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作业:通道侗族自治县风物民俗.doc_第1页
地域文化作业:通道侗族自治县风物民俗.doc_第2页
地域文化作业:通道侗族自治县风物民俗.doc_第3页
地域文化作业:通道侗族自治县风物民俗.doc_第4页
地域文化作业:通道侗族自治县风物民俗.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道侗族自治县风物民情10秋行政管理(本科) 校本部 李岳松 1044201250404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边陲的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处。县境东邻湖南绥宁、城步,南毗广西三江、龙胜,西连贵州黎平,北接湖南靖州,素有“南楚极地、百越襟喉”之称。全县辖21个乡镇,23.2万人口,有侗、汉、苗、瑶等13个民族,其中侗族占总人口的78.3,是湖南省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县。通道侗族文化独特。独特的侗族文化主要表现在建筑、服饰、饮食、歌舞、体育、合款、祭萨、习俗等方面都各具特色。在民族建筑方面,以鼓楼、寨门、风雨桥最为出色,堪称侗族建筑的“三宝”;在民族服饰方面,以侗锦、侗帕、侗带最负盛名,其工艺之精湛,色彩之艳丽,图案花纹之美观,可谓巧夺天工;在民族饮食方面,侗家的腌肉鱼、腌碎骨、腌菜、油茶、苦酒等,都别具风味;在民族歌舞方面,侗乡一向被誉为“歌舞之乡”,民间无日不歌无不舞,流传至今的乐器多达数十种。歌和舞蹈以侗戏、琵琶歌、哆耶、芦笙舞最受人喜爱,尤其是侗族大歌,以其独特的多声部合韵,曾震撼法国巴黎、名扬世界;在民族体育方面,侗乡又称为“民族体育之乡”,传统的抢花炮、射弩、高脚马、哆毽、荡秋千等已被列入国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项目;在祭萨讲款、为也等民间习俗方面,源远流长,迄今为止许多侗族村寨在举行祭祀或庆典纪念活动中,仍然保留了祭萨、讲款、为也等习俗。鼓楼侗族大歌侗族村寨侗族村寨风雨桥风雨桥侗族服饰侗族服饰通道民俗风情浓厚。干栏式吊脚楼民居,工艺精湛的鼓楼和福桥,以及怡然点缀在青山绿水间的凉亭、井亭,充分展示着侗族建筑艺术的精华。长长的合拢宴上,侗家美食腌鱼腌肉,香喷喷的油茶,醉人的重阳苦酒,使你领略到侗族独有的饮食文化。悠扬动听的侗族大歌、双歌,欢乐的芦笙、哆吔舞,使人感觉到这里才是歌的故乡、舞的世界。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百里侗文化长廊”,集侗族灿烂文化之大成于一体,已经成为展现侗族文化历史与现状的窗口。大戊梁歌会4月18日,农历的大戊日,通道侗族自治县牙屯堡镇成了一个广及贵州、重庆、四川等湖南周边省市人人趋之若鹜之地,通过通道县委、政府几年的努力和打造,大戊梁歌会已经成了湖南周边省市人们最为向往的一个民族盛会。这一天,侗家人最响亮、最齐全的民族歌曲、最漂亮却又最纯粹的民族舞蹈、民族服饰侗锦都在这里一一展现。龙门山上,动人的哆也舞在热烈的阳光中成了一道舞动奇迹,上千名游客和侗家姑娘小伙一起跳起了象征民主、团结、奋进的歌舞,龙门山成了歌舞沸腾之海。随后,来自湘、贵、黔三省区的数十支表演队伍展开了激烈的民歌对唱。斗鸟、斗牛,抢鱼塘,古老的大戊梁歌会在新的历史时期,承载了更丰富、更快乐的幸福元素,这些元素正成为强有力的旅游支撑新亮点,助推着侗乡旅游脚步更为铿锵。自然风光通道自然风光秀丽如画。境内林海莽莽,溪河清澈。168平方公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地质公园的万佛山,是全国最大的丹霞峰林地貌之一,峰峦俊秀,泉幽林深。国家级采种基地宏门冲原始森林公园分布大量的珍贵树种和珍禽异兽,高峡平湖的晒口水库碧波荡漾,浪遏飞舟的南国第一漂龙底生态自助漂流会使你流连忘返。侗寨建筑侗族擅长建筑。结构精巧、形式多样的侗寨鼓楼、风雨桥等建筑艺术具有代表性。因桥上建有廊和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风雨,故称风雨桥。这些兴建于汉末至唐代的古建筑,结构严谨,造型独特,极富民族气质。整座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和其它铁件,皆以质地耐力的杉木凿榫衔接,五个石墩上各筑有宝塔形和宫殿形的桥亭,逶迤交错,气势雄浑。侗寨鼓楼的造型十分别致,它的底部多为四方形,楼顶是多角形状,楼的层数均为单数,如9、11、13、15、17,楼顶悬有象征吉样的宝葫芦。十几层的鼓楼,全为杉木穿枋或接榫而成,不用一颗铁钉。檐下的如意斗拱,飞檐翘角,非常精巧。檐板上绘有各种古装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或生活风俗画,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整个鼓楼,远观巍峨庄严,气势宏伟,近看亲切秀丽,玲珑雅致。在过去,鼓楼的功用是昌鼓在楼顶,以便寨老击鼓报警和击鼓议事,如今的鼓楼已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功用,它成了侗族人民学文化和开展娱乐活动的场所侗族的村落依山傍水,聚族而居,大寨三、四百户,小寨三、五十户,极少单家独户。侗族多居于“干栏”楼房,一般一幢三间两层楼,左右连“偏厦”,也有三层楼的,楼下安置石碓,堆放柴草、杂物、饲养禽畜。楼上住人,前半部为廊,宽二、三米,为一家休息或手工劳动之所;走廊里边正间为堂屋,设神龛,左右侧为火塘,上面有烘烤禾谷的吊炕,这是取暖、煮饭的地方。卧室设于两侧偏厦或第三层楼上,顶楼存积粮食、糯禾多挂在上面,有的在寨边建立禾晾,便于防火。侗族大歌“饭养身,歌养心,”这是侗家人常说的一句话,也就是说,我们把“歌”看成是与“饭”同样重要的事。侗家人把歌当作精神食粮,用它来陶冶心灵和情操。侗族人民视歌为宝,认为歌就是知识,就是文化,谁掌握的歌多,谁就是有知识的人。在侗族地区,歌师是被社会所公认的最有知识、最懂道理的人,因而很受侗人的尊重。于是我们世代都爱歌、学歌、唱歌,以歌为乐,以“会唱歌、会歌多”为荣,用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用歌来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歌与侗家人的社会生活戚戚相关,不可分割,侗族的各种民歌,特别是侗族大歌,便成了我们久唱不衰的一首古歌。侗族大歌作为侗歌中最精华的组成部分,它的演唱内容、表现形式,无不与侗人的习俗、性格、心理以及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是对侗族历史的真实记录,是侗族文化的直接表现。“汉字有书传书本,侗家无字传歌声,祖辈传唱到父辈,父辈传唱到儿孙”。这首侗家的歌谣很清楚地指明了侗族文化的精髓在侗歌。侗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从古至今,我们叙事、传史、抒情等都是通过口传心授。也正因为如此,侗族文化尽管经受过历史的风风雨雨、人间沧桑,它仍以一枝独秀保存下来,并逐步引起世人的关注。红色圣地通道是一块红色的土地。1930年12月到1934年12月的四年间,先后有邓小平率领的红七军和王震、肖克率领的红六军团以及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率领的红一方面军途径通道,留下大量的红军文物和遗迹,在侗乡洒播革命火种。特别是1934年12月12日中央红军在危急关头于县溪恭城书院召开的“通道转兵”会议,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人文景观通道人文景观众多,是全国文物大县,主要有芋头侗寨古建筑群、坪坦风雨桥群、马田鼓楼、恭城书院、兵书阁、白衣观、阳烂鼓楼等景观,共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7处15个点、省级7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省级4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3人、省级6人。地理位置通道区位优势明显。位于桂林与张家界两大旅游圈之间,交通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