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处方练习1.doc_第1页
方剂处方练习1.doc_第2页
方剂处方练习1.doc_第3页
方剂处方练习1.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处方练习(分析题)1.分析下列方剂的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及其证候。鳖甲15g 青蒿6g 知母6g 生地12g 丹皮9g2.某患,女,20岁。平素四末不温,畏寒喜暖,月经量少,经来腹痛。有血块,舌淡苔白,脉沉细。 此系何证?并答出病机、治则、方药及方义分析。3.某患,女,36岁,近半年来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体倦食少,月经不调,量多色淡,经期延长,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此系何证?并答出病机、治法、方药及方义分析。4.某女,36岁。平素小便稍频,近2日因劳累尿血,如洗肉水色,小便频急,尿道涩痛,心烦不宁,尿常规可见红细胞满视野,白细胞1015个,舌红苔黄脉数。此为何证,应以何法、何方、何药治之,并分析方义。5.患者李某,女,60岁。主诉一年前出现脚踝浮肿,后遂渐加重为双下肢肿,伴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弦滑而涩者。分析上述病案,写出病证、治法、处方,并简要分析其组方原理。6.分析下列处方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症状。猪苓9g 茯苓9g 泽泻9g 阿胶9g 滑石9g7.某女,43岁,常心悸失眠,虚烦不安,头晕目眩,两目干涩,口燥咽干,手足心热,时便燥,舌红,脉弦细。此为何病证?应以何法、何方、何药治之?简述方义。1.写出四首治疗“厥逆”的方剂,并答出其病机及药物配伍意义有何不同。2.麻黄汤、白虎汤、青蒿鳖甲汤、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均可用于发热证,临床应如何区别使用。3.试述黄芪在黄芪桂枝五物汤、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当归补血汤中的配伍意义。答案:1方义:鳖甲滋阴退热,青蒿透邪外出,两药相合,共为君药,二者相伍,此即温病条辨所言“先入后出之妙”,生地滋阴凉血,知母降火共为臣药,丹皮泻阴中伏火,使火退而阴生,为佐药。功用:养阴透热。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2病名:血虚寒厥证 病机:血虚受寒,寒凝血滞 治则: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方药:当归12g 桂枝9g 细辛3g 芍药9g 甘草6g 通草6g 大枣4枚 方义分析:当归、芍药养血,桂枝、细辛温通散寒,通草通经脉,大枣补血,甘草调和诸药。 3病证:心脾气血两虚证。 病机: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 治法: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方药:归脾汤黄芪12g 当归9g 龙眼肉12g 人参6g 白术9g 茯神9g 酸枣仁12g 远志6g木香6g 甘草3g 方义分析:方中黄芪补脾益气,龙眼肉补气养血,共为君药,人参、白术补气,以助黄芪之力,当归养血以助龙眼肉之功,均为臣药。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使诸药补而不滞,共为佐药。炙甘草补气健脾,调和诸药,为使药。4此系家务劳累,易蕴热生湿,湿热下注膀胱,伤及血络则尿中带血;瘀热蕴结,气化失司,则小便频急,热涩刺痛,心火炽盛,火性上炎则心烦不宁;舌红苔黄脉数为实热之象。本证为血淋,治宜凉血止血,利尿通淋,方用小蓟饮子加减生地20g 小蓟15g 滑石15g 木通6g 蒲黄10g 藕节10g 竹叶10g 山栀子6g 白茅根15g 甘草梢10g方中生地清热凉血养阴,小蓟、白茅根凉血止血,藕节、蒲黄凉血止血,消瘀,使血止不留瘀;生地、木通、竹叶、甘草梢为导赤散可清心利尿;滑石清热通淋;山栀子通泻三焦之火,并可导热下行,以助凉血并清利湿热之功。5病证:阳虚水肿。 治法: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处方:实脾散。 制附子10g 干姜10g 茯苓15g 白术15g 木瓜10g 厚朴10g 木香10g 槟榔12g 草果10g 炙甘草6g 方中附子善于温肾阳,助气化,复主水之权;干姜长于温脾阳,助运化,行制水之职,二药相合,温肾暖脾,扶阳抑阴,共为君药;臣以茯苓、白术,健脾渗湿,使水湿从下而去;佐以木瓜化湿醒脾和中;厚朴、木香、槟榔、草果行气导滞,化湿行气;甘草调和诸药,兼为使药。诸药配伍,温肾与暖脾并行,而以温脾阳为主;寓行气于温利之中,使气化则湿化。6此为猪苓汤。方中猪苓入膀胱肾经,淡渗利水;泽泻、茯苓甘淡,且猪苓利水渗湿;滑石甘寒,利水而清热;阿胶甘咸,润燥而滋阴。全方具有利水清热养阴之功。主治水热互结证。症状为小便不利,发热,口渴欲饮,或心烦不寐,或兼有咳嗽,呕恶,下利等,舌红苔白或微黄,脉细数者。7. 病证:由肝之阴血不足,虚热上扰所致之虚烦不眠证。 治法:养肝宁心,清热除烦 方药:酸枣仁汤 酸枣仁30g 柏子仁20g 茯苓10g 知母15g 当归10g 枸杞子10g 川 芎8g 甘 草5g方义:方中重用酸枣仁,养血补肝,宁心安神。臣以柏子仁助君养心安神;知母清热滋阴除虚烦;茯苓宁心安神;当归养血润燥;枸杞子滋阴养肝明目。佐用川芎,活血利气,疏解肝郁,与酸枣仁相伍,一酸收,一辛散,既补养肝阴,又调顺肝气,以相反相成。使以甘草和药缓急。诸药相合,共成养肝宁心,清心除烦之效。二、论述1.写出四首治疗“厥逆”的方剂,并答出其病机及药物配伍意义有何不同。大承气汤主治热厥,乃由热结内停,腑气不通所致。故以大黄、芒硝攻下热结,枳实、厚朴行气导滞。四逆散主治阳郁厥逆,乃由外邪传经入里,气机为之郁遏,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末而致。方中以柴胡升阳透邪,白芍养血柔肝,枳实理气解郁,甘草调和诸药。四逆汤主治阳虚寒厥。乃由寒邪深入少阴,阳气衰微所致,故以附子、干姜相须为用,回阳救逆;以甘草顾护中州延缓药力。当归四逆汤主治血虚寒厥证。乃由血虚受寒,寒凝血滞,四末失于温养,故以当归、桂枝养血温通,配伍芍药、细辛而助其力。使阴血充,客寒除,阳气振,血脉通,厥逆除。2.麻黄汤、白虎汤、青蒿鳖甲汤、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均可用于发热证,临床应如何区别使用。麻黄汤所治发热,乃由外感风寒,卫闭营郁而致,属表证,其证可见发热恶寒,无汗而喘,舌淡苔白,脉浮紧。白虎汤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以身大热、口大渴、大汗出、脉洪大为其主要表现。青蒿鳖甲汤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以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为主证。补中益气汤主治气虚发热,可见气虚之象,舌淡,脉虚大无力。当归补血汤主治血虚发热,证类白虎,但此乃虚证,口渴喜热饮,脉大而虚,重按无力。3.试述黄芪在黄芪桂枝五物汤、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当归补血汤中的配伍意义。黄芪桂枝五物汤主治表虚,邪客血脉之血痹证。方中黄芪补气固卫,同桂枝相伍,益气而振奋卫阳,固表而不致留邪。补中益气汤主治气虚下陷证。方中黄芪补气升阳固表,得升、柴相助,则升举力大。玉屏风散主治表虚自汗。方中黄芪补气固表止汗,同防风相伍,固表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当归补血汤主治血虚发热。方中重用黄芪,因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补气生血,同当归相伍,则补气以生血,使阳生阴长。4.试从组成配伍,功用、主治及用法诸方面比较三承气汤的异同点。三承气汤均为寒下剂,共俱泻下热结之功,皆治阳明腑实证,但大承气汤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四药组成,泻下与行气并重,且用法中后下大黄,故有俱峻下热结之功,而主治阳明腑实证痞满燥实四症俱在者;小承气汤去芒硝且减枳、朴同量,三物同煮,故为轻下热结之剂,主治阳明腑实证痞、满、实三者俱在而无燥结者;调胃承气汤只用硝、黄,不用枳、朴,另加甘草之缓,而成缓下热结之剂,主治阳明腑实证但见燥实而无痞满者。5.小柴胡汤和蒿芩清胆汤的鉴别应用。小柴胡汤和蒿芩清胆汤均能和解少阳,用于邪在少阳,往来寒热,胸胁不适者。但小柴胡汤以柴胡与黄芩相配,柴胡用量独重,意以以透为主,主治少阳半表半里偏于表者。且配以人参和解之中兼有益气扶正之功。宜于胆寒不和,胃虚气逆者。蒿芩清胆汤以青蒿配黄芩,黄芩用量大于青蒿,意以以清为主,主治少阳半表半里证偏于表者;是配以茯苓、滑石,于和解之中而兼清热利湿,理气化痰之效。宜于少阳胆热偏重,兼有湿热痰浊者。简答:1.桃核承气汤为破血下瘀之品,方中为何配伍辛温之桂枝?2.白虎汤的主治病证及禁忌证有哪些?3.简述龙胆泻肝汤中生地与当归的配伍意义?4.血府逐瘀汤的主治证是什么?有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