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其人其事.doc_第1页
魏书生其人其事.doc_第2页
魏书生其人其事.doc_第3页
魏书生其人其事.doc_第4页
魏书生其人其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魏书生其人其事 魏书生,在中国教育界是个响当当的重量级人物,也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作教师的若不知道魏书生,那叫孤陋寡闻。 知道、了解魏书生,起初是从媒体上知道魏书生和他的部分事迹,后来又通过魏书生的演讲目睹一个人为师者的风采,然后又通过读其书,知其道,听其言,观其行来领略这样一位教育实践家的风范。 魏书生原本只有初中学历,靠自学和实践从一个农村中学教师成为一名全国闻名的教育改革家。他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辽宁省特级教师,功勋教师,因成绩卓著,6次与邓小平同志合影,9次受到江泽民同志接见,在全国有38项社会兼职,先后当选为中共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代表热爱三尺讲台,在担任学校校长兼党总支书记期间,甚至在走上盘锦市教委主任兼党组书记领导岗位以后仍然兼课,一年有几个月出外讲学,学生成绩依然在全市名列前茅。 魏书生是个平凡的人,但有着不平凡的境遇,干着不平凡的事业。他之所以事事比他人做得好,首先取决于他崇高的精神境界。 魏书生出生在新中国诞生后的1950年,由于十年“文革”,初中毕业后失去了读高中、入大学的机会,18岁上山下乡,19岁曾在小学当民办教师,21岁进工厂,28岁起到中学任教。在工厂工作期间因在批林批孔运动中说过孔子的好话和“文革”的坏话,而被打成“准反革命”,挨过批斗,受到诬陷,遭到迫害,当时公安部准备介入此案,并处魏书生极刑。魏书生经历了人妖颠倒、不堪回首的艰难岁月,至今他每天胸前仍然戴着周恩来“为人民服务”的像章,大概与这段刻骨铭心的生活不无关系。 对于“文革”,中国绝大多数人不论是当时受到迫害的还是没有受到迫害的大都是深恶痛绝的。在原则问题上,魏书生寸步不让,但对当年告密诬陷他的人却未采取“以牙还牙”的态度。一位作家写了一本介绍魏书生的书,想给那些恶人、恶事曝光、亮相,而魏书生接到书稿后却坚决不同意,他执意要把那些人的名字和具体事实一笔勾销,他认为人“要与人为善,要以德报怨,争取感化有罪之人”。魏书生就是这样,大度对人,不背历史包袱,因而总能轻装上阵,总能以充沛的精力和时间去创造新的辉煌。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有人抱怨自己的运气不佳,境遇太差,往往把成败归咎于客观条件,而忽视了主观能动性,魏书生则与人大有不同。记得他在一次演讲中说:人不要埋怨境遇。命运把你放在皇家花园,你应该长成参天大树;命运把你甩到千山的石头缝中,你应该紧紧地抓住大地,依然生机勃勃,郁郁葱葱。魏书生做到了这一点,因而在他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把一个农村中学变成了全国闻名的省级重点中学,他自己也发奋图强,从这里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魏书生要做的工作有很多,读书、写作、教学、管理、演讲、社会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他常说自己最缺的是时间,最不安的是欠“债”太多。可大家理解他,都知道他太累了,太苦了。然后魏书生面对这一切却非常坦然,常能变苦为乐,以豁达的心情乐此不疲地心情愉快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他常常说,读书是享受,写作是享受,教学是享受,散步是享受,生活中的一切一切都可以是享受。你看,我们每一个人若都能像魏书生那样,还有什么想不通,不愿做,做不到,做不好的呢? 魏书生是名人,是个精神富有者。虽然他现在并不缺钱,但一直是个苦行僧的形象。他说过:苦行是一种幸福,一来可享受理智的满足,二来可砥砺意志,最主要的,它能省掉不少为个人衣食住行而奔波的麻烦。他自律很严,严得让人觉得他傻,觉得他怪,他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很大的贡献,但只知奉献,不求索取。正像有人评论他的那样:绚烂之极,归于淡泊。而我要说:淡泊名利,才有绚烂。魏书生不仅是为师者的榜样,也是为官者、为人者的榜样。 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再有,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这一认识应该说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 魏书生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不是简单地加以训斥了事,而是通过让学生写心理病历和说明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对于较为严重的错误,魏书生让学生写心理病历,包括疾病名称、发病时间、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几个疗程这五个部分,然后通过这份心理病历,在老师和其他同学的监督之下,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地逐步地改正自己的错误或毛病。对于一般性的错误,魏书生则让学生写说明书,使用心理描写的方法,描绘出自己心理活动的三张照片,让两种思想在照片上曝光。第一张照片,犯错误前两种思想是怎么争论的;第二张照片,犯错误时两种思想是怎么交战的;第三张照片,犯错误后两种思想作何感想。通过写心理病历和说明书,学生学会了认识自己,分析自己、完善自己、不仅改正了错误,还提高了书面表达能力。 “魏书生,为书而生的人”。少了这一笔,对他的评价是不完善的。 魏书生是个教书的人,因此我们说他为书而生应集中在他的爱书、读书和作书上。 魏书生爱书、爱的痴情,爱的热烈,爱的理智,爱的不同凡响。据说,他家里兄弟姊妹团聚时一个保留节目是逛书店,他起初是带着他的弟弟、妹妹们转,弟弟、妹妹们长大了,如今他又带着新一代小书迷们进出书店了。 魏书生是个真正的读书人。魏书生30岁才考虑婚姻问题,别人问他择偶的标准,他只想到一个“支持我看书”!魏书生认为:就如同一个没有饭吃的人会浑身无力一样,一个没有书读的人,必然要灵魂干瘪,精神萎缩。魏书生的读书经历了盲目读兴趣读计划读三个阶段。先是见到什么就读什么,虽然目的不甚明确,但开卷有益,打下了他的知识根基。后来,他接触了一些哲学、历史著作引起了他的兴趣,确立了他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哲学基础。再后来,他参加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又结合工作需要阅读了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中国通史、班级管理学、世界通史、西方哲学史、中小学班主任手册、国外科技动态,苏霍姆林斯基、夸美纽斯、凯洛夫、赞可夫、蔡元培、陶行知、罗素、皮亚杰等人的著作。这些阅读为他的教学改革加足了燃料、蓄足了动力。 魏书生还是一个与其他大多数教师不同的人,他擅长于写书。他的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文选曾印刷多次,其中班主任工作漫谈荣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此外,他还编著了家教漫谈学生实用学习法学生学习600法等17种书籍,这些书大多受到专家、学者好评,受到同行的肯定和欢迎。读一读魏书生这些书,你会看到这些书其实记载着的是魏书生成长的足迹。这里有他的教育历程,他的教学历程,他的管理历程,他的学习历程,有他的奋斗、他的成功、他的失败、他的痛苦、他的快乐、他的感悟、他的理性思考。在教师中,能够记载下自己成长历程的人并不多,而这样理性地站在智者的高度来记录下自己经验和教训的教师更是我们时代所要求的,因为我们的确缺少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的大家。 作为一个教书的人,不爱书是难以想象的,不读书是不可思议的,不作书则是缺少了提升自己的宝贵机会,魏书生不但做了,而且做得很好,他当之无愧地成了我们教师的楷模。魏书生是个教育家,用吕叔湘老先生的话说,他“不是一般的教育家”。魏书生是个既有博大精深理论又有卓有成效实践的教育家。 魏书生的教育理论较为集中地体现在他的教育思想的总体框架中,董国华先生在为魏书生评传所作的序言中指出,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总体框架是: 一个核心育人,以及由此生成的素质观、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 二个原则民主与科学,以及由此而折射出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规律。 三个统一社会本位与以人为本的统一,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统一,主体思想与发展思想的统一,以及由此整合而反映时代精神、强调以人为本、促进主体发展、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现代教育思想。 四个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工作的关系,人和他人的关系,人和自我的关系,以及由此扩展开来的富于哲理的思考。无论任何人,要改变客观世界,都首先要从主观上改变自我、超越自我,方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五个支柱以培养自学能力为宗旨的学科教学论,以培养自我教育能力为宗旨的班级工作论,以学会学习为宗旨的学习方法论,以养、教结合为宗旨的家庭教育论,以规则与威信相结合为宗旨的学校管理论,以及由此派生的一系列相关的丰富多彩的独到理论和具体方法。 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和教育实践,而魏书生是在多年的教育管理和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并用这种日益系统的教育思想有效地指导着自己的实践,他又偏偏是一个非常会干的人。 我们说魏书生会干,这在他教育、教学、管理、教研中都有体现,单说这教学,他对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大胆进行改革,硬是在困境中踏出了一方地,闯出了一片天。魏书生在教学中遇到过两个难题:一是语文既好学又不好学。用他学生的话说,好学就是,即使一个月不上语文课,再上照样也能跟得上;可考起试来还是糊涂。它跟理科那些东西太不一样了,数学、物理都有公式,知识结构清楚,学了就可以用它们去解题了,不学,就不会做题。而语文,你课文分析得再到家,认识的字再多,说不会写作文还是不会。因此,寻找语文的教学规律是魏书生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二是魏书生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解决教学与行政管理之间的矛盾,魏书生在任教师半年以后就被提拔为学校的教导处副主任。有些人可能趁势脱离课堂,但魏书生不然,他太爱学生,太爱他的语文教学了。因此,怎样才能既做好管理工作又做好语文教学工作是魏书生遇到的第二个难题。 魏书生是个智者。有了矛盾他并不回避,而是找到了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他经过长期的研究,对语文知识树进行了整枝剪叶的定型处理。他把初中语文知识划分为四个部分:基础知识部分,文言文部分,文学常识部分,阅读和写作部分。也就是说,在语文知识树这株大树身上,要生出4根粗壮大干。接下来,在这4根大干上,又长出了22条挺拔大枝,而22条大枝上,还长着131个生机勃勃的小杈。为了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入门,学好语文,他又交给学生三把入门的钥匙,一是读总体语文书的钥匙,二是读一本语文书的钥匙,三是读一类文章的钥匙。在此基础上魏书生创立了六步教学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步教学法顺应了语文实践性的特点,在教学中魏书生非常重视开放性教学,因而,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在他的教学中又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六步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文素养,使得这种教学法成为我国语文教学中的经典教学法。只有了解了这种教学法,才能理解为什么魏书生班里最差的学生也能做公开课,为什么魏书生虽有大量时间在外讲学,而家里的学生学习也能按部就班,并且考试成绩在全市仍是名列前茅! 魏书生善想会干,其真谛和诀窍在于他丰富的创造性和对事业的百倍投入他的成功是多方面的。他的成功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生艺术的成功,二是教育艺术的成功,三是教学艺术的成功。 魏书生的人生艺术是令人敬佩的。他常说:人的一生发展犹如一部精彩的多幕剧,有低谷也有高潮。当处在低谷期时,关键要自珍、自重、自持,真正做到“不怨、不怒、不卑”,长守泰然自如的心态。当事业趋向波峰时要不自傲,善待他人,包括对自己有嫉妒情绪的人,艺术地化解一切对立情绪。魏书生这种“顺时儆省、逆时从容”的人生境界,时时刻刻感染着、教育着与他接触的每一个人。也正是这种人生艺术魅力使得他20年演讲、1300多场报告次次受欢迎,场场有反响。 魏书生的教育艺术给人以启迪,他在教育工作中善于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比如他善于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意志等等来培养学生智力因素,如观察力、思维力、注意力、想像力等等,并取得实效,他教育学生制订四部分计划:一是终生奋斗目标;二是十年奋斗目标,三是一年奋斗目标;四是一天工作学习目标。这种计划使学生长计划与短安排相结合,既培养了学生远大的理想,又培养了学生从现在做起的求实精神和良好习惯。魏书生在学生教育上还有一个特点,即从小事抓起,他任教委主任后在盘锦市推行“五个一”活动;即做一分钟家务,写一分钟日记,唱一分钟军歌,昂首挺胸踏步一分钟,搞一分钟记忆力比赛。这“五个一”看似小事,实则是大事,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加强自我教育的大事。 魏书生讲求教学艺术,使得他成为全国乃至亚洲语文教育知名的专家。他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学生们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增强,而这种意识和能力恰恰也是“教是为了不教”所要求的;学生们的学习习惯得到改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三闲”(闲话、闲事、闲思)现象得到有效控制。这种习惯和效率还会对他们日后的工作和学习带来长远的影响,许多学生将会终身受益;学生们学习方法得到改进,学习成绩得到提高。以魏书生1981年带过的初三毕业班为例,全班有82名学生,毕业时有28人达到了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31人达到一般高中录取分数线,还有8人考入职业高中,3人考入中专,升学率达到93。在全县40所中学里,初中升高中的考分超过300分的学生共有72人,而魏书生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