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12月)联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12月)联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12月)联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12月)联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12月)联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3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地 理 试 题(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答案,如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只收答题卡。第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某区域等高线分布状况,等高距为200m,完成12题。1图中a和b的数值可能是a1 00 250 b 1 00 350 c500 250 d500 3502图中箭头正确表示河流集水方向的是abcd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34题。3野外宿营时一般不能选择处的主要原因是a处于阴坡,光照条件差 b离河流较远,取水不方便c位于山脊,风力太大 d处于河谷、邻近陡坡,受山洪和山石威胁4处修建了水泥厂,其原料主要来自处采石场,为了运输原料,计划修建一条公路,比较合理的线路是a甲 b乙 c丙 d丁下图中,abc为昏线,ad、be为纬线的一部分,bd、ce为经线的一部分,读图完成56题。5若a与b的时差与b与c的时差之比为1:2时,则e点的日出时间比d点a早1 2小时 b早8小时 c晚1 2小时 d晚8小时6若bd与ce的长度之和为一年中的最小值,则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a华北平原小麦返青 b天山牧民迁往高海拔地区的草甸牧场c长江三峡大坝的水位不断升高 d欧洲的圣诞树销售火爆如图,一极地考察船从a沿东南方向到达b。到达之日b地刚好出现极昼现象。据此回答78题。7考察船到达b地当日,a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a28 b42 c48d628考察船到达b地时,其与极点的直线距离约为a550千米 b1 1 00千米 c2330千米 d4660千米下图为某大洋东岸大陆等高线地形图:左图为丙区域的放大图,其中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地层界线。回答9 10题。9下图中能反映左上图沿ef线所作地层剖面示意图的是10若丙地区终年受西风控制,则关于甲、乙两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河东北岸冲刷严重b与乙河相比,甲河径流的季节变化更小c甲河的水能一定比乙河更丰富d与甲河相比,乙河的航运条件更好下图为某地全年逐日逐时平均气温(30年平均)的等温线图。这种气候图与其它气候图相比,更能反映与农林生产相关的气温分布实况。回答1112题。11该地7月的月均温约为a10 b 1 5 c20 d2512该地最可能属于下列哪种气候类型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沙漠气候 d温带草原气候下图为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完成1314题。13图中p岛刮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14下列说法正确是a此时,开普敦处在温和少雨季节b此时,南北印度洋洋流的环流方向是一致的c此时,南极洲上空臭氧洞出现的面积最大d此时,墨累一达令盆地正值小麦的忙季读下图环流示意图,完成1517题。15若上图表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圈,表示近地面气流,表示高空气流,则以理说法正确的是a乙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b为信风带,风向为东北风或西南风c在的作用下形成丰富的降水 d丙处气压高于丁处16若上图表示大洋环流,则图示模式最可能出现在a北太平洋的中高纬度 b北太平洋的中低纬度c南太平洋 d北印度洋的冬半年17若上图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为水循环环节,甲、乙为下垫面,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甲为海洋、乙为陆地b表示在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形成降水c人类对环节施加影响的主要方式是,修水库和跨流域调水d黄土高原的地貌、黄河三角洲的形成都与环节密切相关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和m地区气候资料图,山地m一例的山坡为西侧。回答1820题。18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b该山地是由断层作用形成的块状山cm地区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1月m地区受来自海洋气流的影响19m一侧同一自然带的高度比另一侧高,原因最有可能是am侧是阳坡,热量条件好 bm侧是阴坡,热量相对较低cm侧是背风坡,降水较少 dm侧是迎风坡,降水丰富20图中非地带性沙漠的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洋流 c海陆分布 d降水读下图,我国各省(市、区)实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图(2000-2005年,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回答2122题。21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的是当地a经济落后 b远离东部 c人口数最少 d收入水平高22图中b点是目前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地区是我国沙漠面积最大的省区 b该地区典型的农作物是青稞c该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霞的地区d该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23下图中分别表示不同含义的“最佳人口规模”。图中四条曲线的含义分别是:mb:城市每增加一个单位成员对应的城市效益的增加量,mc:城市每增加一个单位成员对应的城市费用增加量,ab:城市中人均效益,ac:城市人均生活费用。其中,对现有居民来说最合适和对决策者来说最合适(假如决策者仅仅考虑最大的城市总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小城市规模分别是pip2p3p4abcd第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4分)24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回答(8分,每空2分)(1)图2的两线中,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 线。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的人口变化特点是 。(4分)(2)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对地下水: 。对气温: 。(4分)2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判断图甲中p地地形区为 。(2分)(2)r河汛期出现的时间是 。(季节),原因是什么?(8分,每空4分)(3)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不同角度分析,图乙中利用沼泽地的方式有何利弊,试分析说明。(4分)(4)结合材料分析应如何开发利用沼泽地? (6分)26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东南亚部分区域图和该区域某地气候资料材料二:近年来多个发达国家在东南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建立工业生产基地,其产业链环节上的分工情况如下图所示。(1)材料一右图中,处气温在相对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2分)(2)苏门答腊岛地形的基本特征是 。(4分)(3)苏门答腊岛聚落的分布特点是 ,原因是 。 (4分)(4)材料一中a所在海域是台风主要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