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郴州市2006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卷(命题人:李细前 陈稳源 审题人:廖小平)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部分(一至三大题)l至5页,非选择题部分(四至七大题)6至 8页。 时理150分钟,满分15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锃亮(zng) 肚脐(j) 同仇敌忾(ki) 言简意赅(gi)B、瞭望(lio) 妊娠(chn) 舐犊情深(sh) 自怨自艾(y)C、坍圮(p) 壁龛(kn) 溘然长逝(k) 殚精竭虑(dn)D、泥淖(no) 晕车(yn) 谄媚阿谀(chn) 否极泰来(p)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安祥 不修边幅 一切就绪 针砭时弊 B临摹 声名鹊起 釜底抽薪 真知灼见 C搭挡 秘而不宣 指手画脚 集思广益 D沉湎 振聋发聩 批沙拣金 轻歌曼舞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2006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的如期发布表明,中国农民离过上“种粮不纳税,上学不交费,看病不太贵”的生活不远了,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重道远 。B、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又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两者交相辉映,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多元文化相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C、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还应加大处罚力度。D、狗年春节晚会上赵本山的小品说事逗得观众捧腹大笑,在这笑声中人们心中的所有烦恼、忧愁都付诸东流。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胡锦涛总书记亲自倡导在共产党员中开展为困难群众特别是受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体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 B、南水北调工程将建立良好的营运、管理和筹资机制,引导社会各方资金投入,从而形成水利建设和用水的良性循环。 C、2月23日,以“黑马”出现的韩晓鹏在都灵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比赛中一“黑”到底,在决赛中以完美的两跳获得该项目金牌。 D、目前,少数政府网站变成花架子的现象在全国较为普遍,主要原因是不少地方政府赶时髦,“跟风上网”,而网络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没有及时跟上。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8题。警惕“绿色沙漠” 人工林被越来越多的人称为“绿色沙漠”。绿色代表着生命与生机,为什么现在把绿浪翻滚的人工林与沙漠联系在一起呢? 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的是生态建设,而不是生态恢复,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生态环境无需“建设”,也不能“建设”。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相互作用的动态复合体,是经过成百上千年的长期进化而形成的。生存其中的动物和植物不仅适应了当地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而且更重要的是物种之间形成了很复杂却又很紧密的相互作用关系,也正是这些关系使得各生态系统充满生机。由此看来,尊重生态环境的自我维持、自我恢复才是人类的明智之举。 恢复天然植被最好的方法是:自然恢复和仿原生态恢复。 自然恢复是不需要或主要不依靠人工协助,完全或主要依靠自然演替来恢复已退化或消失的生态系统。在自然恢复中,封山育林是利用自然力恢复生态系统的最好方式。封山育林就是在光热水土条件适宜的地方,充分尊重自然规律,“权力下放”,通过封育保护、禁伐、禁猎、禁牧等措施,排除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让植物在广阔的空间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长。大自然具有很强的恢复能力。在大多数情况下,人类所需要做的便是“无为而治”,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自然界将会自动逐渐恢复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人们在此间所起的最主要的作用便是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火灾、虫灾和杂草等。 除了自然恢复之外,还可以采取仿原生态恢复的方法。所谓的仿原生态恢复,就是在通过自然手段无法或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生态系统,或者是希望进行有适当选择的生态系统恢复的时候,需要借助一定的人工方法,来进行生态系统的恢复。仿原生态恢复的含义远远超出以稳定水土流失为目的的种树,也不仅仅是种植多样的当地植物。当然它还要考虑到森林的经济、观赏、游玩和休闲功能,并且顾及生物的多样性。例如欧洲的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模仿自然的本来面目,采取了仿原生态恢复的方法来进行绿化。在这些后天出现的森林里,既有人工林中难得的清澈溪流,甚至也有在我国国有天然林中很少见到的小鹿、黑熊等。 是的,我们不但要警惕对森林的破坏,也要警惕森林的人工化。我们不应该在制造了一片又一片的黄色沙漠的同时,又制造出一片又一片的“绿色沙漠”。5、人工林之所以被越来越多的人称为“绿色沙漠”,下列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人工林和沙漠一样,不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动物和植物的和谐相处,缺乏生机和活力。B、人类在营造人工林的过程中,不尊重生态环境的自我维护和自我恢复,生存其中的动物无法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无法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C、人工林与其他物种之间缺少那些很复杂却又很紧密的相互作用关系,自身缺乏维持生机、恢复生机的能力。D、人工林生长迅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扰的结果,由于违背了自然规律,必将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 6、 下列对“自然恢复”和“仿原生态恢复”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大自然具有很强的恢复能力,无论是自然恢复还是仿原生态恢复,都是在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生态恢复。B、自然恢复不需要或主要不依靠人工协助,完全或主要依靠自然演替来恢复已退化或消失的生态系统,因而它是一种比仿原生态恢复更好的恢复天然植被的方法。C、在光热水土条件适宜的地方,只要通过封育保护、禁伐、禁猎、禁牧等措施,自然界就会自动逐渐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达到自然恢复的目的。D、仿原生态恢复不仅能达到稳定水土流失的目的,而且顾及生物的多样性,体现森林的经济、观赏、游玩、休闲的多项功能。7、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 多年来,大量营造人工林,是因为人们陷入了强调生态建设而忽视生态系统物种间相互关系的误区。 B. 在大自然恢复天然植被的过程中,要避免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应该在育林时节杜绝人类的活动。 C. 仿原生态恢复并非人类完全随心所欲的一种恢复方法,而是按照生态系统原来的状态去恢复其活力。 D. “绿色沙漠”这一称呼对森林人工化提出了呼救,在作者看来,“造林”与“毁林”同样令我们担忧。8、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分析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改造自然的前提是尊重自然,并顺应自然的性情,“自然恢复”和“仿原生态恢复”就是这种改造的代表方法,它们有效地治理了“绿色沙漠”。 B. 仿原生态恢复是在自然不能自行完成生态系统恢复时,适当利用人工进行生态恢复的方法。它不以“重建”环境为目的,有可能在较大范围内推行。 C. 欧洲某些国家仿原生态恢复的森林不仅保持了生态平衡,而且出现了天然林中很少见到的生物,所以仿原生态恢复森林的最终效果要好于天然林。 D. 基于文中提出的人工林存在的种种缺陷,因此我们再提“植树造林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口号就显得不合时宜了,这无异于提倡营造新的沙漠。 )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坡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下册)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庐于江上 庐:建屋B、及其既厌 厌:厌恶C、而西山之胜始具 胜:美景D、杂陈于前 陈:陈列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以此居齐安三年 以沛公言报项王B、其遗址甚狭 其孰能讥之乎C、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D、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萧然绝俗 B、方其得意C、一旦大风雷雨 D、夫孰知得失之所在 12、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A、本文中提到的“子瞻”即苏轼,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本文作者以“得失无常,适意者即可为乐”的达观思想安慰苏轼,字里行间流露出手足深情。B、本文巧妙采用双线结构,描写苏轼游山建亭活动与赞美苏轼“适意为悦”情怀相辅相成,而以前者为主线,脉络分明,反复强调苏轼寄情山水,其乐无比。C、本文时空跨度大,忽而武昌之游,忽而少年之游,笔墨挥洒自如,并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炉,景致美、人情美、哲理美浑然交融。D、苏轼兄弟对现实、仕途虽不沉沦绝望,但却随遇而安,不再力争图强,这是典型的士大夫失意后寻求超脱的思想的反映。四、(21分)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译文: (2) 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译文: (3) 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译文: 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词,根据提示,回答问题。(6分)渔家傲 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出浴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叫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鲜花比。清平乐 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注】绿蚁:一种美酒。挼:搓揉。 这两首词都是李清照的咏梅之作。渔家傲写于早期,清平乐写于晚年。(1)两首词都写到了“醉”,前首词中的“醉”,写作者看到开在雪中,明月照耀,娇媚半开,玲珑清新,像一个出浴的美人般娇艳的梅花,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不忍离去而劝人饮醉,表达的是依恋梅花、欣喜春信的陶醉喜悦的感情。后首词中的“醉”, (2)两首词的意境不同。前词的意境清新、宁静,一个“赏”字,表现她少女的纯真和当时生活的欢乐闲适; 。15、古诗文默写。(6分) (1) 古人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 , ” 。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一个平常的“空”字就被赋予了丰富的意蕴。李白的“ , ”(将进酒),用一“空”字,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又及时行乐的复杂情感。 (3)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 。 (李贺李凭箜篌引)(4)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5)屈平_, ,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6)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 _!(苏洵六国论) 五、(17分) 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生命 韩少功你看出了一只狗的寒冷,给它垫上了温暖的棉絮,它躺在棉絮里以后会久久地看着你。它不能说话,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它的感激。你看到一只鸟受伤了,将它从猫嘴里夺下来,用药水疗治它的伤口,给它食物,然后将它放飞林中,它飞到树梢上也会回头来看你,同样不能说话,只能用这种方式铭记你的救助。它们毕竟是低智能动物,也许很快会忘记这一切,将来再见你的时候,目光十分陌生,漫不经心,东张西望,追逐它们的食物和快乐。它们不会注意你肩上的木犁或者柴捆。它们不会像很多童话里描述的那样送来珍珠宝石,也不会在你渴毙路途的时候,在你嘴唇上滴下甘露。 它们甚至再也不会回头。 但它们长久地凝视过你,好像一心要知道更多关于你的事情,好像希望能尽可能记住你的面容,决心做出动物能力以外的什么事情。 这一刻很快就会过去。但有了这一刻,世界就不再是原来的世界,不再是没有过这一刻的世界。感激和信任的目光消失了,但感激和信任弥散在大山里,群山就有了温暖,有了亲切。某一天,你在大山里行走的时候,大山给你一片树阴;你在一条草木覆盖的暗沟前失足的时候,大山垫给你一块石头或者借给你一根树枝,阻挡你危险地下坠。在那个时候,你就会感触到一只狗或一只鸟的体温,在石头里,在树梢里。 你不再感到孤单和危险,甚至感到石块是你的血肉,树梢是你的肢体,而你的一声长啸或大笑其实来自大山那边的谷地。你早应该知道,科学的深入观测已经证明:植物其实有感情,也有喜爱和快乐的反应当你为之除虫或授粉;也有恐惧和痛苦的反应当你当面砍伐它们的同类。它们在特殊的“心电仪”和“脑电仪”里同样神绪万般,只是无法尖叫着拔腿而逃罢了。你还应该知道,科学的反复试验还证明:大地同样是“活”物和“动”物,只要你给它们足够的高温,比方说给它们太阳表面的炽热,它们就会手舞足蹈,龙腾虎跃,倒海翻江,风驰电掣,同样会有大怒的裂爆或者大爱的聚合,其“活”其“动”之能耐,远非人类可及。它们眼下之所以看似没有生命的蛰伏,只不过是如同动物的冬眠和植物的冬枯地球的常温对于它们来说过于寒冷,正是它们的冬天。 你是人。其实人只是特定温度、特定重力、特定元素化合一类条件下的偶然。因此相对于大地来说,人不过是没有冬眠和冬枯的山;相对于植物来说,人不过是有嘴和有脚的树;相对于其它动物来说,人不过是穿戴了衣冠的禽兽,没有了尾巴却有了文字、职位、电脑以及偶尔寄生其中的铁壳子汽车。人是大地、植物、动物对某个衣冠者临时的身份客串,就像在化妆舞会上有了一个假面。 你抬起头来眺望群山,目光随着驮马铃声在大山那里消失,看到起伏的山脊线那边,有无数的蜻蜓从霞光的深处飞来,在你的逆光的视野里颤抖出万片金光,刹那间撒满了寂静天空这是更大的一扇家门向你洞开,更大的一个家庭将把你迎候和收留只需要你用新的语言来骨肉相认,需要你触抚石块或树梢的问候。你知道。16、(4分)文章开篇就从呵护一只寒冷的狗和救治一只受伤的小鸟写起,这样写的作用是 17、(4分)作者在第段中说“但有了这一刻,世界就不再是原来的世界,不再是没有过这一刻的世界。感激和信任的目光消失了,但感激和信任弥散在大山里,群山就有了温暖,有了亲切。” 这是因为 18、(4分)在畅谈了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以后,作者在最后两段做了怎样的拓展与深化? 19、(5分)通读全文,请说出作者以“生命”为标题有哪些深刻含义,请分条概括。 六、(16分)20、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就上文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谈谈生命的修辞之美 独出机杼的“生命”谈谈生命的构思技巧七、(60分)2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有一位女同学想报考师范学院,主考老师问她为什么报考,她笑着说:“小时候,我的梦想是成为一个伟人,但是当我上学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不可能成为一个伟人,于是我就把梦想改为成为伟人的妻子,但是,后来我发现自己也不可能成为一个伟人的妻子。于是,现在,我就把自己的目标定为成为一个老师,这样说不定我可以成为伟人的老师。”的确,人生规划相当重要。一个人,需要对自己的人生做一个规划。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能够做的是什么,如何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要想实现遥远的目标,需要为达到这个目标画出一条可行的轨迹来。 请以“人生与规划”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所给材料可用可不用;立意自定,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郴州市2006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试卷语文参考答案以及评分标准1、C 脐(q)娠(shn)晕(yn)暸瞭2、B(A项,祥详;C项,挡档;D项,批披) 3、A(“A 任重道远:比喻肩负的责任重大且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B交相辉映:各种光亮、色彩相互照耀、影射。常用于形容各种美好的景象。C铤而走险:因走投无路而采取冒险行为,用于“酒后驾车”程度过重。D付诸东流:把东西扔进东流的江水。比喻前功尽弃或希望落空。不能用于消除“烦恼、忧愁”。)4、C(A. 病因:成分残缺、暗换主语。应为:开展的活动,这体现了;B. 逻辑顺序有误,应为筹资、管理和运营;D.“少数”与“普遍”在逻辑上有矛盾。 )5、C(A项“不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表述不准确,原文是说生存其中的动物和植物适应了当地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物种之间形成了很复杂却又很紧密的相互作用关系。B项“生存其中的动物”范围缩小,物种之间既有动物,也有植物。D项“人工林生长迅速”,“ 必将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属无中生有。)6、A(B项“它是一种比仿原生态恢复更好的恢复天然植被的方法”错,原文未对两者进行优劣比较。C项“只要通过封育保护、禁伐、禁猎、禁牧等措施,自然界就会自动逐渐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达到自然恢复的目的”过于绝对,人类在自然恢复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D项“稳定水土流失”不是仿原生态恢复的目的。)7、B(原文是说在“封山育林”中“排除”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减少”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而不是避免,也不是杜绝。如“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火灾、虫灾和杂草等”人类活动不应杜绝。)8、B(A项“有效地治理了绿色沙漠”与文意相悖。这两种方法能避免产生“绿色沙漠”而并非对其“治理”。C项“仿原生态恢复森林的最终效果要好于天然林”的结论显然以偏概全,文中只说欧洲有些仿原生态恢复的森林里有在中国国有天然林里也很少见的动物;这一结论也不合逻辑,“恢复”的效果不可能“好于”。D项“这无异于提倡营造新的沙漠”则过于绝对,文章始终未说不能植树造林,而是对“如何造”进行探讨,其中作者倡导的“仿原生态恢复方法”更不排斥植树造林。)9、B(厌:满足)10、C(C项“而”均为连词,表顺承;A项“以”分别为“因为,介词;把,介词”。B项“其”分别为“它的,代词;难道,副词”。D项“于”分别为“在,介词;被,介词”)11、D(A绝俗,文中意为“与世隔绝”,今意为“不同一般”,很少用 B得意,文中意为“达到目的”,今意为“称心如意”或“感到非常满意”C一旦,文中意为“一天早晨”,今多为副词,指不确定的时间,表示“要是有一天”)12、B(应该是以后者为主线)13、(1)子瞻拄着木杖带上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到达南岸。(句子欠通顺扣1分,“杖策”“乱”“南”等考查点未落实的各扣1分,扣完3分为止)(2) 亭子的遗址很小,不够用来容纳众多的人坐。 (句子欠通顺扣1分,“以”“席” 等考查点未落实的各扣1分,扣完3分为止)(3) 只要心中不觉得惭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责,就不妨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句子欠通顺扣1分,虚词“惟其”“姑”,兼词“焉”,实词“寓”,状语后置句“无愧于中”“无责于外”等考查点未落实的每两点扣1分,扣完3分为止) 14、(1)写自己看到开在雪中受狂风摧残、零落难看的梅花(1分),联想到自己晚年家破人亡、飘泊不定的生活,禁不住留下伤心的泪水,因而借酒买醉(1分),表达的是感伤世事动荡变化、岁月流逝,而人生易老的情怀(1分)。 (2)后词的意境冷落(或萧索)、沉郁( 或凄伤)(1分),一个“难”字(1分),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1分)。 15、(1) 波心荡,冷月无声(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3)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4)梧桐更兼细雨(5)正道直行,竭忠尽智(6)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16、从日常小事自然地引出关于生命的话题(或暗扣文章标题)(2分), 表明在自然界中,自然万物在受到人呵护的同时,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人的感激。(2分)(大意对即可)17、你给自然以恩泽,自然也会给你丰厚的回报。你的爱心将改变辽阔的生物世界,影响生物的多寡与分布,可以恢复自然本来的生机;(2分)此外,要想减少自然灾害,人类必须保持应有的克制和警醒,用平等和友爱来营造我们的幸福家园。(2分)(大意对即可)18、人不过是自然万物的一部分,在这一点上人与动物没有本质的区别;(2分)人类只有摒弃自身固有的狭隘、自私、贪欲和妄自尊大的观念,以富于爱心、平等、节制、和睦的眼光对待自然万物,才能和自然万物和谐相处。(2分)(大意对即可)19、参考答案:世上万事万物都是有生命的,都有存在的价值和理由。人的生命与其它事物的生命是平等的。人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是相互依存的。人类善待大自然,就是善待自己。(答对1点给1分,答对4点给5分,大意对即可)20、答案要点:在看似漫不经心的行文中,作者处处注意到语言的精警典雅。在不到一千二百字的篇幅里,作者主要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优美的语言和深沉的哲理相得益彰,使文章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如第段,“你能感到石块是你的血肉,树梢是你的肢体”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它说明人类在呵护自然万物的同时,自然万物也给人类以呵护,它们同人类一样拥有生命,拥有爱心,人和自然的关系,有如“血肉”、“肢体”一般,不可分割。又如第段文章用了一组排比句,表明人既区别于大地、植物、动物, 同时又和大地、植物、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在这一点上人类与大地、植物、动物没有区别,人类应该敬畏自然万物,不要自命不凡。答案要点:层层深入的递进式结构。文章开篇写人拯救了困境中的狗和险境中的鸟,自然而然引出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话题,四至七段具体阐明两者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指明人类究竟应该怎样对待自然:自然世界是一个大家庭,它善待所有的生命,人的生命与自然万物是互相依存的,人应该对自然世界的呵护心存感激。照应。开篇写人拯救了困境中的狗和险境中的鸟,它们以自己的方式表示感激;第段写自然世界的石块和树梢拯救了险境中的人,第段写人应该向石块和树梢表示问候:环环紧扣,遥相呼应。21、(60分)参见2005年湖南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等级评分标准基础等级50分一等(5041)二等(4031)三等(3021)四等(200)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工整符合文体要求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迹清楚大体符合文体要求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体潦草基本符合文体要求偏离题意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没什么内容感情虚假结构混乱语病多字迹难辨不符合文体要求发展等级10分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说明: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3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附:武昌九曲亭记译文子瞻被贬到齐安(今黄冈),在长江边上建房居住。齐安没有出名的山,而长江南岸武昌(今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招教常考题目及答案
- 初中生春节作文900字8篇
- 观千与千寻有感650字(11篇)
- 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与资源利用合同
- 时间日期变更课件
- 企业生产成本控制及管理工具
- 媒体采购推广合作合同
- 早期胃癌课件
- 航空航天技术研发投入统计表
- 农民利用自然资源合同
- 血站护士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大全
- (高清版)DG∕TJ 08-9-2023 建筑抗震设计标准
- 2025-2030年羊绒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国际压力性损伤-溃疡预防和治疗临床指南(2025年版)解读
- GB/T 10250-2025船舶电气与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金属船体船舶
- 2025全国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消防文员笔试题目及答案
- 小学校本培训内容大纲
- 胃肠镜检查的护理常规
- 2025-2030中国建筑安装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年全民反诈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00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