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石潭记复习资料一、 基础知识(一) 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与韩愈并称“韩柳”,和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七人并称“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二)文言词语1 词类活用【西】向西。【空】在空中。【西南】向西南。【斗】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凄】使凄凉。【寒】使寒冷。2 古今异义【小生】古:旧时对后辈的称谓。也指年轻人。3 一词多义【以】 全石以为底(把) 卷石底以出(而) 以其境过清(因为)【为】全石以为底(作为)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成为)【清】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澈) 以其境过清(凄清)【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不可知其源(能)4常规词语【篁竹】竹林。【珮环】玉制装饰物。【尤】格外。【清冽】清凉。冽,凉。【以为】作为。【卷】弯曲。【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蒙】覆盖,遮掩。【络】缠绕。【缀】连结。【参差】长短高低不齐。【披拂】随风飘动。披,开,分散。拂,摆动。【许】表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依】依靠。【澈】通透,有“照”的意思。【布】散布,铺开。【佁然】呆呆的样子。【俶尔】忽然。【逝】去,离开。【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明灭】忽明忽暗,又指时隐时显。【势】姿态。【差互】参差不齐。【源】源头。【环合】环绕。【寂寥】静寂。【悄怆】忧伤的样子。【幽邃】幽静深远。【境】环境。【过】过于,太。【乃】于是,就。【余】我。【隶】随从。【从】跟从。5、重点句子的翻译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缀,参差不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面的竹子树木环绕着,寂静无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环境过分凄清,不能长久停留,就题字离开。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翠翕忽。日光往下照射,(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呆呆的一动也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二、 阅读探究1作者是怎样精心地写小石潭的出现的?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本文是按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第一段交代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第二段描写 潭中景物第三段写 小石潭源流。第四段突出了潭上气氛,全文突出了小石潭幽静、凄清的特点。发现小石潭 潭中景物 小溪源流 潭中气氛(闻声见形)(水石树鱼)(溪身岸势) (气氛感受)2直接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语句是分别是什么?直接写潭水的语句是:闻水声,如鸣珮环,下见小潭,水尤清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3第一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石奇、水清、树绿。环境清幽,景物奇美。4文中从哪儿可看出小石潭人迹罕至?隔篁竹,伐竹取道。5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么?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6作者在第二段里具体描绘了什么?水清鱼乐。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分别从游鱼、鱼影、日光等角度去点染,整段文字没有一个字写到水 ,却又无处不在写水 。7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什么?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8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 鱼静态的句子: 佁然不动。 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鱼情态的句子:似与游者相乐。9作者是怎样活灵活现地描绘潭中游鱼的? 动静相应。“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既写出了环境的幽寂,又表现了鱼儿的自由欢快。 恰当映衬。“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等语映衬了水之澄澈,与“石潭”照应。 借景抒情。“似与游者相乐”以及之前对鱼儿忽停忽去、怡然自得的描写,都反映了作者想在山水之中求得片刻欢乐,反映了作者改革受挫时的心境。10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景色和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景色和气氛:幽深冷寂;心情:孤凄悲凉。7、课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和表现手法谈谈你的理解。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凉的心境。作者运用了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11为什么作者先描写“水、石、树蔓”,而后才描写鱼呢?作者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先看到水石树蔓,才能再看到游鱼。12作者描写日光、鱼影,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侧面衬托水的清。13文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说说你的理解。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看到荒野中隐藏着这样清幽美丽的景色,又看到鱼儿的自由欢快,心情变得好起来,这里的“乐”与作者内心的愤懑不平成了强烈反差,更有力地提示了痛苦的深度。14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如何理解这“一乐一忧”?“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作者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摆脱这种抑郁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15“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又不一定是比喻。试指出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闻水声,如鸣珮环。 皆若空游无所依。 似与游者相乐。比喻: 闻水声,如鸣佩环。16用自己的话概括各段大意。第一段: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及石潭概貌。第二段:小石潭的水清鱼乐。第三段:写潭的水源。第四段:潭周围景色及作者的感受。第五段:交代同游者。16、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什么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成什么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有什么修辞方法? 第一段采用了 移步换景 的手法,第二段变换成 动静结合 的写法。第三段主要运用了 比喻。17、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点面结合。如写石:“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动静结合。如写鱼:“怡然不动 ,影布石上”是静;“ ”是动。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 ,实为写 ,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 全石以为底 俶尔远逝 鱼 水18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幽深冷寂,孤凄悲凉。19、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能说出作者在发现小石潭和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浏览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凄神寒骨”,一乐一忧似难形容,该如何理解?) 柳宗元因 被贬失意, 忧伤悲凉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发现小石潭,看到水中的景物让作者感到快乐。 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 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9、久坐潭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答案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11、 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作者先乐后忧,两种感情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描写心情的句子:“心乐之”“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理解: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因 被贬失意, 忧伤悲凉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发现小石潭,看到水中的景物让作者感到快乐。 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 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12、默写填空:直接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语句是分别是什么? 直接写潭水的语句是:闻水声,如鸣珮环,下见小潭,水尤清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文中从哪儿可看出小石潭人迹罕至?隔篁竹,伐竹取道。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么?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什么?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写鱼静态的句子: 佁然不动,影部石上。写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写鱼情态的句子:似与游者相乐。三、迁移拓展19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你怎样看待这种心情?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当看到鱼儿时心情变得欢快起来,后来又看到小石潭这么美的景色被埋于荒远,加上凄清的自然环境的触发,于是想起自己被贬的遭遇,而产生愤懑不平的心情。这种心情是特定环境与作者经历结合的产物,是一个正常人都会有的,它也反映了古代不得志文人普遍的心情。20本文历来被誉为精品,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 作者敢于选择被遗弃于荒野的无名小潭作为表现对象,有过人的艺术胆量。 情景合一,形成了凄清的艺术境界,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技能。 手法高妙。移步换形,以鱼衬水,以景衬人,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小石潭记2007-2010历年中考试题2007年四川内江市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记 乃记之而 去岳阳楼记 B见 明灭可见 才美不外见C以 以其境过清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D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3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 10选文第一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2分)答:_11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分)答:_2007年安徽省池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甲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5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以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 (3)窥谷忘反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译文: 17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答: 18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答: 2007年广西南宁市中考语文语文试题(课改区)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水尤清冽 尤: (2)往来翕忽 翕忽: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伐竹取道 齐师伐我 B、乃记之而去 停数日,乃去C、不可知其源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D、以其境过清 属予作文以记之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9简要分析第段景物描写的特点。(3分)答: 2008年山东省菏泽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二) 【甲】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以其境过清 ( ) 不可名状 (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_佳木异竹,垂阴相荫。译文:_12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4分)甲文: 乙文: 13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答: 2008年山东省滨州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二) 【甲】柳宗元小石潭记【乙】 治 驼 昔有医人,能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凄神寒骨( )以其境过清( )能媒能治背驼( )延吾治( )可朝治而夕如矢( )其子欲鸣诸官( )我业治驼( )但管人直(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译文: (2)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焉。译文: 13、甲文重在写景,请说出景后之情。(2分)答: 14、乙文重在记事,请写出事中之理。(2分)答: 2008年广东省深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甲)(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 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佁然不动(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水尤清冽 译文:_ _(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译文:_8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美。结合两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答: 2008年湖南省郴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甲 岳阳楼记(节选)乙 小石潭记(节选)12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微斯人以其境过清 乃记之而去A探求 稍微 冷清 离开 B探求 没有 冷清 离开C请教 没有 清白 走了 D请求 一点点 冷清 离开13辨析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居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不可久居B是 是进亦忧,退亦忧 问今是何世C去 乃记之而去 游人去而禽鸟乐D异 或异二者之为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14对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或异二者之为 译:不同于以上两种行为。B处江湖之远 译:住在很远的江湖上。C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D以其境过清 译:这里的环境有青青的草。15对以上两个文段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这句话朗读节奏的划分是“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运用了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C甲文中关于“先忧后乐”的名句常常被今人用来抒发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D甲、乙两文的作者范仲淹、柳宗元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2008 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 分)( 1)水尤清冽 尤: (2)悄怆幽邃 悄怆: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伐(1)伐竹取道 (2)齐师伐我B去(1)乃记之而去 (2)停数日,乃去C其(1)不可知其源 (2)其真无马邪D以(1)以其境过清 (2)属作文以记之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 分)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 8、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2 分)答: (2009年上海市)9上文选自小石潭记,作者是 。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文章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译文: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2009年浙江省舟山卷)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2)伐竹取道( )(2)佁然不动 ( ) (4)其岸势犬牙差互(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心乐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指代小溪)C.以其境过清(因为) D.乃记之而去(于是,就)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译文: (2)斗折蛇行,明来可见。译文: 20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表现了怎样的心情?(2分)答: (2010年福建省莆田市)5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3分) (1)水尤清冽( ) (2)潭中鱼可百许头( ) (3)以其境过清( )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1)如鸣珮环,心乐之。译文: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译文: 7文中第一段交代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第二段描写 ,第三段探寻水潭源流。第四段突出了潭上气氛,全文抓住了小石潭 的特点。8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5分)答: (2010山东省枣庄市) 甲(三峡)乙(小石潭记) 丙 (早发白帝城)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保密协议与竞业限制在新能源行业的深度合同
- 2025版波形护栏设计研发与技术支持合同
- 二零二五年服装原材料采购合同模板
- 染整纺织品生产线项目实施方案
- 安徽省阜阳市名校2026届中考英语五模试卷含答案
- 枣庄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招聘备案制工作人员考试真题2024
- 2025版智能家居系统个人工程承包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生态农业园摊位出租合作合同
- 2025版个人借款合同范本汇编
- 2025年度稀缺地皮个人买卖合同
- 2025年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必考试题库及答案
- 给银行提供雇佣合同范本
- 2025至2030中国度假旅游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与投资风险报告
- 农村公路建设管理课件
- 共建共享健康中国课件
- 基层卫生院服务基层行-3.8.4药品不良反应管理
- 发改委专家评审管理办法
- 2025年广西中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及解析)
- 2025养殖场鸡舍承包合同范本
- 2025版标准正规劳动合同范本(房地产开发商专版)
- 拼音复习完整版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