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doc_第1页
1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doc_第2页
1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doc_第3页
1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doc_第4页
1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台 北 故 宫 博 物 院 藏 画 选玉堂富貴南唐徐熙 原作(112.5X38.3)仿品(110X37.25)畫玉蘭、海棠、牡丹、石竹等各種畫卉,花蕊繁複,枝幹錯綜,珍石下一錦雞,均以雙鉤填彩方式描繪,工緻秀麗。空隙又以石青敷染,畫面填滿色彩濃豔的景物,及富圖案趣味,稱之為鋪殿花,原為作為裝飾廳堂的屏風畫。畫幅左下角有金陵徐熙款,疑是偽添的。作者简介徐熙(約活動於西元十世紀初)鐘陵(南京)人,為南唐著名的花鳥畫家,畫史記載他長於以墨寫枝葉蕊萼,然後上色,稱落墨色,獨具風格。容膝齋圖元倪瓚 原作(74.7X35.53)仿品(74.7X35.53)此幅成於洪武壬子,七十二歲所作。此幀先寫贈其友辟軒,辟軒藏之三年,又寄贈醫師仲仁,請雲林補詩,容膝齋即仲仁居處,所以是先有畫而後有題者也。此幅筆墨極為淡雅,畫樹墨色層次較多,用筆中鋒多於側筆,近坡皴多染少,皴筆亦特覺清勁。作者简介倪瓚(西元1301 至1374)字元鎮,號雲林、迂翁。家富饒,築清閟閣蓄古書畫,善山水,為元四大家一。鵲華秋色元趙孟頫 原作(28.4X93.2)仿品(27.27X110)趙為好友周密作此,繪山東歷城華不注與鵲山景,以慰其思鄉之懷。畫中物象造形樸拙,用筆取法董源,構景去巧飾而歸古趣,以復古手法傳達古雅天真之氣氛,為趙氏傳世精品。作者简介趙孟頫(西元一二五四至一三二二年),湖州吳興人。字子昂,封魏國公,諡文敏。善書畫,力主復古,不僅為有元一代宗師,影響後世頗深遠。蠟梅山禽宋宋徽宗 原作(82.8X52.8)仿品(82.8X52.8)本幅描繪兩隻白頭翁棲息在蠟梅枝上,梅榦下有山礬一本,梅枝間,則有隻黃蜂來同飛繞。用筆秀瘦而內含勁力,極負精勁清雅的風韻。畫中的題詩,就是徽宗有名的瘦金書。款署宣和殿御製,並書。不但御押,並鈐御書一璽。作者简介徽宗(西元1082 至1135)名佶,崇寧元年(西元1102)繼承皇位。性好書畫,不但擅長花鳥、山水、人物,也喜好收藏法書名畫,遂使內府珍藏的名蹟,百倍於前朝。風雨歸牧宋李迪 原作(120.7X102.8)仿品(101.56X67)黃昏的時候,狂風暴雨。在一片溟迷雨氣之中,把柳樹的枝條,路邊的蘆茸,吹得倒成一面。兩條牛很吃力的逆風而行,牛上的牧童,一個戴著笙,拿著鞭,緊趕著回去。但另外一個牧童的箬笠,卻給風吹走,一付滑稽無奈的樣子。整張畫都用淡色烘染,淡濛濛的罩上了一層煙霧,雨絲風腳,凜凜逼人。作者简介李迪(西元十二世紀),河南河陽人。宣和時任職畫院,授成忠郎。紹興間復職畫院副使,賜金帶。歷事孝宗、光宗朝。畫花鳥竹石,有生意而具佳趣。畫子母雞宋宋人 原作(60.8X32.8)仿品(60.8X33.06)本幅畫二隻母雞,引領著五隻孵出不久的小雞,在地上漫步啄食。母雞雪自的羽毛蓬鬆亮麗,目光充滿著慈愛,小雞則稚嫩怯弱,依偎在母親的羽翼保護下。由於背景全部用墨塗黑,使得主題格外突出。畫中,並沒有作者的簽名或印記,雖然不能肯定是宋代作品,但畫家對於物象的觀察細膩入微,無疑是一幀寫生意味濃厚的院畫傑作。花阴双鹤清郎世寧 原作(170.7X93.1)仿品(110X59.85)本画作画初夏宫苑一角,双丹顶鹤和二只雏鹤闲憩于长春花与草石之间。传说乾隆皇帝因本图而作鹤雏诗,其酷爱程度可想而知。作者简介郎世寧(西元1688 至1766 年),意大利人。十九歲時,入天主教耶穌會為修士。曾習油畫,兼習建築。二十七歲來華,以繪事供奉內廷,歷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善畫人物、花鳥,尤善犬馬。雪點雕清郎世寧 原作(238.2X270.6)仿品(97.05X110)郎氏曾奉令写生边疆藩臣进贡良马,名叫【十骏图】。他用和真马相近大小的尺寸来画这些马,在中国传统画法中,加入西洋光影透视法,所以色彩秾艳,形象逼肖。此马是科尔沁郡王诺们额尔苏图于乾隆八年进贡。名为【雪点雕】,是十骏中的一匹。錦春圖清郎世寧画作画法于中国传统中加入西洋光影透视法,以及西画颜料,故凡诸所作,色彩秾艳,形象逼肖,给人以栩栩如生之感。太湖石上,锦鸡一对,小溪回流其间,草坡上群芳竞放。画中双禽及花卉,画来毫纤毕现,极得写实之真,是以西画为基础。而湖石坡草,展现中国笔墨趣味,中西并呈;是郎氏作品之特色。萬壑松風宋李唐 原作(187.5X138.7) 作者简介李唐,字唏古,河阳三域(今河南孟县)人,约生于1066-1150 年间。后人将他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合称南宋四大画家,但是他的传世名作万壑松风图却是作于北宋。畫中岡巒、峭壁似剛被斧頭鑿過的痕跡,是典型的斧劈皴法,這一片石質的山,顯現出特別堅硬的感覺。山腰處朵朵白雲,好像是冉冉欲動,一方面把群山的前後層次感劃分出來,還使畫面有了疏密相間的效果,也使整個氣氛上有柔和調劑的一面,不會因為太密、太實而讓欣賞者有過分的壓迫感。山巔的叢樹,近樹的松林,有隱有現的石徑,加強了畫面幽深的情調。左方中景各有瀑布一線垂下,幾折而後,轉成一灘溪澗,澗水穿石而過,如聞聲響,真是畫到有聲就是詩。溪山行旅圖宋范寬 原作(206.3X103.3)“溪山行旅图”是范宽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绘画史中的杰作。这件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气势雄强,巨峰壁立,几乎占满了画面,山头杂树茂密,飞瀑从山腰间直流而下,山脚下巨石纵横,使全幅作品体势错综,在山路上出现一支商旅队伍,路边一湾溪水流淌,正是山上流下的飞瀑,使观者如闻水声、人声、骡马声,也点出了溪山行旅的主题。早春圖宋郭熙 原作(158.3X108.1)仿品(158.3X108.1)这幅画的主要景物集中在中轴线上,以全景式高远、平远、深远相结合之构图,表现初春时北方高山大壑的雄伟气势。近景有大石和巨松,背后衔接中景扭动的山石,隔着云雾,两座山峰在远景突起,居中矗立,下临深渊,深山中有宏伟的殿堂楼阁。左侧平坡逶迤,令人觉得既深且远。作者简介:郭熙北宋神宗熙宁间图画院艺学,后任翰林待诏直长。神宗年间,郭熙给宫中画了许多屏风和壁画。郭熙擅长画山水寒林,格调清新。他取法李成,亦吸取董源、范宽,并勇于革新创造,终自成一家。赤壁圖 原作(50X136.4)仿品(23.9X258)金武元直画面长江浩荡,烟波渺茫,两岸峭壁陡立,山势险峻延绵,山顶崖岸间树木葱茏,江中一舟顺流而下,苏轼及同游诸友对坐舱中饮酒,形象地再现了苏轼携友乘舟夜游赤壁(即黄州赤鼻矶)的情景,表现了苏轼受诬遭贬黄州后的清闲生活和豁达胸怀。作者简介公元12 世纪)金号广莫道人,字善夫,图绘宝鉴作字善天,北平(今北京市)人,生卒年不详。金章宗完颜璟明昌(1190-1196)时中进士,善画山水,曾画过雪霁早行图巢云霁雪图风雨归舟图渔樵闲话图桃园图桃溪图秋江罢钓图等,惜皆散佚。溪山漁隱明唐寅 仿品(27X325)明代唐寅的长卷名画溪山渔隐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中江干岩岸,杂林疏朗,渔舍水榭从落于丹枫之中。岸石掩映间,水面舟艇数只,舟上渔人或垂纶放钓,或横笛濯足,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