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市2011年度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成都市级项目(结余资金).doc_第1页
崇州市2011年度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成都市级项目(结余资金).doc_第2页
崇州市2011年度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成都市级项目(结余资金).doc_第3页
崇州市2011年度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成都市级项目(结余资金).doc_第4页
崇州市2011年度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成都市级项目(结余资金).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崇州市2011年度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成都市级项目(结余资金)实施方案二一二年四月目 录一 、基本情况1(一)项目概况1(二)项目县基本情况21、自然地理情况22、经济状况53、生产情况74、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状8(三)项目区基本概况91、项目区自然、地理情况92、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113、项目区农业生产情况124、项目区农田水利设施现状125、项目区水土资源和乡村道路基础设施情况136、项目区主要障碍因素分析14二、政策规划15三、背景预测16(一)项目建设背景分析16(二)项目建设前景预测17四、项目建设内容19(一)项目名称19(二)主要建设内容191、沟渠整治192、道路建设193、田形调整20(三)建设具体内容20(四)项目建设具体措施和技术方案211、渠道整治212、道路建设303、田型调整314、农业措施335、技术培训35(五)项目建设时间与进度35五、 项目投资35六、项目管理37(一)竞争立项依据37(二)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部门职责38(三)加大宣传力度,为项目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39(四)资金管理具体措施和报账程序说明39(五)创新体制机制40七、效益分析41(一)经济效益41(二)社会效益42(三)生态效益42八、图表43一、基本情况(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崇州市2011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成都市级项目(结余资金)崇州市优质粮油标准化示范基地项目2、项目建设实施单位:崇州市花果山生态观光农业园区项目指挥部3、项目协助单位:崇州市润和果蔬专业合作社4、项目建设地点:崇州市花果山生态观光农业园区元通镇聚源村、禹王村和大罗村3个村,餐协园区。5、项目建设任务:新增改善灌溉面积0.35万亩,建设优质粮油标准化基地0.6万亩6、行政负责人:何彬(崇州市花果山生态观光农业园区项目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7、建设负责人:盛国树(崇州市花果山生态观光农业园区项目指挥部项目部部长)8、项目建设期限:2012年 5 月至2012年6月。9、项目建设内容:(1)一标段:沟渠整治:钧乔新建500U型渠300m,太平堰上端增加160m。道路建设:3m宽机耕道道路加垫层,聚源村19组897m机耕道加宽至4m,增加机耕桥3座,机耕道浆砌边沟1600m。(2)二标段:沟渠整治:天冬堰沉砂池、翻水台,餐协园区整治1#农渠86m,2#农渠360m,新建500U型渠2802m。道路建设:餐协园区修建机耕道2545m,增加机耕桥2座。10、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计划总投资102.3万元,其中:上级财政投资45.9万元,崇州市本级财政配套52.1万元,农民自筹4.3万元。11、投资效益:项目建设通过田间渠道的整治、田型调整、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等一系列措施,项目区基本实现“水网”、“田网”、“路网”三网配套,田间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解决项目区中、低产田的灌溉困难问题,灌溉保证率由整治前75%提高到90%,渠系水利用系数由的0.45提高到0.75,新增改善灌溉面积3500亩,项目区建成0.6万亩优质粮油标准化示范基地,年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6万公斤,年新增油料综合生产能力2万公斤,项目区实现新增农业总产值121万元,项目区人平均增收212元。实现了项目区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经济效益显著。(二)项目县基本情况1、自然地理情况崇州市地处成都平原西部,隶属成都市,介于东经1030710349,北纬30303053之间,东接温江、双流,南邻新津,西连大邑,北靠汶川、都江堰市,东西长66.5千米,南北宽42.5千米,幅员面积1090平方千米。崇州市境内属山地、丘陵、平原兼有的地貌类型,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中山区占了全市总面积的38.4%,低山和丘陵为8.7%,平坝为52.9%。地势从东南到西北逐渐升高。西北部多有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海拔最高处为苟家乡境内极西处之大雪塘主峰,达5364米。丘陵和平原地区的平均海拔高度为560米,最低点为三江镇境内之蒙渡,海拔高度仅480米。崇州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秋短,冬夏长,雨量充沛,日照偏少,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15.9,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5,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5.4温差为19.7。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161.5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012.4,雨日和雨量均为夏多冬少,春季为176.1,夏季为588.0mm,秋季218.4mm,冬季为29.9mm。风向频率以静风最多,占全年的37%;其次是北风,占9%。年平均风速为1.3m/s。平均霜日19天,平均无霜期为285天。年平均雪日3天,且雪量较小。主要灾害性天气为连续性阴雨、洪涝、干旱、大风、冰雹、寒潮、霜冻等。崇州市分月份常年平均气温及降雨量见表1-1。表1-1 崇州市常年平均气温及降雨量见表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气温()5.57.311.116.320.823.524.924.721.216.912.17.1降雨量(mm)10.115.527.154.181.0121.6252.4232.9147.745.120.47.3崇州市境内主要河流有3条:西河、黑石河和金马河。西河发源于苟家乡内火烧营北麓,向东流自鹞子岩出山口入平原,至元通与味江、干五里河、泊江汇合。元通以上又称文井江。自元通以下转向东南流,有沙沟河、向阳河、白马河流入。再向南流经三江镇的蒙渡入新津县境。全长109公里,市境内长96.8公里,流经14个乡镇,为全市最长河流。黑石河又称黑石大江,于都江堰市柳街乡流入市境,向南流经9个乡镇,于三江大桥处与羊马河汇合流入新津县,总长65公里,市境内长32.15公里。金马河系岷江之正流,自都江堰市沿江乡流入市境,沿市东界,断续为崇州与温江、双流的界河。市内河岸(右岸)全长10公里。上述3条主要河流同市境内180多条大小支流相联结,在全市构成水道网,至新津县境内汇入岷江。除降水外,全市年河川径流总量为157074万立方米。其中都江堰输水量80511万立方米,本地河流水量73952万立方米,山丘塘库蓄水、机电提水、山溪沟引水和可利用的浅层地下水计2611万立方米。农业生产可利用水量为67648万立方米,平均每亩有水1090立方米。全市水力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总计为110900kw,可开发量为53605kw。全市由河流、池塘、水库、水凼等构成水面共计10万亩,可供养殖的水面为3807亩。尚有可开发水面3500余亩。崇州市土壤属于老冲积黄泥土,以棕壤土、沙壤土为主,土层深厚,层次明显,结构良好,熟化度高。2、经济状况自改革开放以来,崇州市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已基本形成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支柱,商贸、旅游、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协调发展的综合型县、市。农业粮食作物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兼有大麻、川芎、郁金、土烟。崇州的工业涵盖煤炭、冶金、机械、建工、建材、玻璃、蓄电池、化工、电力、纺织、造纸、印刷、医药、皮革、食品等门类。乡镇企业发展迅猛,以机械、建材、食品生产占优势。崇州市区域旅游资源丰富,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交通运输业为主,同时一些新兴的服务业如社区服务、物业管理、信息咨询等正在起步之中。崇州市幅员面积1090平方公里,2010年末实有耕地面积33723公顷(约50万亩),园地311公顷,林地28685公顷,牧草地21公顷,城镇及工矿用地20公顷,交通用地927公顷,水域4121公顷。共辖乡镇25个,全市总人口66.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9.60万人。国民生产总值79.5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8.27亿元,占总产值的22.95%,第二产业33.34亿元,占总产值的41.89%,第三产业27.98亿元,占总产值的35.16%。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6549元。崇州市2010年国民经济主要经济指标指标名称单位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万元795896第一产业增加值万元1827431、农业万元855722、林业万元41943、畜牧业万元837324、渔业万元58625、农林牧鱼服务业万元3383第二产业增加值万元3333161、工业万元2556222、建筑业万元77694第三产业增加值万元2798371、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万元237402、信息传输服务和软件业万元97413、批发和零售业万元409824、住宿和餐饮业万元277445、金融保险业万元353146、房地产业万元31951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万元21868、科研服务和地勘业万元3706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万元19271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万元3516611、教育万元1976912、卫生社保和福利业万元126721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万元169014、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万元3324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12280崇州市2010年农村基本概况一览表县总人口(人)劳动力(个)耕地面积(公顷)粮食总产量(t)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合计农业非农业崇州 665600496000169600362947337233249256549 崇州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全国体育先进县、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级生态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先进城市和四川省成都平原都市群重点发展的中等城市,同时荣登刚刚评出的中国100个魅力城市榜,在四川的所有魅力城市中仅次于都江堰市,列第二位。崇州市综合经济实力已连续3年跨入全省“十强县(市)”行列,在西部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强县评比中名列第12位。2010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5亿元。3、生产情况崇州市属典型农业大市(县级),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确定的产粮大县、四川省粮食主产区、四川省和成都市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县、成都市首批优质水稻生产基地,优势农产品主要是优质粮油。全市实有耕地面积59.9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9.9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麦、油菜等为主,经济作物则以蔬菜、果树、中药材、花卉苗木为主。2010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77万亩,其中:小春种植面积25万亩,大春种植面积52万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8万亩,其中:油菜播种面积16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1万亩,其他15万亩。粮食总产量32.77万吨,油菜籽产量2.2万吨,蔬菜产量27万吨。4、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状崇州市处于成都市20分钟交通圈内,东距成都市区仅20公里,东南连双流国际机场仅30公里。成都市半小时经济圈以内,与成温邛高速公路、光华大道和规划中的第三快速通道、第二绕城高速公路、成都温江崇州城市轻轨和双流国际机场相连。正在修筑中的第二通道(对接光华大道且不设收费站)将大大增强该市的交通优势。项目区交通发达,各项目镇乡村公路纵横交错,构成了项目区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项目区电网已经改造完毕,电力设施齐备,施工用电有保障,完全能满足生产和生活用电;通讯网络覆盖全区,适宜进行高产稳产粮田建设。目前,崇州市已建成各类水利工程459处,蓄引提供水能力量4.1024亿m3,有效灌溉面积49.95万亩。现有水利工程实际供水量中,农业灌溉供水2.5254亿m3,城镇生活供水量0.12亿m3,工业供水量0.1亿m3。但崇州市水利渠系都属于上世纪70年代所建,工程老化较为严重渠系损毁程度较大。虽然近几年崇州市利用国债资金、社会资金、地方配套资金整治西河、金马河、干五里河等河堤近20公里。整治各类渠系100多公里,但全市河堤仍有险工险段存在,加上2008年汶川地震的影响,多处水利设施不同程度受损,需要进行整治。(三)项目区基本概况1、项目区自然、地理情况(1)地理位置、气候崇州市2011年度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成都市级项目(结余资金)崇州市优质粮油标准化示范基地项目区位于崇州市城区西北部,地处崇州市花果山生态观光农业区域内,距离崇州市区12公里,交通便利。项目区属于平原地区,是崇州市优质粮油主产区。项目区具体涉及:元通镇聚源村、禹王村和大罗村3个村,餐协园区。项目区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秋短,冬夏长,雨量充沛,日照偏少,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15.9,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5,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5.4温差为19.7。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161.5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012.4 mm,雨日和雨量均为夏多冬少,春季为176.1mm,夏季为588.0 mm,秋季218.4 mm,冬季为29.9 mm。风向频率以静风最多,占全年的37%;其次是北风,占9%。年平均风速为1.3m/s。年平均有霜日19天,平均无霜期为285天。年平均雪日3天,且雪量较小。主要灾害性天气为连续性阴雨、洪涝、干旱、大风、冰雹、寒潮、霜冻等。(2)耕地、人口、劳动力资源元通镇项目区东与观胜镇为邻,南与锦江乡相接,西与公议乡乡相连,北与怀远镇接壤平均距崇州市区12公里。项目区包括聚源村、禹王村和大罗村3个行政村,52个村民小组,项目区耕地面积12298.3亩。项目区总人口10561 人,其中农业人口10033人,农村户数3394户,农村劳动力6125人。境内交通便利,紧靠怀华路,邻近川西旅游环线和沿山应急通道,村民小组全部通水泥公路。项目区地处成都平原,地势平坦,西北略高,东南略低,海拔在530米至570米之间。(3)水文、地质项目区内雨量充沛、暴雨强度大,年降雨量1000mm以上;据崇州市气象站统计,最大年降雨量1605.4mm,最小年降雨量:713.5mm,时间分配不均:雨量均是夏多冬少,其中尤以7月最多,达282.1mm,1月最少,为12.7mm。69月汛期总降雨量为862.1mm,占年均降雨量的69.1%。按季节分,春季(35月)为216.1mm,占16.4%,夏季(68月)为681.1mm,占51.7%,秋季(911月)为373.6mm,占28.3%,冬季(122月)为47.5mm,占3.6%。项目区在构造位置上处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西部,介于龙门山隆起褶皱带与龙泉山褶皱带之间,场地地壳处于基本稳定状态。灌区内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河流冲洪积层及人工杂填土组成。2、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项目区经济发展水平在崇州市乡镇中处于上等水平,2010年项目区农业总产值2505万元,项目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6850元。项目区经济发展较快,项目区处在崇州市花果山生态观光农业区域内,崇州市花果山生态观光农业区是崇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重点打造的“五大现代农业园区”之一,也是成都市农业产业化集中示范试验区,也是四川省川西平原优质粮油示点区。3、项目区农业生产情况项目区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兼有红苕、马铃薯、黄豆等,经济作物主要以油菜、蔬菜、果树、花卉为主。2010年项目区水稻种植面积11356亩,平均亩产510公斤(全市平均产量531公斤);小麦种植面积6814亩,平均亩产280公斤(全市平均产量291公斤);油菜种植面积4429亩,平均亩产135公斤(全市平均产量140公斤);其他种植面积909亩,平均亩产1500公斤。虽然近年来政府大力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并结合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但由于项目区田间基础设施陈旧、先进农业技术落后,粮油产量低、品质差,挫伤了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影响了当地农民收入快速增加。近年来,随着花果山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项目区的农业建设取的了较快发展,农业生产由分散走向集中,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生转变。4、项目区农田水利设施现状项目区内现有大型灌区的末级渠道及小型灌区渠道、渠系建筑物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大部分为土渠,渠道糙率大,渗漏严重,输水能力极差,且年久失修,超龄工作,部分渠道垮塌、淤积严重 ,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45,工程完好率仅为50%,田间工程配套率25%,灌溉保证率75%。水利设施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农田排灌渠网不成体系,不能对区域内的灌溉和排水进行有效调配,降低了农田排灌效率。分渠道由于走向不合理,既占用了大量农田,又不利于输水,严重制约了项目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老化严重,渠系以土渠为主,渗漏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不高,造成项目区供需水矛盾突出,农业生产和人畜饮水受到影响,严重制约了项目区优质粮油的发展。(3)路网混乱,田块与田块、田块与居民点之间连通性差,占地面积大,农产品运输难,不利于农业机械化。近年来,随着花果山现代观光农业园区的建设,园区内的水利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正在以片区改善整体推进。5、项目区水土资源和乡村道路基础设施情况项目区属于基本农田保护区,属平坝地区,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产丰富,品质优良,项目区农田属都江堰区自流浇灌,水源条件好,项目区农耕发达,具有优质粮油生产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水肥条件,农田设施已有一定的基础,为该项目的田间排灌渠系建设和田(地)块调形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项目区交通便捷,村村通公路,车辆运输比较方便。6、项目区主要障碍因素分析(1)项目区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项目区所在地是崇州市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乡镇,农业生产用水属于都江堰外江灌区的自流浇灌,项目区内的渠道均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今尚为土渠,并经过近四、五十年的运行,已严重老化;且大部分渠段的渠基、渠足长期被水冲刷,已淘空,致使渗漏严重,渠系水的利用率仅为0.45左右。历年来的水事纠纷不可避免,相当困难。(2)农业机械化程度滞后项目区村庄散落,田块零碎、面积较小,加之农田区域内路网混乱,增加了先进农业机具和机械化推广应用的难度,机械化作业程度总体偏低。(3)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不高项目区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农业社会化体系不够健全,镇、村真正懂得农业科技的人员较少,农业技术培训较少,许多重要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率低,重大实用技术普及面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出现了“优势产品不优、特色产品不特、名牌产品无名”的现象。二、政策规划崇州市2011年度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成都市级项目(结余资金),重点集中用于花果山生态观光农业园区优质粮油标准化示范基地田间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为主的粮油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区积极与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建设规划、水利建设规划、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新农村示范区建设、灾后重建规划相衔接,整合各类专项资金,采取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共同投入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原则,在不改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在项目区实行统筹安排,分头使用,实现“水网”、“田网”、“路网”三网配套,打造高标准农业核心示范区,实现项目区粮油生产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粮油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同时,项目区位于花果山现代农业观光园区内,是崇州市重点打造的现代化农业观光园区,成立了专门的开发指挥部,抽调了政府、农业、水务的相关人员组成的开发领导小组为园区的规划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三、背景预测(一)项目建设背景分析项目区农业生产落后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了帮项目区群众脱贫致富,促进项目区群众的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和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项目的建设十分必要和迫切。项目建设具有有以下优势:1、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市委、市政府高度现代农业建设工作,按照成都市财政局成财农2011121号文件精神,专门成立了崇州市2011度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成都市级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崇府办函201134号),确保项目顺利实施。2、条件优越。项目区是崇州市传统的粮油生产基地,又是崇州市“十二五”种植业规划粮油主产区,也是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项目区,区域内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属于都江堰外江灌区,水利条件优越。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产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对发展优质粮油生产非常有利。3、技术保障有力。项目区市、镇农业服务体系健全,技术力量强,具有很强的农业技术示范推广能力。4、交通条件便利。项目区道路原始路基基本成形,网络通达,对建筑材料的运输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5、 群众支持。项目区经济发展较快,有一定自筹能力,群众愿望强烈,要求修建工程的心情迫切,支持力度很大,能确保自筹到位。(二)项目建设前景预测项目建设:一是能够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崇州市既是全省粮食主产区,又是人口大县、生猪养殖大县和酿酒大县,每年粮食需求量近40万吨,加工转化用粮需从省外调进弥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崇州市粮食需求刚性增长不可逆转,只能靠提高质量来弥补耕地数量的不足。加快推进优质粮油基地建设,提高粮油产出能力,已成为新时期粮油生产能力建设、确保粮油安全的重中之重。二是能加快现代农业产发展,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以优质粮油示范基地建设为平台,围绕现代农业基地标准化建设,将为农业产业和机械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建好基地带产业,依托产业引龙头,倾力打造优质粮油生产基地,把项目区建设成粮食生产核心示范区、优势特色农产品核心示范区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三是能提高耕地生产能力,缓解人地矛盾。崇州市粮油中低产田面积大,通过优质粮油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达到明显改善,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平均亩可提高50-100公斤,增产潜力巨大。近年来,崇州市耕地复种指数大幅提高,耕地的过度利用与不合理施肥,导致耕地质量退化,生产能力下降。开展优质粮油示范基地建设,通过提高耕地生产能力来弥补耕地数量不足,是缓解人地矛盾的必由之路。四是能直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建设新农村步伐。项目建设把基地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围绕群众最关心,最欢迎的农田生产设施和便民设施,群众多年想办而自身又难以办成的事,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大促进当地的农业发展、农村经济振兴、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通过项目的实施,给农民群众创造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加深项目区农民群众对现代农业项目工程的了解,亲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使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广大项目区农村,进一步增强党政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把项目区建设成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示范区。综上所述,此项目,不仅是发展崇州市现代农业的惠民工程,也是项目区改善生产条件的关键民生工程。做好该项目的建设,对改善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供水保证程度,增加粮油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效益。项目实施后,将与园区原有的项目组成园区的现代农业配套基础设施,形成有效的、立体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体系,促进项目区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四、项目建设内容(一)项目名称崇州市2011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成都市级项目(结余资金)(二)主要建设内容1、沟渠整治一标段:钧乔新建500U型渠300m。太平堰上端增加160m。浆渠采用三面光浆砌,护坡为30cmC15砼砌大卵石,基础为30cm*40cm砼砌卵石,镇底为20cm厚的砼二标段:天冬堰沉砂池、翻水台,餐协园区整治1#农渠86m,2#农渠360m,新建500U型渠2802m。2、道路建设一标段: 3m宽机耕道道路加垫层,聚源村19组897m机耕道加宽至4m,增加机耕桥3座,机耕道浆砌边沟1600m。 二标段:餐协园区修建机耕道2545m,增加机耕桥2座。整治田间机耕道6195米。主要是对项目区内的部分地段进行整治,宽度为3米,路两边用M7.5砂浆砌卵石并勾缝,砌体上面用C30路沿石进行砌筑。3、田形调整田形调整400亩,位于花果山小区禹王村与聚源村之间的餐协园区。按照“沟端、路直、田块方正、田块牢固、整齐、土层深厚、田块面积2亩”的稻田基础设施标准等级划分指标原则,对高低破碎、田埂弯曲的田块进行田块调形。(三)建设具体内容 项目各项措施汇总表沟渠名称长度(m)机耕道名称长度(m)钧乔500U型槽3005座机耕桥太平堰上端160聚源19组生态路加宽至4m天冬堰沉沙池浆砌机耕道边沟1600天冬堰翻水台餐协园区机耕道2545餐协园区1#农渠86餐协园区2#农渠360餐协园区500U型槽2802共计3728(四)项目建设具体措施和技术方案1、渠道整治 (1)项目建设标准及设计方案1)、工程等级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的规定,崇州市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结余资金),水利工程设计等级为等,主要建筑物按5级标准设计,次要建筑物按5级标准设计,临时建筑物按5级标准设计,地区地震烈度按度设防。2)、设计依据法律、法规及条例(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6)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1)全国节水农业技术标准与投资估算指标手册(2003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水利部GB 5028899)(3)四川省用水定额(修订版)(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5)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06(6)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7)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 18-2004(8)村道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9)村道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10)防洪标准GB50201-94(11)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12)四川省农业厅坡改梯技术规程。(13)四川省农业厅四川省坡改梯工程建设技术规程。(1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B/T6453.1-16453.6-1996)3)、项目规划布局及主要单项工程建设技术方案选择a项目规划布局主要遵循以下原则:a)尽量按原渠线进行改造,少占农田和搬迁房屋,渠道建筑物少,结构形式简单,节省工程投资,对走线不合理的渠段进行彻底改造。b)充分利用已有水利设施,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c)尽量利用原建渠与进水口高程相衔接,尽量避免深挖、高填。b建议a)渠系建筑物建议以泥夹卵石作持力层,该层透水性取决于卵砾石含量及风化程度和裂隙发育程度,该层遇水易软化,宜枯水期施工。b)边坡建议采用混凝土砌卵石护坡,防止渗漏,边坡系数建议采用1:0.5。c)基坑开挖降水可采取围堰抽排措施。d)桥梁附近渠底和岸台,应用混凝土筑底、防护;以防流水冲蚀,造成墩台不均匀沉降影响使用。e)据中国地震基本烈度区域图(1990)崇州市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因此本项目工程以此确定地震设防标准为7度。4)、水利工程设计成果a渠道过水流量设计项目区内的渠道均为灌排兼用的渠道,在输水期以灌溉为主,在汛期以排水为主,故在流量计算时,兼顾灌溉和排涝的要求,取最大值作为渠道设计流量。a)渠道灌溉流量的确定:根据国家标准GB50288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要求,灌溉设计保证率取90%。以需水量较大的农作物水稻的用水量进行计算,根据外江管理处用水定额,以水稻的泡田定额220m3/亩、水稻保水定额180 m3/亩来确定渠道的流量。考虑渠道还要承担排涝任务,因此在确定各渠段的设计流量时要考虑灌溉和排涝需要及主要农作物的耐淹时间要求并结合原渠断面,设计排涝标准为十年一遇。渠道排涝流量计算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的规定,采用规范附录C中平原区水田设计排涝模数计算公式:qw=(P-h1-ET-F)/(86.4T) (C.0.2-2)式中:qw水田设计排涝模数(m3/skm2);P历时为T的设计雨量,P115(mm);h1水田滞蓄水深, h1= hm- h0 (mm);hm水稻的耐淹水深(mm)h0水稻的适宜水深(mm)ET历时为T的水田蒸发量(mm);F历时为T的水田渗漏量(mm)T水稻的耐淹历时,3d。根据规范条文说明3.2.4条,水田日蒸发量ET一般可取35mm/d,日渗漏量F一般可取28mm/d(粘性土取小值,砂性土取大值);水稻的适宜水深和耐淹水深参考表3,采用与崇州市水稻生长期接近的苏北地区的相应参数,hm=250mm,h0=40mm。各段渠道排涝流量为排涝模数乘以相应排涝面积。渠道的设计流量如下:总灌溉面积1.1万亩,结合排涝要求,确定各渠道要满足最大过流流量(最不利情况为汛期同时产生设计暴雨洪水)。各渠道设计流量计算成果表序号渠道名称设计流量(m3/s)1太平堰1.62天冬堰2.53餐协园区1#农渠1.44餐协园区2#农渠1.5b)横断面设计设计原则根据地质资料,参照运行多年渠道稳定的边坡系数情况,确定各渠道横断面为梯形横断面,边坡系数取m=0.5。18组为500“U”型渠道。其设计原则主要有:保证设计输水能力,边坡稳定和水流安全畅通;渠道各分段之间以及重要建筑物上、下游水面平顺衔接;尽量使设计断面与原断面相吻合,以减少挖填方;渠道在运行过程中,应满足不冲刷不於堵,占地少,工程量小。渠道横断面设计按照现有渠道的断面并结合设计流量来确定渠道横断面, 并按照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的规定根据计算,要满足此流量要求的话,并考虑雍水及超高因素,设计的断面如下:太平堰底宽1.5m,渠高1.5m,边坡1:0.5天冬堰底宽2.5m,渠高1.8m,边坡1:0.5餐协园区1#农渠底宽1.5m,渠高1.5m,边坡1:0.5餐协园区2#农渠底宽2.5m,渠高1.8m,边坡1:0.5c)衬砌材料的选择渠道边坡是在稳定的边坡上砌筑,对泥卵石、砂卵石层等渠段,根据就地取材、便于施工和保证工程质量的原则,结合造价分析等综合因素考虑两种衬砌材料:C15现浇砼护坡方案:C15现浇砼护坡0.15米厚、渠底衬护,基础、压顶均采用C15现浇砼。C15现浇砼护坡方案:C15现浇砼护坡0.2米厚、渠底衬护,基础采用0.40米0.30米(宽高)、压顶采用0.40米0.30米(宽高)C15现浇砼。每米单位造价514.9元/米。C15砼砌卵石(0.3米厚)护坡方案:C15砼砌卵石护坡0.3米厚,基础采用0.40米0.30米(宽高)、压顶采用0.40米0.30米(宽高)C15砼砌卵石衬护。每米单位造价490.4元/米。经比较:C15现浇护坡方案造价高于C15砼砌石护坡方案,并且项目区现有渠道衬护方式全部采用C15砼砌石,材料也便于购买和运输。因此,本次计划实施段材料衬砌方式选用C15砼砌卵石护坡方案:C15砼砌石护坡0.3米厚、渠底衬护,基础、压顶均采用0.40米0.03(宽高)。渠道工程设计严格按照水利行业标准SL18-2004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要求,采用C15砼浆砌大卵石的方式衬护,M10砂浆抹面。各渠道设计(详见渠道设计横断面图)d)渠道附属建筑物设计机耕桥设计活荷载的依据机耕桥按照JT/GQB003-2003公路桥涵标准进行设计,荷载汽车20级、挂车100级。梯步为方便渠道沿岸的群众,对渠道适当的位置进行C15浆砌梯步(具体情况见设计图)。制口为满足农毛渠上输水灌溉,对其适当位置进行衬砌砖混制口(具体情况见设计图) 。沉沙池由于天冬堰紧挨无根山区,沿途均有山溪水进入渠道,所以在天冬堰的起点和其鹅毛沟相汇处均设计有沉沙池,以减少山上冲积物对渠道的破坏。(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1)、主要建设内容计划整治衬砌浆渠160米,修建“U”型渠3302米;新建渠系建筑物12座(处)。a浆砌渠道:太平堰上端增加160m。浆渠采用三面光浆砌,护坡为30cmC15砼砌大卵石,基础为30cm*40cm砼砌卵石,镇底为20cm厚的砼。具体见设计图。b修建“U”型渠 3302米c渠系建筑物:新建12座(处),其中:机耕桥5座, 梯步1处、制口4处、涵洞2处。机耕桥桥墩拟采用C20砼现浇,桥面拟采用C30钢筋砼浇筑。梯步为C15砼砌卵石,M7.5水泥砂浆勾缝。制口采用M10砂浆砌砖,M10砂浆抹面,基础为C20砼。涵洞根据农毛渠的实际过水量,分别采用500。具体建设内容如下:沟渠名称长度(m)钧乔500U型槽300太平堰上端160天冬堰沉沙池天冬堰翻水台餐协园区1#农渠86餐协园区2#农渠360餐协园区500U型槽2802钧乔500U型槽300太平堰上端160天冬堰沉沙池天冬堰翻水台餐协园区1#农渠86餐协园区2#农渠3602)、主要工程量该工程主体建筑工程量:土方开挖1735m3;砂砾石回填量共为1934m3;C15砼砌卵石806 m3; 级配碎石路面2479m2;M10水泥砂浆抹面3502m2。工程主要材料用量:水泥 332 吨,大石为1465m3,砂870 m3,小石为1265m3,;汽油0.056;吨;柴油2.045吨。主要工程量表序 号项 目单 位数量1土方开挖m317352回填m319343C15砼砌卵石m38064级配碎石路面M224795M10砂浆抹面M23502主要材料用量表序 号项 目单 位数量1水泥T 3322汽油T0.0563柴油T2.0454小石m312655大石m314656砂m38702、道路建设(1)建设内容及投资根据崇州市2011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成都市级项目(结余资金)区内道路面情况较差,影响农产品运输和农机具下田作业的实际情况,计划整治机耕道11条,共7092体如下:聚源村19组897米机耕道加宽至4m餐协园区整治机耕道2545米,建设内容为在原有路面基础上,将路面拓宽至3米(包括30厘米的路肩两条),建设成10cm厚泥结碎石路面。(2)设计依据按四川省乡村机耕道通用技术条件、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农村村道建设规划、农村村道建设管理办法实施手册(SL265-2000)及千功村机耕道路测量资料为设计依据。(3)平面设计按原走向进行。(4)纵断面设计两条道路各为一板块,充分考虑利用原有路形,道路纵断最大纵坡0.74%,最小纵坡0.05%。(5)横断面设计两条道路各为一板块,车道横坡度为1.5%。(6)路基使用原路基。(7)路面路面结构组合:结合本地的材料来源情况,利用普遍较好的原有路基,道路路面结合拟定为,面层为10cm厚泥结碎石。材料要求:石料等级为II级。(8)排水工程由于不是新建道路,所以沿途的许多沟渠原来已有排水措施,不再增加钢筋砼涵管及机耕道两边排水沟开挖。(9)施工中注意事项施工应按照有关施工规范进行,路基施工应避开雨季,作好临时排水设施,及时开挖,及时回填,施工前应清除道路用地范围内的植被、挖除树根、淤泥及耕作土;施工前请选核对相关河道、沟渠位置及高程;施工时若发现不良土质路段,应及时提出并对其土质进行相关的土工试验后研究解决。3、田型调整田形调整400亩。具体位于禹王村与聚源村之间的餐协园区。按照 “沟端、路直、田块方正、田块牢固、整齐、土层深厚、田块面积2亩”的稻田基础设施标准等级划分指标原则,对高低破碎、田埂弯曲的田块进行田块调形。农田平整农田的平整工程采用格田平整方案:由田埂围成的水平格田为平整单元,以达到格田内挖、填方基本平衡来确定梯田设计高程;部分格田设计高程略有调整,以满足灌、排水需要。1、水平格田土地平整土方工程量计算过程:修筑水平格田,首先确定土地平整高程,先以格田内部平衡挖填为原则设计高程点,然后根据沟渠布局及灌排要求,对各格田的平衡高程进行调整,确定格田内部的设计高程,然后再进行平整工程,土地平整主要步骤如下:格田为平整单位,进行内部平整。由于项目区内格田区地形比较复杂,落差不大,故选用网格法进行计算。2、水平格田的土方量计算具体步骤如下:(1)划分横断面。根据地形图将计算对象梯田划分成若干横断面,划分原则为垂直等高线,各断面间的间距可以不等,一般可用10m或20m,对于等高线走向较直的田块可以更长,但应控制在100m以内;(2)计算出格田的设计高程(可以参考田面的平均高程);(3)绘制横断面图形。按比例绘制每个横断面的自然地面和设计地面的轮廓线。自然地面轮廓线与设计地面轮廓线之间的面积,即为挖方或填方的断面。(4)计算土方断面积。在挖填方相等时,格田挖(填)方的断面面积可由下式计算:S=1/2*H/2*B/2=HB/8 式中:H:田埂高度 B:田面宽度(5)计算每亩田埂长度(m)(6)计算单位面积土方量,则每亩土方量(m3);根据以上公式可以计算出不同田埂高的每亩土方量(指挖方)。其斜面宽度依不同坡度而定。水平格田中各小格田面积计算如下表:各格田挖土方量为:V=83.3SH式中S:格田面积 H:田埂高度 (7)田块总挖土方量为:V总=V(8)表土剥离量的计算: V剥离=hBL式中:h=表土层剥离厚度;本项目区取h=0.20m(9)田埂修筑量的计算项目区主要修筑土田埂,按田埂高度0.4m,上顶宽50cm,下底宽70cm,外侧边坡1:0.25设计。4、农业措施(1)推广无公害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1000亩。在项目区建立1000亩水稻无公害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在示范区补贴高效、低毒低残留或生物农药,降低农药残留量,提高项目区水稻品质,提高项目区农民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意识和科学种田的积极性,提高项目区优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示范区防治螟虫1次,亩用“30%志信灵”100毫升,亩投资8元;防治纹枯病,每亩用“16%纹病清”40克,亩投资6元;防治稻瘟病1次,亩用富士一号80毫升,亩投资8元;防治稻曲病1次,亩用“爱米”20毫升,亩投资8元。合计每亩用药30元,财政每亩补贴15元,农户每亩自筹15元。小计投资18万元,其中本级财政补贴9元(用于购买农药),农民自筹9元。(2)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000亩。在项目区建立1000亩的小麦、油菜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通过推广、示范使用配方肥,改变项目区不合理的施肥理念,提高项目区耕地质量。所选用的有机-无机肥料为市级土肥部门连续三年抽检合格的执行GB18877-2002标准肥料。在示范区每亩施用配方肥50公斤,财政补贴25公斤,农户自筹25公斤,亩投资120元。小计投资48万元,其中:本级财政补贴24万元(用于购买肥料),农户自筹24万元。5、技术培训在项目区根据农事季节和项目实施进程需要,按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要求,举办粮油高产栽培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等培训,并印发技术资料到项目区所有农户。计划技术培训0.4万人次,财政投资4万元,主要用于聘请教师讲课费、误餐费、交通费、教学耗材、培训资料等,全部为本级财政投资。(五)项目建设时间与进度 1、建设期限2012年5月2012年6月2、进度安排(1)项目准备阶段:2012年4月, 完成项目申报、评审,制定实施方案。(2)项目工程招标阶段:2012年4月。3、项目实施阶段:2012年5月至2012年6月4、项目自查及验收阶段:2012年7月 5、 项目投资项目计划总投资102.3万元,其中:申请成都市级财政投资45.9万元,崇州市本级财政配套52.1万元,农民自筹4.3万元。项目投资具体情况:(一)基础设施建设1、沟渠整治3.7千米,总投资40.3万元,其中:成都市级财政投资19.8万元,县级财政投资20.5万元。成都市级财政资金补助标准为19.5万元/公里,县财政资金补助标准为19.5万元/公里,成都市财政补助标准占单位造价的50%。2、道路建设6.2千米,总投资40万元,其中:成都市级财政投资20万元,县级财政投资20万元。成都市级财政资金补助标准为2.5万元/公里,县财政资金补助标准为2.5万元/公里,成都市财政补助标准占单位造价的50%。3、田型调整400亩,总投资10万元,其中:成都市级财政投资5万元,县级财政投资5万元。成都市级财政资金补助标准为150元/亩,县财政资金补助标准为150元/亩,成都市财政补助标准占单位造价的50%。(二)农业措施1、推广水稻无公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400亩,总投资8.3万元,其中:县级财政投资4.2万元,农户自筹4.2万元。县级财政资金补助标准为15元/亩,农民自筹为15元/亩,县级财政补助标准占单位造价的50%。2、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400亩,总投资2万元,其中:县级财政投资1万元,农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