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钓常见鱼类图解.doc_第1页
海钓常见鱼类图解.doc_第2页
海钓常见鱼类图解.doc_第3页
海钓常见鱼类图解.doc_第4页
海钓常见鱼类图解.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立/牛屎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8111522134381093.jpg习性 黑立/牛屎立。在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都有分布,在四大海区中的岛屿,岩礁和港湾相对多一些。黑鲷鱼属清洗暖温性底栖鱼类。它喜欢栖息在岩礁或者沙泥底质的海区。一般不作长距离洄游。以小型鱼类,虾类,贝类和环节动物为食饵。 体重 体长一般为12-30CM,最大重量4KG 钓场 近岸岩礁周边、港湾、码头防波堤,河流出口处,内湾沙泥地,养鱼排,养殖场等 钓法 手竿拖动底钓法,矶竿浮漂钓法,投竿远投底钓法 饵料 沙蚕,虾肉,海蛎肉,小活虾,小活螃蟹,双壳蟹肉,鲎膏,鱿鱼膏面团,鸡肠等。 钓期 1-12,旺季:5-10 鲻鱼 又名:乌支、普通鲻、大头鲻、九棍、葵龙、田鱼、乌头、乌鲻、脂鱼、白眼、丁鱼、黑耳鲻。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a749-04.jpg 鲈形目(Perciformes)鲻科(Mugilidae)多种有经济价值的群栖性鱼类的统称。与名为red mullet的绯鲤科(Mullidae)山羊鱼(goatfish)无亲缘关系。近100种,遍及所有温、热带区水域,一般生活於咸水或半咸水中,常见於沿岸浅水带,以挖取泥沙中的微小动植物和其他食物为生。体色银白,长3090公分(13呎),鳞大,体粗壮,呈雪茄烟状;尾鳍分*;背鳍二个,第一背鳍有四根硬棘。多数鲻具强大砂囊状的胃,其肠长,能消化大量植物性食物。普通鲻(Mugil cephalus, 即条纹鲻)因生长迅速,是见於世界各地的著名鱼类。 体延长,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一般体长2040厘米,体重5001500克、全身被圆鳞,眼大、眼睑发达、牙细小成绒毛状,生于上下颌的边缘、背鳍两个,臀鳍有8根鳍条,尾鳍深*形。体、背、头部呈青灰色,腹部白色、鲻鱼外型与梭鱼相似,主要区别是鲻鱼肥短,梭鱼细长;鲻鱼眼圈大而内膜与中间带黑色,梭鱼眼圈小而眼晶液体呈红色体重 体长一般为20-40CM,大者可达80CM,重达5KG 钓场 河口附近,内湾,码头附近。 钓法 远投竿远抛钓法,矶浮钓法,伐钓、阿达利钓法。饵料 小活虾,沙蚕,面粉团,面包。 钓期 1-4,8-12旺季:1-2,10-12 鲻鱼虽产于海中,但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在海水、咸淡水和淡水中均能正常生活,是沿海池塘养殖的主要鱼类。从沿海捕捞的鲻鱼苗,要经过暂养、淡化后才适于运输到内陆淡水养殖。暂养池最初用加入1/4淡水的海水暂养,以后逐渐增加淡水的比例,直到最后全部使用淡水,整个过程约一星期。苏 眉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未命名.jpg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未命名.jpg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未命名.jpg中 文 名: 苏眉 (曲纹唇鱼、波纹唇鱼 ) 俗 名: 拿破仑、龙王鲷、海哥龙王、大片仔、石蚱仔、汕散仔、阔嘴郎、波纹鹦鲷 形态特征: 体延长而呈长卵圆形;头部轮廓自背部至眼平直,然后凸出;成鱼前额突出。口端位,中大;上下颌各具锥形齿一列,前端各有一对大犬齿;前鳃盖骨边缘具锯齿,左右鳃膜愈合,不与峡部相逢。体被大形圆鳞。成鱼背鳍与臀鳍后部延长,达尾鳍基部;尾鳍圆形;老成鱼腹鳍可达肛门之后。幼鱼体浅绿色,每一鳞片具黑纹;眼后具 2条黑纹。成鱼体绿色,体侧每一鳞片具黄绿色及灰绿色横线;头具橙色与绿色的网状细线;奇鳍密部细斜线;尾鳍后缘黄色。 栖所生态: 主要栖息于很陡的礁岩斜坡、海流道斜坡和舄湖的礁岩上,深度从2-60公尺左右。通常单独出现,偶尔会成对出现。是隆头鱼科中的大型种,个性温和,容易与人亲近。肉食性,以鱼类及底栖性动物为主要食物。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由红海及南非到土木土群岛,北至日本琉球与台湾,南至新加勒多尼亚。 渔业利用 : 大型之隆头鱼,个性温和,又因为高高隆起的额头,就像拿破仑戴的帽子,所以有拿破仑之称,因此是水族馆之常客。此外其是南方岛屿居民的重要食用鱼,因而捞捕过度,许多海域中已难见踪影,是国际公约中受保护之鱼种。有报导其肌肉可能含热带鱼毒素,食用后会引起中毒,特别称为热带鱼毒素中毒(ciguatera poisoning)。热带鱼毒素中毒 最早来自古巴,当地人是指中了一种名叫雪卡 (cigua) 的贝类 (Livona pica) 所引起的肠胃不适及神经系统障碍,现已被引用做为食用所有热带海域珊瑚礁区有毒鱼类所引起的中毒现象。其毒性是因为生物食物链所累积的,毒性之大小,通常视鱼体之大小而定,且珊瑚礁鱼类的肉毒性具有区域性,有的鱼在某区域是食用鱼,但在另一区域则是有毒鱼类,所以最保险的方法是不要轻易尝试食用曾经报导过有毒性或者不常见的珊瑚礁鱼类黄鳍鲷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fish33.jpg 正种黄脚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fish33a.jpg澳洲黄脚习性 黄鳍鲷分布在我国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海峡。它喜欢栖息在潮流缓慢的岩礁海区,一般不作长距离洄游。摄食沙蚕、贝类、虾、藻类和有机碎屑。生活於150公尺水域,常在河口区的蚵棚、红树林或堤防区的消波块附近活动,属广盐性鱼类。冬季繁殖,集结至河川出海口处产卵,春季时幼鱼开始出现於河口,并能溯河至淡水域。 体重 一般为体重500G,最大个体达3.5KG 钓场 港湾乱石处,养殖场,养鱼排,内河出口处,内湾沙泥地,近岸岩礁周边,红树林内沟等。 钓法 手竿拖动钓法,轻矶竿浮钓法。 饵料 沙蚕,小活虾,小螃蟹,螃蟹肉,鲜虾肉,海蛎肉,鸡肠等。 钓期 1-12,旺季:7-10 形态特征:体长1330.6厘米。体高,侧扁,长椭圆形,背部狭长,腹面钝圆。吻钝。体被薄栉鳞;颊部与头顶部均具鳞,颊鳞5行。侧线完全,弧形,与背缘平行。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胸鳍尖长。腹鳍胸位。体色青灰而带黄色,体侧有若干条灰色纵走线,沿鳞片而行。背鳍、臀鳍的一小部分及尾鳍边缘灰黑色,腹鳍的大部及尾鳍下叶黄色。 习性产 地:主要分布于南海沿海及河口区,偶尔进入淡水。在广东已有人工养殖。 经济营养价值:黄鳍鲷是上等鱼,其肉质细嫩,鲜食、盐制均宜。 补充:黄鳍鲷又名黄脚立、赤翅。适应力强,生长快,为我国南方网箱养殖的重要对象。黄鳍鲷体长椭圆形,侧扁,背面狭窄,腹面钝圆。体高,头部尖。背鳍鳍棘部与鳍条相连。尾*形。体色青灰带黄,体侧有若干条灰色纵走线,沿鳞片而行。背鳍、臀鳍的一小部分及尾鳍边缘灰黑色,腹鳍、臀鳍的大部及尾鳍下叶为黄色。该鱼广泛分布于日本、朝鲜、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红海及我国台湾、福建、广东沿海。在河口半咸水域亦有分布。黄鳍鲷为浅海暖水性底层鱼类。幼鱼的适温范围较成鱼窄,生存温度9.535,生长最适水温为2428。成鱼则可抵御2的低温和35的高温,生长最适水温为2630。适盐范围较广,在盐度为0.54.3之间的海水中均可生存。可以从海水中直接移入淡水,在半咸水中生长最佳。仔鱼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成鱼则以植物性饵料为主,主要为底栖硅藻,也食小型甲壳类。对饵料要求不严格。仔鱼期常因饥饿而相互残食。摄食强度以水温24以上最大。1龄鱼体长16.9厘米,重150克;2龄鱼体长21.8厘米,重325克;3龄鱼体长26.2厘米,重550克左右。黄鳍鲷有明显的生殖迁移活动,在产卵期来临之前约两个月,从近岸半咸水海区向高盐的深海区移动,产卵后又回到近岸。1龄鱼性腺开始发育,至2龄即发育成熟。在我国南方近岸产卵适温为1724,10月下旬至翌年2月产卵,12月份可见鱼苗。金丝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fish40.jpg中 文 名 黄锡鲷、平鲷 俗 名 枋头 形态特征 体高而侧扁,体呈椭圆形,背缘隆起,腹缘圆钝。头中大,前端尖。口端位;上下颌约等长;上颌前端具圆锥齿2-3对,两侧具臼齿4列,下颌前端具圆锥齿2-3对,两侧具臼齿3列;锄骨、腭骨及舌面皆无齿。体被薄栉鳞,背鳍及臀鳍基部均具鳞鞘,基底被鳞;侧线完整,侧线至硬棘背鳍基底之间有6.5-7.5列鳞。背鳍单一,硬棘部及软条部间无明显缺刻,硬棘强,第IV或V棘最长;臀鳍小,与背鳍鳍条部同形,第II棘强大,软条数11;胸鳍中长,长于腹鳍;尾鳍*形。体呈银灰色,腹面颜色较淡,体侧有许多淡青色纵带,其数目和鳞列相当。腹鳍和臀鳍颜色略黄;尾鳍上下叶末端尖,大部为深灰色,仅下缘鲜黄色 栖所生态 主要栖息于沿岸岩礁区或礁砂交错处,亦常进入河口沼泽域活动。幼鱼时,生活于河口域,随着成长而逐渐向深处移动。春末时为其产卵期。群居性,以无脊椎动物为食,特别是软件动物。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西起东非、红海,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 渔业利用 一般以船钓、延绳钓、一支钓或底拖网等方式捕获,为肉质鲜美的食用鱼,适合各种的烹调方法。亦为台湾养殖的海水鱼之一种 与黄脚极相似,侧线与硬背鳍基底间有鳞7列.体,胸鳍及臀鳍呈银黄色;背鳍呈银灰色.鳞片边缘深色,形成横带.一样有鲜艳黄色的胸,腹及尾鳍.但头部与黄脚不同,它头是圆形的,有大眼睛一双,此鱼吃饵如狼似虎,一口吃下即拉丝走,只要是吃饵就中.但肉质与黄脚与黑立没得比,较粗糙.吃鱼,虾,蟹及蚬,差不多凡肉都吃.白 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fish139.jpg 白立魚,全身是銀灰白色,背鰭有一黑色邊緣,胸鰭及腹鰭白帶黃色,臀鰭灰或黑色。側線與硬背鰭基底中間有4.5-5.5鱗列。尾鰭淺灰色,後緣呈黑色。外形與黑?近似 ,身上沒有黑沙紋身。 入冬後, 魚由中國海水域入港產卵或避寒,經常有大白立三斤至五斤級釣獲,走水力比其他?強。肉質粗,不很好吃,但作魚生及火鍋則是上品。此魚多以魚、蝦、蟹、螺及蜆作食物。 釣餌:可用紅青二虫、生蝦、重殼蟹、蟹仔、螺、肥豬肉、魚肉.好多種。 釣法:磯釣打誘餌用大份量南極蝦,碳子線要用三號至五號,千又立勾一或二號,白立魚拉址力強,用南極作餌較易釣得此魚。 投釣可用魚肉起肉四份一條作餌,勾1-4號,碳子線可用到三至五號。 投釣用青虫及重殼蟹則要用一條或二條虫,用立勾在虫口入,投用青虫勿用過七號勾。 筏釣可用南極蝦、青虫及生蝦,輔以誘餌團是最佳釣法。手絲可用幼絲2-6磅,重殼蟹、青虫、魷魚肉、紅虫及生蝦,勾要視乎餌之大小而用。鸡公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fish21.jpg习性:喜欢在咸淡水交界生活。特征:体形肥胖,与黄脚立极相似,全身色泽偏黄。腹鳍、臀鳍和尾鳍呈红色及各鳍后 方有少量黄色。除珠江口附近的港澳一带外其它地方甚难发现。分布:珠江三角洲一带。其它地方则十分罕见! 釣餌:可用紅青二虫、生蝦、重殼蟹。釣法:磯釣合以打誘餌,碳子線最要用過3號,警覺性強,最好用浮標,用南極及青虫蝦作餌較易釣得此魚。 手絲可用幼絲10磅,重殼蟹、青虫、魷魚肉、紅虫及生蝦,勾要大。打铁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fish42.jpg中 文 名: 扁棘鲷(寿鱼) 俗 名: 扁棘鲷、打铁婆 形态特征: 体甚高,显然侧扁;头背部轮廓倾斜。头中大。眼大。口中大;颌齿细小,锄骨具齿,腭骨无齿。前鳃盖具锯齿缘;主鳃盖无棘。两眼间隔区有二条纵脊。鳃耙肥短。体被弱栉鳞,易脱落;背鳍及臀鳍软条部基部及尾鳍基部均被细鳞。背鳍单一,背鳍硬棘部及软条部相连,具深缺刻,硬棘X,软条12;臀鳍硬棘III,软条7;胸鳍长,镰刀形;腹鳍胸住;尾鳍微凹形。体一致之灰褐色。背鳍及臀鳍软条部上具有一大黑斑;腹鳍黑色;尾鳍具多个黑斑;奇鳍均具一白色边缘。 栖所生态: 主要栖息于泥砂底海域。属肉食性鱼类,以甲壳类及其它种类之小鱼为食。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南日本至台湾海峡间之海域。 渔业利用: 属小型之食用鱼种,一般多以底拖网捕获之。沙 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fish38.jpg名稱:黑沙立 中國: 黑棘鯛 台灣: 沙格 黑沙立為最常見之黑立, 體銀灰色。徐胸鰭呈淺黃色外,各鰭呈灰黑色。體側有垂直黑帶。側線起點及胸鰭腋部各有一黑點。日本叫黑鯛,在誘餌袋上的黑立,多以此魚為圖像。它們身體較以上二種黑立長,身上出現清晰暗黑條紋間只是在被釣上水初期顯露條紋。黑沙全年也有得釣,但以近冬及初春在大嶼山一帶海域最多及大,因它們入內灣產卵,二三斤時有所獲。 它的食物有魚、蝦、蟹、螺.等,只要是肉都吃。他們喜歡居於靜流環境如沙灘及內灣中,是群居性魚類。出現地區:大嶼山、大澳、分流、鴉州、馬鞍山、維多利亞港、沙頭角、西貢、南丫、長州、喜靈州、龍鼓灘、屯門、東龍島 釣餌:可用紅青二虫、生蝦、重殼蟹、蟹仔、螺、肥豬肉、魚肉.好多種。 釣法:磯釣打誘餌,碳子線最好不要用過三號,千又立勾一或二號,因立魚警覺性強,最好用浮標,子線太粗會影響釣獲,用南極及青虫蝦作餌較易釣得此魚。 投釣可用魚肉起肉四份一條作餌,勾1-4號,碳子線可用到三至五號。 投釣用青虫則要用一條或二條虫,用立勾在虫口入,投用青虫勿用過七號勾。 筏釣可用南極蝦、青虫及生蝦,輔以誘餌團是最佳釣法。 手絲可用幼絲6至8磅,重殼蟹、青虫、魷魚肉、紅虫及生蝦,勾要視乎餌之大小而用真 鲷主题相关图片如下:fish34.jpg 地方名 加吉鱼、红加吉、铜盆鱼、大头鱼、小红鳞、加腊、赤鲫、赤板、红鲷、红带鲷、红鳍、红立、王山鱼、过腊、立鱼、形态特征 体侧扁,呈长椭圆形,一般体长1530厘米、体重3001000克、自头部至背鳍前隆起。体被大弱栉鳞,头部和胸鳍前鳞细小而紧密,腹面和背部鳞较大。头大,口小、左右额骨愈合成一块,上颌前端有犬牙4个,两侧有臼齿2列。前部为颗粒状,后渐增大为臼齿;下颌前端有犬牙6个,两侧有颗粒状臼齿2列、前鳃盖骨后半部具鳞、全身呈现淡红色,体侧背部散布着鲜艳的蓝色斑点。尾鳍后缘为墨绿色,背鳍基部有白色斑点。产地、产季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近海均产之,但近年产量不多。黄、渤海渔期为58月份和1012月份;东海闽南近海和闽中南部沿海渔期为1012月份,11月份是盛产期。经济价值 真鲷系我国名贵鱼类,但由于资源衰减产量下降,市场上少见。真鲷每百克肉食蛋白质193克、脂肪41克,肉肥而鲜美,无腥味,特别是鱼头颅腔内含有丰富的脂肪,营养价值很高。除鲜食外还可制成罐头和熏制品。真鲷是出口品种,输往国别和地区:日本。出口口岸:山东、河北、辽宁、福建、广东。钓场 底质为沙泥海区,近岸砂砾海湾,深水海滩。 钓法 船钓底钓法,投竿远投底钓法,延绳底钓法 饵料 小活虾,沙蚕,贝类肉,小螃蟹 钓期 1-12,旺季:6-10 赤点石斑鱼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fish17.jpg习性 赤点石斑鱼属暖水性中下层鱼类。喜栖息于岩礁与砂砾底质海区。为南海沿海常见经济鱼类。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南海和东海南部。 体重 体长一般为20-30CM,体重为05-2KG 钓场 岩礁底或砂砾底质海区、岩礁海岸附近、码头防波桩附近、养鱼排附近 钓法 轻矶竿底钓法、船钓底钓法、手竿拖动钓法、手竿探洞钓法、远投竿远抛底钓法 饵料 小活、小活虾、小鱿鱼、虾肉、贝类肉、鱼肉丁。 钓期 1-12,旺季:6-10 瓜 子 斑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fish30.jpg瓜子斑,有多種顏色身體的斑科,有啡、黑、藍及紅色。它們分佈於東西沙群島一帶,通常在身上有一點點白色,好似瓜子大少,這魚的肉質非常滑, 可以拍得住紅斑,而皮更油潤好味,是不可多得的海魚。身體橢圓、瓜子形及側扁。體呈深褐色或紫黑色。鰭較深色。 出現地區:蒲台、東龍、石澳釣餌:可用紅青二虫、生蝦、重殼蟹、蟹仔、螺、肥豬肉、魚肉.好多種。 釣法:艇釣手絲可用手絲12磅,重殼蟹、青虫、魷魚肉、紅虫及生蝦,勾要視乎餌之大小而用。泥 斑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fish51.jpg又名:褐石斑魚 特性:栖息于泻湖上部、潮水通道和外礁斜坡,而且同时要是珊瑚密集和水清的区域。幼体生活在海草床。以鱼类、蟹类和头足类动物为食。在某些地区的种群可能带有雪茄毒。在黄昏时较活跃。 分布:印度太平洋海域,我国分布在海南、台湾和南海诸岛。 釣餌:可用紅青二虫、生蝦、重殼蟹、蟹仔、螺、肥豬肉、魚肉.好多種。 釣法:投釣用青虫則要用一段虫,用立勾,投用青虫勿用過十二號勾。艇釣手絲可用粗絲20-60磅,重殼蟹、生魷魚、全條紅虫及大生蝦,勾要視乎餌之大小而用,勾05-1號纹波石斑鱼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fish55.jpg 纹波石斑鱼(假杉斑) 俗名:假杉斑、石斑、过鱼栖所生态:主要栖息于沿岸浅岩礁或珊瑚礁区,亦会出现于河口区。通常被发现于5-25公尺深之洞穴或岩缝间。以鱼类及甲壳类为食。最大体长:40cm分布: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西起非洲东岸,东至斐济,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及新加勒多尼亚。青 斑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fish58.jpg习性 青石斑鱼属暖水性中下层鱼类。喜栖息于岩礁底质海区,为南海习见的经济鱼类。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仅见于南海。 体重 体长一般为15-25CM,体重为500-1000G 钓场 岩礁底质海域、岸礁海岸、码头附近。 钓法 船钓底钓法、轻矶竿底钓法、矶浮钓法、手竿探洞钓法 饵料 小活虾、小螃蟹、虾肉、贝类肉、小鱿鱼片、鱼肉丁。 钓期 1-12,旺季:6-10 芝 麻 斑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fish64.jpg花 鬼 斑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fish54.jpg西 星 斑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fish59.jpg星斑中有東西星,東較西好吃。聽說東星是產於東沙,而西星產於西沙,東星的星點較西星幼細,身體色澤有藍、紅、啡及黃色,它們身瘦長,頭較其他斑類細除老鼠斑外。西星頭、身及奇鰭褐紅色至灰綠色,佈滿藍色黑邊圓點。腹鰭鰭膜深褐色至黑色。尾鰭後緣白色,接近後緣的地方有黑色縱帶。釣餌:可用紅青二虫、生蝦、重殼蟹、蟹仔、螺、肥豬肉、魚肉.好多種。 釣法:艇釣手絲可用粗絲20-60磅,重殼蟹、生魷魚、全條紅虫及大生蝦,勾要視乎餌之大小而用,勾05-1號。東 星 斑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fish60.jpg俗称:星斑 东星班 英文名:Miniatus Grouper 学名:Cephalopholis miniata 分布:印度洋西部 饲养要求: 水温:2427 PH:8.18.4 比重:1.0201.025 兼容性:小心 性情:凶猛 最小水族箱尺寸:800升 食性:肉食 体长:长达35(厘米) 难养度:一般 种属:海水鱼类,辐鳍亚纲,鲈形目,姥鲈科 简述 颜色鲜艳,很适合饲养在凶猛鱼的混养缸。石斑是很凶猛的掠食者,会吞掉任何它能吞掉的鱼。也会吃掉观赏用的虾及其他甲壳类动物。不像炮弹鱼,石斑鱼会整个吞下猎物而不是咬食。不会骚扰它们吞不下去的鱼,可以和其他品种的石斑鱼混养,但会和其他星斑打架。食物包括各种海鱼、鱿鱼、贝类及虾。需要经常提供一些活食,足够的营养会保持它的色彩。 特 点: 石斑的种类繁多。东星斑的色泽有蓝色、红色、褐色及黄色等,体形比一般斑鱼瘦长,头部细小。蓝色的眼睛中有乌黑的瞳仁,身上布满白色的幼细花点,形似天上的星星,因而称为“星斑”,至于“东”字,是因为它产自中国东部的东沙群岛老 鼠 斑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fish61.jpg原料产地:南海、东海的南部 适宜烹法:清蒸、炒球、豉汁蒸 老鼠斑因为头长嘴尖,形状酷似老鼠而得名,其体扁平,背鳍棘10枚,无大牙,一般在45厘米以上,体白色,布满黑点,成鱼体色较深,体上斑纹特别明显,色彩艳丽,行动缓慢,具有抢食性,由于其肉质细嫩,味道特别鲜美,为海产品的名贵鱼之一,在市场上的价格特别昂贵,它是一种高级观赏鱼类,又是一种高级食用鱼类。标准规格(大)6以上,(小)2以上。 老鼠斑(Cromileptes altivelis)是石斑鱼类中颇具高经济价值的鱼种,在国内、外市场的价格(尤其是活鱼)都很高。老鼠斑之养殖发展潜力颇大,因为其成长速度快,且能忍受在空间狭窄的水域生存。在印尼主要的养殖地区分布在:RIAU、JAWA、BALI、LOMBOK、MALUKU各岛,可是大部份业者大多养殖从海中捕捞的鱼苗。由于当前印尼水产养殖业日益发达,对于优良天然鱼苗之需求十分殷切,当前天然苗的产量已经无法供应市场的需求,所以日后在繁殖场以人工繁殖生产鱼苗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唯一途径。 釣餌:可用紅青二虫、生蝦、重殼蟹、蟹仔、螺、肥豬肉、魚肉.好多種。 釣法:艇釣手絲可用粗絲20-60磅,重殼蟹、生魷魚、全條紅虫及大生蝦,勾要視乎餌之大小而用,勾05-1號。金 錢 斑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fish57.jpg军曹鱼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ling%20brood%205-05.jpg习性 军曹鱼属暖水性底层鱼类。栖息于热带及亚热带较深的海区。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东海和黄海。 体重 体长一般为50-70CM,大者可达15M,重为25KG,体重为25KG 钓场 深水海域,岩礁底质海区。 钓法 船钓底钓法,延绳底钓法,远投竿远抛底钓法 饵料 小活虾,虾肉,小鱼,小鱿钱,鱼肉丁 钓期 1-12 银 鲳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未命名.jpg习性 银鲳属暖水性中上层鱼类。平时分散栖息于潮流缓慢的近海,生殖季节集群游向近岸及河口附近。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产之。 体重 体长一般为25-35CM,体重为500-1000G 钓场 潮流缓慢的近海、内湾。河口附近、较深水的海滩。 钓法 船钓拖钓法、远投竿远抛拖钓法、矶浮钓法、投竿底钓法。 饵料 小活虾、虾肉、小鱿鱼片、小鱼。 钓期 1-12,旺季:5-9 大黄鱼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未命名.jpg习性 大黄鱼属暖温性中下层鱼类。喜栖息于水深60米以内海域,喜欢结群,为我国主要海产经济鱼类之一。分布于我国的南海,东海和黄海南部。 体重 体长一般为30-40CM,最大可达80CM,体重为5KG 钓场 近海海区,深水海滩。 钓法 船钓底钓法,远投竿远抛底钓法。 饵料 小活虾,沙蚕,小鱿鱼,虾肉,贝类肉。 钓期 1-12,旺季:6-9 小黄鱼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未命名.jpg习性 小黄鱼属底层结群性洄游鱼类,喜栖息于软泥或泥河底质海区,有明显垂直移动现象。黄昏时上升,黎明时下降,白天在底层或近底层。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东海,黄海和渤海。 体重 体长一般为16-25CM,体重为200G左右。 钓场 近海泥沙海域,内湾,深水海滩。 钓法 船钓底钓法,远投竿远抛底钓法。 饵料 小活虾,虾肉,小鱿鱼片,贝类肉,沙蚕。 钓期 1-12,旺季:6-9 魟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未命名.jpg习性 属暖温性底层鱼类。喜栖息于泥沙底质近海海域,常半埋藏于泥沙中,尾刺基部具毒腺,被刺后疼痛难忍。主要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们的东海、黄渤海、南海均有分布。 体重 休盘宽可达35CM,体重达10KG 钓场 泥沙度质海域,泥沙海滩 钓法 远投竿远抛底钓法、延绳底钓法 饵料 小鱼、鱼肉丁、贝类、鲜虾肉。 钓期 2-3,8-9,旺季:10、11、12、1 长颌鰆鲹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未命名.jpg习性 长颌鰆鲹属暖水性中上层鱼类。喜结小群,游泳迅速,为外海较大型鱼类。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仅产于南海。 体重 一般体长为40-70cm,大者可大1.2米,重达15kg。 钓场 深水海域,岛屿附近。 钓法 船钓拖钓法,远投竿远抛底钓法,矾浮钓法。 饵料 小活虾、小鱼、小鱿鱼 钓期 1-12,10-12、1、2为旺季 蜂巢石斑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未命名.jpg习性 蜂巢石斑鱼属暖水性小型石斑鱼。是珊瑚礁盘内最常见的鱼类,也是手钓渔获物最多种类。肉质鲜美。分布于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浅水海域,我国见于南海。 体重 体长一般为20-30CM,重为1-2KG。 钓场 岩礁海域、珊瑚礁海区,码头防波桩附近。 钓法 船钓底钓法,轻矶竿底钓法,手竿拖动钓法。 饵料 小活虾,小螃蟹,沙蚕,鲜虾肉,贝类肉,寄居蟹,蟹肉 钓期 1-12,旺季:7-9 黑边石斑鱼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未命名.jpg习性 黑边石斑鱼主要分布于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中部和西部,我国见于南海。属暖水性浅海鱼类,喜栖息于岩礁及珊瑚丛中。 体重 体长一般为16-25CM,体重为1-1.5KG 钓场 岩礁底质和珊瑚礁底海域,沿岸岩礁附近,码头防波桩附近 钓法 船钓底钓法,投竿远投底钓法和手竿拖动法 饵料 小活虾,小活螃蟹,沙蚕,鲜虾肉,鲜鱼肉,贝类肉,小鱿鱿鱼片。 钓期 4-11,旺季:6-9黑背贺颌针鱼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未命名.jpg习性 黑背贺颌针鱼属暖水性中上层鱼类。喜栖息于近岸岩礁及岛礁周边,性凶猛。常在水上层追捕水鱼。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见于南海。 体重 体长一般为70-110CM,体重为1-3KG 钓场 岩礁海区,岩礁海岸,岛屿附近,码头防波桩附近。 钓法 远投竿远抛底钓法,轻矶竿底钓法,船钓拖钓法。 饵料 小活虾,小鱼,小鱿鱼,拟饵 钓期 1-12,旺季:5-9 大圆颌针鱼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未命名.jpg习性 大圆颌针鱼属暖水性中上层鱼类。通常栖息于海湾及河口附近。性凶猛,经常在表层追捕小鱼。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只见于南海。 体重 体长一般为1M左右,体重为2-3KG 钓场 岩礁海湾,岛屿附近,河口附近,码头防波桩附近 钓法 船上远抛拖钓法,远投竿远抛拖钓法,矶浮钓法 饵料 小活虾,小鱼,拟饵 钓期 1-12,旺季:8-11 四指马鲅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未命名.jpg习性 四指马鲅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产,属暖水性中型鱼类。喜栖于沙底海区,有时亦进入淡水,每年于56月间向港湾作生殖回游、生殖后游返外海。 体重 体长一般为35-45CM,体重为5KG 钓场 沙底内部、靠外海的深水沙滩、河口附近。 钓法 滩钓远投串钓底钓法、船钓底钓法。 饵料 小活虾、小鱿鱼片、鲜吓肉、沙蚕、蛤肉。 钓期 5-10,旺季:- 马鲅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_13.jpg习性 马鲅属暖水性中上层鱼类。喜栖息于沙质及泥沙质海域沿岸、集群性。白天在水中下层,夜间上水表层。主要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见于南海和东海南部。 体重 体长一般为30-50CM,体重为1-3KG 钓场 沙质或泥沙底质海区、沿岸河滩、内湾。 钓法 远投底钓法、远投浮钓法、浮游矶钓法。 饵料 小鱼、小鱿鱼、虾、贝类肉。 钓期 9-4,旺季:11-2 金钱鱼(金鼓)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未命名.jpg习性 金钱鱼属暖水性小型鱼类。栖息于近岸岩礁或海藻从生海域。常进入咸淡水或河流中,尤在河流带有废物的污水中为多。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过产于南海和东海南部。 体重 体长一般为12-20CM,体重为500G 钓场 岩礁海区、海藻丛生海区、河口附近、码头防波桩附近。 钓法 船钓底钓法、轻矶竿底钓法、矶浮钓法、手竿拖动钓法。 饵料 虾肉、小鱿鱼片、沙蚕、贝类肉 钓期 1-12,旺季:6-9 鳗鲶(三毛)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未命名.jpg习性 鳗鲶属暖水性底层鱼类,喜栖息于港湾泥沙质海区。它的背,胸,臀鳍有强毒,不慎被刺伤,不但剧痛难忍,而且会影响关节,应速将血挤出,将伤口附近血管扎紧,并快到医院治疗。主要分布于南海和东海。 体重 体长一般为20-40CM,体重为100-300G 钓场 港湾,渔港,码头附近,河口附近,浅滩。 钓法 船钓底钓法,海竿抛底钓法,手线抛底钓法。 饵料 沙蚕,虾肉,小鱿鱼片,贝类肉,螃蟹肉。 钓期 1-12,旺季:7-11 星斑裸颊鲷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未命名.jpg地 方 名: 连尖,连占,龙占,尖嘴习性 星斑裸颊鲷层暖水性底层鱼类。喜栖息于水质清、底质较粗杂的海区。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主产于南海。 体重 一般体长为20-45cm,重为500-3000kg。 钓场 岩礁海区、珊瑚礁海域、岩礁海岸、码头防波桩附近。 钓法 船钓底钓法、轻矾竿底钓法、矾浮钓法。 饵料 小活虾、虾肉、沙蚕、小螃蟹、贝类肉。 钓期 1月-12月、7月-10月为旺期。 千年笛鲷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未命名.jpg 415344995679.jpg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83415344919575.jpg鱼种类别 笛鲷科 习性 千年笛鲷属暖水性底层鱼类。喜栖息于岩礁、珊瑚礁海域,为拖网、钓钩作业捕捞的重要经济鱼类。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见于南海和东海。 体重 体长一般为40-60CM,重达3-5KG 钓场 岩礁海区、珊瑚礁海域、岩礁海岸、码头防波桩附近。 钓法 船钓底钓法、轻矶竿底钓法、矶浮钓法、手竿拖动钓法。 饵料 无 钓期 1-12,旺季:5-9 红 点 臭 肚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未命名.jpgSiganus Guttatus鱼种类别 篮子鱼科 名称:点篮子鱼习性 点篮子鱼属暖水性浅海鱼类。通常栖息于珊瑚礁丛或岩礁,各鳍棘基部有毒腺,被刺伤后会引起剧疼。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中部和西部,我国见于南海。 体重 体长一般为15-30CM,重为300-600G 钓场 珊瑚礁海域,岩礁海区,岩礁海岸,码头防波桩附近 钓法 船钓底钓法,轻矶竿底钓法,矶浮钓法,手竿拖动钓法 饵料 小活虾,鲜虾肉,沙蚕,贝类肉 钓期 1-12,旺季:7-11 金焰笛鲷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未命名.jpg鱼种类别 鲭鲨科 习性 金焰笛鲷属暖水性中下层鱼类、常见于岩礁、珊瑚礁海区。为钓钩捕的对象鱼。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南海和东海南部。 体重 一般体长为25-30cm,重为0.5-1kg。 钓场 岩礁海区、岩礁海岸、珊瑚礁海区、码头防波桩附近。 钓法 船钓底钓法、轻矶竿底钓法、矶浮钓法、手竿拖动钓法。 饵料 小活鱼、虾肉、小螃蟹、沙蚕、贝类肉。 钓期 1-12 旺季:5-9 百 花 鱸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fish25.jpg名稱:香港:百花鱸/鱸魚中國:花鱸台灣:日本真鱸 百花鱸是香港最常見的鱸魚,灰白身淺啡背,背上及背鰭有黑斑點 ,體長及側扁,口大,前鰓蓋後緣呈鋸齒狀,下部具三枚尖刺,主鰓蓋具兩枚尖刺。背鰭連續,鰭刺及鰭刺有大骨刺狀,黑色尾鰭成B形。它們多居於鹹淡水交界,日間多伏於深海底,晚間上面追吃小魚。所以夜水是最有機會釣到它們。本地鱸全年有釣,外來的要等到十一二月 ,它們多是由珠海避寒而來,入冬後可以在西水釣得它們。它們多以小魚及生蝦為食,是面流魚即在中上水層覓食及生活,由於本地海域多浮油在海面,所以鱸魚經常有火水味。釣法可用浮波釣用生蝦餌,假餌拖釣,手絲及投釣用魚及生蝦。手絲釣火水鱸可問亞澳。此外,要帶備窗簾繩勾,否則中大魚難上水。食法可以用有孔碟隔水蒸法,讓油流下鑊中。如此可減低火水味。食時不吃背部及尾。如果要知二人吃鱸法,便要問下小霜霜。出現地區:馬灣、大澳、分流、喜靈州、西環、西灣河、西隧、鯉魚門、青衣、紅磡、城門河、馬料水及船灣水塘,及各碼頭底及橦柱位釣餌:可用鱭魚、大生蝦及假餌。釣法:紅白浮波用大生蝦餌魚形假餌拖釣磯釣用南極蝦作餌死鱭魚投釣生鱭魚拖釣手絲用大生蝦餌青 鱸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fish45.jpg名稱:香港:青鱸中國:台灣: 青鱸不是青色,體深灰腹白帶幾點白星在側身,有黑色背鰭及尾鰭。口較百花鱸細,哈哈熊最喜歡的魚類!是外來的養殖魚,這幾年因大量放生而港海內青鱸量大增,是雜食性魚類。它們 聚於是魚排下,性惡。見食物便搶的魚,走水力強。它們是群居性的,它們有很大魚腥味,海的較養的食味較佳,可用來打火窩,或煎炸來吃。出現地區:蒲台、香港仔、長州、長沙、赤州、火石州、橫欄、南丫釣餌:可用南極蝦及蝦仁。釣法:紅白浮波用大生蝦餌魚形假餌拖釣磯釣用南極蝦作餌生鱭魚拖釣死鱭魚投釣手絲用大生蝦餌星 鱸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fish44.jpg名稱:香港:星鱸/點鱸中國:紅鼓/蒙古鱸台灣: 星鱸是黃金色身體長及側扁,腹白,尾鰭前有一黑點,所以叫點鱸,背鰭灰黑,尾鰭灰黑邊緣帶天藍,胸及腹鰭黃色,是以上二種鱸外,另一種港海內經常釣得的鱸魚。星鱸是是近來放生最多的鱸,它們是群居性的,吃很多食物,只要出現,近海魚類多給它們吃光,或避到較遠海域,它們有很大魚腥味,海的較養的食味較佳,可用來打火窩,或煎炸來吃。 出現地區:蒲台、長州、長沙、馬灣、火石州、橫欄、南丫、維多利亞港釣餌:可用南極蝦及蝦仁。釣法:紅白浮波用大生蝦餌魚形假餌拖釣磯釣用南極蝦作餌生鱭魚拖釣死鱭魚投釣手絲用大生蝦餌剑曹 俗称尖吻鲈、金目鲈、盲鱼曹,也隶属鲈形目、脂科。尖吻鲈肉鲜味美,是优质高档水产品之一,国际市场销路好,价格高。尖吻鲈个体较大,体形呈椭园形,稍侧扁。头扁平,上部轮廓微凹。口裂微斜,上下颌骨延至眼眶后缘之下。犁骨、腭骨上有绒毛齿,鳃盖骨上有锯状齿。两背鳍在基部相连,腹鳍园,呈扇形。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热带、亚热带海域,可进入江河淡水中生活。它是一种极为凶猛的鱼类,以其他鱼、虾、蜗牛、蠕虫等为食。尖吻鲈在河口水域中产卵,卵和鱼苗在潮汐的推动下,逆流而上进入沼泽地。苗种可天然采捕,0.51厘米长的鱼苗均呈深褐色,散布有黄斑点;2厘米长的鱼苗有一条褐色带在鱼体上部从咀末端一直延到背鳍,体侧为黄褐色,并有45条深灰色带,随着鱼体长大,这些标志便逐渐消失。尖吻鲈的养殖正在亚洲逐步展开。广东省于1985年开始引进泰国的尖吻鲈鱼苗进行养殖,现已推广到沿海地区,成为咸淡水池塘和网箱养殖的重要对象。近年来又逐渐将尖吻鲈鱼苗淡化,在纯淡水池塘中放养,生长速度更快。尖吻鲈属暖水性鱼类,要求饲养期间水温在18以上,12以下就会被冻死。人工饲养,放养体长67厘米鱼种,饲养半年可达5001000克的上市规格。所以目前南方多是4月放养,至9月开始上市,达不到规格的则要放入越冬池过冬。也可采用种苗越冬的方法,翌年放养大规格鱼种,饲养后提早上市。黑 毛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fish24.jpg名稱:香港:黑毛/?蚌中國:斑(魚己)台灣:瓜子?黑毛是香港較難見的魚類, 魚體在水中是墨綠,上水後轉油潤的烏黑色,兩頜有2-3列三分*牙齒,有背鰭一排,左右胸鰭及腹鰭三排。尾鰭是向外展中間微凹形。黑毛以前只聽說外礁有,能夠看到大的,都是從日本釣網上看到,香港見到的第一次是健健的黑毛在杏花村釣上。當時只覺黑墨墨。到了現在很多地方都能釣得,我想香港水質改善是理由之一,而能釣得地方要水清才可以,一般東水較易釣得。 食味是一流,不過間中有草味。其肉非常鮮美,清蒸一流。釣法以磯釣為首選,要用毛粉,因黑毛多在中層水域吃餌,釣組要用全飄或半水較好。 而黑毛多聚於水清有水草及暗礁珊瑚的地方。出現地區:蒲台、長州、長沙、赤州、火石州、橫欄、南丫釣餌:可用南極蝦及蝦仁。釣法:磯釣打誘餌,碳子線最好不要用過三號,千又立勾一或二號,要用毛粉,釣餌用南極蝦較好,因黑毛多在中層水域追吃會飄浮的餌,釣組要用全飄或半水 較好 。白 毛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fish43.jpg名稱:香港:白毛/霖蚌?/?中國:低鰭(魚舵)台灣:低鰭舵魚白毛是香港較難到見的魚類,以前只聽說外礁有, 體隋圓形,體、頭、各鰭底部披密幼鱗。兩頜最外一列齒凸出頜外,舌、鋤骨及顎骨均有細齒。體灰綠色,腹部較淺色,各鰭灰色。這魚有很重魚腥味,肉質也較差,不十分好吃,一釣上便應該放血,用煎及炸較佳。 它們多潛伏在白浪花近岸暗礁處,只要打餌便見它們跟泥孟一同出來吃餌,這便是釣它們的時間,而能釣得它們便要 找水清及有浪花打水的暗礁地方,這些含氧量高的海水,一般東水較易釣得。釣法以磯釣為首選,要用毛粉,釣組不加夾鉛用全飄及水面釣組。 出現地區:蒲台、長州、長沙、赤州、火石州、橫欄、南丫釣餌:可用南極蝦及蝦仁。釣法:磯釣打誘餌,碳子線最好不要用過三號,千又立勾一或二號,要用毛粉,釣餌用南極蝦較好,因白毛多在中上層水域追吃會飄浮的餌,釣組要用全飄 較好 。本地红油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fish48.jpg名稱:紅油中國:台灣:紅油是有分本地及外來的,本地或海紅油體是鮮紅及金色,我們稱它為正紅油,它的鰭是赤紅色的。背有較深紅色。咀有利齒。魚的搏鬥力最強並不精口,不過它們吃餌多一口過,一吃便拉絲走向石堆,有時它們直插石堆,撞石暈倒或頭破。它們是群居魚類,只要有紅油聚集,其他魚類都會被其趕走。它們是雜食性魚類,除吃魚、蝦、蟹、螺等海產外,凡肉類都喜歡。出現地區:東龍島、馬灣、深井、小欖、香港仔及西環釣餌:可用紅青二虫、生蝦、重殼蟹、蟹仔、螺、肥豬肉、魚肉.等等。釣法:磯釣餌用魚肉及重殼蟹,碳子線要用過三號,勾用一至四號。投釣可用魚肉或重殼蟹作餌,勾1-4號,碳子線可用到五號或以上。筏釣用布絲直出,餌用魚肉及重殼蟹,勾用一至四號。手絲可用50-100磅工業用絲,餌用魚肉及重殼蟹,勾 用05至1號。混 種 紅 油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fish50.jpg名稱:香港:金油中國:台灣: 金油是有分本地及菲律賓種的交配成下一代,身體逞黑帶金暗紅色, 我們稱它為金油,它的上鰭及尾鰭是暗啡色的,下鰭及胸鰭是鮮紅色。眼是藍色的,背是暗黑紅色。咀有利齒。魚的搏鬥力最強並不精口,不過它們吃餌多一口過,一吃便拉絲走向石堆,有時它們直插石堆,撞石暈倒或頭破。它們是群居魚類,只要有紅油聚集,其他魚類都會被其趕走。它們是雜食性魚類,除吃魚、蝦、蟹、螺等海產外,凡肉類都喜歡。出現地區:東龍島、西貢、小欖、香港仔及西環釣餌:可用紅青二虫、生蝦、重殼蟹、蟹仔、螺、肥豬肉、魚肉.等等。釣法:磯釣餌用魚肉及重殼蟹,碳子線要用過三號,勾用一至四號。投釣可用魚肉或重殼蟹作餌,勾1-4號,碳子線可用到五號或以上。筏釣用布絲直出,餌用魚肉及重殼蟹,勾用一至四號。手絲可用50-100磅工業用絲,餌用魚肉及重殼蟹,勾用05至1號。養 殖 紅 油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fish49.jpg名稱:香港:黑油 中國:台灣: 菲律賓種是入口養魚,因為多養殖於魚排,身體逞黑啞紅色或黑啡色, 我們稱它為黑油,它的上鰭及尾鰭是黑色的,下鰭及胸鰭是黑紫色。眼是黑色的,背是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