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电子商务基础技术 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络安全技术数据库技术智能agent技术 第一节计算机网络 一 互联网技术 网络协议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 NetworkProtocol 是为了使在计算机网络中的通信双方能顺利进行信息交换而双方预先共同约定并共同遵循的规程和规则 网络协议由语义 语法和同步关系三部分组成 语义规定通信双方彼此 讲什么 即确定协议元素的类型 如规定通信双方要发出什么控制信息 执行的动作和返回的应答语法规定通信双方彼此 如何讲 即确定协议元素的格式 如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格式同步规定事件执行的顺序 即确定通信过程中通信状态的变化 如规定正确的应答关系 一 互联网技术 网络协议 2 开放系统互联 OSI 参考模型 一 互联网技术 TCP IP协议 1 TCP IP协议是由一组通信协议所组成的协议集 其中两个主要协议是 网际协议 IP 和传输控制协议 TCP TCP IP协议是互联网上使用的网络协议 IP协议是支持在网络上实现点到点之间可靠通信的最重要的网络协议之一 具有良好的网络互连功能 IP协议对应于OSI参考模型中的网络层 制定了所有在网络上流通的包标准 提供了跨越多个网络的单一包传送服务 IP协议的主要功能包括无连接数据包传送 数据包寻径以及差错处理三部分 其内容包括 基本传输单元 也就是IP报文的类型与定义 IP报文的地址以及分配方法 IP报文的路由转发以及IP报文的分段与重组 TCP IP协议的层次结构 TCP IP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四层协议系统 应用层 运输层 网络层和链路层 一 互联网技术 TCP IP协议 2 TCP是传输层协议 处于应用层和网络层之间 它实现了端到端 Peer to Peer 的通信 TCP对上层提供面向连接 端到端可靠通信服务 进行通信的双方在传输数据之前 首先必须建立连接 数据传输完成之后 任何一方都可以断开连接 TCP建立的是点到点的全双工连接 TCP要实现网络层差错恢复 排序等功能 TCP提供流式服务 TCP协议从应用层收集数据后 组成长度适中的一个分段 Segment 加上TCP头后交给IP协议发送 TCP协议允许在实现时 根据实现的方便或者基于效率考虑决定阻塞或转发的时机 示例 局域网上允许FTP的两台主机 一 互联网技术 IP地址与域名 1 IP地址是按互联网的网际协议IP的规定 表示连入互联网的主机的地址 亦称网际地址 IP地址是标识一个主机域网络的一个连接 而不是标识一台机器 9 IP地址结构 IP地址采用分层结构 IP地址是由网络号 netID 与主机号 hostID 两部分组成的 IP地址 32bit 如192 169 254 31物理地址 MAC 48bit 如00 02 b3 4f fd 11 获取本机网卡地址 Ipconfig all 11 IP地址的分类 IP地址长度为32位 点分十进制 dotteddecimal 地址 采用x x x x的格式来表示 每个x为8位 每个x的值为0 255 例如202 113 29 119 根据不同的取值范围 IP地址可以分为五类 IP地址中的前5位用于标识IP地址的类别 A类地址的第一位为0 B类地址的前两位为10 C类地址的前三位为110 D类地址的前四位为1110 E类地址的前五位为11110 12 IP地址的分类 13 A类IP地址 A类IP地址的网络号长度为7位 主机号长度为24位 A类地址是从 1 0 0 0 127 255 255 255 网络号长度为7位 从理论上可以有27 128个网络 网络号为全0和全1 用十进制表示为0与127 的两个地址保留用于特殊目的 实际允许有126个不同的A类网络 由于主机号长度为24位 因此每个A类网络的主机IP数理论上为224 16777216 主机IP为全0和全1的两个地址保留用于特殊目的 实际允许连接16777214个主机 A类IP地址结构适用于有大量主机的大型网络 14 B类IP地址 B类IP地址的网络IP长度为14位 主机IP长度为16位 B类IP地址是从 128 0 0 0 191 255 255 255 由于网络IP长度为14位 因此允许有214 16384个不同的B类网络 实际允许连接16382个网络 由于主机IP长度为16位 因此每个B类网络可以有216 65536个主机或路由器 实际一个B类IP地址允许连接65534个主机或路由器 B类IP地址适用于一些国际性大公司与政府机构等中等大小的组织使用 15 C类IP地址 C类IP地址的网络号长度为21位 主机号长度为8位 C类IP地址是从 192 0 0 0 223 255 255 255 网络号长度为21位 因此允许有221 2097152个不同的C类网络 主机号长度为8位 每个C类网络的主机地址数最多为28 256个 实际允许连接254个主机或路由器 C类IP地址适用于一些小公司与普通的研究机构 16 D类和E类IP地址 D类IP地址不标识网络 地址范围 224 0 0 0 239 255 255 255用于其他特殊的用途 如多播地址Multicasting E类IP地址暂时保留 地址范围 240 0 0 0 255 255 255 255 用于某些实验和将来使用 IP地址的分类 一 互联网技术 IP地址与域名 2 域名管理系统DNS用分层的命名方法 对网络上的每台主机赋予一个直观的惟一性标识名 其格式为 计算机名 组织机构名 网络名 最高层域名 最高层域名又称为顶级域名 代表建立网络的部门 机构或网络所隶属的国家 地区 常见的顶级域名有EDU GOV MIL COM NET ORG INT CN UK等 我国的域名体系也遵照国际惯例 包括类别域名和行政区域名两套 类别域名分为 AC 科研机构 COM 工 商 金融等企业 EDU 教育机构 GOV 政府部门 NET 互联网络 接入网络的信息中心和运行中心 ORG 各种非盈利性的组织 行政区域名是按照中国的各个行政区划分而成的 其划分标准依照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而定 适用于我国的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 DNS服务器能实现从人们容易理解记忆 使用方便的域名到计算机容易处理的IP地址的映射 19 Internet域名空间的树状结构 int com edu gov mil net cn uk jp org 组织 国家或 地区 顶级域名 com edu gov int net bj sh tj org ac ibm hp cisco 二级域名 nankai ysu tsinghua www cs ee 三级域名 四级域名 根 一 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提供的服务 1 信息查询服务万维网是一个把信息检索技术与超文本技术以及超媒体技术融合而形成的 使用方便且功能强大的全球信息系统 万维网使用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HyertextTransportProtocol 进行工作 这个协议能实现用户端WWW浏览器和WWW服务器即Web站点之间进行超文本或超媒体文件的传输 用户通过WWW浏览器访问WWW服务器 常用的浏览器是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和Firefox 按网页的资源地址 简称网址 打开所指网页进行浏览 在浏览网页时 用户只要点击其中的链接 就可以打开该链接所指的网页 进入绚丽多彩 内容丰富的万维网世界 进行网上遨游 一 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提供的服务 2 电子邮件服务电子邮件 即E mail 是一种通过互联网与其他用户进行连续的快速 简便 价廉的现代化通信手段 申请一个电子信箱 电子信箱是由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为用户建立的 当用户向ISP申请互联网账户时 同时提供邮件服务的ISP 如新浪 网易 google等 就会在其E mail服务器上建立该用户的E mail账户 每个电子信箱都有一个信箱地址 称为E mail地址 E mail地址在全球范围内是惟一的 其格式为 用户名 主机名 主机名指的是拥有独立IP地址的计算机的名字 用户名指在该计算机为用户建立的E mail账户名 电子邮件撰写与发送 用户利用ISP提供的邮件收发系统可以撰写 发送 接收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采用 存储 转发 的工作方式 它由昼夜24小时不停机的邮件服务器来完成 用户还可以借助一些专用的电子邮件收发工具来撰写 发送 接收电子邮件 如Outlook foxmail等 一 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提供的服务 3 远程登录服务互联网中的用户使用Telnet命令 使自己的计算机暂时成为远程计算机的一个仿真终端 旦用户成功地实现了远程登录 用户使用的计算机就可以像一台与对方计算机直接连接的本地终端一样进行工作 远程登录允许任意类型的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 所有的运行操作都是在远程计算机上完成的 用户的计算机仅仅是作为一台仿真终端向远程计算机传送击键信息和显示结果 互联网远程登录服务的主要作用是 允许用户与远程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交互当用户登录到远程计算机时 可以执行远程计算机上的任何应用程序 并且能屏蔽不同型号计算机之间的差异 用户可以利用个人计算机去完成许多只有大型计算机才能完成的任务 一 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提供的服务 4 文件传输服务文件传输 FTP 服务提供了任意两台互联网计算机之间相互传输文件的机制 文件传输可使用户把一个接入互联网的远程计算机中的文件下载到用户计算机 也可以把本地用户计算机中的文件上传到远程计算机 这时 用户的本地计算机被称为FTP客户机 而远程计算机被称为FTP服务器 采用FTP传输文件时 不需要对文件进行复杂的转换 效率较高 使用文件传输服务 要求用户在FTP服务器上有注册账号 但有许多FTP服务器提供匿名FTP服务 即允许用户不必事先注册 以一个公共账号anonymous为用户名 以E mail地址或guest为口令进行登录 共享该服务器上的免费信息资源 但是 出于安全考虑 大部分匿名服务器只允许匿名FTP用户下载文件 而不允许上传文件 一 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提供的服务 5 BBS服务电子公告板系统 BulletinBoardSystem BBS 是在互联网上设置的电子论坛 用户可以在BBS上发布信息和进行讨论 这有些类似我们平常使用的留言板 当一个用户在公告板上发布某条新闻或询问某个问题后 其他加入该BBS系统的用户就会看到这些信息并做出回应 远隔千里的人们可以通过BBS进行交友 讨论问题 发布信息 传递文件 学习交流 聊天等 BBS根据大多数用户感兴趣的议题分解为许多布告栏 如有的BBS服务器 设有计算机技术 时事讨论 幽默笑话 游戏天地 谈天说地 精彩网址 健康保健等栏目 从BBS可以了解到最新的热点话题 很方便地查寻许多诸如飞机时刻表 近期的股市 最新的有线电视节目预告等信息 一 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提供的服务 6 WWW服务www是互联网上一种高级的基于超文本的信息检索和浏览方式 是互联网上用户最重要的也是使用最多的信息查询服务系统 WWW是由相互关联的文件组成 其地理范围是整个世界 这种相互关联是用超文本的超级链接方式来实现的 超文本标记语言 HypertextMark upLanguage HTML 就是一种用于编写超文本文档的标记语言 HTML并不是一种程序语言而是一种结构语言 它具有平台无关性 超文本传输 HTTP 协议用于传输HTML文档 它规定了浏览器在运行HTML文档时所遵循的规则和要进行的操作 Web服务器利用HTTP传递HTML文件 Web浏览器使用HTTP检索HTML文件 一旦从Web服务器上检索到信息 浏览器就会以静态 如文本 图像 和交互方式显示各种对象 二 Intranet Extranet 内联网 内联网是指采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的企业内部网络 并保护在公司的防火墙 Firewall 后面 它是基于TCP IP Web技术和设备构造成可提供Web信息服务以及数据库访问等服务的企业内联网 相对于互联网强调网络的互联和通信 内联网则更强调授权用户 员工 客户 供应商及其他商业伙伴 之间的通信和协同 这种功能对于大型跨国企业尤其重要 它与公司内部不同的服务器 数据库 客户 应用程序如ERP相联 用于企业内部事务处理 信息交换 信息共享 信息获取以及网上通信 网上讨论等 内联网除能提供互联网可以提供的所有基本功能外 相较于互联网 系统更加安全 内联网只限企业员工和合作伙伴访问 且受权限控制 同时它被保护在公司的防火墙之后 增加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 二 Intranet Extranet 外联网 外联网 Extranet 是使用虚拟专用网络 VPN 将遵循TCP IP协议的 分布在不同位置的内联网借助互联网连接在一起 所谓虚拟专用网 virtualprivatenetwork VPN 是指使用加密技术和认证算法 为私有通信安全地通过互联网而创建了安全的数据流隧道的网络 外联网将企业内联网及其他商业伙伴如供应商 金融服务 政府 客户等的内联网连接在一起 外联网一般得到各合作方的同意并经过严格授权才能访问 外联网特别适合用于供应链管理 为确保安全 内联网用户可将保密数据与外联网隔离 二 Intranet Extranet 内联网 外联网的关系 互联网 内联网和外联网三者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互联网是基础 是包括内联网和外联网在内的各种应用的集合 内联网强调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联系 业务范围仅限于企业内 外联网强调各企业间联系 业务范围包括贸易伙伴 合作对象 零售商 消费者和认证机构 由此可见 互联网业务范围最大 外联网次之 内联网最小 三 电子数据交换 EDI概念及国际标准 1 EDI概念EDI是一种通过电子信息手段 在贸易伙伴之间传递商务交易元素的方法和标准 具有信息标准化 传输电子化 计算机处理等特点 EDI是一种计算机应用技术 国际标准化组织将EDI定义为 将商业或行政事务 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 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报文数据格式 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数据传输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EDI工作组对EDI的法律定义为 EDI是用户的计算机系统之间的对结构化的 标准化的信息进行自动传送和自动处理的过程 EDI是交易双方之间的文件传递 交易双方传递的文件是特定的格式 采用的是报文标准双方均有自己的计算机系统 或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双方计算机之间有网络通讯系统 信息传输是通过该网络通讯系统实现的 信息处理是由计算机自动进行的 无须人工干预和人为介入 三 电子数据交换 EDI概念及国际标准 2 EDI国际标准EDI的标准有4种 企业专用标准 行业标准 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目前世界上通用EDI标准有两个 一个是由美国国家标准局主持制定的X 12数据通信标准 另一个是由联合国推出的EDIFACT标准EDI系统结构及组成在EDI中 称EDI参与者所交换的信息客体为报文 在交换过程中 如果接收者从发送者所得到的全部信息包括在所交换的报文中 则认为语义完整 并称该报文为完整语义单元 CSU CSU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统称为EDI的终端用户 在EDI工作过程中 所交换的报文都是结构化的数据 整个过程都是由EDI系统完成的 EDI系统包括软件 硬件及通信网络三大要素 整个系统结构如下页图所示 具体功能如下 EDI系统结构 三 电子数据交换 EDI概念及国际标准 3 用户 用户接口模块 报文生成及处理模块 格式转换模块 通信模块 EDI系统 EDI通信网络 EDI系统 本单位其他信息系统和数据 内部接口模块 三 电子数据交换 EDI概念及国际标准 4 EDI各个模块具体功能用户接口模块是EDI系统与EDI用户的界面 用户通过该模块实现EDI的各种功能以及对数据的查询 统计等操作 帮助用户了解本单位的情况 打印和显示各种统计报表 及时了解市场变化 调整策略 内部接口模块是EDI系统和本单位内部其他信息系统及数据库的接口 一份来自外部的EDI报文 经过EDI系统处理之后 大部分相关内容都需要经内部接口模块送往其他信息系统 或查询其他信息系统才能给对方EDI报文以确认的答复 报文生成及处理模块有两个功能 接收来自用户接口模块和内部接口模块的命令和信息 按照EDI标准生成订单 发票等各种EDI报文和单证 经格式转换模块处理后 由通信模块经EDI网络发给其他EDI用户自动处理由其他EDI系统发来的报文 根据不同的报文类型 应用不同的程序进行处理 如合同处理 发票处理等 在处理过程中要与本单位信息系统相连 获取必要的信息给其他EDI系统答复 同时将报文中的有关信息送至相关的信息系统中 三 电子数据交换 EDI概念及国际标准 5 格式转换模块将各种EDI报文按照EDI结构化的要求作结构化处理 按照EDI的语法规则进行压缩 嵌套和代码转换 并加上必要的EDI语法控制字符提交给通信模块 发送给其他EDI用户 或者将通信模块收到的结构化的EDI报文进行解析 以便信息系统或数据库作进一步处理 在格式转换过程中要进行语法检查 对于语法出错的EDI报文应该拒收 并通知对方重发 通信模块是EDI系统与EDI通信网络的接口 执行呼叫 应答 地址转换 自动重发 合法性和完整性检查 出错报警 自动应答 通信记录 差错校验等功能 三 电子数据交换 EDI概念及国际标准 6 EDI工作过程就是用户将相关数据从自己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传送到有关交易方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过程 该实现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A公司格式单证 中间文件 EDI标准报文 通信网络 EDI标准报文 B公司格式单证 中间文件 格式转换 翻译 通信 翻译 格式转换 通信 三 电子数据交换 EDI概念及国际标准 7 EDI实现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发送方将要发送的数据从信息系统数据库提出 转换成中间文件 将中间文件翻译成标准的EDI报文 发送EDI报文 接收方从EDI信箱中收取信件 EDI信件拆开并翻译成中间文件 将中间文件转换并送到接收方信息系统中进行处理 第六章电子商务基础技术 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络安全技术数据库技术智能agent技术 第二节无线通信网络 一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1G 1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最重要的特点是体现在移动性上 这是其他任何通信方式和系统不可替代的 从而结束了过去无线通信发展过程中时常被其他通信手段替代而处于辅助地位的历史 1G的最大贡献是使用蜂窝网络结构 频带可重复利用 实现大区域覆盖 支持移动终端的漫游和越区切换 实现移动环境下不间断通信 一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1G 2 无线通信网络图 二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 2G GSM GSM原意为 移动通信特别小组 GroupSpecialMobile 是1982年欧洲邮电主管部门会议为开发第二代数字移动蜂窝移动系统而成立的机构 Globalsystemofmobilecommunication GSM由网络交换 基站和网络管理三个子系统构成 GSM实现了客户与设备分离 即人机分离 GSM的最大缺点是通信带宽的不足 其数据传输速率是9 6kb s 这与当前互联网每秒几兆至几十兆字节的传输速率无法相比 影响了与互联网的有效接口 难以实现多媒体信息的广泛应用 在3G标准还未建立之前 采用了一些过渡技术来拓展GSM的带宽 出现了所谓的2 5G 2 75G移动通信技术 二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 2G 窄带CDMA CDMA即码分多址 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 CDMA 不同用户传输信息所用的信号不是依据频率不同或时隙不同来区分 而是用各自不同的编码序列来区分 CDMA是由美国Qualcomm公司首先提出的技术 其原理是基于扩频技术 即将需传送的具有一定信号带宽的信息数据 用一个带宽远大于信号带宽的高速伪随机码进行调制 使原数据信号的带宽被扩展 再经载波调制并发送出去 接收端由使用完全相同的伪随机码与接收的带宽信号做相关处理 以实现信息通信 CDMA与GSM一样 也有2G 2 5G 2 75G和3G之分 三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3G 概念 第三代移动通信 theThirdGeneration 3G 是指将无线通信与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它能够处理图像 音乐 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 提供包括网页浏览 电话会议 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为了提供这种服务 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 也就是说在室内 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 s 384k s以及144k s的传输速度 CDMA被认为是3G的首选技术 目前的标准有WCDMA CDMA2000 TD SCDMA 三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3G WCDMA WCDMA WidebandCDMA 主要由欧洲和日本标准化组织和厂商发起 它继承了GSM标准化程度高和开放性好的特点 WCDMA支持高速数据传输 慢速移动时384kbit s 室内走动时2Mbit 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员工岗位职责确认承诺书范本
- 生产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记录模板
- 工程结算汇报内容
- 零售药店GSP合规管理操作手册
- 工作总结技巧讲解
- 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及备份策略
- 幼儿园语言启蒙课教学设计参考
- 双姿培训课件
- 小学数学时间概念教学教案模板
- 房产买卖合同协议书在线模板
- 成长阅读绘本《阿诗有块大花布》
- 涉案车辆拖移保管服务方案
- 机房建设施工表格
- 铁粉冷压球团工艺设计
- GB/T 6478-2015冷镦和冷挤压用钢
- 2022年《体育法》全文PPT
- 公司区域经营管理办法
- 五年级《中国民间故事》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景观生态设计》课件
- 江苏省南通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中国古典乐器-古筝琵琶英文介绍(带翻译)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