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综合试题8.doc_第1页
理科综合试题8.doc_第2页
理科综合试题8.doc_第3页
理科综合试题8.doc_第4页
理科综合试题8.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科综合试题 选择题部分(共12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6分。)1、最近有研究发现,一种名叫AD-36的腺病毒是人体发胖的罪魁祸首.下列关于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被AD-36腺病毒感染后,人体通过细胞免疫过程会产生对应抗体BAD-36腺病毒只激活人体的T细胞,引起机体细胞免疫C被AD-36腺病毒感染后,机体既发生体液免疫又进行细胞免疫D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都能迅速产生抗体2、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割点上将相应碱基之间的键断开,从而使DNA分子切断BDNA连接酶、限制性内切酶及载体是构建重组质粒必需的工具酶C下面是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所识别的DNA分子序列和剪切位点图(表示剪切点、切出的断面为黏性末端):限制酶1:GATC ,限制酶2:GGATCC ,这两种限制酶剪出的黏性末端是不相同的 D在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过程中,根据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合成的目的基因碱基序列及控制的性状与生物体内原有的基因及性状是相同的。3、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会大幅超过b点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D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符合逻辑斯谛增长4、下列关于某生物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二倍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36个着丝粒,则该细胞在M后期有36个着丝粒,有两个染色体组B用15N标记某细胞内的2N条染色体后培养在含14N的环境中,则经过3次正常有丝分裂后形成的一个子细胞中有标记的染色体数最少为1条。C. 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2N,则该生物在分裂前期定能形成N个四分体,后期有4N条染色体D.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AaaXb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AXb、Y、Y,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畸变5、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S表示短食指基因,TL表示长食指基因。)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S在男性为显性,TL在女性为显性。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A. B. C. D. 6、分析下列甲、乙、丙三图,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甲图表示温度对绿色植物代谢的影响,温度为25时,植物每小时积累的有机物为3.75mgB甲图表示温度对绿色植物代谢的影响,温度为20时,光照10小时,一天内积累的葡萄糖约为7.84mgC若乙图表示种子萌发过程中,有关植物激素的变化情况,据图可知脱落酸与细胞分裂素共同抑制种子萌发。D若丙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因b点增长率最大,故蝗虫数量应控制在b点以下。 7、(16分)自然界中的高等植物,在环境条件剧烈变化的地方,较容易形成多倍体。形成多倍体的主要原因是这些植物的体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受阻,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科学家根据这个原理培育出了原来自然界没有的物种,如三倍体无籽西瓜等。已知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只能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倍一次,之后秋水仙素失去作用。为了进一步探究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对减数分裂是否有影响,请选用下面提供的材料和试剂进行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一)材料: A1、豌豆植株(二倍体2N=14,花粉未发育成熟) A2、豌豆植株(二倍体2N=14,花粉已发育成熟)A3、豌豆植株(二倍体2N=14,幼苗、生长着大量完整的幼根)(二)试剂: B1、蒸馏水B2、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B3、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三)实验结果检测: C1、未发育成熟的花粉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显微镜观察C2、发育成熟的花粉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显微镜观察 C3、根尖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显微镜观察(四)实验结果预测:根据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不同分类统计,绘制坐标图(假定100%的花粉都发育成熟)请将所选答案编号填入下表,否则不给分:组号实验组对照组所选材料所选试剂实验过程试剂处理材料后,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定的时间试剂处理材料后,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定的时间所选实验结果检测方法所选实验结果预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结论(五)高山植物形成多倍体的原因是幼苗生长期遇4左右低温后,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所致。现有以下的实验材料、用具:花药离体培养产生的豌豆幼苗多株、有光照并可调节温度的温室2个、铁锹、植物生长的必需营养。若要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探究此种说法是否成立所依据的实验原理是: 。8、(8分)某种鸟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s,+)控制,其中“+”对“s”显性,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个体在出生后发育过程中致死。(注:+等均视为纯合子)有人用一对雌雄鸟杂交多次,共得到F1代成鸟58只,其中雌鸟19只。若F1代雄鸟共有两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_, F1代雄鸟基因型为_ _。若F1代雄鸟仅有一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_,让F1代鸟随机交配,理论上F2代成活个体构成的种群中基因“+”的频率为_。9、实验者将一根神经置于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欲测定兴奋在该神经上的传导速度,并探究低温对兴奋传导速度的影响。 实验开始时,在刺激点给予神经强刺激,可在电位计1和2中观察到指针 ,记录 (时间)。 。计算出兴奋在该神经上的传导速度v 。将神经拿出并置于4的任氏液(相当于生理盐水)中浸泡5min后,再置于标本盒中,重复步骤、,可预测到兴奋在该神经上的传导速度v将 (增大、不变或减小)。阿尔卡尔松等人发现帕金森氏症患者 (机体不自主震颤)体内的神经末梢中,多巴胺缺乏,但“多巴”是缓解该病的有效药物。现已知多巴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多巴胺”,而一种名叫“利血平”的药物可以耗尽神经末梢的多巴胺。请回答下列的问题:某同学对帕金森氏症的病因提出了多种假设,你认为最可能的假设应该_。请根据以下的材料和用品,补充和完善实验设计的方法步骤,预测实验结果,以检测对假设的验证。材料和用品:小白鼠,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和多巴胺溶液,注射器等。实验步骤:第一步:_ _第二步:_ _ _第三步:_实验结果:_ 2011高三期末考试生物答卷纸实验组对照组试剂处理材料后,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定的时间试剂处理材料后,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定的时间最可能结果结论7、(12分,每空2分)(五)实验原理: 8、 9、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实验结果: 参考答案:16 CCBDDB7(12分)组号实验组对照组A1 1A11B3B1C21C21D2 或D1 2D11最可能的结果实验组:D2;对照组:D1, 2分结论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对减数分裂有影响(能使配子染色体数目加倍)。2分(2)实验原理:(4分)豌豆的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不能形成种子(或果实),幼苗期用低温处理一段时间后,若染色体数目能加倍,则能形成种子(或果实),否则则不能形成种子8.(8分,每空2分) + Z+Zs s 10/11(20分,每空2分)指针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 电位计1第一次偏转至电位计2第一次偏转所费时间t(s) 测量电极A至B的距离,设为d(m) d/t(m/s) 减小 多巴胺的缺乏是引起帕金森氏症(机体不自主震颤)的原因第一步: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小白鼠若干,等分成甲乙两组;第二步:甲组小白鼠注射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乙组小白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相同条件下培养,并观察记录其运动情况;第三步:一段时间后,给甲组小鼠注射一定量的多巴胺生理盐水溶液,给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继续在同等条件下培养,观察并记录其运动情况。甲组小鼠在注射了利血平后出现了不自主震颤,当注射多巴胺后,运动恢复正常;而乙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一直表现正常运动。17题:“生物技术实践”模块(10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共10分) (1)菌落 (2)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