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2、正确背诵课文并流畅翻译文句。3、运用相关方法,解答课外文言文阅读。教学重难点:运用相关方法,解答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过程:细柳营练习题一、阅读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A.将以下骑送迎齐使田忌将而往B.天子且至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C.已而之细柳军之虚所卖之D.其将固可袭而俘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2.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3分)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_4.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3分)答案:_二、阅读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1、填空(3分)周亚夫细柳营选自,这本书原名,东汉末年才改称今名。这是我国第一部,作者是:。鲁迅在汉文学史称它是“,。”2、下列节奏划分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其将/固可袭而/虏也。B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C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D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3、根据要求,写出答案(每题不超过字)(2分)(1)“天子先驱”被阻的心理活动:(2)“既出军门”“群臣”的心理活动:4、文中将细枊军与霸上、棘门军加以对比,刻划了周亚夫善于治军的形象,请指出三处对比,并加以分析。(3分)5、周亚夫与我们曾学过的哪篇文章的哪个人物相似?(2分)【1、史记、太史公记或太史公书、纪传体、通史、司马迁、“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D3(1)周亚夫好大胆,竟敢如此放肆!(2)这个周亚夫如此狂妄,皇上竟表扬他!4、一是文帝到前两处军营时长驱直入;而在细柳营却两次不得入,直到天子诏书,才进去,这突出了细柳军军纪严明;二是天子在前两个军营“直驰入”,而在细柳营却“不得驰入”,“按辔徐行”,这表现了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三是天子到前两次军营时,“将以下骑送柳”,讨好文帝,而周亚夫却“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这突出了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5、岳飞传里的岳飞。】细柳营复习题一、填空。1.本文选自,作者是(),字(),()时代人,伟大的()家,()家。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体史书,原名()或(),东汉末年才改称今名,是一部“究天人之际,(),()”的伟大著作,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是“()”,对史记在史学上的地位给与极高的评价。史记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共130篇,52万多字。3.课文通过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营)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的“真将军”的特点。二、给加点字注音。军棘门彀弓弩持节诏被甲按辔揖介胄嗟乎曩三、解释加点字。军霸上以备胡匈奴大入边河内守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彀弓弩天子先驱至天子且至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将军约将军亚夫持兵揖介胄之士不拜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曩者霸上、棘门军四、翻译句子。1.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2.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3.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4.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5.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6.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7.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8.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9.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10.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11.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五、阅读。1.概括三个自然段的内容。2.第一段点明了什么,说说这段的作用是什么?背景作用: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为人物展示其性格特点提供了宽阔的舞台。3.表现细柳军时刻有备,训练有素的是哪句话?(常备不懈、严阵以待)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4.本文重点写细柳军,为什么还写霸上、棘门军?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写霸上、棘门军是为了对比衬托细柳军军容肃整、军纪严明和周亚夫的治军有方、恪尽职守的“真将军”风范。5.本文重点写周亚夫,可他的出场并不多,说说是怎样表现这个人物的?运用细柳营与霸上、棘门军对比及描写细柳营严明的军纪上,来侧面烘托周亚夫的形象。6.简析人物形象。周亚夫:治军有方、恪尽职守、刚正不阿、是堪当重任的大将军。汉文帝:勤于政事、目光敏锐、重视人才的治国皇帝。7.用原文的话回答汉文帝是怎样评价周亚夫的?此真将军矣。8.作者对周亚夫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正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9.课文先写到文帝到霸上、棘门军营的情况有何作用?为后面写文帝在细柳营遇到的情况作铺垫并由此引出多处对比。10.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军士戒备(“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军纪严明(先驱、天子不得入)军令畅达(将士言必说“将军有令”“将军约”)周亚夫言行(见天子,持兵器,行军礼)文帝的称赞(此真将军矣)11.结尾“既出军门,群臣皆惊”。为什么?对亚夫与众不同的做法感到吃惊。12.对比是此文的一大特点,请写出与所给语句形成对比的相关内容,并说说表达作用。(1)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相关对比内容:帝至霸上、棘门“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表达作用:突出细柳营军纪严明、常备不懈、严阵以待。(2)天子在霸上、棘门“直驰入”。相关对比内容: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军中不得驱驰。表达作用:突出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纪律严明。(3)天子到霸上、棘门“将以下骑送迎”,众将士受宠若惊极力讨好皇上。相关对比内容: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表达作用:突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4)劳军毕,帝曰:“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相关对比内容:此真将军矣。至于亚夫可得而犯耶?表达作用:侧面衬托出周亚夫“真将军”风范。13.从文帝对周亚夫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怎样的君主?识将才、赏奇士、知人善任。14.据历史记载,此次匈奴入侵,历时不过一个多月,便引兵退却,原因是汉军戒备森严。由此推测出文帝“劳军”之后做出了怎样的安排?命令刘礼、徐厉两位将军向周亚夫将军一样恪尽职守,使所有汉军戒备森严,达到“备胡”的目的。15.从“上自劳军”和“称善者久之”等可以看出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以天下为重、体恤下情、宽宏大度、能明辨是非。16.皇上为什么称周亚夫为“真将军”?因为周亚夫治军严整、军纪严明、刚直不阿、恪尽职守、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势。17.用文中的语句回答问题。(1)文中点明故事背景的是哪一句?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2)皇上来到三军驻地分别遇到了怎样的情形?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不得入。(3)皇上“使人称谢”的原因是什么?天子为动。(4)文帝是怎样评价周亚夫的?此真将军矣。18.文章写了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亚夫军细柳,这三件事中哪一件是祥写?哪是略写?这样写的好处?前两件略写,第三件详写。用对比的方式来突出周亚夫治军严明。19.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亚夫将军治军严格?军队训练有素,穿盔戴甲,兵器锋利,弓箭拉开。军门管理严格,即使天子也不得长驱直入,必须下车行走。20.军中都尉执行周亚夫的“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的命令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军队,特别是战争时期的军队,号令应该统一,纪律应该严明,不是军队统帅的命令,都不能听从,这样才能打胜仗。21.文中还有“刘礼”“徐厉”两位将军,作者写这两位将军的作用是什么?用以衬托,突出周亚夫将军是“真将军”。22.从“真将军”周亚夫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带兵以严出名,严格训练方能出成效。六、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D)A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B其将/固可/袭而虏也。C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D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2.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C)A周亚夫军/细柳B已而/之细/柳军C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D天子/为动,改/容式车3.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D)A文帝之后/六年B亚夫乃/传言/开壁门C其/将固可袭/而虏也D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七、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B)A本文通过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的“真将军”特点。B本篇课文重在刻画汉文帝这个人物形象。C本文运用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D文章开头点明背景,为人物展示其性格特点提供了宽阔的舞台。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D)A课文第一段先点明背景: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吃紧,这样就将守边将领周亚夫置于矛盾冲突之中,更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B周亚夫是文中的主人公,可课文并没有过多描写他,而是通过对比和衬托来突出他的性格特点的。C皇帝赞周亚夫为“真将军”的含义是:周亚夫军纪严明,令行禁止,治军有方,是值得信赖的守边大将军。D皇帝“改容式车,使人称谢”是迫于周亚夫的军威。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A本篇文章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直接描写他的地方也很多。B文中写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意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C文中两处对周亚夫的正面描写虽着墨不多,却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D本文通过汉文帝综视、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的“真将军”的特点。八、一词多义。军:周亚夫军细柳(驻军)上至劳军(军队)至霸上及棘门军(军营)使: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派;使者,使臣)使人称谢(派,命令)为: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担任)天子为动(被)之:文帝之后六年(的)已而之细柳军(到)介胄之士不拜(的)不闻天子之诏(的)称善者久之(补充音节,不译)乃: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就)亚夫乃传言开壁门(才)九、课外文言文阅读。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A且告之曰(将要) B跳而越者与千金(给予)C顾见猛虎(回头)D跳而越之如康庄矣(宽阔平坦的大道)2.这段文字认为“勇”与“怯”皆为“以势驱之”。其中“势”内涵丰富;对勇者而言,是指耻怯(面子);对半勇半怯者而言,是指奔利(金钱);对怯者而言,是指逃命。3.本文认为人没有勇和怯之分,关键是情势驱使罢了。你是怎样认为的呢?这种观点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即情势对人的思想行为的制约作用,因而有一定的合理性。十、修改病句。1.我们要发挥成绩,改正缺点,克服困难,继续前进。发挥改发扬2.钢铁厂把源源不断的钢材运往全国各地。把“源源不断的”和“钢材”调换位置3.天渐渐转阴,墨似的乌云和倾盆大雨顿时从空中倾泻下来。在“乌云”后加“密布天空”,“墨似的”、“和”去掉。4.一个人学习能否进步,与这个人善于钻研有重要关系。在“这个人”后加“是否”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战国策或战国策齐策一,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纳,接受。2、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二、正音。邹(zu)忌昳(y)丽朝(zho)服衣冠(gun)窥(ku)镜期(j)年朝(cho)于齐间(jin)进三、解释下列实词。1、邹忌修八尺修:长,此处指身高。2、形貌昳丽昳丽:光艳美丽3、朝服衣冠服:穿戴。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谁,哪一个5、旦日:明天,这里指第二天6、孰视:仔细地看。孰,仔细。7、私我也私:偏爱。8、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实在,的确。9、今齐地方千里方:方圆。10、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11、王曰:“善。”善:好,对。1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13、能谤讥于市朝谤:指责别人过错讥:讽刺市朝:公共场合14、时时而间进(时时:有时候,隔些时候。间:间或,偶尔。)15、上书谏寡人者(书: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寡人:君王自称)16、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17、皆以美于徐公以:以为,认为18、皆朝于齐(朝:朝见,朝拜)19、徐公何能及君也及:赶上,比得上。19、朝服衣冠,窥镜(窥镜:照镜子)20、美我者:以为美,称赞,赞美。认为我美。21、寝:睡觉。四、古今异义词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名词,地点,处所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今义:方位词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4、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古义:指责,劝谏(中性词)今义:诽谤,讥讽(贬义词)5、窥镜而自视窥:古义:照今义:偷偷地看6、暮寝而思之寝:古义:躺而不睡今义:睡觉地方五、词类活用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2、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3、私我也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4、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或:(受)蒙蔽5、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6、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用作状语,当面六、一词多义1、修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2、朝A皆朝于齐朝拜B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C、朝服衣冠早晨(zho)3、孰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代词,谁)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4、诚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帝感其诚(诚心、诚意)七、通假字1、孰视之“孰”通“熟”,仔细。八、重点语句翻译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能在公众场所批评议论我的缺点,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到下等奖赏。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译: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别国)九、成语门庭若市:形容家里人来人往,热闹得跟市集一样。意思是门前和庭院里如同集市。文中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客众多,非常热闹。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十、对联邹忌设喻讽谏以小见大威王悬赏纳言战胜于朝邹忌巧言善辩进言委婉威王悬赏纳谏从谏如流思君王治乱邹忌推己及人勇纳谏谋社稷安危威王虚怀若谷勤纳言只知偏信言路窄善于兼听眼界宽勤思方知言中弊善想才晓智叟不智十一、文章主旨:本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国家只有兴利除弊,才能富强。十二:段落大意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第二部分(第2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第三部分(第3、4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十三:问答题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答: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2、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答: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意对即可。3、“王曰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答:一是说明邹忌艺术的进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二是说明齐威王善于纳谏4、揣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答:人物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邹忌对徐公“孰视之”,表明他的认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较,显示出邹忌虽不自信但也不轻信;“暮寝而思之”则表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5、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答: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两个要点:一是齐王纳谏,一是朝政的弊端或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后一点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之类,也给满分。6、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答:这篇课文在写作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7、“王”下令是受了谁的启发?他颁布了什么命令?他为什么要颁布这一道命令?答:受了邹忌的启发;“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实现剤国治国安民、繁荣富强。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答: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的朝政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9、“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答:“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情况。“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10、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请问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答:那句俗语没有错。我们可以有新的理解。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11、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答:察纳雅言(开张圣听咨诹善道)12、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答: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13、请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答:A邹忌:能在一片赞扬声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发现问题,进行分析思索,寻找原因,求得真理;同时作为齐国大夫,他有在政治上帮助威王除弊革新的责任感,敢于大胆地坚持真理,讽劝威王;有善于运用能启发人、使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说服对方。B、齐威王:在本文他是一个心胸宽阔,气度宏大,知错能改的贤明君主。他能从谏如流,付诸行动,除了与邹忌善讽有关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有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的决心。14、你认为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主题?答:本文记叙了战国时齐国政治家邹忌讽谏齐威王纳谏的故事,说明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一味喜欢听奉承话。做国君的更要虚心纳谏,才能使政治修明,国家得到治理。16、仔细阅读课文,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比喻、类比来说理的。答:课文先写比美的事情,以比美为后面的进谏除蔽作铺垫,小中确实可以包含着大。比美这件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之间,在“受蔽”这一点上,有相似之处,可供类比。作者把两件事巧妙地联系起来,能收到很好的说服效果。18、针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妻、妾、客的回答有什么异同?试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说明不同在哪里答:相同的是都赞扬了邹忌比徐公美;妻子“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这是热情地赞扬邹忌的“美甚”,反映了妻对夫的偏爱;妾在家中的地位卑微,因为怕,所以不得不敷衍地说一句“徐公何能及君也”,这比妻的赞美差多了;客的回答是:“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用陈述句,比妾的反问句,语气更轻了,这是因为他的主要目的是有事相求。19、“朝服衣冠,窥镜,问妻”这三个行动表现出邹忌什么样的心态?答:自觉其美,颇有炫耀之意,20、“复问其妾,再问来客”等行动表现了邹忌什么样的心理?答:其妻的过分赞美之词和徐公是齐国著称的美男子这一客观事实,使他反而不敢自信,说明他尚有自知之明;于是有“复问其妾,再问来客”等行为.这正是他很想胜过徐公,又怀疑不如徐公的心理.21当徐公来时,邹忌当面孰视之,发现不如徐公美,还不甘心,又窥镜自照来比较,更觉得弗如远甚,这表现了邹忌什么样的精神?答:不肯盲目自信,事必躬亲考察的求实精神.22、本文在刻画人物形象上采取了哪些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什么好处?答:细节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有力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23、邹忌是怎样说服齐王的?答:一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美我的不同原因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二。把家事同国事类比.拿齐王的地位同自己做比较,指出”宫妇左右有求于王”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使齐王接受纳谏.)24、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答:国君必须广泛听取人们的意见,这样才能革除弊端,振兴国家。25、从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出邹忌是什么样的的一个人?答:注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能够正确对待自己,也能够正确对待别人,不偏听偏信,有自知之明。26、结合实际,谈谈本文的现实意义?答: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要经常听取他人的批评,及时改正缺点错误,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十四、开放性试题1、请就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答:能围绕内容或写法的某一方面进行评述,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创见的表述。示例,内容方面:邹忌能以自身为例,由家事巧妙地联系到国事,讽劝齐王纳谏除蔽;写法方面: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到讽劝的目的。2、威王一“善”,政局迥异,初时“门庭若市”,后来“无可进者”,请根据“无可进者”写出“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门庭若市”体现了威王的“广开言路”,在我们学过的古文中,还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广开言路”的问题?答:“门可罗雀”或“门庭冷落”出师表3、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答: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4、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答:只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即可。示例1:喜欢邹忌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等。示例2:喜欢齐威王他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5、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似之处,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答:建议:开张圣听(“咨诹善道”或“察纳雅言”)启示: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对方,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提出建议,注意语言委婉。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只要能围绕委婉的说话方式谈启示,言之成理即可。6、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达到“大治”的原因是:首先有邹忌这样的大臣能为国家的命运思考,并巧妙地讽谏君王,指出君王的错误。同时有齐威王虚心纳谏,重赏进谏者,努力改正错误。这样,国家的兴旺就不是难事了。启示:说话要讲究技巧,看场合、看对象,对于别人给自己提出的意见要虚心接受,努力改正。7、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答:对人对已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自己,论人客观等表述亦可)。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与自省的能力。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妻、妾、客的赞美动机等)。8、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的道理是:答: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答对其中一方面即可)9、“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在表达上的有什么作用?答:使用排比句,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近的语势,一环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从语势与论证关系上谈即可)10、从选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答:第一问: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善于采纳群盲。第二问答案开赦,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1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习方面的意见。(2要虚长、同学提出的学习方面的批评和建议。(3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4)要敢于、替干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11、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向人们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答: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一味喜欢听奉承话。做国君的更要虚心纳谏,才能使政治修明,国家得到治理。12、中国历史上不乏忠臣进谏的故事,但他们的命运各不相同,请举例说明如果想进谏成功,需要什么条件?答:(比干劝谏商纣王不要沉湎于酒色而被挖心.魏征直言劝谏唐太宗而有“贞观之治”说明,要想劝谏成功,需要臣子以国家为己任,有敢于进谏的勇气,还需要臣子有高超的语言技巧,委婉说理.同时也需要君王有容人之量,采纳正确建议,从谏如流.)13、文中的邹忌由“比美”之事想到了国君受蒙敝的严重性。生活中的哪些小事也引起过你的思考,你是怎样想的?答:由洗澡想到思想。心灵上的尘埃,要是不“清洗”,人就会变质。14、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本文的内容对于今天来说有哪些现实意义?答:邹忌有自知之明。善于分析问题。直言讽谏。齐王纳谏,能取信于民。15、臣子劝谏君主是有一定的进谏艺术的是,你认为邹忌讽谏齐王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受到什么启发?答:巧妙设喻,委婉劝谏,使齐王从中受到启发后明白了事理,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劝谏。从中我们应受到这样的启示: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对方,语言要委婉,方法要得当。16、纳谏除弊有何现实意义?答:从领导者来讲要正确认识自己,要有清醒的头脑。从劝谏者来说要讲究方式方法,用便于接受的语言进行劝谏。17、谈一谈这个故事有什么现实意义?答:现在我们仍然提倡纳谏除弊的做法,因为一个国家只有兴利除弊,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兴旺发达,民族才能繁荣富强。如果不能听取不同的意见和看法,那么这个国家、民族就面临着灭亡的可能。18、这篇文章对今天的为官者有什么教育意义?答:当今的为官者,在赞美声中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别有用心的人所迷惑;不要只听赞歌,要多听取不同意见,广开言路,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19、你从这篇文章中受到怎样的启迪和教育?答:在他人的赞美面前,不要得意忘形,忘乎所以,要审慎对待他人的赞美面前,不要被他人所利用。要广开言路,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内容概述:记述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一默写1暮寝而思之,曰:“,;,;,。”2今齐地方千里,:,。”3王曰“善。”乃下令:“,;,;,。二、解词1、邹忌修八尺有余 2、形貌昳丽 3、朝服衣冠 4、窥镜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4、王之蔽甚矣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6、谤讥于市朝 7、闻寡人之耳者 8、时时而间进三、一词多义1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2、朝 于是入朝见威王 皆朝于齐3、间 时时而间进 又何间焉四、翻译句子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5、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6、此所谓战胜于朝廷。7、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习题精选一、基础知识题给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邹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孰视之()窥镜自视()谤讥于市朝()期年之后()皆朝于齐()对句中“于”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以其无礼于晋皆以美于徐公且贰于楚也能诱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燕、赵、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庭“而”作连词用时,通常有以下几种用法:A表并列B表修饰C表承接D表转折E表因果F表假设,请对以下句中“而”的用法加以判断,并将结果依次填入后面的括号中()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林木茂而斧斤至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者”可结合文意灵活地翻译,写出下面句子中“者”的意思或用法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虽欲言,无可进者()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陈涉者,阳城人也()今者项庄舞剑()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下面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公私之积尤可哀痛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山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孔子过泰山侧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例:令初下,门庭若市()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曾不若孀妻弱子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下面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组是例:忌不自信()城中皆不之觉秦城恐不可得古之人不余欺也莫用众人之议也时人莫之许也下面对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今齐地方千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徐公何能及君也此所谓战胜于朝庭下列句子在文中正确的意思是()此同时虽欲言,无可进者此所谓战胜于朝庭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什么可说的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庭上就战胜了对方虽然有人想进言,也不敢去说这就是所说的实战胜过在朝庭上争论虽然有人想进言,也不敢去说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庭上就战胜了对方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什么可说的这就是所说的实战胜过在朝庭上争论二、课内语段阅读题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巨,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_。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以”和文中“皆以美于徐公”的“以”意思相同的是:()以勇气闻于诸侯秦以城求壁而赵不许,曲在赵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解释文中两个“于”的含义: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以下三句是从原文横线处选出来的,它们合理的排列顺序是()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王之蔽甚矣”的正确意思是()大王的毛病实在太多了。大王受蒙蔽太厉害了。大王的私心太重了。大王您隐蔽得太深了。三、课外语段阅读测试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帝,赋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菓,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同悟)。其夕,相与俟狙公之寝,破栅毁柙(xi,兽槛,兽笼),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注:狙公:狙j,猕猴;狙公,养猴的人。无道揆:这里是不讲道术,不讲法度。(1)下面四句中其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A、取其积B、其如狙公乎C、惟其昏而未觉也D、其术穷矣(2)对下面划线的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或不给一旦有开之A、部分分派或许启发B、整体里的一些个体或许分开C、整体里的局部有的开除D、部署分派有的启发(3)赋什一以自奉的意思是()A、(猴)把(养猴人)交来的赋税的一部分留给自己享用。B、(养猴人)把(猴)交来的各种果实的十分之一供养自己。C、(养猴人)拿(猴)采来的各种果实的十分之一供养自己。D、(猴)把(养猴人)交来的各种果实都留给自己享用。(4)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的意思是()A、既然这样,那么我们为什么借给他并被他役使呢B、既然这样,那么我们为什么借给他还替他做事呢?C、既然这样,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借用他的名义还替他做事呢?D、既然这样,那么我们难道借用他的名义还受他役使吗?(5)其如狙公乎?:的意思是()A、他们像养猴人啊!B、他们不像养猴人吗?C、难道像养猴人吗?D、难道不像养猴人吗?(6)使狙敢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的原因是()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之,弗敢违也小狙谓众狙之言A、B、C、D、(7)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参考答案一、CACBBECFD的人的原因人的的话、的事情的原因在判断句中表示停顿在时间词后表示停顿的禾苗ACDDD,例句为“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DA二、介词,向介词,比三、(1)B(2)D(3)B(4)C(5)D(6)含有劝告统治者使民要有道的意思。八年级语文(下)导学设计课题:岳阳楼记 课型:讲读课 主备:杨佩华审核: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时间:2013年4月一、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实词,了解“以”、“则”等虚词;疏通文义,理解重点词句。2学习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沙漠区桥梁防晒措施技术方案
- 卸货流程培训
- 德佑房屋租赁合同
- 秘书工作总结
- 急诊科出科护理查房
- 求职简历教育模块设计要点
-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 结石患者术前术后护理
- 幼儿园健康标志趣味认知课程
- 文案策划新人培训
- (2025.06.12)领导干部任前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知识考试题库(2025年度)
- 2025年高考北京卷化学高考真题+答案(参考版)
- 2025至2030中国汽车滤清器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商业模式与投融资报告
- 仗鼓舞比赛活动方案
- 【MOOC期末】《深度学习及其应用》(复旦大学)期末考试慕课答案
- 静电放电(ESD)及其防护措施培训课件
- 食品营养学(暨南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暨南大学
- GB 19522-2024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
- 完整版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管理与监测计划
- 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教学用PPT课件
- 第六课:浅谈因果关系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