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安市第二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江西省高安市第二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江西省高安市第二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3页
江西省高安市第二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4页
江西省高安市第二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安二中20152016(下)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1宋代青箱杂记记载:“岭南谓村市为虚,柳子厚童区寄传云:之虚所卖之。盖市之所在,有人则满,无人则虚,而岭南村市满时少,虚时多,谓之为虚,不亦宜乎?”该记载表明( )a农村集市的形成始于唐朝 b宋人曾详细研究村市的名称c唐代岭南商品经济的繁荣 d唐宋时期岭南地区存在草市2元史食货志记载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官自具船、给本,选人人番,贸易诸货。其所获之息,以十分为率,官取其七,所易人得其三。凡权势之家,皆不得用己钱人番为贾,犯者罪之,仍籍其家产之半。”这一举措( )a禁止权贵在海外贸易中与政府争利 b反映了元朝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c表明对外贸易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促进了政府对民间海外贸易的规范3题为宋代经济: 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首次启动的论文,指出宋代经济启动了古代中国的“现代经济”潮流。其主要依据是( )a.草市的勃兴和地方性市场的初步形成 b.商品性农业成长,重本抑末理念崩溃c.商人群体崛起,坊市制度开始被突破 d.纸币出现和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4.农民在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秦汉时称“夫”“仆”,魏晋时称“田客”“部曲”,宋元时称“农户”“佃”。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a.小农经济的形成 b.赋税制度的变革 c.土地制度的变化 d.重农抑商的推行5汉朝时,儿童从七岁开始每年收“口钱”23钱,“以食天子”;成年男子每年要缴纳“军赋”120钱;所有人不定期的还要交“献税”63钱,供皇帝祭祀宗庙;不服徭役的男子要交“更赋”若干钱,以雇人代役。这说明汉代( )a编户人口成为赋税征收的唯一标准 b税收目的是服务皇室经费开支c税收制度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 d税收方式有利于商业贸易活动6茶叶大盗一书揭示:1840年代,英国“植物猎人”罗伯特福均深入休宁、武夷山,盗取珍贵的茶叶资源,转往印度种植,从而使茶叶贸易在中英贸易结构中大大降低,东印度公司大发横财。据此可知当时( )a英国利用茶叶走私扭转贸易逆差b中国对英贸易由出超转为入超c中国闭关锁国体制逐渐趋于瓦解 d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物种流动7下表为19世纪前半期中国主要农副产品茶丝的出口变化统计情况。这一现象表明( )a.对外贸易给国家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b.中国茶叶受到西方国家的普遍好评c.精美的中国丝织品特别受外国欢迎 d.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8.1937年9月至1940年6月,国民政府为转移工业经济的重心实施工业大撒退,致使迁入内地的民营厂矿有639家,国民政府的兵工厂18家,重庆由此建成为门类齐全的工业基地。中国实业史上“工业撤退”的主要作用是( )a.打破日军对沿海地区的资源掠夺 b. 定程度上调整了中国工业结构布局c.保存了争取抗战胜利的物质力量 d. 西部经济依“战争之手”得到了发展9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 )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10. “洋楼层叠,大厦云连。建筑宏伟,雕刻优美。电线铁道,纵横如网。汽车马车,往来如梳(梭)。广大公园,环植四时花木。道平如砥,旁植乔树,郁郁葱葱。微妙之乐,来自空际烟筒林立,上矗霄汉。吐气成球,漫濛如雾。机声轧轧,声闻于天未开之民,置身斯境,目眩神迷曰文明文明,其在是矣”。材料反映出当时部分中国人眼中“文明”的核心是( )a交通工具近代化 b物质生活近代化 c城市生活近代化 d工业发展近代化11. 1955年,在中共中央召开的两次会议上都对主张稳步发展农业合作化的邓子恢进行了批评。指责他“像一个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老是站在资产阶级、富农或者具有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的富裕中农的立场上替较少的人打主意。这种枇评反映了当时( )a.党和国家对建成人民公社的迫切愿望 b.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左倾”错误的发展c.党中央对农业合作化运动速度的不满 d.农民经济生活已经纳入了国家计划体制121983年我国实行“利改税”(将国有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改为缴纳税金)政策试点后,某国营企业利润逐渐形成的利税占比表,据此分析可知( )总利润生产税所得税企业提留100%40%33%15%a改革促使国企效益显著提高 b高税率严重增加了企业负担c调动了国营企业生产积极性 d彻底打破了指令性计划体制13“16世纪开始,美洲生产大量的烟草、砂糖、咖啡及棉花销往欧洲等地;其所必需的日用品如粮食、布匹等却需从欧洲进口;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和香料等奢侈品也出现在全球各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革命的影响 b美洲移民的膨胀 c世界市场的形成 d工业革命的开展14.1584年,论西方发现一文中指出,殖民地即使不能直接找到黄金、白银,也肯定能给英国带来财富。新市场将大大刺激英国工业的发展。英国的雇佣机会将增多,许多流民将成为繁忙的工匠。据此可知( )a殖民扩张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b殖民扩张给英国带来更多就业机会c工业革命急需广阔的海外市场 d工业生产有利于殖民地人民就业15时间社会经济状况17601830年水渠长度增加了3倍1850年英国修建了大约9654千米的铁路1852年英国生产的铁总量约为300万吨18001850年伦敦的人口增长了236% 上表反映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据此可以合理推论出( )a工业革命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大 b19世纪早期的伦敦贫富差距日益扩大c交通变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d19世纪中期的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16 “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这说明( )a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 b欧洲出现“价格革命”c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17阅读下表,185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比重,可以得出( )原材料食品工业制成品出口7%8%85%进口61%33%6%a英国用关税壁垒保护民族工业 b是英国殖民霸主形成的标志c英国形成了外向型的经济模式 d有利于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18罗斯福在某次就职演说中曾说:“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训练有素而又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这里他主要是强调( )a企业应该要公平经营 b建立社会保障体系c对经济进行控制调节 d权力的制衡与平衡19“与此同时,美国的黄金储备却迅速增加,1938年为145.1亿美元,1945年增加到200.8亿美元,约占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量的59%为了安排战后世界的货币体系,美国于1943年4月公布了怀特计划,英国被迫接受了怀特计划。”(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据材料分析英国被迫接受“怀特计划”的经济因素是( )a二战后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b英国与美国是同盟关系c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强大 d英国受到来自苏联的威胁20“新世纪到来之际,我们已经创造了2000多万个新的就业岗位,出现了30多年来最快速的经济增长,失业率为30年来的最低水平,贫困率降到20年间的最低点,非洲裔美国人和拉美裔美国人的失业率达到最低,出现了42年间第一次的连续财政盈余。”(克林顿总统2000年1月国情咨文)克林顿总统描述的这一社会现象主要得益于( )a强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倡导“新经济”发展模式c完全消除种族歧视现象 d发展完备的社会福利政策21“亲爱的彼得:你在那边还好吗?家里的粮食绝大部分被上面收走了;爷爷原本想去集市上用羊肉换点粮食,没想到刚到市场,羊肉就被没收了,人还差点被抓起来,现在连买卖都不能了你的安娜”。你认为这封书信应写于苏俄(联)( )a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b新经济政策时期c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d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22.杰里本特利认为:“苏维埃国家没收了私人拥有的土他,建立了集体或合作的农业单位,愤怒的农民以屠杀牲畜、烧毁庄嫁等手段来反抗政府的计划,它反映的是( )a.作者对苏联农业集体化的诬陷 b.苏维埃政权高速发展工业计划c.农业集体化违背了农民的利益 d.列宁等领导人对政策抱有幻想23.俄共(苏共)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起先打开了一半,我们说:实行地方性的商品流转。但是地方流转根本没有守住自己的地方性的范围之内,它冲出去了。于是我们再打开一半,打开军事共产主义时期所堵塞的东西。于是就有了新经济政策。”材料中“打开”的本质含义是( )a.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通过租让制吸纳外国资本c.允许农民进行农产品交换 d.承认和运用市场经济关系24. 某一国际组织的资格要求是:必须是一个能够管理其本身的对外事务,并且愿意而且能够履行该组织协定条款它的宪章所规定的成员义务的国家。按照这些义务,成员国在实施其汇率政策和有关经济与金融政策时必须以协定条款为依据,并提供所要求的经济和金融信息。成员国还必须支付认缴款。该国际组织( )a需对发生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紧急资金融通b有权对成员国的贸易政策和法规进行监督c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协助d对生产领域投资使成员国经济复兴与发展25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认为: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材料说明全球化( )a.是利益分配不均的根源 b.缺乏公正性,应该被抵制c.缺乏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d.拉大了国家间的贫富差距二、材料解析题26(18分)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英国在1801年时五千人以上的城镇只有106个,其全部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26%(有些资料的统计甚至比这个数字还要低)。半个世纪后,到1851年时,全国城镇数目达到265个,城镇人口所占比率上升到54%。1891年时,城镇数目增至622个,人口占到68%。 大英百科全书 材料二英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时间1821年1841年1871年1900年比例3225127.1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一是煤烟滚滚,烟雾弥漫,正是煤炭的广泛应用,导致了英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大气污染时期。二是河流的污染,纺织业的发展带动了化学印染工业的发展,由于工厂主只顾自己的利益,直接将污水排进河中,使河流遭到污染。三是自然环境的恶化,工业革命中,钢铁业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对环境的破坏相当严重,直接导致了对森林的大肆砍伐。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四 (20世纪)7080年代,这些国家(西方发达国家)在治理环境污染上不断增加投资,如美国、日本的环境保护投资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它们十分重视环境规划与管理,制定各种严格的法律条例,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控制和预防污染,努力净化、绿化环境。此外,还大力开展环境科学研究,积极开发低污染和无污染的工艺技术。 梅雨芹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的环境污染与治理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人口的流动特点及其成因。这对当时英国社会发展有何积极影响?(10分)(2) 根据材料三,分析工业革命造成大气、河流污染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的具体原因。(3分)(3) 根据材料四,归纳西方国家是怎样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的?(3分)(4)结合上述材料,扼要说明我们应如何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2分)27、(32分)家庭和妇女地位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中国女性的生存轨迹,在近代以前的私有制社会中女性被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因而女性只有单一的家庭角色定位,即在家中扮好“贤妻”、“良母”的角色,相夫教子。这种价值观的形成是长期经济生活、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 论戊戌维新至五四时期的女性角色定位 材料二 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城市多数家庭的成员从工商业、服务业等工作中获取收入,妇女从事职业,拥有经济来源,家庭成员之间人身依附性减少。民国政府新民法规定离婚和结婚一样自由。燕京大学女生有96.7的人赞成“无爱情即离婚”,上海“审判厅请求离婚案多”,而农村家庭中离婚现象则并不多见,甚至“夫可以出妻嫁妻”。 摘编自张国刚等主编中国家庭史 材料三 梁启超曰:吾推及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请备陈其义以告下。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美是也;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英法德日本是也:女学衰,母教失,无业众,智民少,国之所存者幸矣,印度波斯土耳其是也。 梁启超变法通义论女学 材料四 梁启超认为,新型的“贤妻良母”必须有一定的知识,才能“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远可善种”。这显然较以前的“贤妻良母”论者要进步得多,具有了明显的时代特点,但历史地看,梁启超的“贤妻良母”也难脱传统女子价值观的束缚,也有把女子的价值划在“相夫教子”的狭小圈子之嫌。 王美蓉中国近现代不同类型的女子教育目的之比较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中国古代女性地位低下的社会根源。(6分) (2) 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家庭变迁的特点。并指出推动这一时期中国家庭变迁的主要因素。(14分) (3) 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的妇女教育观。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该教育观的影响。(8分) (4)材料四是用什么方法评价梁启超妇女观的?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妇女观的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分) 高安二中20152016(下)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答案12345678910111213daccdddcabbca141516171819202122232425baacccbacdad26、答案(1) 特点:由农村流向城市;(2分)成因:工业革命的兴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