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整体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1).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1.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整体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1).doc_第2页
高中语文 1.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整体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1).doc_第3页
高中语文 1.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整体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1).doc_第4页
高中语文 1.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整体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文题解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语出论语为政,意思是说,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孔子的生存智慧,他告诉我们要正视自己的无知,要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从孔子身上,我们感受到一种生存的大智慧。庄子也是先秦时期的一位文化巨人。他曾经感慨:“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对所有的人来说,这都是一个事实。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每一个人都注定要用有限的生命,来面对广阔无垠的知识海洋;相对于自己的无知而言,每一个人的知识都不过是沧海一粟。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无知呢?孔子告诫我们,一个人的聪明不在于他比别人知道得多,而在于他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从孔子的告诫中,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对待自己的无知。【目标锁定】1重点掌握文言实词“舍”“是”以及词类活用现象。2理解文中出现的有关人生的格言,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懂得如何立身处世。【目标达成】一、语基梳理1字音字形莒父()2通假举要由,诲女知之乎:_知之为知之是知也:_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_无欲速,无见小利:_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_3实词类举(1)常见实词更也,人皆仰之:_躬自厚而薄责于人:_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_(2)一词多义知过(3)词类活用人能弘道,非道弘人:_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则远怨矣:_足食,足兵,民信之矣:_小人之过也必文:_(4)古今异义是知也古义:_今义:_足食,足兵古义:_今义:_4特殊句式(1)_是知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2)_其何以行之哉?于斯三者何先?(3)_躬自厚而薄责于人。5文笔精华(1)成语积累欲速则不达:_逝者如斯:_耳熟能详:_(2)名言名句知之为知之,_,是知也。_,是谓过矣!_,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岁寒,_。学而不思则罔,_。二、文本探究1选文主旨本课所录选文集中反映了孔子生存的大智慧,孔子的很多观点,诸如要正视自己的无知,并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无知;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努力地改正错误;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凡事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要以诚信为本,取信于人;要坚守自己的志向节操,经得起各种考验;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等,都闪耀着理性的光辉,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教会我们如何立身处世。2句段赏析(1)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赏析这是孔子在论述如何防止犯错误和犯错后如何对待错误的问题。“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关键不在于过,而在于能否改过,保证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也就是说,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文中孔子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简练语言,向人们道出了“知错能改”这一对待错误的唯一正确态度。(2)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赏析人首先必须修养自身,扩充自己,提高自己,才可以把道发扬光大;反过来,以道弘人,用来装点门面,哗众取宠,那就不是真正的君子之所为。这两者的关系是不可以颠倒的。(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赏析孔子认为,时光易逝,且一去永不回,应抓紧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这也是孔子积极入世思想的体现。3精读深思(1)儒家认为该怎样面对自己的错误呢?答:_(2)如何理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答:_三、文白对译1.(论语为政)2.(论语卫灵公)3.(论语卫灵公)4.(论语子张)5.(论语子张)6.(论语卫灵公)7.(论语卫灵公)8.(论语子路)9. (论语为政)10.(论语颜渊)11.(论语子罕)12.(论语子罕)一、积累与运用(18分,每小题3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更也,人皆仰之()(2)人能弘道()(3)莒父()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不知为不知,是知也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c由,诲女知之乎d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更也,人皆仰之更:改正b小人之过也必文 文:通“纹”c人能弘道 弘:扩大d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信:信用4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过而不改,是谓过矣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c知而不争,不可谓忠d知文而不知武,知一而不知二5用“/”线给下面一段话断句。子 贡 曰 君 子 之 过 也 如 日 月 之 食 焉 过 也 人 皆 见 之 更 也 人 皆 仰 之。6填空。(任选一题)(1)“四书”“五经”,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指的是_这四部著作,“五经”指的是_这五部典籍。(2)人能弘道,_。(论语卫灵公)_,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欲速则不达,_。(论语子路)二、阅读与鉴赏(24分)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论语子罕)7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1)大车无( ) (2)小车无(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无见小利:_ (2)欲速则不达:_(3)人而无信:_ (4)不知其可也:_9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人能弘道 b过而不改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d无欲速,无见小利10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夏为莒父宰,问政问:考察b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信:信任c必不得已而去 去:离开d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立:富足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所给例句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a杀鸡为黍而食之b斯人也而有斯疾也c必不得已而去d夫子莞尔而笑12下列分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信”不仅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也是一个国家的为政者维系自己统治必不可少的德行。b一个国家治理得好不好,应该看该国是不是百姓富足,军队是不是强盛,为政者是否得到百姓的信任和拥护。c一个国家的为政者只要能够设法取得百姓的信任,就能够最终战胜贫苦,抵御外来的侵略。d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说理方法。13翻译下列句子。(8分)(1)无欲速,无见小利。(4分)译文:_(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4分)译文:_三、表达与交流(21分)14将下面5个句子,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6分)人在文字里前行,_,_。带上心情去文字里旅游,_,_,_我们就陶醉了,微笑与泪水变化着表情,那铅字就幻化成感受,我们的路途有多样的心情相随。退去虽然退去,而心中早已涌起了某种情怀一个个字像火车窗外的风景沿途有灿烂如阳光的喜也有淅沥如雨的哀有随风而逝的怒15四字成语有许多只差一个字,意义就大相径庭。如“无所不能”与“无所不为”,前者意思是没有什么不会的,形容人能干;后者意思是什么事都干得出,含贬义。请另举出与此相类似的两组成语。(5分)答:_16下面一则稿约四处画线部分中有两处语言表达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4分)本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刊登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论文。为丰富内容,提高质量,特向广大作者征稿。要求:来稿一经采用,。来稿一律不退,三个月未接到用稿通知,请自行处理。来稿请寄:市路号邮编:编辑部年月日答:_17某校举行由学生把所学课文改编成独幕话剧的演出晚会。下面是这次演出的节目单:晚会节目单1孔雀东南飞(原作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演出:高一(2)班2雷雨(原作曹禺雷雨)演出:高二(5)班(其他略)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常常需要在节目之间加上一些衔接的话,以增强晚会的整体感。请你在孔雀东南飞与雷雨之间,为主持人设计一段这样的话。要求:所写内容与串联的节目密切相关,衔接自然,不少于60字。(6分)答:_第3课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答案语基梳理1j fnyu2“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明智“食”通“蚀”,亏损“无”通“毋”,不要“彫”通“凋”,衰落3(1)“更”,改变,改正;“仰”,抬头而望责备,要求可以,能够(2)动词,知道/名词,知识,智慧/名词,交情/动词,了解/动词,识别动词,走过,经过/副词,过于/名词,过失,过错/动词,犯有过错/动词,责备/动词,拜访,探望/动词,超过表数量,三十里为一舍/名词,房舍/动词,舍弃/动词,止,息(3)使动用法,使扩大、光大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远离使动用法,使充足名词活用为动词,掩饰(4)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表肯定。古义:兵器,武器装备。今义:军人,军队。4(1)判断句(2)宾语前置句(3)介宾短语后置句5(1)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2)不知为不知过而不改欲速则不达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思而不学则殆精读深思(1)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这句话是说,人格卑下的人犯了错误一定会加以掩饰。儒家认为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不在于犯不犯错误,而在于犯了错误是否能够勇敢地面对。人只要有文过饰非的念头,就是小人了。总之,正视错误是很重要的。而接下来改正错误也很重要。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意思是说,犯了错误而不改,这就是错误。正如左传宣公二年所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2)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现实生活中,那些对别人要求很严苛而对自己要求却很宽松,喜欢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的人,必然会招致诸多的怨尤。要改变这种情况要从自己身上下功夫。绩效评估1(1)n(2)hn(3)j f2ba项第三个“知”通“智”。c项“女”通“汝”。d项“食”通“蚀”。3b文:动词,掩饰。4bb项“而”,如果;其余各项均作“却”讲。5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6(1)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2)非道弘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见小利则大事不成7(1)n(2)yu8(1)计较(2)达到(3)信用(4)可以,行得通9d“无”通“毋”。10ba项“问”,请教;c项“去”,去掉;d项“立”,立足,引申为“存在”。11bb项与例句同,均为连词,表转折,“却”。a、c两项,均为连词,表承接,不译。d项连词,表修饰,不译。12cc项原文中无此意。13(1)做事不要贪快,不要计较小利。(2)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衰落的。14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因为是嵌入式排序题,要特别注意所填句子与上下文的呼应,即要“瞻前顾后”。句内容与上文“人在文字里前行”构成比喻关系,句中“涌起了某种情怀”与下文“带上心情”呼应,则按照“喜怒哀”的顺序排列,且“也有”应放在最后。15自食其力与自食其果;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16(1)错误之处为、。(2)把改为“观点鲜明,逻辑清楚,格式正确,不超过8 000字”。把中的“敬启”去掉或把“敬启”改为“收”。解析本题材料属于应用文体,题干中已经明确点出有语言表达不当之处,处明显不合逻辑,在写作要求中,往往是按重点到非重点的顺序排列,观点是第一位的,然后是陈述中的逻辑,因为是稿约,所以有格式问题,最后是字数方面的限制,所以的语序需重新排列。处“敬启”是敬辞,而此处是对自己而言,因此表达不当。17(示例一)合葬化鸟,夜夜相鸣。高一(2)班同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