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件 优化诗词教学.doc_第1页
巧用课件 优化诗词教学.doc_第2页
巧用课件 优化诗词教学.doc_第3页
巧用课件 优化诗词教学.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巧用课件 优化诗词教学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农村词,描写了乡村清新秀丽的环境和农家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生动形象,抒发了词人对乡村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教学时,教师可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情境,而且注重给静止的画面增添动的感觉,让学生从静中看到动,从有限的画面想到无限的画外,感受画中的情,听到画外的音。一、“未成曲调先有情”在“导入”时运用课件在导入时借助画面、音乐烘托、渲染课文内容,不仅能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古诗词教学中,图文结合,音乐与文字结合,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在教学清平乐村居一文时,我根据教学程序,第一步是解题,可选择古筝曲作为语言描述情境时的配乐曲,然后出示文中村居画面,这样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整个个体、整个思维,仿佛来到了那个清新秀丽的小山村:低矮的茅檐、清澈的溪流、茂盛的野草、碧绿的豆田、飘香的莲蓬、尽情交谈的老年夫妇、勤劳朴实的大儿和中儿、贪食莲子的小儿,构成了令人神往的人文景观。这样的氛围既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做了较好的情感铺垫,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强了学生的美感体验,提高了素养,开发了智力,又充分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和想象能力。二、“能探风雅无穷意”在“讲解”时运用课件诗词中的语言文字不同于一般的文章那么浅显明了,有时还会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一定的距离,难以入情入境,更谈不上体验。如果在诗词教学中恰当地选用电教媒体中的“听觉教材”或“视听教材”,能能变抽象为具体,化繁杂为简明,这样一些诗词中的难点重点就能借助形声结合的电教手段迎刃而解。从而能缩短教学时间,增强教学密度,实现从形象的感知过渡到理性的顿悟。这首词的下阙中有两个词“无赖”“卧剥”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教师讲解的难点。关于“无赖”,现代汉语小词典上有两种解释:(1)一般指放刁撒泼,蛮不讲理;(2)指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如果教师让学生用查工具书的方法理解这首词中的“无赖”的意思,那可就要闹出笑话了。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小儿”的神态、动作,感知“小儿”是怎样剥莲蓬的,使学生理解到“小儿”并不是单纯躺卧在溪边,这里的“卧”可以是“小儿”正翘着二郎腿,可以是在溪边碧绿的草地上打几个滚,还可以是嘴里美滋滋地哼着小曲通过这个“卧”字的理解来体会“小儿”的顽皮任性、活泼可爱,然后水到渠成地指出“小儿”真“无赖”,让学生理解到这里的“无赖”是天真可爱、淘气顽皮的意思。就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课文内容,感悟了诗人的情感。三、“要把金针度与人”在“朗读”时运用课件诗词是我们中国古代文学中璀璨的一颗明珠,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是抒发人类情感的载体。尽管今人无法听到古人的歌唱,但诗歌的节奏,整齐的结构、韵脚都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诗歌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特有的意境,只有通过诵读才能体会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情感和美的意境,使其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与美感体验,并通过朗读表现出内心的体验,从而读得声情并茂。所以,在指导学生诗词朗读时,不能够靠贴标签的方式要求学生读出某种情感和美感,而要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引领学生入情入境。清平乐村居的下阙,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描画出一幅富于田园特色的生活景象:大儿锄草、中儿编织鸡笼、小儿卧剥莲蓬。和平安宁、自然朴素,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为指导学生读好这三幅画面,我把三幅画面制作成三幅动态画面,再配上背景音乐与示范朗读。由于画面强有力的视力冲击,示范朗读潜移默化的渲染,学生的感情被充分激发,所以以情带声,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有板有眼。四、“此时无声胜有声”在“想象”时运用课件古诗词语言精练含蓄,能以有尽之言,传无尽之意。同时古诗词又非常形象,意和境和谐共生。一首诗(词)往往有一些关键字词来表现诗(词)眼,透露诗旨。诗人常常会借助这些字词来展现优美的意境,让人回味无穷,获得愉悦的审美享受。如果这个诗(词)眼我们通过多媒体课件能呈现出来,就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内化语言,更深地体会诗(词)的意境美以及出没作者的情感脉络;可以拓宽表述的思路,丰富叙述的内容,开启学生的语言储备,把画面再现成文字纳入个人的语言网络。我们品味词的上阙,就会发现词中那份乡间的闲情逸致透过一个字扩散开来,那就是这首词的“词眼”“醉”字。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想象老翁和老太会在一起亲热地说些什么?由于有直观的画面印象,学生的想象是合情合理、富有个性的。如一生说:“两位老人可能交谈的是,我们这里景色太美了,正是江南好风光啊!咱们有一天死了,就埋在这里。”他把老人对这个宁静而幸福的江南农村的喜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在诗词教学中巧用、活用多媒体课件,就能充分展示诗词的魅力,促使学生不仅智力投入,更是情感投入,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