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流行四轮车?这个问题更精准的提问是: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流行四轮畜力车?实际上,中国古代是有四轮畜力车的,但是相对于两轮畜力车,四轮车的流行范围和数量都很小。原因很简单:中国人没能解决四轮车的转向问题。天工开物舟车所记载的合挂大车(骡车)图与我们通常认为“两轮车比四轮车构造简单”这种想法并不一样,在现实的考古发掘中我们可以看到四轮车甚至要早于两轮车的出现。在两河流域、欧洲的考古发掘均表明,大约公元前4000年就已经出现了四轮车。这种车一般是用来驮拉货物,而且因为一系列技术特点只适合牛来做牵引畜力:四轮的车比较笨重,车轮是实心的,车身也比较大。这种车子可以承受较多的重量,但无法经受高速运行。当速度加快时,车子可能会失去重心而翻倒;车轮容易破裂;特别是装有四个轮子的车子无法做到高速转弯。这样的车轮很适合用牛来拉,因为牛耐力强,但速度慢。直到两轮车和车辐技术出现,车的重量与灵活性都有了大幅提高,马这种耐力小速度高的牲畜才做为牵引车的主要畜力。古代双轮马拉战车车辆的转向灵活度在转向技术发明前,与车的轮轴技术有很大关系。在欧亚大陆的西部,早期车轮的形式可以分成两大类。第一类车轮是与车轴固定在一起的,车轮中间的孔呈正方形,车轮与车轴一起转动;此类车轮主要分布在瑞士及德国西南部,在地中海及大西洋沿岸也有发现。第二类车轮被安装在车轴上转动,车轴本身则是固定在车底下不动的,车轮上的孔呈圆形;此类车轮主要分布在两河流域、东欧草原及欧洲西北部。这两种技术哪一种更早并没有定论,但从车辆之后的发展历史看,第二种成为了技术主流。两个轮子各自独立绕轴旋转的轮轴技术应用在双轮车上可以让车辆在高速运动中轻松地转弯,这使得车辆更加灵活,于是双轮马车走向战场,成为古典时期各主要文明的主要作战工具。罗马的四轮运输马车的浮雕,出自奥地利的克拉根福,罗马帝国时代现位于奥地利克拉根福的罗马帝国时期的浮雕表明,当时的四轮马车已经有了转向机构,但是是否和后来的技术有承接关系,学者们无从考证。根据当时拉丁语中有关车辆技术的词汇大量来自凯尔特语的现象,学者们认为公元前1世纪左右凯尔特工匠们就已经发明了可转向的前车桥技术。这项技术的意义是,四轮车的四个轮子不在只是固定在两条平行线上,因为这使得单侧的两个车轮永远都只能在一条直线上,无法转弯;而可灵活转动的前车桥将一个四轮车分成了两个两轮车,前后车轮都能实现转向。但是随后到来的中世纪,这项技术似乎很大程度上失落了。到了12世纪,意大利的罗马人再次重新开发了可通过轴转动的独立前车桥的四轮车转向技术,再加上金属弹簧或者皮带等方式的悬挂技术出现,四轮马车的灵活度和舒适度都大大增加。此后,在欧洲频繁的战争中灵活的四轮马车成为辎重运输的主力:它运量大,转向灵活,还有简单的悬挂系统,是军队运输最理想的工具。四轮马车大量生产既满足军事需要也满足民用需要,于是很快普及开来。四轮马车的三视图中国的马车一开始就以十分成熟的形态出现在考古遗迹之中:在殷墟二期、三期遗址中我们能够看到独辕双轮双轭的车,这种车的形态在车辆技术史上都已经是非常稳定的成熟型态,它与同时期稍早的赫梯人、埃及以及欧洲人的双轮车都十分相似,比较独特的是中国的车轴位于车厢中部,而西方的车轴多位于车厢的后部。然而我们在更久远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只能发现车饰、马饰遗物,还没有发现完整的车辆遗存,所以我们仍不清楚殷周时期的双轮马车到底是中国本土独立发展起来的还是自两河流域、中亚传播到中原地区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中国最早的文化遗址中,四轮车并未像在西亚欧洲的文化遗址中那样与双轮车并行存在。中国的车辆技术在两轮的大路上一直发展下去。在较晚的书画作品和技术图书中我们能够看到中国的四轮马车出现,但是它的四轮与西方最早的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铣床考试试题及答案
- 化学氧气考试题及答案
- 视网膜脱离考试题及答案
- 一次函数试题及答案
- 校内外玩耍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达州市水利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树脂工艺基础知识培训总结
- 2025年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培训试题及答案
- 抢救药品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农机以租代购合同范文
- 送东阳马生序
- 2017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A题
- 2023年专升本计算机题库含答案专升本计算机真题
- GB/T 1685-200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在常温和高温下压缩应力松弛的测定
- GB/T 16674.1-2016六角法兰面螺栓小系列
- 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报告
- 住宅项目景观工程施工策划(图文并茂)
- 怀念汪世清先生
- 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炎课件
- 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测定
-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全套教案(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