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的地位和体系.doc_第1页
劳动法的地位和体系.doc_第2页
劳动法的地位和体系.doc_第3页
劳动法的地位和体系.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劳动法的地位和体系一、劳动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30页)【07年1月简答题】07年1月简答题(教材36页论述题第1题)简述为什么说劳动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教材30页)劳动法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自19世纪初大工业生产以后,由于国家对雇用关系的干预,从传统民法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2分)其原因有:(1)有特定的调整对象。劳动法主要调整的劳动关系,是其他法律部门无法包容的。(2分)(2)劳动法有特定的主体。劳动法中的劳动者与劳动使用者之间的主体关系是劳动法的重要特点,双方均有特定的主体资格。(2分)(3)劳动法有独立的内容体系。劳动法的内容包括了劳动就业、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工资保障、工时休假、职业安全卫生、社会保险、工会、劳动争议处理等内容,劳动法完整而系统的内容体系也是其他法律部门不能包容的。(2分)二、劳动法与民法的区别(30-31页)【05年1月简答题】05年1月考简答题(教材35页简答题第1题)简述劳动法与民法的区别。(答案为标题下的全部文字)(1)两者的调整对象不同。民法是调整财产关系以及与财产关系有密切联系的人身关系,劳动法虽然有一部分也涉及财产关系,如工资报酬和人身关系、如职业安全,但这些关系是基于双方主体的劳动关系而产生的。(2分)(2)两者的主体不同。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可能是公民、法人,或一方为公民另一方为法人。劳动法的一方必须是劳动者,另一方为用人单位(劳动使用者)。(2分)(3)两者调整的原则不完全相同。民法以双方为平等主体、等价有偿为原则。劳动法除一般性双方平等原则外,对某些主体还有特殊保护原则,如女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劳动法的某些关系也不可能是等价有偿的,如社会保险中的一些关系。(3分)三、劳动法与经济法的区别(31页)教材35页简答题第2题。出题可能性不大。答案为标题之下所有内容。 四、劳动法与行政法的区别(31页)教材35页简答题第3题。出题可能性不大。答案为标题之下所有内容。(三)与劳动法相邻近的法律部门(31页)【06年1月填空题,07年1月多项选择题】03年7月、04年7月单项选择题(教材34页单项选择第1题)与劳动法相邻的法律部门最密切的是(D)。(教材31页)A.行政法 B.经济法 C.民法 D.社会保障法06年1月填空题(教材34页单项选择第1题)与劳动法有最密切关系的相邻近的法律部门是社会保障法。(教材31页)07年1月多项选择题(教材35页多项选择第2题)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劳动法的调整范围的社会关系有(ABC)。(教材31页)A、社会救济 B、军人优抚 C.、行政机关在执行行政职务时发生的各项社会关系 D、劳动争议 E、集体合同争议注:“选择项A社会救济”和“选择项B军人优抚”属于社会保障法调整的内容,社会保障法是调整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军人优抚、住房福利等社会关系的法律,社会保障法中的社会保险与劳动法中的社会保险,这两个法律部门中有交叉部分;选择项C“行政机关在执行行政职务时发生的各项社会关系”属于行政法调整的内容。五、劳动法体系 (一)劳动法体系概念(教材31页)【06年7月名词解释】教材35页名词解释第1题。(二)劳动法体系结构(教材32页)【06年1月单项选择题】教材36页论述题第2题。06年1月单项选择题工资法属于下列哪项劳动法律制度(B)。(教材32页)A、劳动组织法 B、劳动标准法 C、劳动检查监督法 D、劳动程序法注解:1、一般没有劳动组织法的说法;2、劳动标准法包括工资法、工时休假法、职业安全卫生法、女工未成年工特殊保障法、职业训练与职业资格标准法、员工奖惩规则法;3、劳动检查监督法包括监督检查机构的法律法规和监督检查职权的法律法规;4、劳动程序法包括劳动争议处理法和劳动诉讼法。05年7月单项选择题工资法属于下列哪项劳动法律制度(B)。A、劳动管理法 B、劳动标准法 C、劳动关系协调法 D、劳动监察法注解:1、劳动管理法包括劳动管理机构设置及其职权的法律法规和劳动就业法;2、劳动标准法包括工资法、工时休假法、职业安全卫生法、女工未成年工特殊保障法、职业训练与职业资格标准法、员工奖惩规则法;3、劳动关系协调法包括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法和工会法;4、劳动监察法是指由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其违法行为予以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04年7月多项选择题(教材35页多项选择题第1题)劳动管理法的主要内容是(BD)。(教材32页) A.对劳动合同进行审查 B.劳动管理机构的设置 C.对劳动争议进行仲裁 D.劳动管理机构的职权 E.对劳动争议进行审判 注解:1、劳动管理法包括劳动管理机构设置及其职权的法律法规和劳动就业法;2、A.对劳动合同进行审查是劳动合同法的内容;3、C.对劳动争议进行仲裁是劳动争议仲裁法的内容;4、E.对劳动争议进行审判是劳动诉讼法的内容。05年1月、05年7月填空题(教材35页填空第5题)根据法律性质,劳动法可分为劳动实体法、劳动程序法、劳动监察法。(教材32页)六、劳动法学体系的概念(教材32页)七、劳动法的渊源(教材33-34页) (一)劳动法渊源的概念(教材33页)【05年1月单项选择题】教材35页名词解释第3题。【05年1月单项选择题】我国劳动法采取(A)形式。A、内地为成文法,港、澳、台地区既有成文法,又有判例法B、判例法C、成文法为主,判例法为辅D、判例法为主,成文法为辅注解:1、成文法 (legislation)由立法机关经法定程序制定出来的法律。2、判例法 (case law)从法院在判词内所列出的理据所推论出来并累积产生的法律原则和规范。该词在美国可拼作“caselaw”、“case-law”及“case law”。在英文中,该词具有两个含义:(1)在实在法positive law意义上讲,指的是由一个个实际案件中的司法判决所确立的原则和规则集合的总称,它是一种区别于制定法或其他形式法律的法律形式渊源。(2)在学理意义上讲,它是指由判例所构成的一套法理。在英美法系,判例法曾是法律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现在仍然是重要的因素。判例法与“司法的先例原则”judicial precedent或者说“因循先例”(亦称“遵循先例”stare decisis)原则密不可分。事实上,判例法就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先例”之上的。判例法的“先例”原则的核心部分不在于后来的法官或司法者只是从先前的判决中寻求指导,而在于先前的判决中确立的原则或规则被视为是规范性normative的,依惯例convention,这些原则或规则在某些情况下(类案中)必须遵循与适用。判例法的存在与发展,或者说“先例”原则的出现与发展离不开两个因素:第一,司法审判得到充分的公开报道,即判例报道law reporting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判例报道提供了潜在的规范性原则或规则的文本记录。同时,这种文本记录还是法官、律师或当事人遵循、比较、论辩或检验的凭据。第二,法院的等级体制judicial hierarchy。并非所有的判决都构成应遵循的先例,审级的预先区别设置将法律问题、纯粹的事实问题、较为重要的案件与较为不重要的案件等事先过滤,以使后来的法官或司法者不致淹没在无数的司法判决中。事实上,现代“因循先例”原则中的“先例”部分就主要集中在审级较高的司法机构,如最高法院、上议院、上诉法院或高等法院等,遵循的效力及其范围随审级下降等而次之。还必须指出一点:构成判例法各原则或规则的并非各个具体判决结果,而是形成判决结果的判决理由ratio decidendi,因而,在判例法中给出判决理由并非无关紧要之事,而是一项要求。得到遵循的判决也主要体现在判决理由中所形成的各原则或规则,而非附言obiter dicta或其他。从表现形式看,判例法同制定法相比,判例法来源于实际诉讼案件,其发展无计划、无系统,甚至其确立的原则或规则有时表述并不清晰可见。作为法理的判例法有一整套的哲学上的方法论及其他原理作为支撑。首先,构成判例法实体的主要因素关键在于司法者遵循先例,即判例法主要是司法者遵循先例这一行为的演进结果。遵循先例的行为实际上是对司法行为的规范。司法行为,而不是作为文本形式的法条受到更大的关注,体现出判例法采纳了法律行为主义的视角,即判例法主张一种司法者行为主宰法律图景的假说,这种假说经发挥在美国变成了一场法律现实主义的运动。从文本形式的法条并非自足体而待阐释来看,判例法的行为主义视角取向并无不妥。其次,规范司法者行为本身,或者说“遵循先例”原则本身并非不证自明。早期,出于习惯行为的便利或惯例,严守前后行为的一致性更符合维持社会秩序的一般理性要求。在14-15世纪的英格兰,市民社会的初步崛起对司法连贯性legal continuity提出更大的要求,“遵循先例”被初次视为一个自觉的问题,并与法律的确定性certainty联系起来。在19世纪,在泛科学主义盛行之时,“遵循先例”的要求是与将法律发展成一门科学的目标联系在一起。在现代,“遵循先例”原则与法律的可预测性要求结合在一起。无论各个时代具体要求如何,“遵循先例”要求通过规范司法者的行为创造法律的稳定性、确定性和可预测性。再次,判例法来源于偶发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