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高三地理 人文地理 第6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全程复习方略】高三地理 人文地理 第6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全程复习方略】高三地理 人文地理 第6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全程复习方略】高三地理 人文地理 第6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全程复习方略】高三地理 人文地理 第6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版高三地理人教版全程复习课时作业 人文地理 第6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黄梅戏天仙配中唱到“我挑水来你浇园”“你耕田来我织布”。据此回答1、2题。1.材料中歌词描述的现象应发生在( )a.史前文明 b.农业文明c.工业文明 d.后工业化时期2.下列对该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们依赖环境,主要从事采集渔猎活动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c.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的生态破坏d.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目前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下图为河南省某地酒精化工集团基于“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产业构想。读图,完成3、4题。3.当前,影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缺乏优惠的政策环境b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c庞大的人口数量和较低的人口素质d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4该产业构想对农业的影响是( )a加剧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b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c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d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外出务工的竞争能力2012年11月26日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决定将京都议定书承诺期延长到2020年12月31日。读下图,回答57题。注:圆形大小反映的是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5.二氧化碳当量是一种用二氧化碳作比较不同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度单位。下列关于碳排放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率与碳排放总量呈正相关b.人口大国的人均碳排放量较大c.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量较大d.中国、美国应承担相同的减排责任6.美国和加拿大先后退出京都议定书,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一主要原则( )a.共同性b.持续性c.公平性d.发展性7.卡塔尔每年人均碳排放量在全球居于前列的原因不包括( )a.碳排放总量居世界前列b.石油、天然气产业是支柱产业c.人口较少d.水能等清洁能源利用比重小读某地农业经济模式图,完成8、9题。8.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 )a.畜牧业、林果业、庭院经济、农家乐b.林果业、庭院经济、农家乐、畜牧业c.庭院经济、林果业、畜牧业、农家乐d.农家乐、庭院经济、林果业、畜牧业9.该农业经济模式可以( )a.促进商品粮生产b.将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c.形成以畜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d.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能力挑战题)下图为某地“蔗牛菇”循环经济模式图。读图完成10、11题。10.该地可能位于我国的( )a.山东 b.甘肃 c.广西 d.内蒙古11.该循环经济模式( )a.饲养奶牛比饲养肉牛每亩多获利5 600元b.推广菇泥还田,利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c.实现产业衔接和资源的高效利用d.受交通条件影响较小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2013溧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30分)材料一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孕育出备受瞩目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第一项第一款指出,依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考虑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其他相关因素,与会各方同意长期合作,共同行动,把“减排温室气体”作为全球长期目标。材料二 图甲为江苏省年平均气温图,图乙为南京市年平均气温图。(1)1983年后江苏省和南京市气温变化的共同特点、不同之处有哪些?试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其差异的原因。(2)近年来,江苏省的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试列举相关的地理现象加以说明。(3)“巴厘岛路线图”第一项第一款指出的内容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_原则,该原则的主要内涵是什么?(4)材料一中“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涵义是什么?(5)在应对气候变化时,国际社会应如何加强合作? 13.(能力挑战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 长江流域每年土壤侵蚀量高达22.4亿吨,因此长江有变成另一条“黄河”的危险。国家从1989年起,大力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全面治理长江。“千湖之省”湖北,现存湖泊面积为2 438.6平方千米,仅为20世纪50年代的34%。材料二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和武汉局部地区河流、湖泊分布示意图。(1)分析湖北省湖泊面积减小产生的影响。(2)武汉市开展“以水治水,引江入湖、江湖连通”的试验,即从汉江引水入汉阳的龙阳湖、墨水湖、三角湖和南太子湖,然后流入长江。分析这种方案的优点。(3)分析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集中在中上游地区的自然原因。答案解析1、2.【解析】1选b,2选c。第1题,由歌词中灌溉、耕作等信息,可知描述的是农业文明时期。第2题,农业文明时期,由于人类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出现了局部的环境问题。3、4.【解析】3选c,4选b。第3题,影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令人担忧及深刻的环境危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庞大的人口压力。第4题,该构想能够促进对资源的循环利用,有利于减轻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结构,降低污染,净化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素材链接】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的问题,即在污染前采取防治对策,而不是在污染后采取治理措施,它是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使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益和减少对人类与环境的不良影响。它主要包括: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材料和能源,减少并降低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到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去。57.【解析】5选c,6选a,7选d。第5题,中国是人口大国,碳排放量人均小、总量大,但城市化水平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减排中应承担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第6题,美国、加拿大退出京都议定书,不与其他国家共同承担减排责任,显然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第7题,卡塔尔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与此相关的产业发达,且人口较少,因此人均碳排放量较多。【知识拓展】多哈气候大会五大焦点(1)卡塔尔人均碳排放大户举办大会,传递海湾国家日益重视气候变化问题。(2)美国“迂回”应对难奏效,应担负起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责任。(3)欧盟虽大张旗鼓仍有负众望,欧盟应该将其减排目标提高到30%。(4)澳大利亚令人欣慰的转变,澳大利亚已准备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扮演引领角色。(5)中国尽己所能,自主减排,中国是近年来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8、9.【解析】8选d,9选d。第8题,丙地为甲地提供果品,说明丙为林果业;丁地为甲地提供蛋奶肉,说明丁为畜牧业;在此基础上可以判断出甲为农家乐,乙为庭院经济。第9题,从模式图中可以看出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10、11.【解析】10选c,11选c。第10题,从当地产蔗可推断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只有c项符合。第11题,图中可见,利用8亩蔗田的副产品,可饲养两头奶牛或两头肉牛,饲养奶牛可多收入5 600元,即每亩多收入700元;菇泥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但不属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饲养奶牛对交通的要求较高。该循环经济用于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衔接,充分利用废弃资源,既利于保护生态又利于发展经济。【方法技巧】生态农业特点的小结(1)农业资源得到再生:生态农业利用生态学理论调整了农业结构,保护了农业资源,使资源再生,永续利用。(2)综合效益突出:生态农业科学地增加物质和技术投入,提高了农业生产系统物质能量的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3)实现良性循环:生态农业可以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五业合理发展,并可调节气候,减少灾害。12.【解析】本题以备受世人关注的“巴厘岛路线图”为切入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阐释地理事象的能力。第(1)题,读材料二甲、乙两图,对比分析江苏省和南京市气温变化的特点,从中得出结论。第(2)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第(3)题,从材料一中提取相关信息。第(4)题,从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排放温室气体的数量)来看,绝大多数污染是由已完成工业化的国家造成的,根据公平性原则,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应承担更大的责任。第(5)题,主要从严格履行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减排目标、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增加资金投入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都呈波动上升趋势。 南京市气温上升幅度大于全省平均水平。南京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每天消耗大量燃料,释放大量废热和温室气体。(2)海平面上升;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频率增多(或灾害性天气增多);暖冬及夏季高温天气增多;农作物生长期变长等。(任答三点)(3)共同性 全球必须采取共同的行动,加强合作。(4)气候变化会对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产生不良影响,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根据公平性原则,造成全球污染份额大的发达国家应当承担更大的责任。(5)发达国家应该严格履行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应该根据自身能力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国际社会要增加资金投入,扩大信息交流,加强节能、环保、低碳能源等方面的研究和合作,加强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利用;发达国家应积极为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提供技术、资金支持。13.【解析】第(1)题,结合整体性原理分析,湖泊面积减小对气候、水文、生物等要素影响较大。第(2)题,“以水治水,引江入湖、江湖连通”试验有利于河、湖水的交换,对水质、水体的自净能力都有一定影响。第(3)题,长江中上游地区建防护林的原因主要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等方面分析。答案:(1)湖泊面积减小,局部地区水汽减少,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增大;湖泊面积减小导致湖泊对洪水的调蓄作用减弱,夏季易发生洪涝灾害;湖泊面积减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2)利于河、湖水交换和改善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