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2011年种植业发展实施方案.doc_第1页
贵阳市2011年种植业发展实施方案.doc_第2页
贵阳市2011年种植业发展实施方案.doc_第3页
贵阳市2011年种植业发展实施方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阳市2011年种植业发展实施方案 按照中央、省相关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提高执行力、抢抓新机遇、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意见的整体部署,结合贵阳市种植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十二五”期间农民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和农业产值倍增的预期目标,提升我市种植业产品商品率和经济效益,全面促进我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进一步实施好2011年种植业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思路 按照生态农业发展和“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发展要求,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着力推进种植结构调整。以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为指导,按“一乡一品”大力推进,做强做优“果、药、茶”三大特色种植产业,大力发展饲料饲草业。以科技为支撑,加强“三园”(精品园、标准园、展示园)和“三个体系”(种繁体系、保障体系、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依托特色种植产业实施一产带三产,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经济与生态并重,加强公路经济带、坡耕地与石漠化区域建设,提高种养配套和循环生态农业的能力与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市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水平,实现种植业更好更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 通过发展,推进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三个提高”(经济作物种植比重提高,特色产业规模与效益提高,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水平提高),增加农民收入。到2011年底,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将粮经比由2010年的4.6:5.4调整到4:6。 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全市果树种植面积达33.2万亩、产量12.45万吨、产值58500万元。茶园种植面积达8.12万亩,产量0.2万吨,产值16000万元。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4万亩(种植3万亩,野生抚育11万亩),产量0.67万吨,产值10100万元。建饲料饲草基地12.5万亩(其中青贮玉米饲料基地4.5万亩),产量52万吨,产值15000万元。小杂粮基地2.5万亩,产量0.725万吨,产值3000万元。 沿公路干线,建好12个精品园(标准园、展示园)。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建成贵阳市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3个以上,启动20个休闲观光农业基地(村寨)建设。 强化良种繁育建设,建成果树、茶叶、中药材良种8个繁育基地,力争实现主要品种良种本市自给。 粮食产量稳定在60万吨。 建强良种推广、土肥应用、农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引进筛选5个以上良种推广应用,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三、项目主管部门、监管及实施单位、带动企业 (一)主管部门:贵阳市农业委员会 责任人:刘昌权 (二)监管单位:贵阳市果树技术推广站 贵阳市中药材生产管理办公室 贵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贵阳市土肥站 贵阳市植保植检站 贵阳市种子站 贵阳市蔬菜种子管理站 责任人:冉隆勋、刘玲、龚静、蒋志毅、耿坤、龚一民、 李明明 (三)实施单位:各区(市、县)农业(水)局、农技中心、农林水利服务中心 (四)带动企业: 果树:贵阳小河区金海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贵阳慧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贵州元浩农业投资有限公司等18家; 中药材:恒霸药业、贵阳金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泰药业等20家; 茶叶:清镇红枫山韵茶场有限公司、贵阳金阳高寨茶场、贵州百花富硒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贵州青蓝紫富硒茶业有限公司、贵州久安古茶树茶业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 小杂粮:贵州大吉祥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贵州五福坊食品有限公司、贵州龙膳香坊食品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 四、建设内容 (一)特色产业发展 1.基地建设 加大对公路沿线种植结构调整、荒山荒坡治理,实现“稳粮进经”的目标;结合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进一步提高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实现有机肥的有效供给和对环境的零排放、零污染,生产出优质、生态的农产品。 (1)果树基地 新建无公害果树基地3.2万亩,其中市农委支持建设1.65万亩(详见附表1),其它项目建设1.55万亩。在基地布局上,一是按“一乡一品”推进,继续扩大永乐桃、下坝樱桃、南江枇杷、小寨坝葡萄、清镇葡萄等基地规模,新增花溪湖潮甜柿基地建设,共新增规模0.7万亩。二是在贵遵、贵黄、贵开路沿线,新建果树基地点3个,面积0.48万亩。三是结合旅游资源,在修文六广河、开阳构皮滩库区、南江大峡谷、乌当黔中五韵等具有休闲观光前景区域建设4个果树基地,面积0.28万亩。 (2)中药材基地 引导扶持企业带动农户,种植中药材特色品种,引导在石漠化区域种植金银花,在坡耕地种植木本药材,推进中药材种植业朝生态、特色、优质、规模方向发展。共实施中药材种植14万亩(详见附表2),其中:一是引导企业建设规范化种植基地,带动农户种植中药材2.5万亩,发展特色品种。二是引导和扶持企业和农户,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石漠化严重区域种植金银花等特色中药材和木本药材,实施0.5万亩,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三是通过建设苗圃补种方式,在全市各区县(市)实施野生抚育11万亩。 (3)茶园建设 继续扩大茶园规模,2011年度新建无性系优质茶园1万亩,其中春季完成0.7万亩(详见附表3)。在发展重点上,一是继续扩大现有茶园的规模,重点建设开阳富硒茶基地。二是发展特色茶基地,如花溪久安古茶基地、息烽虫茶基地等。三是在清镇等地继续建设湖滨茶带,经济发展与饮用水源保护并重。 (4)饲料饲草基地 为确保草畜配套,调优种植结构,在我市主要奶件养殖区域,建设饲草饲料基地12.5万亩(详见表4)。其中建青贮玉米饲料基地4.5万亩,建设冬闲田饲草饲料基地8万亩。通过项目实施,依托养殖企业,引导和培训农民,稳定建立起适应我市养殖业发展需要的专业饲料饲草基地。 (5)小杂粮基地 依托龙头企业,通过订单生产,建设小杂粮生产基地2.5万亩(详见表5)。由“五福坊”、“贵州龙”带动,建设小米基地0.5万亩。由贵酒集团、仁怀市金士力酒厂、茅恒酒厂等带动,建设高粱基地2万亩,亩产300公斤以上。 2.产业体系建设 (1)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扶持引导种苗基地建设8个(见表6)。其中果树4个,中药材2个,茶叶2个。通过建设,力争到2012年后,我市特色产业主要种苗的供应实现市内自给,并逐渐辐射到全省。 (2)精品(标准)园建设 按照“园区建设引领技术、促进观光、引导产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果树标准园、精品药园和茶园建设,共建设精品(标准)园12个(详见表7),其创建标准果园4个,精品药园2个,精品茶园6个。 (3)市场建设 全力办好2011年中国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启动新茶叶市场建设(主要完成征建设用地、新建营业销售市场等)。完成贵阳市中药材物流园一期建设。 (4)其他建设 扶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以上。实施专业果农培训工程,培育示范户400户。对集中连片200亩以上的基地,统一制作安装技术标牌100块;做好统一品牌打造,提高果品知名度。 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和标准化生产工作。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基地的认证工作。引导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加大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打造工作。 继续扶持贵州恒霸药业实施GAP基地申报认证第二年工作。 (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 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农业园区建设,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服务城市,富裕农村,加快城乡统筹建设进程。通过多部门整合资源,打造“贵阳市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3个以上,建设特色基地(村寨)20个以上,农家乐200家以上。同时,进一步加强现有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推进贵州省现代农业展示区(白云)建设进度,2011年完成基础建设,2012年举办种业博览会;继续完善和提升花溪科技园、乌当国家级农业园区、开阳南江和乌当羊昌两现代农业综合示范点等农业园区建设,增强综合示范功能,提升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益。 (三)粮油生产 依托重点项目支持,大力推广高产种植技术,提高粮食单产,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引导特用粮食种植,提高种植效益。 继续粮食增产工程和粮油高产创建工程。继续争取省农委支持,在花溪、乌当、清镇、息烽、修文、开阳实施粮食增产工程75万亩,其中水稻40万亩,玉米35万亩。实施省(部)万亩高产创建片3个,实施高产创建,进一步提高粮食单产。 积极发展特色种植,除做好小杂粮基地建设和饲料基地建设外,在花溪高坡试验种植红米50亩、菜用玉米500亩,在修文等地多点示范特色马铃薯种植。鼓励规模化生产,鼓励企业、协会、大户进行集约化的粮食生产,对粮食加工企业、种粮大户进行扶持。 (四)保障体系建设 1.良种推广与监管体系 抓好良种引进与推广工作,引进农作物新品种100个(其中玉米30个、水稻25个、蔬菜45个)试验,筛选出510个优良品种。在主要生产区域,建立30个“良种展示点”,种植展示筛选出的优良品种,加速良种应用。启动种业建设工作,制定鼓励措施,对本地企业良种繁育工作进行补贴,特别加强对果树、茶叶、中药材等良种(苗)繁育的扶持引导。依法加强种子市场监管。依法做好种子备案工作,强化对种子生产、经营、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监管检查。 2.植物有害生物防控体系 实施科学监测与预警。扶持发展10个专业化防治示范组织,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5万亩。推广应用重大防治技术与新技术185万亩次。着力防控稻水象甲等重大疫情。开展农药质量监测预警,使农民用上“放心农药”。通过项目建设,将主要粮食作物总体产量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主要农作物化学农药用量减少10%,上市农药合格率85%以上,有效控制植物疫情与外来植物有害生物,持续增强防控能力,提高对植物有害生物的处置水平,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 3.土壤肥料应用与管理体系 进一步加强先进适用土肥技术的转化与推广。一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50万亩(次),开阳县普及推广测土配方技术50万亩(次),指导农户施用配方肥面积5万亩(次)以上。二是继续开展特色作物果树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同时启动艳红桃施肥专家系统构建工作。三是通过实施部省级有机质提升项目,辐射带动推广绿肥种植9.25万亩,推广秸秆还田15万亩。通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力争提高氮肥、磷肥肥料利用率35个百分点;在土壤有机肥提升项目县,通过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的实施力争减少化肥使用量5%左右。做好肥料市场监管,在全市全年4次抽检辖区内的复混肥料,确保农民用上“放心肥料”,确保2011年肥料抽检质量合格率比2010年度提高10%。 五、项目资金概算及补助环节 (一)项目资金概算 项目总投资75852.8万元,其中投入市级资金2695.92万元(果树投入1000万元,中药材投入250万元,茶叶投入686.8万元(其中价调基金500万元),小杂粮181万元,青贮玉米投入128.12万元,良种推广与监管体系投入50万元,植物有害生物防控体系投入400万元,土壤肥料应用与管理体系投入38万元),其它资金73156.88万元。 (二)资金补助环节 1.种子种苗:对果树、中药材、茶叶等新(扩)建基地建设所需的种子种苗进行补助及果园中套种矮秆作物进行部分补助。 2.基础设施:对基地建设所需的架材、大棚、机耕道、生产便道等进行补助。 3.农业机械设备:对种植业发展必需的检测、干燥、产品包装处理等设备进行一定补助费。 六、项目建设进度安排 (一)项目建设时间 2011年1月2011年12月 (二)进度安排 2011年1月:项目启动,下发实施方案,各监管部门、实施部门拟定本单位实施方案 2011年1月3月:新建基地建设 2011年3月10月:基地管理、其它项目建设的开展 2011年12月:项目总结验收 七、组织及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职责 成立以市农委分管副主任为组长,各处、室、站负责人和各区县农业部门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涉及部门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对项目实施进行监督管理,对项目实施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实行年终目标考核,签定责任书。领导小组下设技术实施小组,市农委总农艺师为组长,特色农业发展处、果树站、农推站、中药办处长(站长、主任)为副组长,各处(站、办)成员、区县相关业务部门站长为技术小组成员,技术小组主要是配合引进企业做好农户技术培训工作,按项目要求开展工作,督促农户落实好培训技术等相关工作。 (二)强化扶持引导、确保项目实施效果 根据贵阳市种(养)产业项目扶持管理办法,项目采取先建后补的运作方式,主要对各类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进行扶持,根据不同各类的项目对不同环节进行补助,确保项目的实施效果,有效增加农业产值。 (三)严格项目管理制度和要求,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按照贵阳市种(养)产业项目扶持管理办法,项目管理实行严格实行“申报、批复、备案、督查、验收”五项制度。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资金的有序、高效、安全运行。 (四)各施其职,明确职责分工 1.市级监管部门:一是制定项目实施意见和申报指南;二是根据各产业发展规划和区域布局,把好“批复、督促、中期检查、验收、指导”五关。三是加强指导,及时指导解决县级业务部门项目实施中出现问题,对不达要求的限期整改,对县级不能解决问题加以协调与协助。 2.区县农业部门:一是按项目批复内容,组织群众或企业、合作社、协会等具体进行果树基地建设和基地管护。二是负责对基地各阶段的关键技术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培训,并组织农户按照技术要求管护,直至项目结题验收;三是认真做基地档案管理记录,记载项目阶段实施情况,及时反映项目实施中出现问题。 八、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