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鲑形目Salmoniformes有9亚目25科146属510种,纯淡水种类82种。中国有7亚目18科约91种,其中一半是深海鱼。颌缘具齿;多数有脂鳍,位于背鳍后或臀鳍前;一般被圆鳞;通常胸鳍位低,腹鳍腹位。多为冷水性鱼类。栖息于淡水、海水中。有些是溯河洄游性鱼类。鲑科 Salmonidae有脂鳍,两颌有牙;鳃条骨720根;具中乌喙骨。鳃膜伸向前,但不与峡部相连,幽门盲囊11210个,脊椎骨5075个。最后椎骨向上弯。为海洋和淡水鱼类,分布于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水域中,主要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胡瓜鱼科 Osmeridae头侧扁,体鳞较大。口底黏膜不呈1对大褶膜。颅顶骨很少为上枕骨所分开。具脂鳍及侧线。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之温带与寒带水域,包括北大西洋、北太平洋与北极洋,少数种类分布于陆地之淡水域。水珍鱼科 Argentinidae身体为细长圆柱状,略偏侧扁,眼睛很大,居侧位。口裂为端位,上颌无齿,锄骨具齿。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拟鳃相当发达,有侧线。背鳍仅一枚,基底很短,约位于体背中部,後方有脂鳍,臀鳍稍长。胸鳍低位,和背鳍位置几乎相对,尾鳍呈叉形。黑头鱼科 Alepocephalidae牙通常很小,鳃耙长而数目多,无鳔;无发光器或仅痕迹状。无脂鳍,尾鳍深叉形。一些种类无鳞。通常分布在水深1000米以下水域。香鱼科 Plecoglossidae香鱼体狭长而侧扁,头小而吻尖,口大眼小,身体呈青黄色,背缘苍黑,两侧及腹部为白色,背有细小鳞片,尾分叉,各鳍无硬棘,背鳍后有一小脂鳍,鲜活时各鳍淡黄色,腹鳍的上方有一黄色斑。茴鱼科Thymallidae体形长而侧扁。吻钝而短,上下颌各有1列细齿。眼大。鳞细小,排列很密。背鳍长且高,呈旗状,背缘圆凸;脂鳍小,位于臀鳍基后段上方;雄体的背、臀鳍较雌体为大。体背部黑紫色,体侧上方有许多黑褐色小斑点;生殖期色彩鲜艳;成鱼体侧有许多大红色斑点,背鳍上有24条纵列的红褐色斑点;幼鱼体侧在侧线上方有一列大斑点。鲭亚目Scombroidei前颌骨固着于上颌骨,不能向前伸出。背鳍鳍棘正常。臀鳍前无游离鳍棘。有或无皮肤血管系统。鱼体大多纺锤形,多是一些快速游泳的种类,是世界渔业重要捕捞对象。鲭科 Scombridae体呈梭形而稍侧扁。背细小圆鳞。脂脸发达。两颌上的牙齿细弱。舌小而光滑。脊鳍两个,彼此分离很远,鳍条低于刺部。臀鳍与鳍条相似而相对。尾鳍深叉,尾柄上有上下两条较小的棱。旗鱼科 Istiophoridae体延长侧扁,壮硕有力,体长可达23米。头高向后渐细,尾柄部坚强。体被小棱鳞,皮肤粗厚如皮革。上颔骨向前突出如枪头,其侧缘钝圆。背鳍2枚,第一背鳍由后头部直走尾部状如帆,与小型的第二背鳍接近。臀鳍2枚,尾鳍大形深分叉,胸鳍呈镰刀状,尾柄每侧有2条隆起棱脊。剑鱼科 Xiphiidae吻由前颌及鼻骨组成,向前延伸,呈剑状,平扁,边缘截形。无牙(幼鱼具牙)。背鳍2个,距离较远;无腹鳍。成鱼体粗糙,裸露无鳞。侧线不显著。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域,我国见于东海、南海。带鱼科Trichiuridae体形扁长如带故名。脊椎骨100以上。背鳍与臀鳍很长,并彼此连续看不出分界,腹鳍退化或不存在。无尾鳍。牙齿锐长。蛇鲭科Gempylidae体延长而侧扁,或稍呈纺锤形。口大,不能伸缩;颌齿强大,上颌前端常有犬齿;锄骨无齿,腭骨具齿。鳃耙退化;鳃盖骨后缘具弱棘;具拟鳃。背鳍硬棘部与软条部明显分离或仅于基部稍相连,背鳍硬棘细弱,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形;某些种类背鳍与臀鳍后方有分离的小鳍;胸鳍尖长,但短于头长;腹鳍小,退化或无腹鳍;尾鳍叉形。尾柄一般无隆起脊,但鳞网带鲭属(Lepidocybium)例外。鲉形目Scorpaeniformes因眶下骨突后延,在颊部形成骨甲,故又称甲颊类。为中小型鱼类。多数体形粗钝,笨重,体平扁,圆形或纺锤形。身体特化部位较多,如头部具棘突、皮瓣和毒腺;腹鳍连合成吸盘;具假鳃;口大,齿较细小,鳃耙粗短等。鲉科 Scorpaenidae体延长,略侧扁。头大,有棘突或棘棱。口大,齿锐利。眼中大至大。体被小型或中型栉鳞或圆鳞;侧线一条且完整。背鳍一个,连续,硬棘及软条间具缺亥,一般具XI-VXII强壮之硬棘及 8-18软条;臀鳍具I-III硬棘,3-9软条;胸鳍发达,有些种胸鳍下方具游离鳍;各鳍之硬棘基部均有毒腺。鲂鮄科 Triglidae体延长,呈纺锤状;或前头部稍平扁,后部渐细。头部完全被骨质甲,有时具棘。有的体被骨板,每板有一强棘。吻端截平,眶前骨有向前突出之角,称为吻突;角缘光滑或有锯齿,故有角鱼之称。口小,下位。上下颌齿无齿,或各具一带细齿,或仅上颌具齿;颐部具须或无。有鳔,能发声。体被小圆鳞、小栉鳞或骨板状鳞;背鳍基底有时具一列小棘。背鳍两个,第一背鳍硬棘VII-XI;第二背鳍软条10-23;臀鳍硬棘0-I,软条10-23;胸鳍大,下部具2或3游离之鳍条;尾鳍圆形或分叉。前鳍鲉科 Congiopodidae体无鳞,而被密集的绒粒状皮质小突起。眼前骨下缘有2尖棘,前鳃盖骨后缘有4尖棘。背鳍始于眼后缘上方。腹鳍喉位,有1鳍棘、2鳍条。各鳍鳍条均不分枝。体侧有许多不规则的暗色小斑点。鲬科 Platycephalidae体延长,平扁或后方稍侧扁。头部相当平扁,且多布小棘或棱脊。眼大,上侧位。口端位;上下颌、锄骨具绒毛状齿带,有时齿大,呈犬齿状。鳃耙短而少。体被栉鳞;侧线完全。无鳔。背鳍两个,第一背鳍均为硬棘,有 VI-X枚;第二背鳍软条11-15;臀鳍软条11-14;腹鳍位于胸鳍基底后方。杜父鱼科 Cottidae两腹鳍不愈合成吸盘。肛门腹位;体圆筒形,最长约60cm,有时具骨板。约300种。主要产于北半球北部海洋和淡水水域。底栖,活动少。多产于浅海,少数生活于深水中。圆鳍鱼科 Cyclopteridae两腹鳍愈合成吸盘;背鳍2个;臀鳍基底短。我国仅产雀鱼Lethotremus awae,见于东海、黄海。体呈球形,尾短小,侧扁,皮肤光滑,无颗粒小棘或骨质瘤突。皮须有或无,眼上侧位,口中大,前位,上颌稍突出。两颌具绒毛齿群,犁骨及腭骨无齿,鳃孔颇小,上侧位,鳃盖条6,背鳍2个,臀鳍与第二背鳍相对,胸鳍宽大 ,基底向前,向下伸延,腹鳍愈合成一圆形吸盘,尾鳍圆形。背鳍810,臀鳍79,胸鳍2025,尾鳍1011,上颌至鳃盖区有34对长棒状皮须,体色绿色到褐色,腹面色浅,第二背鳍、臀鳍和尾鳍具浅色小斑。豹鲂鮄科 Neoceratiidae头大,方形,全被骨板。眼大,上侧位,眼间隔宽凹。口小,下颌较短。上下颌具颗粒状牙,犁骨和腭骨无牙。鳃孔小,垂直;鳃粑短小;假鳃发达。前鳃盖骨具长棘。鳞片中央有1纵嵴,尾基具23强嵴。第1和第2背鳍间有一个不活动鳍棘,第一背鳍前方有12游离鳍棘。臀鳍短于第二背鳍;胸鳍长大,分两部,前部鳍条较短,后部鳍条伸达或伸越尾鳍基底;腹鳍尖长;尾鳍凹入。幽门盲囊很多。胸鳍翼状,略能飞翔。胸鳍前部的短鳍条可在海底爬行。鳔能发声。广布于太平洋和东大西洋热带和亚热带海域。为暖水性海洋鱼类。六线鱼科Hexagrammidae体延长,侧扁。头中大,尖突,头顶无棘棱。眼较小,上侧位。口较小,端位。两颌具细牙,犁骨及腭骨常有牙。鼻孔每侧一个。体被小栉鳞或圆鳞。侧线一至数条。第四鳃弓后有一裂孔。鳃盖膜一般相连,跨越鳃峡。背鳍延长,连续或分离,鳍棘细弱;臀鳍长,与第二背鳍同形,鳍棘或有或无;胸鳍宽大;腹鳍亚胸位;尾鳍截形或稍凹入。体棕褐色或黄色。仅分布于北太平洋北部冷温带海域。诺曼鱼科 Normanichthyidae本鱼身体延长,呈梭形。头中大,眼较大,口小,端位。头无骨棘,第二眶下骨不完全达到前鳃盖骨。体被栉鳞,颊部、鳃盖及胸部均被鳞。背鳍两个,分离且相距甚远;臀鳍起点于第二背鳍前方;胸鳍侧位且中大;尾鳍叉形。无肋骨。体长可达11厘米。鲇形目Siluriformes鱼体大多裸露无鳞,有的被以骨板。头骨无顶骨,下鳃盖骨等。上颌骨一般退化变小,无齿,仅作为上颌须的须基。第二、三、四节椎骨愈合为复合椎骨,第一及第五节椎骨常分别固连或愈合于其前后。齿发达。眼小。胸鳍及背鳍常有用于自卫的硬刺,刺基分别与喙骨或背鳍基板形成特殊的制动装置,一旦竖起,外力不易使之复原。脂鳍常存在。海鲇科 Ariidae无鼻须,口须3对。背鳍前有棘。有脂鳍。臀鳍不太长,1416根鳍条。尾鳍深叉形。鳃膜与颊部相连。均为海产。鳗鲇科 Plotosidae体延长,头部宽圆,尾部极侧扁而延长,略呈鳗鱼状。吻平扁而圆突;须4对 。体光滑无鳞,多黏液。第一背鳍短,前有坚强之硬棘;第二背鳍及臀鳍与尾鳍连续相接,皆为软条;胸鳍位头部正后方,上缘具数枚锐利的硬棘。鲿科(鮠科)Bagridae我国有4属50多种。背鳍短,有锯齿状的棘;具脂鳍。鳃膜与峡部相连。有须4对,1对鼻须,1对颌须及2对颐须。胡子鲇科 Clariidae背鳍5963;臀鳍4246;胸鳍I-8;腹鳍6。体头部宽平,头背平斜,有骨板及前、后额囱门,腹部平直。口裂大,弧形,近前位;上颌突出,下颌短于上颌。唇较厚;口角处唇褶发达;上唇沟和下唇沟明显。须4对,长短不一:鼻须1对,最短,在后鼻孔后缘;上、下颌须最长,各1对,后端伸达或伸越胸鳍;颏须1对,伸近胸鳍。眼小。胸鳍棘特别发达。体黄褐色或灰黑色,腹部灰白色,体侧有横行的白色小点。岐须鮠科 Mochokidae有10属。分布于非洲的淡水中。小型种类可做观赏鱼。如真鳍歧须鮠Synodontis eupterus商品名为“珍珠鼠”;花鳍歧须鮠Synodontis angelicus商品名为“天星反游猫”;斯考顿歧须鮠Synodontis schoutedeni商品名为“黑翅反游猫”。电鲇科 Malapteruridae有2属19种。分布于热带非洲和尼罗河。可作观赏鱼。花鲇科(长须鲇科)Pimelodidae有60属。分布于南美淡水中。可作观赏鱼。美鲇科 Callichthyidae有10属。分布于南美淡水中。为常见观赏鱼,常被称为“鼠鱼”。甲鲇科Loricariidae有50属。分布于南美淡水中。为常见观赏鱼,被称为“清道夫”、“琵琶鱼”。角鲨目Squaliformes背鳍2个,通常各具一棘;臀鳍消失。鳃孔5个,位于胸鳍基低前方。眼侧位或上位。主要分布于世界各温水、冷水海区或深海。角鲨科 Squalidae体长1米以上。鳃孔5个,吻短或中长,眼侧位。鼻孔距口颇远。背鳍2个,各具1硬棘;胸鳍位于最后一鳃孔后面。牙单齿头或多齿头型。铠鲨科 Dalatiidae通常第一背鳍或第二背鳍无棘或隐藏,上颌牙细圆锥形,下颌牙宽,呈叶状,彼此相叠、边缘光滑或有细锯齿。棘鲨科 Echinorhimidae2背鳍均无棘。上、下颌牙同型,均具数齿尖。只有棘鲨属1属,2种。刺鲨科Centrophoridae体修长,不明显平扁。头锥形或平扁。喷水孔大型,位于眼之后上方。眼椭圆形,无瞬膜。鼻孔彼此远隔,其间距通常大于鼻孔宽度;前鼻瓣有一个小三角形突出。上下颌齿不同形,下颌齿较大型,上颌齿尖,下颌齿宽扁,齿头外斜,侧缘重叠或无。背鳍两个,皆具有沟槽之硬棘;臀鳍消失;胸鳍宽大或钝圆;尾鳍前不具凹槽;尾柄不具侧隆脊。灯笼棘鲛科Etmopteridae体延长。眼大,椭圆形,无瞬膜。喷水孔中大。背鳍两个,各具一硬棘,硬棘具侧沟。尾鳍上叶发达,下叶后部近尾端具一缺刻。身体通常存在着发光器。锯鲨科Pristiophoridae吻延长突出,呈扁平的锯状,无瞬膜,无臀鳍,尾柄腹面有皮褶,尾鳍上叶宽,下叶窄。我国产日本锯鲨,吻长约为体长的14,边缘有锯齿,口腹位,牙细小呈圆锥状,鳃裂五个,前面侧位,后面腹位,均位于胸鳍基底前位。巨口鱼目Stomiiformes.褶胸鱼科Sternoptychidae体极度侧扁,短而高或稍延长。眼大。口裂垂直或近于垂直。两颌齿小,锄骨齿有或无。体无鳞或排列稀疏。眼眶周围、颏部、鳃盖膜和体上具成群的发光器,峡部和腹鳍之间的腹面和腹侧有数列发光器。背鳍第一支鳍骨或脊椎的上背棘在背鳍前方突出,特化为一背翼突(dorsal blade)。体腹部有鳞状骨板形成腹棱。巨口鱼科Stomiidae巨口鱼科,巨口鱼总目巨口鱼目的一科。体延长,侧扁。成鱼后,无真正的鳃耙。仅有 1个眶下骨; 1个或无上颌骨;中翼骨退化或缺乏。发光器无导管。大部份鱼种皆具连结于舌骨的颏须。具胸鳍或无;具脂鳍或无。大部份鱼种皆呈深黑色。海洋发光鱼类,生活于大洋中层或底层。合鳃鱼目Synbranchiformes体鳗形,鳍无棘,背鳍、臀鳍延长,与尾鳍相连,无腹鳍,或者小如存在为喉位。左右鳃孔移至腹面呈一“V”裂缝,鳃常退化由口咽腔及肠代行呼吸。无鳔。合鳃鱼科 Synbranchidae体鳗形,鳍无棘,背鳍、臀鳍延长,与尾鳍相连,无腹鳍,或者小如存在为喉位。左右鳃孔移至腹面呈一“V”裂缝,鳃常退化由口咽腔及肠代行呼吸。无鳔。虾鱼科Centriscidae体型极为侧扁,呈薄板状,体色透明,体表覆盖著由脊柱发展而成的骨板。骨板有分节,紧密的连接在一起,腹缘的骨板因为较薄,所以感觉较锐利,因外形像虾子而有此名。吻部长而突出,如同一根细管,前方为口,端位,口小且无牙齿。鱼鳍特别的地方在于,尾鳍并非在虾鱼的最後端,最後端有一根又长又尖的棘刺,是由背鳍特化而成,长棘下方另有两根较小的硬棘。而第二背鳍、尾鳍及臀鳍都位于身体下方且向下方弯曲。马鞭鱼科Fistulariidae马鞭鱼科身体非常细长若蛇形,前半部平扁,後半部成圆柱形,吻部细长如同一根吸管。口极小,位于吻部前端,又称为端位。没有牙齿,下颌无须,鱼鳃没有具滤食功能的鳃耙。马鞭鱼全身光滑无鱼鳞,或是覆盖著细小的棘刺,具侧线。背鳍没有硬棘,有软鳍条13-20条,臀鳍之软鳍条也有 13-20 条,与背鳍的上下位置相对。尾鳍中间凹入成叉形,尾鳍的特征为:中间有两条软鳍条特别长,像丝状一般随著游动方向摆动。刺鳅科Mastacembelidae体延长,呈鳗形。吻向前伸出成吻突。前鼻孔小,具短管。口端位;颌齿细尖,多列,锄骨及腭骨无齿。鳃耙退化。被甚小圆鳞,侧线有或无。背鳍基底甚长,硬棘IX-XXXXII,短小而游离,软条52-131;臀鳍硬棘II或III,软条30-130;背鳍与臀鳍末端与尾鳍相连或不相连;胸鳍短而圆;腹鳍消失;尾鳍尖尾。鲀形目Tetraodontiformes颞颥骨不分叉,与翼耳骨相连。无肋骨、顶骨、鼻骨及眶下骨。上颌骨常与前颌骨相连或愈合。牙圆锥状、门齿状或愈合成喙状牙板。鳃孔小,侧位。体被骨化鳞片、骨板、小刺或裸露。背鳍1或2个;腹鳍胸位或亚胸位,或消失。腰带愈合或消失。鳔和气囊或有或无。翻车鲀科 Moloidae体高而侧扁,椭圆形或长方形,后端圆形、截状或尖突。尾鳍消失或退化细小。口小,前位。体粗糙,被粒状突起或光滑,具六角形骨板。无腹鳍,无腰带。其他特征与亚目特征相同。鲀科(四齿鲀科)Tetraodontidae体短粗,皮肤光滑或被小刺。上、下颌分别愈合成 2个喙状齿板,有中央缝。背鳍单个,与臀鳍相似且对生,无鳍棘;缺乏腹鳍。有鳔,气囊发达。肉味细腻而美,但肝脏和生殖腺等均含有河豚毒素。刺鲀科(二齿鲀科)Diodontidae体呈圆筒形,头部与身体前半部又宽又圆,到尾部逐渐短小而呈锥状。背部宽平有气囊,腹部能膨胀。上下颌各具一枚发达的齿板,且无中央缝,故名“二齿鲀”。体被长棘,受惊吓时可竖立。无背鳍棘,无腹鳍,背鳍与臀鳍相对,位置稍后;尾鳍圆形,鳍条910根。鳞鲀科 Balistidae体侧扁,长椭圆形或菱形。眼小或中大,上侧位。口小,端位。上下颌每侧常各有12行楔状牙齿。背鳍2个,第1背鳍3鳍棘,第1鳍棘粗大,其余2鳍棘短小;第2背鳍及臀鳍相似,基底均较长。左右腹鳍合成1短棘,附在腰带骨的末端,短棘与肛门间常有膜状皮膜。体被中大或小形粗板状厚鳞,不相互覆盖。无气囊。体色美丽。单角鲀科Monacanthidae单角魨体侧扁,口小。具2背鳍棘,第一棘大且可竖起,第二棘小,可後面嵌入第一棘而使之直立。鳞小且具小棘,使皮肤具丝绒感或沙纸感,而有锉鱼之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供应链优化管理模型需求分析版
- 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的重要性和行动方案研究:小学五年级社会教案
- 股东股份分割协议
- 企业内部培训师授课技巧与案例分享
- 工程项目建设总承包合同书及质量保证协议
- 地球的内部结构课件
- 2026届河北省保定市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河南省郑州外国语中学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
- 消毒供应中心包装课件
- 低噪音电热加湿器设计要点报告
- 厨房消防安全培训
- 小陈 税务风险应对常见指标与答复思路
- 202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2《经济与社会》知识点背诵提纲
- 2025至2030年中国建筑膜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2025年急诊急救试题(附答案)
- 会所会议室管理制度
- 2025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 中科海光:2025年深算智能:海光DCU行业实战手册
- (正式版)HGT 22820-2024 化工安全仪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钳工手工制作六角螺母详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