市秋招面试典型题目及参考答案
-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报告
- 房子赠与给子女合同范本
- 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报告模板
- (2025秋新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
- 2025年国防教育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 非车主押车借款合同范本
- 2025广东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惠亚医院事业编制人员招聘37人(第二批次)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GJB2220A-2018 航空发动机用钛合金饼、环坯规范
- 精神卫生防治业务技能竞赛理论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 2025年生物制药靶点发现与验证技术临床试验监管政策报告
- 睿卡古筝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