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近代历史上的中外改革1.(2014孝感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李文忠公全书材料二战争的失败,使俄国人又一次体会到自己同欧洲强国之间的差距。知识界、工商界甚至包括一些身居要职的官员,都纷纷起来指责影响工业化进程的封建农奴制度。在社会的巨大压力下,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这样,在俄罗斯实行了近五个世纪的农奴制被废除了。继农奴制改革之后,沙皇政府又先后进行了地方机构、市政府、司法、军事等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867年之后,俄国从农奴制社会逐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大国崛起解说词等(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俄两国改革的相同点。(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和农奴制改革对变革政治体制有何差异。试分析产生这一差异的思想、经济原因。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俄近代改革的比较分析能力。第(1)问比较相同点可以从原因、方式、目的、内容和影响等角度思考。第(2)问“差异”从两国改革内容上分析,中国只学习器物,俄国不但学习器物,还学习上层建筑;“思想因素”从中国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和俄国受民主思想影响的角度分析,“经济因素”从资本主义在两国发展状况来分析回答。答案:(1)相同:原因:对外战争失败;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统治危机严重(内忧外患);方式:都是封建统治者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目的:摆脱危机,维护统治者的利益;内容:都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影响:都促进了本国的近代化。(2)差异:洋务运动改革仅局限于工业、军队等“器物”层面;而俄国的改革则深入到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的层面(上层建筑层面)。原因:思想:洋务派坚持“中体西用”,封建观念根深蒂固;俄国地处欧洲,人们受启蒙思想影响,有一定的民主思想基础。经济:改革前,俄国在进行工业革命,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而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则产生于洋务运动兴起之后。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54年2月,当他(美国海军准将马休培理)再次来到日本时日本人被迫让步,于3月31日签订了神奈川条约并于1856年签订了通商条约这一系列条约在西方世界并没有引起极大的关注。但对日本来说,它们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最近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请回答:(1)为什么说“这一系列条约”“对日本来说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一种观点的理解。(3)从明治维新的成功中,你得到哪些重要启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结合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回答。第(2)问属于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第(3)问从改革成败的角度来分析,注意改革成败的条件。答案:(1)原因:这打破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局面。(2)改革说:明治维新由天皇主持,自上而下完成。日本由此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革命说:明治维新是在武装倒幕的前提下进行的,它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中兴说:明治维新前,日本遭受外来侵略,天皇被幕府架空。明治维新后,天皇重掌朝政,出台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民族独立。(3)启示:应坚决反对外来压迫;改革者要有魄力;改革应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既要重视经济、政治、军事改革,又要重视文化教育改革。3.(2014湖北八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戊戌变法是在甲午战后朝野上下求变思潮推动下发生的自上而下的社会变革,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教育、新闻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实际上是19 世纪60 年代开始的中国近代化的继续和发展,是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环节。郭汉民放开眼界看“戊戌”材料二我认为今后对维新派与维新运动的深入研究,应充分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解放思想,打开思路,特别是要坚持正确的评价标准。对于包括维新派与维新运动在内的一切历史事件与人物,既要弄清楚其起因和思想动机,又绝不能止步于此,而应深入、具体地考察其在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效果。而且,对于社会效果的考察,也应当着重在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具体发展变化上,而不是笼统、抽象地谈论所谓的“斗争精神”云云。赵春晨坚持实践第一,重在社会效果的评价标准(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戊戌变法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国近代化的继续和发展”这一观点的理解。(2)阅读材料二指出作者关于维新变法的评价标准,并结合史实予以论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戊戌变法的分析概括能力。第(1)问抓住近代化的含义,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领域分别阐述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即可。第(2)问“评价标准”从材料二中直接归纳即可;“论证其社会效果”可以结合戊戌变法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采取的措施来分析其历史作用,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局限性。答案:(1)政治:洋务运动维护清朝专制统治,戊戌变法推行君主立宪制,有利于政治民主化。经济:洋务运动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戊戌变法继续采取发展经济的措施,有利于经济工业化。军事:洋务运动创办军事企业,发展海军,戊戌变法推动编练新式陆海军,有利于中国军事近代化。教育:洋务运动期间创办新式学堂和支持留学运动,戊戌变法设立京师大学堂,有利于教育的近代化。(2)评价标准:社会实践的效果。论证:进步性:政治:兴民权,裁汰冗官,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打击封建官僚体制;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有利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思想:改革科举,设立京师大学堂,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观念,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局限性:操之过急,脱离民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戊戌政变后,大部分改革措施并没有付诸实施。4.(2015西安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时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俄国通史简编材料二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中国近代史材料三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戊戌政变记(1)根据上述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2)结合所学,你认为导致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有哪些?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发现三个国家当时面临的实际问题是不相同的,而且选择的解决办法也不一样,在解决社会危机的时候,俄国主要侧重于解决内部矛盾,解决当时的焦点问题农奴制;日本则更侧重于对西方考察学习;中国则是变法。第(2)问我们把三个国家进行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