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第五次模拟题.doc_第1页
语文高考第五次模拟题.doc_第2页
语文高考第五次模拟题.doc_第3页
语文高考第五次模拟题.doc_第4页
语文高考第五次模拟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长安一中2011语文高考第五次模拟题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黄河远上”还是“黄沙直上”易善峰全唐诗中王之涣的七绝凉州词,一千多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但是对诗中第一句是“黄沙直上”还是“黄河远上”却一直争论不已,我以为应是“黄沙直上”。原诗是: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1981年出版的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中,作者从文学角度对“黄沙直上”和“黄河远上”的韵味意境进行了比较,结论是“黄河远上较富于美感”。这可能就是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河远上”,摈弃“黄沙直上”的原因吧。只是这富于美感的“黄河远上”是否是王之涣的原词呢?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同他的登鹳雀楼一样,采用的是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寓意于物,寓情于景。玉门关位于甘肃西部沙漠中的疏勒河谷,距黄河最近处(青海共和曲沟)的直线距离有770公里,距凉州的黄河(兰州)达1000公里。把“黄河远上白云间”搬到玉门关来,是与该词的特色和作者的风格大相径庭的。这首凉州词又称出塞,被全唐诗收在第17卷“乐府杂曲”中,是供乐工制曲演唱的歌词,是在当地唱给出塞入塞的政吏、商贾和游客听的,有劝人思归之意。采用“黄河远上白云间”这种虚幻的曲词亦与当时演唱的氛围不符。王之涣出生晋阳(今太原),又是当时熟知和善写边塞风光的著名诗人。正因为他有耳闻目睹家乡沙尘天气和西北边关地区沙尘暴天气的经历,才能写出“黄沙直上白云间”这样生动形象的新颖绝句,使整首曲词沁人肺腑,确能使听者感到出塞之悲凉而动容怀乡。我国地质学家王嘉荫在1963年编著出版的中国地质史料中,已经注意到历史上发生过许多大型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史书记载里称这种天气为雨土,如北魏“景明四年(504年)八月辛巳,凉州雨土复地,亦如雾”。在王之涣所处年代及其前后50年间,旧唐书上记载的雨土天气有:“德宗贞元十年 (794年)三月己亥,黄雾四塞,日无光”这是一些发生在京师(也可能包括当时比较繁华的北方地区)的雨土记载,由此可以毫不怀疑地推论,当时在沙漠环绕的玉门关地区确有可能发生与“雨土复地,亦如雾”和“黄雾四塞,日无光”相同的“黄沙直上白云间”的天气现象。40年来,一些文学家和科学家曾多次指出“黄河远上”之误。1963年,我国气象学创业人竺可桢指出:“现行唐诗集第一句作黄河远上白云间,但古本唐诗原为黄沙直上白云间。依照玉门关的气候和地理看,后者是合理的。”我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刘永济在1981年出版的遗著唐人绝句精华中指出:“此诗各本皆作黄河远上,惟有计有功唐诗纪事作黄沙直上。按玉门关在敦煌,离黄河流域甚远,作河非也。”1983年10月26日,我国地质学家尹赞勋在科学报上撰文指出:“前四字现行诗集大都舛误为 黄河远上,背离原意,不合当地实际情况。”在中华书局1999年出版的横排简体字全唐诗中,凉州词的第一句是“黄沙直上白云间”(集作“黄河远上白云间”)。这里的“集”指的是清宫廷内所藏全唐诗集,为清初季振宜所编,这是目前所知的出现“黄河远上”的最早版本。全唐诗同时刊出“黄沙(在表述微小石粒时砂沙二字相通)直上”和“黄河远上”两种版本,而且主次分明,具有正本清源的作用。它让人们看到了王之涣身后流传一千二百多年的“黄沙直上”,也看到了近三百年来从出现到取代“黄沙直上”的“黄河远上”。孰实孰误,不言自明。研究古代诗文,有时从美感角度提出取舍,似无不可。但是,那种把诗词内容与历史的、地理的、人文的环境截然割裂开来的做法,未必是恰当的。(选自中国图书评论,有删改)1本文不取“黄河远上”而用“黄沙直上”,下列各项中不支持这种观点的一句是( )(3分)A前四字现行诗集大都舛误为“黄河远上”,不合当地实际情况。B把“黄河远上白云间”搬到玉门关来,是与该词的特色和作者的“寓意于物,寓情于景”的风格大相径庭的。C“黄沙直上”流传了1200多年,“黄河远上”自清代开始流传,不到300年。D赞同“黄沙直上”的主张实际上是把诗词内容与历史的、地理的、人文的环境截然割裂开来的做法,只是从富于美感的角度阐述。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清初季振宜编写的全唐诗集是目前所知的出现“黄河远上”的最早版本。B沈祖棻认为,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河远上”,摈弃“黄沙直上”的原因,是“黄河远上”较富于美感。C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河远上”,摈弃“黄沙直上”,是因为他们在研讨诗作时,过多甚至完全考虑审美感受,即将自己主观的东西强加到诗作中,有违作者初衷之嫌。D人们对凉州词诗中第句是“黄沙直上”还是“黄河远上”一直争论不已,原因之一是评赏的角度不同。3下面对原文的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凉州词一千多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原因之一就是“黄河远上”富于美感。B王之涣写出凉州词这样脍炙人口的诗作,是个人创作风格、生活环境和演唱氛围共同作用的结果。C竺可桢、刘永济、尹赞勋对“黄河远上”说作正误辨析具体角度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分析研究诗歌要尊重历史实际的思想。D研究古代诗文,应该用历史的记录去明辨原本状态,用今天的事实去探寻历史真相。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与士卒分劳苦。文侯以吴起善用兵,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因谓武侯曰:“夫吴起贤人也,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试延以公主,以此卜之。”吴起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纵横者。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节选自史记吴起列传有删节)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鲁欲将吴起 将:将领,名词活用为动词,任命为B以明不与齐也 与:亲近,攀附将C公叔为相,尚魏公主 尚:崇尚,崇敬D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 捐:捐弃,除去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吴起“善于打仗”和“残暴无义”的一组是( )(3分)A将而攻齐,大破之/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B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C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D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起之为人,猜忍人也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为了消除鲁君的疑虑,吴起忍痛割爱,杀掉了齐国的妻子,这为一度的辉煌奠定了基础。B吴起能被魏文侯信任,既是因为李克客观地评价、没有借机陷害他,也由于他确实有杰出的军事才能。C吴起在楚国担任相职,申明法度,赏罚分明,裁减闲职,废除部分贵族爵位,触犯了王室大臣的利益,最终招致杀身大祸。D太史公借俗语“能做的人未必能说,能说的人未必能做”,对吴起的为人做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夫吴起贤人也,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试延以公主,以此卜之。(2)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完成89题。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注】论语微子有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两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讥笑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孔子的一番慨叹。8题为“早寒有怀”,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特点的?请结合首联简要赏析。(5分)9本诗颈联、尾联分别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任选一联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每空1分)(1)潦水尽而寒潭清,_。(王勃滕王阁序)(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3)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夜深忽梦少年事,_。(白居易琵琶行)(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杜牧阿房宫赋)乙 选考题(三、四题中任选一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25分)汽车等着的时候夜幕初降,这位身穿灰色衣服的女子来到小公园里那个宁静的角落,坐到长椅上看书。她的衣服灰色朴素,她的脸蛋非常漂亮。前一天和再前一天,她都在同一时间来到这里,有一个年轻人知道这件事。这个年轻人走近前来。就在这一刹那间,她的书滑出了她的手指,落在地上。那年轻人捡起来,有礼貌地将书还给那女孩子,说了几句关于天气的话,然后就站在那里等着。那女孩子看看他朴素的衣服和平凡的脸。“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坐下,”她用女低音说,“光线太差了,不宜看书。我倒愿意谈谈。”“你知不知道,”他说,“你是我见到过的最漂亮的女孩子。我昨天就看见你了。”“不管你是谁,”那女孩子用一种冷冰冰的语气说,“你必须记住我是一个有身份的女人。”“请原谅,”这个年轻人说,“这是我的不是,你知道在公园里有些女孩子当然你不会知道,但是”“好啦,别说啦,我当然明白。好吧,请你给我说说这些来往的人群。他们都上哪儿去?他们干吗这么匆匆忙忙?他们快活吗?”那年轻人没有回答,他不明白他应该扮演个什么样的角色。“我跑到这儿来,是因为只有在这里我才可以接近普通群众。我跟你说话是因为我要跟一个未受金钱玷污的人说话。哦,你不知道我多么讨厌它钱,钱,钱!还有那些包围我的男人。我讨厌享受,讨厌珠宝,讨厌旅行。”“我一直认为,”年轻人说,“金钱一定是一样很好的东西。”“当你拥有几百万几千万的时候,兜风、宴会、戏院、舞会、晚餐!我讨厌这一切。”这位年轻姑娘说。小伙子颇有兴趣地看着她。“我一直喜欢,”他说,“读到或是听到有关富人生活的情况。而且我一向认为,香槟酒是连瓶冰镇,而不是把冰搁杯里的。”“哦是的,我们闲着无聊有时就靠标新立异来找消遣。目前流行的花样是把冰块搁在香槟酒里。”女孩岔开话题,“有时候,我想,如果我有朝一日爱上一个男人的话,我要爱一个普通的人。你的职业是什么?”“很低微,但是我希望出人头地。当你说你能够爱一个普通的人的时候,你是当真的吗?”“我确实是当真的。”她说。“我在一家餐厅工作。”他说。女孩子缩了回去。“不是当跑堂吧?”女子略带着央求的口气说。“我在那家餐厅里当出纳员,也就是那家你现在看得到的有着耀眼的电灯招牌的餐厅。”女子看看表,站了起来,“你怎么不上班呢?”她问。“我上夜班,”小伙子说,“我得一个钟头之后才开始工作。我还有希望再见到你吗?”“我不知道,也许。我必须快走。哦,今晚还有一个宴会和一个音乐会呢。也许你来的时候注意到一辆停在公园拐角上的白色汽车吧?”“红色轮子的那辆吗?”年轻人说。“哦?对,我总是坐那辆车来的。司机在那里等我,晚安。”“可是现在天色挺暗了,”年轻人说,“公园里坏人多。我能陪你走到汽车那边吗?”“假如你尊重你的愿望,你得在我走后再在这条凳子上坐分钟。”她去了。年轻人看着她那优雅的身姿。然后他站起来,悄悄跟着她。当她走到公园门口时,她转过头来看看那辆汽车,在它边上走过,穿过喧闹的大街,走进那有着耀眼的电灯招牌的餐厅。一位红发女郎离开出纳员的桌子,这位穿灰色衣服的女子接替了她。年轻人把手插进口袋里,慢慢地沿大街走去。迟疑地逗留了片刻,然后他跨进那辆等着的汽车,舒舒服服地往座垫上一靠,吩咐司机说:“亨利,俱乐部。”(选自欧亨利汽车等着的时候)(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作者将故事安排在夜幕初降的小公园里一个宁静的角落,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创设了特定的背景。B女孩子开始表现出几分热情,而后却又“冷冰冰的”;宣称“讨厌享受,讨厌珠宝”,后来却又说要乘红色轮子的汽车参加音乐会这些前后矛盾之处都表现出女子善变、不可捉摸的性格特点。C小说对处于下层社会女子的描写,表达了对弱势群体生活贫困的关切,表现了作家的社会责任感。D小说主要通过对话、动作及细节描写塑造两个青年的形象,借此揭露、批评了当时社会的不良风尚。E小说结尾出人意料,既让人忍俊不禁,有令人回味无穷,凸显了欧亨利式小说结尾的艺术魅力。(2)根据具体的情景,简要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6分)她的书滑出了她的手指。(3分)女子略带着央求的口气说。(3分)(3)小说细节描写很成功,请举三处例子分析细节描写的意义。(6分)(4)请简要分析探究小说的中的“女子”和项链中的女主人公马蒂尔德性格的异同。(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乱世中的美神(有删改)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请看两首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减字木兰花)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的琼楼玉苑,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急病而亡。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走进她的生活。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李清照也随之入狱。由于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犯愁呢?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作者认为甜蜜的爱情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灵感也丰富了她的词作内容,从她早期的诗作宛然可见她迷人的风姿。B文章第一段中的“凄冷”既包括词人创作时“冷冷清清”的环境特征,又包括词人愁苦的内心世界;将“凄冷”上升到“美”的高度,就还应包括读者感受词人内心而获得的一种凄美。C文章叙述、阐发议论结合完美,叙述人物经历身世,为阐发做铺垫;作者议论阐发的目的在于揭示人物“美”的内涵,指责造就这尊“美神”的乱世。D乱世中美神的美,不仅在容颜的美、自信的美、心灵的美,更在于才藻的美、独立不迁的美。E国家不幸词人不幸,多灾多难的乱世成全了李清照,她的作品之所以到达了这样的高度,是因为她超越了一己的愁怨,把山河破碎爱巢倾覆的痛楚融入了诗作。(2)简要分析下面句子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意义(6分)李清照不由得到抽一口凉气,他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3分)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3分)(3)这篇文章运用的反衬手法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好处。(6分)(4)文章开篇说“她被当做了愁的化身”,请简要探究分析:这个“愁”有着哪些具体内涵?如此评说有何意义?(8分)第II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A“328”王家岭透水事故发生后,一些死难矿工家属面对记者表达了自己的黍离之悲和对一些煤矿领导的愤慨。B中科院的两位院士的加盟使我们的技术力量大大加强,我们正可以因人成事,团结协作,干一番大事业。C为了写这篇文章,年过花甲的刘教授废寝忘食地查找文献,寻章摘句,做了上千张卡片,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D网络上,网友习惯把那些靠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