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doc_第1页
25《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doc_第2页
25《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doc_第3页
25《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doc_第4页
25《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识与能力:1.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2.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和感情。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体会五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五首诗,或抚今追昔,或感时伤怀,或思亲忧国,文笔优美,文思独特。学习它们,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记诵古诗中经典名句。对古诗经典名句进行简单的赏析。朗读法、讲解法、讨论法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词曲五首,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苑,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吧!二、朗读全文,扫除字词障碍三、学习第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朗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两遍。(2)学生齐读,教师纠错。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注释)。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白居易写了一首诗为刘禹锡长期被贬的不幸遭遇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就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答谢白居易。3诗句赏析。(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明确:交代了贬谪地方之凄凉,被贬时间之漫长。表露出诗人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以及痛苦而又孤寂的心情。(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用典(闻笛赋、烂柯人)。“闻笛赋”表达了诗人对死去的友人的悼念之情,“烂柯人”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世事变迁的慨叹。(3)你怎样理解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明确: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景色壮丽,一改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变为慷慨昂扬的气概。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现在人们赋予它的新意是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第二课时一、学习赤壁1朗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2)学生齐读,教师纠错。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杜牧(803853)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当过地方官和朝官,晚唐文学家。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尤以七言绝句见长。与李商隐齐名,被人们称为“小李杜”。其咏史诗和抒情诗最为人称道。此外他也擅长古文。赤壁: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此诗虽以地名为题,实则是借题发挥而怀古咏史。3诗句赏析与理解。(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有何作用?明确: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其实是借题发挥。(2)怎样理解一、二两句诗?明确:这两句诗叙史点题,含蓄委婉的表达出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3)诗中三、四句是实写还是虚写?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说说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明确:虚写。作者设想与事实相反的结果,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就将要重写。作者借史倾吐胸中的抑郁之气。诗人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也定会有所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4)前后两联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明确:前者是叙事,后者是议论感慨,由叙事引发议论。4总结。这首诗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二、学习过零丁洋1朗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两遍。(2)学生齐读,教师纠错。2了解作者及背景。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南宋大臣、文学家、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二十岁考取了进士第一,头名状元。官做到右丞相兼枢密使。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围临安(今浙江杭州),他以右丞相兼枢密使的身份被派到敌营去谈判,在谈判中,文天祥不肯屈服,被元丞相伯颜拘留。后来在转押北方途中逃脱。他逃到温州(今属浙江),拥立益王赵罡,对元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1278年被俘,后来被押送到大都(今北京),在监狱里被关押了三年。元军屡次劝他投降,都被他坚决拒绝,表现了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1283年1月9日,文天祥慷慨就义,时年四十七岁。过零丁洋:这首诗作于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元军统帅张弘范逼他写信招降在厓山抵抗的南宋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严词拒绝,并出示此诗以明志节,决心以死殉国。3诗句赏析与理解。(1)首联回顾诗人怎样的经历?(2)颔联主要写什么?明确:国势和身世,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3)“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明确:“风”比喻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4)怎样理解颈联?明确:此联上句写忧国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这一联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国家形势险恶和自己境况的危苦。(5)请对尾联略作赏析。明确:这两句诗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此句笔锋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成为千古名句。4总结。全诗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历程,前六句是铺垫,后两句是主旨,表现了诗人的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第三课时一、学习水调歌头1朗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2)学生齐读,教师纠错。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苏轼(公元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他是北宋时期非常重要的一位文学家,擅长诗、词、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词雄浑豪迈,为宋代“豪放”词派的代表。著有东坡全集。水调歌头:这首词写于丙辰中秋,此时,苏轼与其弟苏辙已有七年不见了,在月圆之夜,苏轼想到仕途不顺,又不能与亲人团聚,感慨万千,写下了这名垂千古的中秋词。3词的有关知识。(1)词是诗歌的一种,兴起于唐朝,至宋代而盛行。(2)词的调名、体段、格律、押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词是依乐谱而填字的歌词,因而就以乐谱的调名为名。(3)词牌名有的与内容有关,有的与内容不相关,另加标题。(4)词与诗相比较,词的句子大多是长短不齐的,又称长短句。(5)词的分段称阕,一般分为两阕,上段叫上阕,下段叫下阕。也有三阕至四阕的。(6)北宋时词又按创作风格出现了流派,苏轼开创豪放词风,称为“豪放派”,另外还有“婉约派”。 4词句赏析。(1)“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与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句各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明确:“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2)作者为什么把上天说成“归去”?明确: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3)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明确:此句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又富有哲理意味,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这正如月亮有圆有缺一样,原是自然界规律。5拓展延伸。(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良好祝愿。与此句写明月的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还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2)请写出与“月”有关的诗词: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二、学习山坡羊潼关怀古1朗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2)学生齐读,教师纠错。2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张养浩元代诗人、散曲作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山东省)人,曾任监察御史,礼部尚书,为人刚直,敢言时弊,后辞官归隐,其诗歌、散曲对当时的社会黑暗有所揭露。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是作者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作者路经潼关时,正值大旱,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他怀古伤今,写下了这首佳作。3关于“曲”。曲,又叫“词余”,包括散曲和戏曲。散曲是由词蜕化出来的一种歌曲,体式和词相近而比词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它包括小令和套数。小令只含一支曲子,套数是一个曲调中有多支曲子。元代是曲的最盛时期。4理解赏析。(1)“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明确: “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之中的景象,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澎湃的情态。这两句从视觉、听觉写出了潼关的险要。(2)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明确: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老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老百姓。这两句诗点明主旨,揭示无论朝代兴亡,受苦受难的总是老百姓这一尖锐的社会现实。这其实是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5总结。这首曲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三、作业1.朗读、背诵、默写这五首诗词曲。2.见课后练习题。诗词曲五首,都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吟诵,领会诗歌的优美意境,接受文化熏陶,提高文化品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