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复习课件:儒学的创立和发展历程+(35张)+.ppt_第1页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复习课件:儒学的创立和发展历程+(35张)+.ppt_第2页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复习课件:儒学的创立和发展历程+(35张)+.ppt_第3页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复习课件:儒学的创立和发展历程+(35张)+.ppt_第4页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复习课件:儒学的创立和发展历程+(35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 必修三专题一公开课 复习课件 课程标准及高考考试说明1 孔子 孟子 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2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新儒学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 朱熹的理学思想4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导学提纲 1 创立 春秋时期2 继承 战国时期3 重创 秦朝4 正统 西汉5 冲击 魏晋南北朝6 融合 唐宋7 理学 宋明8 批判继承 明清 孔子提出 仁 礼 的学说 孟子发展 仁政 学说 提出 民贵君轻 荀子提出仁义 王道 王霸 提出 君舟民水 焚书坑儒 董仲舒提出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儒学受到了来自于佛 道的冲击 三教开始走向融合 儒学逐渐吸纳佛教和道教思想 形成了以 理 和 天理 为核心的新儒学 理学 批判继承传统儒学 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 重点 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 孔子 孟子 荀子 第一篇章 儒学创立与继承 仁 仁者爱人 和 礼 克己复礼 为政以德 德治 创办私学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全面发展 基础知识全面检测与过关 p4 5 孔子 主要思想 仁政 提出 政在得民 民本 提出 民贵君轻 评价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 孟子 基础知识全面检测与过关 p5 孟子 主要思想 主张 仁义 王道 王霸 礼法并用 君舟民水 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 等唯物思想 基础知识全面检测与过关 政治 哲学 p5 荀子 比较孔子 孟子 荀子的思想 仁 仁政 仁义 王道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性相近 性本善 性本恶 重难点精讲 1 孔子说的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孔子这样说的根本出发点是A 劝导统治者施行仁政B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C 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D 强调 格物致知 重难点分层运用 高考典型例题 2 明太祖朱元璋读 论语 非常敬仰孔子 但读 孟子 就很厌恶孟子 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 孟子一书中哪一句话最可能招致明太祖对孟子的不满 A 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 B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C 圣人之治 虚其心 实其腹 弱其智 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D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重难点分层运用 高考典型例题 3 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 以为偏险而不正 悖乱而不治 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 明礼义以化之 起法正以治之 重刑罚以禁之 使天下皆出于治 合于善也 此言论说明荀子A 重视礼义教化B 强调严刑峻法C 主张王霸并用D 提倡上善若水 重难点分层运用 高考典型例题 礼法并用 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 董仲舒 第二篇章 儒学正统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董仲舒 新儒学 的特点 以儒家思想为主 外儒内法 兼有道家 阴阳家 法家等思想 继承和改造了先秦儒学 特点 p10 1 在对天 君 民关系的认识上 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 主张民贵君轻 董仲舒主张 屈民以伸君 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 董仲舒A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重难点分层运用 高考典型例题 2014年高考 江苏卷 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 朱熹 第三篇章 宋明理学 中国古代儒学的新发展 含义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 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道 佛 儒 根本 目的 理气论 修养论 社会政治论 理是根本 理先于气 理离不开气 格物致知 仁 和 仁者 即爱心和责任 正君心 理学的成熟 朱熹 理学的集大成者 存天理 灭人欲 客观唯心主义 阅读课本p15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 宋明理学家主张 存天理 灭人欲 他们认为人性A 本质是善B 本质为恶C 非善非恶D 本善习远 重难点分层运用 高考典型例题 2014年高考 新课标全国 卷26题 例题解析 朱熹说的 存天理 存的是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的善 是人性中善的部分 朱熹说的 灭人欲 要灭的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的恶 是人性中恶的部分 人的道德理性决不是天生就有的 而主要是靠后天习得的 主要是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的结果 宋明理学家正是基于儒教 人性善 即人生来本具有理学家认为的 美德 正是后天的利欲让人们迷失了方向 所以才提倡 存天理 灭人欲 本善习远 的含义是 人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高考典型例题 2014年高考 新课标全国 卷26题 2 朱熹借用佛教 月印万川 说 本只是一个太极 如月在天 只一而已 及散在江湖 则随处可见 不可谓月已分也 朱熹的 扇子之理 说 扇子之物出现之前 已有扇子的道理 据此制作扇子 朱熹以此论证A 三纲五常的合理性B 格物致知C 道家和儒家相容D 理是万物的本原 重难点分层运用 高考典型例题 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 李贽 第四篇章 批判继承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明末清初思想家挑战正统 提倡个性 批判专制 否定帝权 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王夫之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导学提示 余自幼读圣教 不知圣教 尊孔子 不知孔子何以可尊 所谓矮子观场 随人说妍 和声而已 是余五十以前 真一犬也 因前犬吠形 亦随而吠之 若问以吠声之故 只好哑然自笑而已 明 李贽 续焚书 材料解析 以上材料体现李贽的什么思想主张 思想主张 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 不能以 圣人 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阅读课本p18 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p18 1 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 不能以 圣人 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2 认为 理 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提出 从而否定了朱熹理学提出的 存天理 灭人欲 的理论 3 提出 绝假纯真 的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4 在诗文写作的风格方面 主张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 穿衣吃饭 即是人伦物理 重难点精讲 童心说 真心 黄宗羲 梨洲先生 黄宗羲 天下为主 君为客 说 材料一 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 材料二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 前者唱邪 后者唱许 君与臣 共曳木之人也 材料三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 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 是公其是非于学校 材料四 世儒不察 以工商为末 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 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 盖皆本也 材料一 批判君主专制 材料二 提出君臣平等 材料三 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材料四 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 认为工商皆本 明夷待访录 阅读课本p19 顾炎武主要思想 1 强烈地批判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 人君之于天下 不能以独治也 2 提出了的主张 以天下人之权 寄以天下之人 3 指出 亡国 与 亡天下 的区别 提出 4 主张 注重实学 代表作 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 私天下 的君主专制 众治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阅读课本p20 经世致用 王夫之思想主张 1 政治思想 主旨是深刻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作法 2 哲学思想和历史观 发挥了古代 气一元论 的唯物论思想 提出尊重 唯物主义思想家 阅读教材p21 代表作 船山遗书 循天下之公 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归纳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进步思想主张的共同点 1 政治上 反对君主专制 2 经济上 反对重农抑商 提倡工商皆本 3 思想上 强调经世致用 思考与探究 1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特点是 反传统 反教条 反封建专制 具有一定民主色彩 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A B C D 重难点分层运用 高考典型例题 1 创立 春秋时期2 继承 战国时期3 重创 秦朝4 正统 西汉5 冲击 魏晋南北朝6 融合 唐宋7 理学 宋明8 批判继承 明清 孔子提出 仁 礼 的学说 孟子发展 仁政 学说 提出 民贵君轻 荀子提出仁义 王道 王霸 提出 民舟君水 焚书坑儒 董仲舒提出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外儒内法 儒学受到了来自于佛 道的冲击 孔 道 佛 三教开始走向融合 儒道佛 新儒学 宋明理学 批判继承传统儒学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 重点 专题小结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是我们民族的国家制度 社会制度 政治制度 文化制度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 孔子是第一个提出救世之策的人 易中天 先秦诸子的救世之策 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概述孔子的 救世之策 高考材料题 重难点分层运用 救世之策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 为政以德 材料二 人之是非 初无定质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 藏书 2 依据材料二 概括李贽的观点 观点 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至论 材料三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 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民知所从矣 摘自 汉书 董仲舒传 3 依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