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anon镜头选择宝典发布日期:2010-06-03型号产地口径类型昵称遮光罩视角EF 14mm/2.8L II USM日本明胶滤镜广角定焦114EF 15mm/2.8鱼眼日本明胶滤镜广角定焦180EF 20mm/2.8 USM日本72广角定焦EW-75II94EF 24mm/1.4L II USM日本77广角定焦EW-83K84EF 24mm/2.8日本58广角定焦EW-60II84EF 28mm/1.8 USM日本58广角定焦EW-63II75EF 28mm/2.8日本52广角定焦EW-65II75EF 35mm/1.4L USM日本72广角定焦EW-78C63EF 35mm/2日本52广角定焦EW-65II63EF 50mm/1.2L USM日本72标准定焦ES-7846EF 50mm/1.4 USM日本58标准定焦ES-71II46EF 50mm/1.8 II马来西亚52标准定焦ES-6246EF 50mm/2.5小型微距日本52微距Macro46EF-S 60mm/2.8 USM微距日本52微距MacroET-67B2430MP-E 65mm/2.8 1-5X微距日本58微距MacroMP-E65Hood1840EF 85mm/1.2L II USM日本72中远摄定焦ES-79II2830EF 85mm/1.8L USM日本58中远摄定焦2830EF 100mm/2 USM日本58中远摄定焦ET-65III24EF 100mm/2.8L IS USM微距日本67微距Macro新百微24EF 100mm/2.8 USM微距日本58微距Macro百微ET-67B24EF 135mm/2L USM日本72远摄定焦ET-78II18EF 135mm/2.8柔焦日本52远摄定焦18EF 180mm/3.5L USM 微距日本72微距MacroET-78II1340EF 200mm/2L IS USM日本52(插入型)远摄定焦12EF 200mm/2.8 II USM日本72远摄定焦ET-83BII12EF 300mm/2.8L IS USM日本52(插入型)远摄定焦815EF 300mm/4L IS USM日本77远摄定焦815EF 400mm/2.8L IS USM日本52(插入型)超远摄定焦ET-155610EF 400mm/5.6L USM日本77超远摄定焦610EF 400mm/4 DO IS USM日本52(插入型)超远摄定焦ET-120610EF 500mm/4L IS USM日本52(插入型)超远摄定焦ET-1385EF 600mm/4L IS USM日本52(插入型)超远摄定焦ET-160410EF 800mm/5.6L IS USM日本52(插入型)超远摄定焦35EF-S 10-22mm/3.5-4.5 USM日本77广角变焦EW-83E10730-6330EF 16-35mm/2.8L II USM日本82广角变焦EW-83E10810-63EF 17-40mm/4L USM日本77广角变焦EW-83E104-5730EF-S 15-85mm/3.5-5.6 IS USM日本72标准变焦花瓣型8430-1825EF-S 17-55mm/2.8 IS USM日本77标准变焦EW-83J7830-2750EF-S 17-85mm/4-5.6 IS USM日本67标准变焦EW-73B7830-1825EF-S 18-55mm/3.5-5.6 IS日本58标准变焦EW-60C7420-2750EF-S 18-135mm/3.5-5.6IS日本67标准变焦花瓣型7420-1130EF-S 18-200mm/3.5-5.6IS日本72标准变焦7420-750EF 24-70mm/2.8L USM日本77标准变焦EW-83F84-34EF 24-105mm/4L IS USM日本77标准变焦EW-83H84-2320EF 28-135mm/3.5-5.6L IS USM日本72标准变焦75-18EF 28-300mm/3.5-5.6L IS USM日本77远摄变焦EW-83G75-815EF-S 55-250mm/4-5.6 IS日本58远摄变焦ET-602750-615EF 70-200mm/2.8L IS II USM日本77远摄变焦小白兔ET-8734-12EF 70-200mm/2.8L USM日本77远摄变焦小白ET-83II34-12EF 70-200mm/4L IS USM日本67远摄变焦爱死小小白ET-7434-12EF 70-200mm/4L USM日本67远摄变焦小小白ET-7434-12EF 70-300mm/4.5-5.6 DO IS USM日本58远摄变焦绿豆(小绿)ET-65B34-815EF 70-300mm/4-5.6 IS USM日本58远摄变焦ET-65B34-815EF 75-300mm/4-5.6 III USM马来西亚58远摄变焦ET-603211-815EF 100-300mm/4.5-5.6 USM日本58远摄变焦ET-65III24-815EF 100-400mm/4.5-5.6L IS USM日本77远摄变焦大白24-610TS-E 17mm/4L日本72移轴105TS-E 24mm/3.5L II日本82移轴84TS-E 45mm/2.8日本72移轴EW-79BII51TS-E 90mm/2.8日本58移轴ES-65III2750-615EF 1.4X II增倍距日本超远摄定焦EF 2X II增倍距日本超远摄定焦型号最小光圈最近对焦距离放大倍率长*最大直径重量光圈叶片数EF 14mm/2.8L II USM220.20.1594*806456EF 15mm/2.8鱼眼220.20.1462.2*733305EF 20mm/2.8 USM220.250.1470.6*77.54055EF 24mm/1.4L II USM220.250.1786.9*83.56508EF 24mm/2.8220.250.1648.5*67.52706EF 28mm/1.8 USM220.250.1855.6*73.63107EF 28mm/2.8220.30.1342.5*67.41855EF 35mm/1.4L USM220.30.1886*795808EF 35mm/2220.250.2342.5*67.42105EF 50mm/1.2L USM160.450.1565.5*85.85908EF 50mm/1.4 USM220.450.1550.5*73.82908EF 50mm/1.8 II220.450.1541*68.21305EF 50mm/2.5小型微距320.230.563*67.62806EF-S 60mm/2.8 USM微距320.2169.8*733357MP-E 65mm/2.8 1-5X微距160.24598*817106EF 85mm/1.2L II USM160.950.1184*91.510258EF 85mm/1.8L USM220.850.1371.5*754258EF 100mm/2 USM220.90.1473.5*754608EF 100mm/2.8L IS USM微距320.31123*77.76259EF 100mm/2.8 USM微距320.311118.6*78.65808EF 135mm/2L USM320.90.19112*82.67508EF 135mm/2.8柔焦321.30.1298.4*69.23906EF 180mm/3.5L USM 微距320.481186.6*82.510908EF 200mm/2L IS USM321.90.12208*12825208EF 200mm/2.8 II USM321.50.16136*2*83.27658EF 300mm/2.8L IS USM322.50.13252*12825508EF 300mm/4L IS USM321.50.24221*9011908EF 400mm/2.8L IS USM3230.15349*16353708EF 400mm/5.6L USM323.50.12256.5*9012508EF 400mm/4 DO IS USM323.50.12232.7*12819408EF 500mm/4L IS USM324.50.12387*14638708EF 600mm/4L IS USM325.50.12456*16353608EF 800mm/5.6L IS USM3260.14461*16345008EF-S 10-22mm/3.5-4.5 USM22-270.240.1789.8*83.53856EF 16-35mm/2.8L II USM220.280.22111.6*88.56357EF 17-40mm/4L USM220.280.2496.8*83.54757EF-S 15-85mm/3.5-5.6 IS USM22-360.350.2187.5*81.65757EF-S 17-55mm/2.8 IS USM220.350.17110.6*83.56457EF-S 17-85mm/4-5.6 IS USM22-320.350.292*78.54756EF-S 18-55mm/3.5-5.6 IS22-380.250.3470*68.52006EF-S 18-135mm/3.5-5.6IS22-360.450.21101*75.44556EF-S 18-200mm/3.5-5.6IS22-360.450.24102*78.65956EF 24-70mm/2.8L USM220.380.29123.5*83.29508EF 24-105mm/4L IS USM220.450.23107*83.56708EF 28-135mm/3.5-5.6L IS USM22-360.50.1996.8*78.45406EF 28-300mm/3.5-5.6L IS USM22-380.70.3184*9216708EF-S 55-250mm/4-5.6 IS22-321.10.31108*703907EF 70-200mm/2.8L IS II USM321.20.21199*88.814908EF 70-200mm/2.8L USM321.50.16193.6*84.613108EF 70-200mm/4L IS USM321.20.21172*767608EF 70-200mm/4L USM321.20.16172*767058EF 70-300mm/4.5-5.6 DO IS USM32-381.40.1999.9*82.47206EF 70-300mm/4-5.6 IS USM32-451.50.26142.8*76.56308EF 75-300mm/4-5.6 III USM32-451.50.25122*714807EF 100-300mm/4.5-5.6 USM32-381.50.2121.5*735408EF 100-400mm/4.5-5.6L IS USM32-381.80.2189*9213808TS-E 17mm/4L220.250.14106.7*88.98208TS-E 24mm/3.5L II220.210.34106.9*88.57808TS-E 45mm/2.8220.40.1690.1*816458TS-E 90mm/2.8320.50.2988*73.65658EF 1.4X II增倍距27.2*72.8220EF 2X II增倍距57.2*72.8265关于镜头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三大纪律” 1、镜头是用来摄影的,不是用来烧钱的。“器材派”使摄影变成镜头的鉴赏与收藏的艺术,本末倒置,不可取。然而,谈论器材,交流心得,也是一种乐趣。乐趣并非在于拥有。 2、那怕有再好的镜头,最重要的是镜头后面的那颗头。镜头是手段,不是目的。更多的精力应该放在如何用好镜头,拍出好片。这里有很多镜头使用上的讨论供参考。 3、镜头的测试,见好就收。为了测试拍片,可以永无休止。砍柴磨刀,磨起来容易上瘾,但别误了砍柴的大事。 “八项注意” 1、镜头比机身重要。有限的资金,应该投资到无限的镜头。最终镜头决定一切。镜头的成像,差别可是明显的。买机身的终极问题,是如何省下机身钱买好镜头。今天最低档的DSLR机身,已经足具专业摄影的基本要求,从品质上讲可拍出完全专业的图片。对于非专业人士,某些特殊功能以及全金属防水机身完全多余。机身发展太快,切不可当作耐用品。18个月推出一代,淘汰很快。在成像,打印,大屏幕显示技术的驱动下,要有三五年换机身的思想准备。好的镜头则不同,可用“一辈子”。此外,好的镜头在二手市场也比较保值。2、Canon 18-55mm套头只是个入门用的过渡教练头,如有可能,最好借一个或买个二手的,能省就省。人们对它的持有期较短。如果还在频繁地使用,说明使用者尚未脱离DSLR入门阶段,没有充分了解镜头对摄影的重要性。 3、Canon 50mm/F1.8 II是个性价比优异的好头。成像质量可与专业L头比拟。省下套头的钱刚好可以买下这个标准镜头。如果手头不宽裕,暂时买不下较好的变焦头,用这个标头可以拍出DSLR味道十足,非常专业的好片。 4、“一镜走天下”没有好结果。光学工艺限制了好镜头的变焦比为三到四倍。18-200mm用起来很方便,但出片很软(不清晰),尤其在长焦段。毕竟,DSLR的功能和乐趣也在于能够更换镜头。 5、光圈越大,镜头越贵。F2.8比F4价高一倍,但光圈开到F2.8时,镜头的成像不可能保证与F4一样出色。选择镜头要考虑特大光圈是否真的常用,以避免浪费。如果只是想过一把大光圈的瘾,廉价的50mm/F1.8比F2.8痛快! 6、相对便宜的镜头,光圈收小二到三档,通常在F8和F11,解像力会接近好镜头。但使用者失去了好镜头在较暗光线,较高运动速度,较小景深拍摄条件下的技术保障。即便好镜头,光圈收小二到三档,通常会有最佳表现。7、防抖的IS镜头很实用,没有它时,三脚架或独脚架则很实惠。 8、慎重考虑价格较高的EF-S镜头(只能用于APS-C幅面)。如果要买,也不建议长期持有。机身过渡到5D那样的全幅是大势所趋。待到升级,EF-S就成了废物。看看今天,还有多少人在使用只能手动对焦的A-1和它的镜头? 配镜头的选择,对300d, 350d, 20d, 30d 来讲,我是这样配的: 广角:图丽1224 mm f4 中焦:腾龙28-75 mm f2.8 长焦:佳能70-200 mm f4 定焦:佳能50 mm f1.8 ii, 85 mm f1.8 微距:适马105 mm f2.8 DG. 话讲回来,就算给你配起所有的红圈,那又怎样?!你靠摄影为生吗?所有题材你都有时间去拍吗?你不可能整天拿着相机在拍吧?专业摄影师也不是配齐所有焦段的镜头。 所以不要为了配齐焦段而买镜头,要考虑你是否需要? 我们需要的是开动脑筋想怎样创作出好的照片,而不是想着靠镜头来出好片。 Canon 17-40/F4CANON本来在广角镜头上就不怎么样。17-40L也表现出了着一点。主要就是不锐利。与TOKINA12-24或TAMRON 17-35比,成像质量还有不如的地方。我到不在乎17-40的短(40MM),但我不太喜欢17MM的锐度。但17-40的USM和做工太诱人了,如果副厂的能有USM和如此做工就好了。另外,17-40L在5D上表现不好,光圈需要开到F11才可能使照片边角处锐利。如果将来用到FF机子上需要慎重考虑。目前17-40L在BH(美国著名销售网站)打完折卖580美金,比上市时候低了100美金。 另外,如果用在1.6X机子上,随镜头的镜头罩(EW-83E)不能用(太大,不起作用),需要另外购买EW-83DII或EW-83H,需要额外一笔开销。CANON本来就不为非L头提供镜头罩,17-40到是提供了,在1.6X上不能用! 可问题是不买17-40L买什么?我买了一个卖了,现在又买了一个,很无奈。副厂镜头我有SIGMA 150 和TAMRON 28-75,感觉AF和做工都不如CANON。选来选去还是17-40L最合适。镜头没有绝对好的,任何镜头都是折衷的产物。细说起来都有毛病。像IS小白(70-200F2.8IS),做工、成像、防抖等等,很出色,可那价格、那重量。我现在用IS小白,但非常怀念XXB的重量。说不定哪天我又换回去。 XXB或XB的品质,只要不缺米,可以毫不犹豫地下手,因为基本上没有对手可比。如Nice所言,摄友对17-40是有争议的。Canon的广角不及长焦出色,这是Nikon用户看不上Canon的原因之一。17-40不完美,但很难找到一个取代物,所以此头仍然成为用户的“标准配置”。Canon对17-40的精力主要投放在APS-C机型(350D/30D)上,17-40全幅边缘成像不理想。但全幅的主力镜头应该是24-105/4L IS。偶尔用17-40拍风景,在光线好时收小光圈即可。 Canon 50mm/F1.8 50mm的镜头感与小DC差别可以很大,需要适应培养。比较容易上手,拍出效果的几招: 1、距离一米至二米,近则除去额头上部,远则留出上半身。 2、可正面,可侧面,可俯视(对女性儿童特别有魅力的角度,突出睫毛,单点对焦到眼睫) 3、避免强光。不要有阳光直接照射。靠窗的室内自然光,均匀的灯光(注意白平衡)都很好。标头表现皮肤的通透感非常迷人。绝对不要用闪光灯,把皮肤打成死皮。 4、对焦对到眼睛上。用单点测焦。 5、被摄人与背景物要有些距离,才可能把背景彻底虚化。 6、用连拍功能,抓表情,一气拍五至十幅。 7、用连拍突然偷拍,表现最自然的各类生活表情,比较有价值。 8、一旦找到镜头感,不妨推翻上述一切,努力创造新的镜头语言和视觉语言。 用标头拍风景,建议牢记“减法”原则,宁取小景或局部景(没有广角不好拍大场面)。利用50mm的镜头语言“虚”,用F4或者F5.6,或虚化远景,或虚化近景。用标头拍建筑(取局部),橱窗,扫街纪实,都很合适,有趣。 350D/400D 镜头推荐 350D配镜头应当说与20D和30D有细微区别。20D/30D的SENSER进行了优化,大光圈(2.8以上)镜头自动对焦准确率很高(90%以上),350D 则不是很好(60-70%)。这就是人们为什么说350D对焦不好的原因之一。也就是说,350D上F2.8以上的头并不能完全发挥其作用。简单说:350D常见配置: 17-40L+ 50F1.8/1.4+70-200 F4 17-85+ 70-200 F4 canon10-22+17-40L(或17-85)+ 50F1.8/1.4+70-200 F4 tokina12-24+17-40L(或17-85)+ + 50F1.8/1.4+70-200 F4 sigma 10-20 +17-40L(或17-85)+ + 50F1.8/1.4+70-200 F4 上述镜头的缺点就是速度偏慢,适合旅游等白天情况下摄影需要。我个人一开始用的变焦全是F4以下的,但现在逐渐换成F2.8的了。因为350D毕竟要淘汰,上30D或5D是迟早的事情,不如一开始就上F2.8的变焦。下面是几款性价比不错的大光圈变焦,供参考。 TAMRON 17-35 TAMRON 28-75 SIGMA 24-70 SIGMA 70-200 上述4个头质量很好,推荐考虑一下。CANON的16-35L,24-70L和70-200L F2.8好,但实在太贵了,不是很合算。定焦头很有诱惑力,其中50MM、85MM和135mm三个头最流行,建议先买个50MM,感觉好后慢慢上其它的。 至于套头(18-55),我和上面DX的意见不太一致。我不主张上套头。 50mm/1.4比50mm/1.8的优势具体在哪 1、更锐利。 2、F1.4。开到F1.8比50/1.8表现好。(廉价头的F1.8应避免使用) 3、USM对焦快,易锁焦(廉价的50/1.8有时不易锁住),几乎没噪音 4、焦外模糊成像柔和 5、做工考究。接口是金属的。(廉价头为塑料接口) 总之,世上没免费的午餐。廉价标头就使用功能而言已经足够好。是否上贵的,取决于个人的消费习惯,与350D/30D之间的选择非常相似。 小鬼子会做生意,把消费者琢磨个透。明白对付prosumer(专业级的消费玩家)要显得专业才好。出门在外,见到顶级器材武装到牙齿,黑色白色行头一尘不染的摄友,应该行个注目礼,一定要流露出羡慕的目光才算礼貌。哪一天真碰上个主,从破背包里掏出个银色掉漆的300D ,上个遮光罩缠满花胶布的笨镜头,则一定要跟上,好好看看这厮如何究竟取景,偷学点武功,因为骨灰级的高手就在眼前了。TAMRON 17-35/ CANON 17-40/CANON 16-35 我下面的话可能有争论:上全幅有必要吗?全幅是胶片机的产物,我相信APS-C 或3/4或NIKON的DX能够满足专业需求,更不用说业余摄影了。目前即使拥有全幅机子的CANON并没有停止EF-S镜头的推出,新17-55就是明证。 我看了很多国外摄友用5D的体会,具体就这几点:1)高ISO表现好(我相信APS-C也会有这一天,这跟全幅关系不大);2)使用镜头时候重新找回了胶片时代的感觉(这一条是全幅特有的,可你如果一开始就上的APS-C,这种感觉无从谈起);3)5D的dynamic range比30D好(这一条也不是全幅的专利,我相信APS-C系列机器会赶上来,除非CANON有意打压)。 走着看吧,我觉着没必要为了5D非EF镜头不买,需要就买,否则无论怎么办也解决不了广角端问题。至于CANON和NIKON之争我看远没有结束,俗话说过年谁还不吃顿饺子?D200不就把CANON折腾的够戗吗?! 目前全球30D热卖!就象当年350D一样。CANON舍得把比全幅机子大的多APS-C市场扔了?我看不会。所以楼上的在广角端买TAMRON 17-50好了,没多大关系,大不了到时候二手卖了。还嫌不广就上SIGMA 10-20,CANON 10-22或者TOKINA 12-24。 此外,上5D不是好玩的,5D对镜头要求很高,如17-40还有16-35,这两个镜头在350/20/30D上是牛头,上5D后近乎狗头。道理很简单,任何镜头一般都是中央成像好于边角,用在350/20/30D上,由于1.6X因素,边角差点看不出来,可5D就没那么客气了,有丁点毛病一览无余。 国家地理摄影师的镜头配置参考 网摘里有一段,值得参考: “至于镜头的配置,不同的摄影师有不同的偏好。两台坚固可靠的机身、一只1735mmf/2.8镜头和一只70200mmf/2.8镜头是不少NG摄影师的基本装备。很多摄影师会选择一只超广角变焦、一只长的变焦头以及一两只大口径的广角或者标准镜头,也有些摄影师把定焦头的配额交给一只微距镜头或者一只大口径的人像镜头。 廊桥遗梦里虚构的国家地理偶像摄影师罗伯特金凯使用的就是24mm、35mm、105mm、180mm和300mm的5只镜头。基本覆盖了从超广角到长焦的所有焦段。这是一个比较接近事实的细节。” 对于比较认真玩摄影的色友,我觉得上面的描述非常有普遍性,因此特别推荐。根据自己的财力,弟兄们可以探讨一下不同的组合:贫农:先买50mm/1.8,再陆续添两个副厂头Tamron17-35和Simga70-200(小黑) 中农:低档红圈,17-40/4L,70-200/4L (XXB),50/1.8或50/1.4,Sigma105微距或百微 富农:16-35/2.8L,70-200/2.8L IS (XBIS) ,50/1.4,百微,85/1.8人像 地主:全套定焦的组合(可以办个CANON定焦展台)。中焦(如2470/2.8L,Tamron 28-75/2.8)看上去好用,其实拍出好片的难度最大。因此不建议上。如果只是满足walk-around的滥拍,小DC更方便。我刚买了个A620,偶尔还会用用它的摄像功能。关于一短,一长,加大光圈标头的具体运用,请回到前面的帖子看看使用介绍。用1.6x机身,广角端如果嫌不够广,前面DX推荐了多种选择。 机身是要两个的。数码DSLR换代很快,通常每三年要考虑换新机。留下手头的最近的一台旧机器,总能凑出两个好用的。所以换代时,不要急着卖掉出手淘汰机身,会后悔的。长焦镜头对焦注意事项 1)可以先用NICE介绍的镜头测试方法(用三脚架)确定镜头质量没有问题。 2)长焦对焦总是难一些,使用上常见的问题有: 3)被摄物反差较低(例如拍摄云朵) 4)被摄物有紧邻的不同距离的物体(例如拍摄草丛) 5)中心过分明亮(例如晚上拍摄月亮) 6)被摄物运动太快(例如拍摄急飞的鸟) 7)隔着玻璃拍摄(例如透过车窗拍摄) 8)镜头表面有脏东西,手印。 注意:镜头之间也有些差异。对焦速度,L头一般要比便宜的副厂头快些。专业体育记者和专业婚礼摄影,为了保证抢拍的速度和质量,不得不买较贵的镜头。但掌握使用方法,正确灵活选择测焦点更为重要,还可以补救镜头的不足。 350D D50 影响镜头的选择 NICE建议选择350D,我也是同样的建议。理由就是“用途当然是业余爱好,本人以后投入的银子也不会很多”。其实大家都是这样想的,上350D或确切地说上C家的船,比较适合业余爱好。玩单反,买机身仅仅是起个头,后续的资金投入全在镜头上。由于机身价格比较接近,选择上哪一家的船,应该多从镜头方面考虑。总的来说,CANON这边好镜头(包括副厂头)的性价比优于NIKON。由于用户多,二手市场也比较繁荣。 相对应的高档镜头里,ED-IF级别的Nikkor 17-35比Canon16-35L贵了$100,Nikkor28-70比Canon 24-70L贵$150,Nikkor70-200/2.8 VR和Canon70-200/2.8L IS价格相似,但Canon的长焦镜头品质优于Nikon(看前面的帖子,体育记者几乎清一色的Canon白大炮)。 中档价位的镜头里,Canon有70-200/4L(小小白)和17-40/4L满足广大爱好者。据我有限的了解,Nikon没有对应的中价优质产品与Canon 竞争。 低档价位的镜头,Nikon比Canon强很多。比如D50的套头就比350D的套头成像好。然而这样比较意义不大。DSLR配低档差镜头的综合性价比并不好,还不如买个好的ZLR(Sony R1之类)合算。 机身方面,350D价格开始跳水,与D50已经比较接近。考虑换代因素,8M像素的350D应该比D50的6M能坚持长久一代。至于主观上有的人喜欢D50的大气式样和手感,另当别论。D70与D50的差别意义不大,多出的功能(例如无线闪光)业余使用一般不会用上。350D或D50的性能档次业余使用已经足够好了。最低预算的镜头配置 leslie168推荐的Sigma 70-300适合1500米的预算($190),性价比很不错。200mm以上的长焦端成像偏软,就把它当个70-200mm来用好了,300mm处留着打鸟用(只需要中心的锐度)。此外,这还是个货真价实的1:2微距镜头。对于很多业余爱好者,长焦头利用率很低。Sigma 70-300虽然不是牛头,但想想最便宜的牛头(如Canon 70-200/4L “小小白”)要三倍的价格。Sigma 70-300就显得相当实惠(还有个红圈)。同几乎所有的变焦头一样,它的70mm处较好(1850线以上),200mm F11时1850/1650 线,300mm处边缘达不到1000线(简直不是个镜头!)。使用时,注意长焦端收小光圈到F8或F11,避免200mm以上。 根据这些天的讨论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最低预算的镜头配置供参考: Sigma 17-70 Sigma 70-300 Canon 50/1.8 这样镜头的投入和350D的一个机身差不多,但只能得到二流的效果,将来难免动心换牛头。我个人主张镜头的投资预算至少在350D机身的两倍,以获得优质的牛头,充分发挥DSLR的性能。 Canon镜头的Q&A Q:什么是微型USM,环形USM,AFD? A:现在绝大部分的佳能EF镜头都由USM(超声波马达)来调焦。还有一小部分和很多已经停产的镜头是使用AFD(弧形马达)和MM(微型马达)系统。 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传统的马达,比如AFD/MM,把电磁力转化成旋转力,而USM则是基于超声波震动的能量,利用传导波来驱动。 有两种不同类型的USM: Ring-USM:环形USM是最快的USM。通常它都同时伴随有全时手动(FTM)的功能。 Micro-USM:微型USM则用在比较便宜的佳能镜头中,比如75-300II,28-80II-IV,35-80等等。 佳能50/1.4USM是唯一一个具有FTM功能的微型马达的镜头! USM有以下特点:安静!你能听到的只有调焦镜头组移动的声音。环形USM比传统的调焦系统要快很多。 微型USM要比环形USM慢一点,但是和AFD/MM相比还是相当快的。低能耗。在极限温度下没有问题。AFD/MM:噪声大。 除非是内调焦镜头,否则相当慢。AFD比MM要快一点点。高能耗 Q:什么是全时手动(FTM)? A:全时手动(FTM Full-Time Manual)允许你不必考虑是否是在AF状态,都可以手动调焦!这使得你可以做一点微调或者完全改变焦平面的位置。显然,这个功能只在“单次自动聚焦”的AF模式下才有意义。 Q:佳能的部件之间是否有兼容性问题? A:在EOS系统中没有兼容性问题。 任何一个佳能的EF镜头都可以在任何一个EOS机身上使用而不损失任何功能、质量或是任何东西。当你想用一个老镜头在新机身上,或者是反过来,这是尼康用家经常遇到问题,而你不会损失任何曝光程序或是自动对焦功能。 唯一的“限制”是300/4L IS镜头和2x增距镜(600/8) 配合的时候,比较老的EOS机身会关闭IS功能。然而这个600/8组合实在没什么意义,因为它的光学质量太差,因此这只是一个理论问题? Q:是否与第三厂商产品有兼容性问题? A:老的适马和图丽镜头(93年或者更老)在较新的EOS机身(EOS 5/A2(E),EOS 50/Elan II(E),EOS 500n/RebelG)上将会导致软件错误,而导致暂时关机(反光镜仍然在抬起位置、电池标志开始闪烁)。这并不会损坏机身,但是你就不能使用这个镜头了,除非从厂商那里升级了软件。然而适马没有能力升级他们所有的镜头,所以最好离那些诱人的二手适马镜头远一点。 腾龙好像是唯一一个与EOS机身配合没有问题的第三方镜头厂商至少到现在为止。 现在,所有这些兼容性问题都暂时的可以解决,但是并没有任何保证不会再发生,因为佳能从来不提供任何有关机身镜头通信的信息。举例来说,最近发现第三方厂商镜头和新的尼康F5有问题。如果这可以发生,那么对于下一代的EOS机身同样事情也可以发生。所以在买第三方产品之前一定要三思而行。 Q:佳能的增距镜如何? A:现在佳能有两款增距镜 Extender EF 1.4x II(减1挡光圈) Extender EF 2.0x II(减2挡光圈) 它们属于市场上最好的增距镜,但是只能用在佳能135mm以上的定焦L镜头上,以及佳能70-200/2.8L和100-400/4.5-5.6L IS。 在第三厂商方面则有不少不错的便宜的替代品方案: 适马AF 1.4x APO EX 适马AF 2.0x APO EX Kenko AF Pro 300 1.4x Kenko AF Pro 300 2.0x 适马的增距镜只能匹配适马EX镜头和佳能定焦、焦距在135mm以上L镜头,以及佳能70-200/2.8L & 100-400/4.5-5.6L IS。 而Kenko的增距镜则可以和任何镜头匹配,因为它没有前组镜片的突起。但是Kenko Pro系列则是为200mm以上的望远镜头优化的,用在标准变焦头上没有什么意义。有些镜头加上第三方厂商的增距镜并不遵循上述的规律(兼容性问题?)。 不要期望使用了2x增距镜后有什么奇迹出现,不论你用佳能EF2.0x还是Kenko AF PRO 2x。只有一些极高素质的镜头,比如300/2.8 (IS) 或 400/2.8 II (IS)可以试图得到很好的表现。 Q:佳能增距镜与L镜头配合,表现如何? A:你很难衡量使用增距镜后的镜头表现,因为这太依赖于这个镜头的的设计了,当然也依赖于增距镜的质量。然而,仍然有一些规律可循: 镜头的最大光圈越大,配合增距镜的质量有会有更好的潜力。加了增距镜后的光圈不应该超过f/5.6不然镜头的表现往往会低于期望值,尽管一些非常高质量的定焦镜头可能可以算是“可用”的质量。 一般来说佳能EF 1.4x 会给镜头减一分(配合一只非常好的镜头可以成为一只好的1.4倍焦距镜头),然而EF 2x会给镜头减两分(配合一只非常好的镜头会变成一只一般的两倍焦距镜头)。对大多数镜头的设计而言,使用两倍增距镜通常是要求过高了,所以在75-300 USM之类的低于平均水平的镜头上使用增距镜通常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而且佳能的增距镜从机械上也是不可能用在这类镜头上的的。 到现在为止,第三方厂商的增距镜表现都很差。然而适马(APO 增距镜)和Kenko (AF 300 Pro)都是相当不错的选择,基本上和原厂佳能镜同等水平。所以,如果您经济上想节约那么可以考虑这两种。应该注意未来的兼容性仍然是一个问题。 Q:增距镜与小光圈镜头呢? A:安装了增距镜后如果光圈小于5.6,除了EOS-3、1V,所有的EOS相机自动对焦都会被关闭。但是这并非总是这样。第三厂商的增距镜并不把正确的光圈传递给机身,比如一只f/4的镜头配合一只2X镜在相机看来还是一只f/4的镜头,而佳能的两倍镜则会传递正确的f/8给机身。那么会怎么样呢? 你确实可以在f/8左右的光圈下自动对焦,但是不要期望对焦会准确、稳定。在大晴天,可能在f/6.7的光圈下能够得到一个比较好的结果。 另外,还有一个可行的方法使得小光圈镜头和佳能的增距镜配合还能自动对焦。佳能的增距镜有三个额外的触点,用一片薄薄的塑料片挡住他们。这样就可能可以在诸如500/4.5+1.4xTC 或180/3.5+2xTC 这样的组合上获得自动对焦了。 不要试图在“低质量”的慢镜头,比如75-300mm变焦,上使用增距镜。拍出来的照片质量非常差!我用我的佳能100-300/5.6L + Kenko 2xTC 做过测试,结果仍然远远不到可以接受的程度(至少对于幻灯片和海报而言是这样). Q:佳能L镜头有什么特别的? A:L是指“Luxury”(奢侈),象征着专业质量的镜头。和消费级镜头相比,他们带有研磨非球面、UD、SUD或者CaF2镜片,这些是镜头出色的光学质量的重要基础。通常镜头的构造质量也要优秀很多。 Q:CaF2,SUD & UD 之间有什么分别? A:色差对于望远镜头来说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这些特殊的镜片都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CaF2 (一种合成的钙化萤石晶体)镜片提供了非常好的校正效果,几乎是UD玻璃(超低色散玻璃)的两倍,但是它要贵出很多,只在很少的镜头里面使用。UD镜片被广泛的应用在L级别的望远镜头里面。SUD (超级-UD) 比UD更好,但是仍然比不上CaF2 ,到现在为止也只应用在400/5.6L 镜头中。根据杂志的测试,可以肯定的说即使是普通的UD玻璃也要比第三厂商的APO镜片好。 Q:佳能的SSC(超色散镀膜)镀膜镜头的质量如何? A:佳能利用“多层蒸汽沉积镀膜技术使得反射率减少到0.20.3%”,而不镀膜的镜片的反射率是入射光的410%,因此镀膜看上去好像很有效。但是,其他的竞争对手(M*,N*,P*) 在这一方面好像都要表现的更好一点,杂志的测试也表明如此。曾经有用户报告说Pentax的镜头(具有SMC 镀膜) 要比佳能的镜头更抗眩光。佳能好像发现了这个问题,因为现在多数镜片比较多的新镜头都配备了防眩光光圈。比如17-35L镜头比它的前身防眩光的能力就好很多,可能就是防眩光光圈的作用。 上面的讨论好像有点牵强,因为没有严格的测试数据。 Q:有什么便宜的方法可以用普通的镜头做微距摄影? A: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得到更高的放大率。近摄滤镜和近摄接圈是简单而便宜的解决办法。下面表格列出了一些有用的组合: 你也可以组合若干个近摄接圈以得到更高的放大率,但是迟早您会不能自动对焦了,或者手动对焦也变的非常难,因为取景器里面太暗了。还有一个相对便宜的选择是Vivitar AF 100/3.5macro 镜头。 Q:第三厂商的镜头是EOS领域中的好替代品吗? A:第三厂商的镜头往往比佳能原厂镜头便宜,大多数情况下便宜的价钱意味着比较低的光学、机械质量,特别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