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 VS 魅族:巨人转身与单骑突围.doc_第1页
HTC VS 魅族:巨人转身与单骑突围.doc_第2页
HTC VS 魅族:巨人转身与单骑突围.doc_第3页
HTC VS 魅族:巨人转身与单骑突围.doc_第4页
HTC VS 魅族:巨人转身与单骑突围.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HTC VS 魅族:巨人转身与单骑突围来源:商界评论 | 发布:聚成华企在线商学院 | 发表时间:2010-09-27 狼烟滚滚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跨越了“中国大陆”的概念,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制造商的兵家必争之地。以OEM掘金的台湾“代工大王”HTC与以模仿起家的大陆“山寨机王”魅族科技姗姗来迟,却如一股风暴席卷大地。一个俯冲,一个仰攻,都以自己的方式突出重围。文/李志成,财经评论员国手机市场素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老一辈手机厂商战事未平,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争夺战狼烟又起。为了能攻下这块高地,苹果居然放弃话费分成,黑莓左右公关,联想在卖掉移动业务后,又花费巨资买回,并孤注一掷地推出乐phone。在这新一轮的争夺战中,有两位后来者引人注目。ECFA签订后的一个月,台湾代工大亨宏达电(HTC)短短五天内,在大陆高调地做了三件事:2010年7月2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HTC自有品牌手机进入中国大陆;7月28日首次在大陆召开其全球董事会;7月31日对其在中国大陆的子公司增资6450万美元。当通过水货市场结识HTC的手机玩家们“守得云开见月明”时,魅族的忠实粉丝们却在炎炎夏日守候着“魅族M9”的降临。魅族可谓是2009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一匹黑马,凭借一款智能手机M8创造了两个月销量突破10万台,5个月销售额突破5亿元的神话,堪称“山寨机之最”。HTC与魅族,一个是全球品牌进攻大陆,一个是本土草根野蛮生长,无论从企业规模、技术实力、市场号召力等诸多方面,两者皆不在一个档次,但当我们从两岸科技企业的发展模式上来观察,两个企业的路径又有些殊途同归:一种是先代工后转型,并创新品牌发展,一种是先模仿后创新,并实现本土化超越。两个不同的物种,在火热的大陆手机市场正在上演着相似的故事。“假”代工Vs“真”模仿代工与模仿从来都是两岸科技企业迅速成长的法宝。只不过,对于第一桶金的原始积累,HTC选择了代工,针对的是全球市场;魅族起家于模仿,针对的是领军企业苹果。台湾商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生男当若张忠谋,生女当如王雪红。”1997年创立HTC的王雪红是“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的小女儿,王雪红继承了王永庆的经营理念“布全局,走稳棋”。根据自身的优势,王雪红为HTC的第一阶段选择的路径是“代工”,做各大手机品牌商和运营商成功“男人”背后的代工“女人”。HTC首先是为全球各大知名通讯大厂做OEM,与主要的移动通讯品牌建立了独特的合作关系,并与全球大牌运营商,诸如T-Mobile、Orange、Vodafone、O2、KROME等深度合作,为其生产定制手机。虽然多年来的代工业务让HTC赚得金银满钵,但它终于还是按捺不住自创品牌的雄心。2006年6月18日,HTC正式宣布废除其在欧洲使用的子品牌Qtek,继而以自我品牌形象开始销售手机,正式发展HTC品牌。HTC发布的第一款自有品牌机型在海外名为Touch,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后被称为S1。该机器采用的触摸式技术、人机界面突破了传统智能手机使用体验。上市5个月后销量突破100万部,上市7个月后突破200万部,上市11个月达到300万部,从那以后,HTC四年间推出五十多款新品。HTC的市场反应速度及创新力由此可见一斑。发展初期,HTC与微软亲密合作,取得了非常强劲的市场份额。在WindowsMobile的弊端逐步显现之后,HTC盯上了Google开源的操作系统。2008年,HTC首次推出搭载谷歌Android系统的手机,并一炮走红,此后不久,HTC所生产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机,就以过半出货量的气势傲视群雄。据尼尔森2010年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北美和欧洲市场,HTC的销售已能排到行业前三。做到拥有WindowsMobile八成和过半Android的市场份额的HTC,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也宣告,HTC凭借多年的代工经验、用户数据积累、与上下游产业的良好关系,通过产品的创新成功实现自有品牌的突围。与HTC直接切入全球市场,高举高打不同,在中国大陆有一家同样具有品牌雄心的企业魅族,却是以草根的方式野蛮生长,并风靡一时。大陆年轻人中有这样一句话“买不起苹果,买魅族,因为苹果有个乔布斯,中国有个黄章。”这一半是讥讽一半是褒扬的话,正是魅族的真实写照。说魅族是个“模仿者”,大抵黄章自己也不会否认。在大陆企业家里,黄章是个异类,类似于乔布斯式的“技术偏执狂”。他把自己包裹得很严实,不爱交际,作为一个企业家,在根据地珠海也只有两位朋友。黄章的活动范围除了在珠海公司的研究室里,就是在办公室泡网络,在网上他也主要做两件事:一只眼关心网民对魅族的评价,另一只眼时刻盯着大洋彼岸苹果的动态。在MP3时期,魅族就根据苹果在2005年发售的iPodnano,发布了外观、参数与之类似的产品M3,同样小巧的播放器,但更高的性价比让魅族M3受到热捧。当年魅族被称赞为打破了国内原本“进口高质高价,国产廉价低质”一分为二的多媒体播放器市场格局。在MP3升级换代之际,魅族急转智能手机研发,而模仿的对象依然是苹果。虽然M8出现之后,人们质疑的声音此起彼伏,有人甚至嘲讽“在苹果没有发布iPhone之前,魅族或许压根不知道自己的手机是什么样的。”但这并未妨碍魅族M8掀起一股不小的风浪。2009年2月l8日,魅族的手机M8正式发售,人们排队争相购买的盛况不亚于苹果的iPhone上市。这同样得益于M8产品对iPhone的模仿甚至于局部超越。模仿的是几乎一样的外观(超大屏幕),一样的使用方式(全屏触摸),但比iPhone更轻薄(轻23克),更高的分辨率,支持更多的视频播放格式。局部超越就体现在性价比方面,大陆市场上的iPhone水货价格维持在5000元以上的水平,普通阶层的消费者很难有购买的冲动,“山寨版的苹果”魅族使用了三星的进口芯片、屏幕,但价格不到苹果的二分之一,这种无可比拟的价格优势使魅族M8两个月销量突破10万台,7个月销售额突破5亿元,超越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一举跃上2009年中国市场智能手机销售冠军。同样是代工,为什么HTC能顺利转轨?同样是模仿,为什么魅族能超越“模仿”?这其中的缘由耐人寻味。“傍大款”Vs“泡网络”“不同的出身决定了不同的生存方式。”企业的营销策略同样如此。通过水货市场和多普达品牌培养了一批用户的HTC,在自有品牌进入大陆后,倾向于走正规军的路线“运营商定制+终端零售”,而草莽出身的魅族在众多“军阀”的挤压下,独辟蹊径泡网络,选择了口碑营销。HTC宣布正式进入中国之前,HTC的手机以两种形式在大陆市场上出现,一是正规军多普达,二是庞大的水货市场。前者为其建立了高端的品牌形象,后者为其培养了广大的用户市场。多普达有着HTC的“马甲”之称,2001年杨兴平从美国硅谷回国筹办多普达时,结识了HTC董事长王雪红,当时王雪红正在思索如何进入大陆市场。一个需要顺畅的通路,一个需要产业方面的支持,双方一拍即合,王雪红以个人名义投资,控股了多普达。从那以后,多普达就成为HTC在大陆的先行军。多普达的渠道主要有:传统通讯零售、IT渠道、运营商定制以及新兴渠道。由于前些年,传统手机大行其道,智能手机比较超前,属于高端产品,用户量增长缓慢。多普达传统零售渠道做得并不好,零售终端形象跟客户又不够贴近,这么多年,多普达只占有国内智能手机市场1.9%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八位。表现较好的是IT渠道,多普达与神州数码等卖场合作,取得了较好的收益,而电视直销和电子商务等新兴渠道,倒也将多普达品牌推进到了没有实体店覆盖的三四线城市,当然多普达也没有忘记专卖店的拓展,试图将终端网络进一步铺开。HTC在全球的传统渠道模式是“傍大款”,与各大运营商合作,多普达在大陆也吸取其精华。中国进入3G时代后,多普达加紧“傍移动”的步伐,2009年多普达推出一款高端TD手机,并以4700万中标中移动“旗舰宽带互联网终端”项目,欲续写HTC在全球的“定制机王”的神话。当多普达在大陆走得相对艰难的时候,通过各种渠道进来的HTC手机却在水货市场卖得风生水起。这也跟HTC“傍大款”的运营模式有关。在全球市场,HTC主要负责设计和生产原型手机,除了部分产品在大陆以多普达名义销售外,其他市场HTC自己并不销售,销售全都交给定制的运营商来负责。在国外,用户与运营商签订网络使用协议以后,运营商会赠送给客户一款手机,赠送机器有一个两周的试用期,这期间如果客户对这款手机不满意,可以向运营商退掉,同样也可以更换自己认为满意的手机。用过的手机不可能再拿出来卖,所以只能低价处理掉,这些“14天机”就以各种渠道进入亚洲非洲等地区。这种低价的水货手机在大陆市场对正品行货多普达造成了一定冲击,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也为HTC培养了一批忠实的用户。据统计,在没有任何广告宣传的情况下,HTC的品牌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也跻身到排名第三的地位。与HTC纵横交错的营销渠道不同,草莽出身的魅族显得单薄许多,甚至是有些羸弱,魅族手机的品牌推广几乎全靠网络口碑营销,而与之配套的实体渠道也只有可怜的一种专卖店模式,临街的,或者是IT卖场的一个角落。在大陆IT产业爆发期诞生的魅族,似乎从一开始对网络就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黄章不做广告,不接受媒体采访,却天天泡在网上。2003年,魅族第一款MP3产品面世,黄章没有钱做广告,就做了一个网站、一个论坛,靠口碑进行推广。黄章的注册ID是“j.wong”,是论坛最活跃的用户,他亲自与用户交流,精心经营,魅族论坛的用户超过170万,日活跃用户在3万以上。黄章给公司员工下了死命令:“在互联网上,不说话可以,但不去看互联网绝对不行。”他居然将论坛在线时间作为考察下属的一个重要手段。比如魅族现任营销总监华海良就是从魅族论坛版主提拔上来的,提拔的理由就是“版主当得好”!论坛成为魅族的品牌宣传平台与售后服务平台,也成为产品开发平台。黄章一天至少有4个小时的时间泡在论坛里,产品的问题他首先知道,并且第一个提出解决方案。黄章甚至直接针对用户的反应逼迫合作商改进工作,如在魅族M8发布初期,他本人便直接顺应粉丝要求挑起“Opera浏览器事件”,并借粉丝向Opera施压改进产品。魅族是依靠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品牌,将低成本的网络营销运用得炉火纯青,就连魅族M8手机上市后,一些常规促销的“代金券”发放都是在论坛完成。硬币总有两面。当网络营销让魅族产品一炮而红时,不容回避的是,魅族M8的系统稳定性差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也同样被网络放大,虽然魅族M8在不断地改进优化,但从仅仅模仿到皮毛,甚至仅仅在某硬件上取得一点点突破的角度来讲,这并不能为魅族的长远发展奠定扎实的根基。由于名不正,言不顺。魅族并未进入主流运营商的渠道,在实体销售环节,黄章与他的200多位经销商为魅族M8选择了专卖店销售渠道,而且只有这么一种。同样模仿iPhone专卖店的形式,魅族将专卖店做成体验店没有柜台,只卖一款产品,地理位置都还不错。但是在走大卖场的今天,这种形式可能会让魅族成为一种小众产品而难以广泛流行。因为苹果获得的成功不仅仅是一款机器,更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核心技术、独有的操作系统、独一无二的品牌影响力是苹果不断增强粉丝忠诚度的重要原因,而不具备这些优势的魅族很难有效吸引并粘住用户,更难向运营商提出分成的要求。当然魅族也在悄悄做出改变,在产品上做着创新,按照黄章的说法,魅族M9将会推出支持三大运营商的3G网络的版本,并会在M9开发完成后研发体型更小的后续产品M9Mini。这是魅族向运营商示好的信号,只不过落花有意,流水是否有情?选择权仍在移动、联通、电信等运营商手里。HTC和魅族虽然走的是不同的发展路径,但却瞄准着同样的市场目标,在硝烟弥漫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不论是俯冲,还是仰攻,都只有兼顾创新与市场,兼顾自身发展与运营商的需求,才能突出重围。点评:“服务”决定成败文/周仲庚,新加坡华点通顾问集团董事局主席21世纪的手机,不是上世纪80年代的PC个人电脑。上世纪的山寨PC,在台湾造就了宏碁,在大陆造就了联想。本世纪的手机,山寨不出任何一家国际公司。今天台湾的HTC手机横扫世界,不是山寨出来的,而是OEM出来的。国内的山寨手机商,无论心意如何诚恳、志向如何远大、眼前销路多么好,都必须认识到这残酷的现实:由于手机这件产品的行业动力本质,山寨得再大也无法转型正规化!最终,消费者认同的都是有着良好硬件品质和服务品质的手机商。此“山寨”已非彼“山寨”为什么当年的宏碁、联想可以山寨IBMPC起家,以山寨品牌占领市场之后,转型成为正规厂商,而今天的山寨手机不能?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是:当年IBM横扫世界市场的PC,本身就是山寨机。很多人不知道这段历史,IBMPC就是山寨机!宏碁、联想,还有当时起家的戴尔,它们与IBM的战争就是山寨对山寨,看谁山寨得更好更便宜!山寨,就是PC行业的动力本质!今天40岁以下的业内人士,无缘参与上世纪那一场全球山寨大战。当年真正创新的是苹果,它的“苹果二号”(AppleII)微机风靡了美国;第一个电子文书处理软件,第一个电子试算表,都是在苹果二号上实现的。当时的疯狂,有如本世纪初的互联网热潮,IBM坐不住了,如果不在第一时间抢回微型计算机的市场,百年IBM就要沉沦了。这个蓝色巨人于是做了一个历史上最大胆的战略决定:老子创造不出,老子就山寨!于是,IBM急着拼凑出台了它的第一台山寨机:IBMXT。这机器由当时已经市占率很高的Inter8086芯片、第三方机壳、第三方内存、第三方磁盘、第三方显卡拼凑而成;内存只有256K,磁盘容量只有360K,售价两千美元。IBM山寨机,连操作系统都是第三方的。IBM贪便宜,操作系统越便宜越好,一个19岁的男孩搭了顺风车,成就了一个世界大公司微软和一个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IBMPC定下了“市场规格”,但事实上那是凑巧的“山寨规格”。当时的台湾刚刚山寨完日本的游戏机,山寨人才鼎盛,一下子全部跳进了PC的山寨热潮,其中有一家小公司,叫做宏碁。一直到好几年后大陆改革开放,山寨PC风潮才吹到大陆,南方的深圳,北方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出现了很多山寨PC机的倒卖者和拼装者,其中有一位,名叫柳传志。随后的风云,大家都已耳熟能详了。不但宏碁、联想,今天富士康(鸿海)的郭台铭、HTC的王雪红,都是依靠PC的山寨本质起家。但是,它们从山寨到国际品牌,中间都爬过两座高山OEM代工生产以及ODM设计生产。如果它们当年企图直接从“山寨品牌”的初期成功,就“不服小”想一步到位地跳入国际品牌,而不走艰困微利的OEM、ODM路线,今天的国际队伍中没有它们。不久前曾经出现一种论调,说手机也走上了当年PC的山寨工业结构,不信你看,联发科提供芯片组,三星提供触摸屏,某某公司提供键盘、摄像头,某家提供操作系统,拼凑起来就是手机。因此,山寨手机大厂也可以有一天如宏碁、联想一般成为国际大厂。这看法,其实是弄拧了行业的阶段性机会窗口与行业的内在动力。当年,PC的山寨化是整个行业的内在动力,连IBM、戴尔都得互相山寨。今天,山寨手机只是一个时间差、消费水平差下的机会产品;手机山寨化这件事,不会成为全球手机行业的内在成长动力。深思“服务”品牌回到HTC与魅族这两个企业身上,如何突围大陆市场,两者皆有一段路要走。手机在大陆的品牌内涵,万变不离其宗地可以分为三种定位:功能强大,时尚潮流,还有服务品质。前两种定位,坦白讲,几乎已经被占领了,并且后起之秀环伺,属于标准的“红海”。然而,至今还没有一个品牌能够理直气壮地宣称占领了“服务”品牌。对于HTC而言,虽然大陆市场上强敌环绕,但以HTC的国际市场地位,单纯的初期品牌宣传应该不是太大问题,但需要在“服务”的品牌内涵上深思。这儿所说的“服务”,并不是一般性的售前、售后服务,那是理所当然的,称不上品牌内涵。要以服务为品牌,厂商必须能够想出一种方式,让所有的消费者一看到就会拍桌而起,大叫:早就应该如此了!手机品牌定位上有“蓝海”吗?抛砖引玉,试拟一案。HTC的对象用户应该属商务白领,不缺钱但有成本意识,而且最恨被“不明不白耍了”。但实际上,白领用户就是运营商最喜欢“耍”的一块肥肉,由于缺乏时间,白领最容易被运营商“霸王立项收费”而不自觉,很大程度上这也与白领通常可以报销话费有关。手机话费,经常是公司预算控管上的黑洞。这与美国一个案例有些相似。早年美国的“美国运通”信用卡公司出了一招,对抗万事达卡、威沙卡在商务用户上的侵蚀,相当有效。基本思路是:虽然刷卡的是个人,但买单的却是公司,因此,应该出台一项服务是针对企业主体的。它的办法是:每月对每张公司卡的花费进行会计科目分类分析,单卡的及综合的,提供给企业客户,这样可让企业的主管看清楚自己部门的花销状况,并了解下属在公司外的业务活动。这是全美国每一家公司老板都想做但自己的会计部门不原意做的事。今天在中国,同样的需求出现在企业的移动通信成本上。国家工信部当下正在推动手机通信费用改革,这正是一次机会。哪家手机厂商如果能够和移动运营商独家推出类似对企业的服务,哪家就会找到一片蓝海。此服务甚至可以推及个人或家庭用户,相信会受到极大欢迎。对于移动运营商来讲,这也是一次自我“去霸王化”的“将功赎罪”市场营销机会。我们再来看魅族,魅族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山寨手机公司。创始人黄章先生,看得出来是一个具有创新动力、毅力和决心的人,同时深谙互联网行销。但是,我认为他不应该一门心思地扎在山寨手机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