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动手做做看.doc_第1页
13.动手做做看.doc_第2页
13.动手做做看.doc_第3页
13.动手做做看.doc_第4页
13.动手做做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动手做做看 任喜娟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抓住描写伊琳娜情绪变化的语句,感受故事的情趣。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实验器材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一分钟训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趣。1、同学们,你们遇到问题是怎么办的?(生自由发言)板书:动手做做看2、齐读课题,设疑:(1)、“动手做做看”是谁给谁的建议?(2)、伊琳娜为什么要动手做做看?动手做做看的结果如何?3、交代课时目标:二、初读课文。1浏览读课文,标清自然段序号。2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3、同桌开火车读两遍课文,互相正音。4、给生字注音,标出音序部首。三、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2认读词语。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回到家里动手做实验,实验结果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朗志万知道了,说: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四、再读课文。五 、指导写字:1、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发现规律、交流。2、教师指点重点字。3、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 出示生词,指名认读。 2、 回忆课文内容:科学家朗志万提出了什么问题? (指名回答) 上节课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今天我们就去看看这几位小朋友是怎么想的。3、交代课时目标:二、细读课文,整体感悟:三、指导阅读第一至三自然段1、自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说说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可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2、你觉得朗志万的问题提得怎样?表观在哪儿?(问题提得很“奇怪”。表现在“如口果放进一条金鱼,可不是这样。”意思是说如果放进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3、分组思考讨论:小朋友的回答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回答? (一个小朋友说:“这是因为鱼身上有鳞。另一个说水被金鱼喝了。” (崇拜科学家)四、指导阅读第四至五自然段1、自读课文第四至五自然段,思考:伊琳娜为什么要动手做实验?(“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2、伊琳娜为什么觉得他们都没说对?(“鱼身上有鳞,水就不会漫出来”和“鱼把水喝下去了”都不合乎逻辑。)3、对,她去问了妈妈。想想说说: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伊琳娜,会怎么向妈妈那请教?她的妈妈是怎么告诉她的?把妈妈的话多读几遍,想想:“光想”是什么意思?“光”能换成别的什么词呢?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听了妈妈的话,伊琳娜是怎么做的呢?4、做实验,体会伊琳娜看到实验结果后会怎么想?伊琳娜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实验结果是水明明漫出来了,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科学家为什么这么说?是不是哄骗我们小朋友呢?还是妈妈的话正确,不要光想,要动手做做看她很生气。)五、指导阅读第六至第七自然段l、默读课文六至七自然段,画出伊琳娜和朗志万的对话,体会其中的意思。2、体会伊琳娜话的意思。(1)、出示句子。“你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您作为一名科学家不应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您本来就知道放进一条鱼后,水也会漫出来,还提出这样的问题,哄骗我们小朋友。)(2)、指导读出生气的语气。3、指导朗读并体会朗志万话的意思。(1)出示句子,理解意思。“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伊琳娜听懂了什么?(不要不加思考地相信别人的话。对待别人说的话或提出的问题,不光要动脑筋想一想, 而且还要动手做一做)。(2)、指导读出高兴的语气。4、分角色演读课文,师生共同再现课文情景。六、课外拓展,升华主题1、听小马过河的故事,让孩子们再次感受亲自实践的重要性。2、说一说:学了课文,听了故事,你明白了些什么?赠送毛泽东主席的名言:“实践出真知。”树立正确的科学思想: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勤于实践。七、写字八、堂堂清作业:1、抄写本课生字。 2、把伊琳娜想对朗志万说的话写在课本上。板书设计:13、动手做做看 生气-哄骗伊琳娜 动手实践 高兴-启发教后反思:14.邮票齿孔的故事 任喜娟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3、记得生活中要留心,观、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了解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教学难点: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教学准备:邮票.字卡.小黑板教学时间:2课时课前一分钟训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认识邮票吗? 师出示:一枚邮票,了解量词(枚) 2、师出示连张邮票复印件,你有什么办法把邮票一张张撕开?师生交流。 3、出示带孔连张邮票,指名上台一枚枚撕开你知道为什么这些邮票这么容易撕开?(有齿孔) 4、带有齿孔的邮票是怎样发明的呢?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邮票齿孔的故事。板书课题识记生字“齿”二、出示自学提示 师:学课文之前请同学们先看提示: 1、快速浏览课文,标出段落序号; 2 、初读课文,边读课文边点出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正确; 3 、再读课文,把带生字的词语画出来多读几遍; 4、四读课文,找一找形近字,多音字全出带量次的词语读一读5、读字,读词,读句子 6、同学交流识记方法,检测生字,标注拼音。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学卡,认读生字,扩词 2、读词语 一枚邮票 一把小刀 一张邮票 一家小酒馆 一台机器 一位先生 3、开火车读课文 难读的句子领读 五、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1840年 英国首次正式发行邮票,四周没有齿孔,不方便) 相机理解:首次是什么意思? 师小节:中国发行最早的邮票是1878年大龙邮票。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二、朗读感悟,出示自学提示 : 1.朗读课文内容,了解带齿孔的邮票是怎样发明出来的; 2.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三、理解课文, 1.读课文第2.3自然段: (1)边读边想,拿着一大张邮票的先生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 的? (2)交流,相机指导朗读:a.遇到困难:没有裁邮票的小刀(板书) 理解:“求助”,指名用求助的语气读读,体会先生的彬彬有礼。b.解决办法:在每枝邮票的连接处刺小孔 小黑板出示句子:那人想了想,从西服领带上取下了一枚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都刺上了小孔,邮票便很容易的被撕开了,而且撕得很整齐。 生读句子,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是怎么体会到的?用“而且”说一句话。 2、学习最后一段 ( 1)、此时大发明家阿切尔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读4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有关句子,仔细体会。 ( 2)、学生交流 a、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看图,观察阿切尔的神态、动作,自己演一演。从阿切尔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什么?(细心观察、留心生活) b 、他想;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不是很好吗?这是他的心理活动,从中你体会到什么?(爱观察,肯动脑) c、阿切尔开始了研究工作,很快,邮票打孔机造出来了。 ( 3)、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并且直到现在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立即”能换成什么词?用敬佩的语气读一读。 四、小结:带齿孔的邮票给我们带来了启发,说说身边类似的例子。 五、生字指导:仍,第一笔是横折折折折钩 六、堂堂清 组词:喝( )渴( )酒( )洒( )旁( )榜( )傍( )裁( )载( )栽( ) 板书设计: 14 邮票齿孔的故事 一位先生 刺小孔 细观察 多动脑 阿切尔 看 想 研究 发明 勤动手教后反思:15 、画风 任喜娟教学目标:1、会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 于动脑筋想办法。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文中的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教学难点:在语言环境和生活中识字,朗读感悟了解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方法。教具准备:生字新词卡片。教学时间:2课时课前一分钟训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猜谜导课:1、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看谁先猜出来? (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2、 风在生活中时时 陪伴着我们,但它却看不见也摸不着,我们怎样用手中的彩笔来画风呢?( 揭示板书课题:画风)齐读,质疑二、 出示自学要求:1、 标出自然段。2、 借助文中彩叶把课文读正确。3、 用不同符号标出本课生字、新词、四字词、多音字多读几遍,并交流记字方法。4、 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音。三、 学生按要求自学、四、 检查自学效果1、 学生开火车读课文,难读的段落领读或多读几遍。2、 认读生字、词语交流记字方法、并扩词 3、 学生批注课后横条里的生字五、 再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出示本课新词认读 2、认读本课生字,说说记字方法,并扩词二、自主探究、理解课文1、 上节课我们知道有三个小朋友在一起画画,你们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吗?他们到底是怎样画风的呢?下面同学们读课文找出描写他们画风的句子画上横线。2、 学生读文画相关句子。3、 交流相关句子,相机指导朗读。(1)只见他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再空中飘着。谁来 读读这句话,让我们感到风来了。(只读、齐读、评议)语言训练:风到底藏在哪里呢?你能用“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里”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风来了,风把红旗吹的飘起来了,风藏在飘扬的红旗里。)(2)、陈丹说:“我也会画风了”。说着,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3)、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 了,风把雨丝吹斜了。”(4)、赵小艺笑着说:“我还能画!”她画了个拿风车的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第(2)、(3)、(4)句的教法同第(1)句,学生找到句子后,读出风来的感觉,注意加点词要重读,最后以“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里”这样的句式练习说话。三、总结拓展:1、 三个小朋友可真了不起!都能想办法画出看不见摸不着的风,你觉的得这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的孩子(遇事多动脑筋,互相启发,事物之间的联系)2、 你能画风吗?你想怎样画呢?四、写字指导:1、 学生观察本课生字的特点。2、 当小老师提醒大家,你觉得哪些字写时注意什麽?3、 教师范写、点拨眨:左边是目字旁,与眼有关,左短右长,最后一捺要写平些。艺:草字头横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是向左斜,弯要平。4、 学生对照田字格书写五、堂堂清1、把句子补充完整: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我说: 板书设计: 15画风旗子 飘小树 弯 动脑筋雨丝 斜 找联系风车 转教后反思:16、充气雨衣任喜娟教学目标:1、会认“充”等个生字,掌握两个多音字。2、默读课文,知道充气雨衣是怎么发明的?3、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来和大家讨论。教学重点、难点:1、会认14个汉字,朗读课文,了解大意。2、朗读课文,联系实际,学会观察、思考。教学准备:字卡、雨衣等教具。教学时间:2课时课前一分钟训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接题质疑,激发兴趣:1、这一单元的学习主题是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并学会动手做一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关于这一主题的。2、出示课题:课题中有一个生字,你能读准它的字音吗?(充)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需要充气的?(教师出示充气蹦床、充气攀岩、充气水池等图片)。3、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教师归纳整理并板书出示。问题预设:充气雨衣是谁发明的?是什么时候发明的?为什么要发明充气雨衣?充气雨衣有什么特点?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的?要用到什么材料?二、初读课文,交流预习情况,学习生字词。1、浏览读,标段落。2、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并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3、互相对读(同桌每人读一段),相互检查,遇到读不准的字音,相互纠正,碰到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4、出示生字,请同学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准字音。5、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你喜欢这件充气雨衣吗?为什么?6、检查学习生字词语(1)、 出示生字词语。你觉得认读字词要注意什么?(2)、自由拼读;开火车领读,随机正音;找出前后鼻音、翘舌音的字读一读。(3)、交流识记字形。(4)、出示课文中的词组,指名读。(5)、开火车认读。(6)、反馈:你有什么困难吗?师生交流解决难题。三、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林因为生活中的一件事,他去思考,并动手做了做,发明了充气雨衣。这节课了解了关于充气雨衣的故事,尝试自己提出问题并通过阅读去解决问题,你们也是很棒的。还有几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一起解决。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抽读生字卡,并组词。2、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内容有了那些了解?3、交代课时目标二、默读感悟,探究小林发明雨衣的过程1、默读第13自然段,思考:小林遇到了什么难题?(随机朗读: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他想把雨衣改一改)2、指导朗读,谈体会。出示: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小林一直想啊想、3、重点默读第4、5自然段,探究小林是怎样发明充气雨衣的。(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想想小林看到了什么,是怎样想、怎样做的?把有关语句做上记号。 (2)、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3)、全班交流,重点读好小林心里想法的句子。(4)遇到问题后怎么做的?(联欢会上旋转起裙子理解“徐徐、渐渐”勤于思考)游泳中塑料救生圈(5)有了想法后又是怎样动手实践的?(弯缝剪买压吹动手实践)4、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想一想,当大家看到小林发明的充气雨衣后会怎么称赞他?三、总结拓展,想想创新1、学了课文,你想对小林说点什么?2、你还有比小林更好的办法吗?3、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和大家交流。四、品味课文,表达情感1、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练读。 2、激发感情,组内赛读。五、动脑、动手,学会实践1、再读课文说说小林发明了充气雨衣,对你有什么启示?2、你打算亲自动手做个什么小制作?六、小结:小朋友们,无论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动脑,每一种发明和发现,都是人们用心思考、不断实践获得的,让我们都来做个有心人,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发明,去创造吧!七、写字指导板书设计: 16、充气雨衣 看雨水流到裤腿上 想改雨衣 做铁丝圈气囊 受到大家称赞教后反思 :语文园地四 任喜娟教学目标:1、 认读词语,发现字相同,交换位置后的两个词语意思不一样。2、 认读本课由熟字组成的生字,积累词语。3、 辨别近义词。4、 阅读短文,了解鲁班造伞的故事。5、 介绍自己的小制作,提高语言交际能力。6、 展示自己的收集,丰富积累。7、 继续培养动脑、动手的科学意识。教学重、难点:1、 识字、辨别词语。2、 自己动手制作小制作并向全班展示介绍。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一、 教学“我的发现“部分1、 出示六组词语,让学生自读,边读边体会每组两个词语分别表达的意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