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徐霞客的求真精神.doc_第1页
谈徐霞客的求真精神.doc_第2页
谈徐霞客的求真精神.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徐霞客的求真精神论徐霞客的求真精神以考察普安州(今贵州盘县)为例贵州盘县徐霞客研究会 盘县徐霞客小学 谭波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其精神实质是多方面的。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在纪念徐霞客诞辰400周年大会和学术研讨会题词的题词中,将徐霞客精神概括为“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尊重实践,热爱中国”,十二字高度概括了徐霞客精神的重要内涵,正确评价了徐霞客一生在学术上的巨大成就和精神风貌。在许多读书人奉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年代,徐霞客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确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农历4月29日,徐霞客由今普安县三板桥进入盘县,经今英武乡鹦哥嘴、格纳铺、软桥哨和刘官镇旧普安、双山、水塘铺抵达盘县城关镇(当时为普安州州城和卫城)。至五月初九离城今经西冲镇云南坡到两河乡海子铺,后到红果镇沙坡(原名大河铺)、何郎铺(今红果),宿亦资孔,五月十日经过火烧铺(今火铺)、平彝所(今平关)由胜境关进入云南。从徐霞客在盘县考察中,我们同样随处可见其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徐霞客在对普安州的考察中,对所见所闻的记录、描述十分准确、详实,看到的就是看到的,听说的就是听说的,同时对一些所见所闻还进行仔细分析。徐霞客对普安州城进行考察时,从南门入城,从北门出城,在其游记中对考察情况作了详细记录。“其城自天启初,为水西叛逆,诸蛮应之,围攻一年而破。至今疮痍未复。”“城中荒蔽甚,茅舍离离,不复成行;东下为州署,门廨无一完者。皆安酋叛时,城破鞠为丘莽,至今未复也。”即便是今天,在幸存下来的北门鼓楼城墙上,我们仍能依稀看到当年诸蛮叛乱给普安州城留下的伤痕。这些记录,是游记,更是历史实录。五月初二,徐霞客考察普安州丹霞山,影修和尚以山中特有菜蔬鸡葼菜、藟浆花、黄连头作招待,徐霞客对其中的藟浆花进行了详细地描述:“藤如婆婆针线,断其叶蒂,辄有白浆溢出。花蕊每一二十茎成一丛。茎细如发,长半寸。缀花悬蒂间,花色如淡桃花。连丛采之。”三种山蔬,徐霞客唯独对藟浆花作了细致的描绘,这也许是其第一次见到并品尝这种山蔬,或许是为了让他人清楚丹霞山上的藟浆花为何物。时至今天,我们盘县的当地人虽然已经听不到“藟浆花”的叫法,丹霞山上虽然已经看不到这种叫藟浆花的山蔬,但通过徐霞客的描述,我们还是能知道当年徐霞客和影修品尝的就是一种被盘县当地人叫做奶浆花的美味野菜(云南大学朱惠荣教授在徐霞客游记全译中依其描述认为“藟浆花”应为鱼腥草,即贵州称的折耳根,这一分析也许有误,在此与朱老商榷)。徐霞客对碧云洞(当地人称为水洞)的考察更体现了他求真求实、尊重实践的精神。五月初三,徐霞客从丹霞山辞别影修到普安州城郊的碧云洞考察,为看清洞中奇观,徐霞客二进二出。在洞中,不惧危险,为登到上层的拱桥,对矗柱崖三上三却。“仍入洞内,欲一登桥上层,而崖壁悬峭,三上三却。再后,仍登门窗东南,援矗柱之腋,透出柱南,平视桥之背,甚坦而近,但悬崖无痕,上下俱绝攀践,咫尺难度。”徐霞客听说水洞之上有神龛,考察时不顾攀爬之艰难,不惧悬崖之危险,便四处搜寻。“余闻水洞之上有神龛,及至,索之无有。从明窗东眺,层崖危耸,心异之,亦不见有攀缘之迹。及出水洞觅路,旁有小径,隐现伏草间,又似上跻明窗者,以为此间乃断崖绝磴耳,不意闻声发閟,亟回杖上跻。”在徐霞客30年的旅行考察生涯中,在60万字真文字、大文字徐霞客游记里,其求真求实的精神随处可见。贵州盘县徐霞客小学为弘扬徐霞客精神,让师生知霞客,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