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bsjfg制_造业审核案例150例.doc_第1页
ajbsjfg制_造业审核案例150例.doc_第2页
ajbsjfg制_造业审核案例150例.doc_第3页
ajbsjfg制_造业审核案例150例.doc_第4页
ajbsjfg制_造业审核案例150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_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 對於製造業給出150個案例的分析,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去聯想、分析,以達到舉一反三的作用。【案例1】某塗料廠生產丙烯酸系列內、外牆塗料,質檢科長說他們的產品分別執行國家關於內、外牆塗料的兩份通用標準。但是該廠塗料有十多個品種,其產品說明書聲稱各種指標參數分別高於國家標準的規定,並且價格也高低相差十餘倍。該廠提供了每年按國家標準規定做的型式試驗報告,但沒有說明是送哪個品種去做的型式試驗,報告僅記錄了按國標要求各項參數結論為“合格”,但沒有提供高於國家標準要求的試驗證據。質檢科長說:“塗料檢測站都是只按上述兩份國家標準檢測的。”審核員問:“你們沒有針對不同的塗料制定企業標準嗎?”質檢科長:“沒有。”案例分析:由於該廠塗料品種有十餘種,價格也相差十餘倍,可見產品的性能肯定也有很大差別,而且該廠對外聲稱其產品性能高於國家標準,就應拿出高於國家標準的證據。對這些產品的型式試驗就應該按高於國家標準的要求來做,因為國家標準不能覆蓋這些產品的要求。企業應該制定高於國家標準的企業標準,並按企業標準要求進行型式試驗。本案違反了標準“8.2.4產品的監視和測量”規定的“組織應對產品的特性進行監視和測量,以驗證產品要求得到滿足。這種監視和測量應依據策劃的安排,在產品實現過程的適當階段進行。”【案例2】某公司新產品研製均由產品設計工藝負責人負責,從研製到投產所有技術問題均由他一個人負責。審核員想瞭解對產品工藝的有關規定,開發部經理說:“這些東西都在產品設計工藝負責人腦子裏,為了保密,只在個人的筆記本裏有記錄,沒有整理成檔。”審核員要求索看筆記本,經理拿來一個專案的筆記本,審核員看到上面密密麻麻寫了很多的內容,多是平時做試驗的記錄,沒有一定的格式。審核員問開發部經理:“你看得明白嗎?”經理說:“都是當事人自己記的,我一般不看他們的記錄,一切由產品設計工藝負責人自己負責”。審核員看到該公司多數的研製人員都是原來從研究所出來的,平均年齡大概50歲以上。審核員問:“這些筆記本以後上交嗎?”經理:“沒有明確的規定”。審核員:“如果設計人員不在了怎麼辦?”經理:“不知道,好多年來都是這麼規定的,沒考慮以後的事”。案例分析:公司這樣的做法顯然是不對的,為了保密可以將檔根據實際情況按密級分類保管。保管在個人手裏,實際上很難確保對這些資料進行控制。本案違反了標準“423檔控制”的“品質管制體系所要求的檔應予以控制。”和“73設計和開發”的有關規定。【案例3】某試劑廠生產某種液體試劑,在起草產品標準時,技術監督局某人要求對於成品檢驗應按國家標準逐批檢查計數抽樣程式及抽樣表(適用於連續批的檢查)(GBT28281987)進行抽樣檢驗,並說如果不按該標準抽樣檢驗則不給標準備案。該廠無奈,於是就在標準中規定成品檢驗按GBT2828執行,但在實際中又不照辦。實際上由於是流程性產品,檢驗只是由攪拌罐中不同位置用吸液瓶取三個樣品送質控室檢驗,根本無法按照GBT2828抽樣。案例分析:對於流程性產品不適於按GBT2828進行抽樣,這裏違反了標準“8工總則”的“這應包括對統計技術在內的適用方法及其應用程度的確定。”這裏按不同位置取樣送檢的方法是正確的,關鍵在於檢測前對於液體應充分攪拌均勻。自己制定了標準,又不照辦,違反了標準“824產品的監視和測量”的“這種監視和測量應依據所策劃的安排,”的規定。【案例4】某廠品質目標規定:成品合格率為98以上。審核員問張技術員:“成品合格率指的是什麼含義?”他回答:“這是指的成品出庫以後的合格率,因為我們的成品檢驗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檢驗,只是按檢驗規程進行抽樣檢驗,因此存在不合格的風險。”李技術員回答:“這是指的成品入庫前的合格率。”檢驗員小王卻說:“這是指的成品一次交驗合格率。”案例分析:本案說明在企業內對於品質目標的定義沒有得到員工的理解和溝通,這勢必影響對實現品質目標的考核與控制。違反了標準“541品質目標”的“品質目標應是可測量的,並與品質方針保持一致。”及“53品質方針”的“d)在組織內得到溝通和理解”的規定。【案例5】某線路板焊接加工企業,客戶都是帶料加工。審核員問檢驗員:“是否對客戶送來的物料進行檢驗?”檢驗員說:“我們沒有檢驗手段,客戶送來什麼料,我們就用什麼料,反正是他們提供的,我們只負加工的品質責任,物料品質我們沒法負責,這是客戶自己的責任。”案例分析:即使企業沒有檢驗手段,也應按規定進行外觀驗證,並保留驗證記錄。對於顧客送來的品質可疑的產品,也應在與顧客簽定的合同上予以泣明,分清責任。本案違反了標準“754顧客財產”的“組織應識別、驗證、保護和維護供其使用或構成產品一部分的顧客財產。”的規定。【案例6】審核員在審核某建築公司第一專案經理部時,看到技術交底和檢驗記錄填寫的筆體非常相似,於是詢問專案經理:“技術交底和檢驗記錄是由誰填寫的?”專案經理說:“是資料員填寫的。”審核員問:“資料員有技術員和檢驗員的上崗證嗎?”專案經理說:“由於工地人手少,只好由資料員代勞了,好在質檢站對此也沒有提出異議。”當地政府主管部門規定:“技術交底應由具有資質的技術員或技術隊長負責,檢驗工作應由具有資質的檢驗員負責。”案例分析:這種事情在建築施工企業中常有發生。技術交底應由技術員或技術隊長交到施工的班組長,檢驗記錄應該是檢驗員在施工現場實際檢測的結果,而不是事後由別人在屋子裏補填記錄。填寫記錄的人員沒有相應的資質,違反了標準“51管理承諾”的”a)向組織傳達滿足顧客和法律法規要求的重要性;”及“424記錄控制”的“應建立並保持記錄,以提供符合要求和品質管制體系有效運行的證據。”【案例7】紅星塗料廠將苯丙乳液配置車間承包給了一個員工負責。於是該車間成了該廠主要生產原料的供方。審核員在查閱供銷科提供的合格供方名錄時發現,苯丙乳液供方的名稱是“紅星塗料廠”。審核員問:“你們怎樣控制該車間的品質?”供銷科長說:“我們只要對其進貨檢驗合格就行了,別的方面我們管不了,他們與廠裏有承包合同,你得問廠長去。”審核員在廠長處查看該車間與工廠的承包合同,看到上面僅規定了每年應該向廠裏上繳的利潤。案例分析:雖然該車間承包給了一個員工負責,但是它仍然是工廠的一部分,不應把他僅僅當做一個供方來管理,而應納入工廠統一的品質管制體系中來管理。僅僅對其產品進行進貨檢驗是遠遠不夠的。本案違反了標準“542品質管制體系的策劃”中)在對品質管制體系的變更進行策劃和實施時,保持品質管制體系的完整性。”的規定。【案例8】某廠進貨檢驗抽樣規定:“進貨物資10個單位以下進行100檢驗,l0個單位以上抽檢10,但最少檢驗數量不得少於10個。”審核員問:“在抽檢的數量中,最多允許有幾個不合格,可以判斷該批物資為合格批?”檢驗員回答:“沒有規定。”審核員又問:“這樣如何判斷進貨的批量物資是否合格呢?”檢驗員說:“不知道。不過我們進貨一般都是合格的,沒出現過您說的情況。”案例分析:按百分比抽樣檢驗的方法在許多企業中仍然存在,這樣做不太科學。而且往往規定了抽樣的百分比,而沒規定出現不合格怎麼辦的處理規定。一般來講應該優先採用國家對於抽樣檢驗的有關標準(例如,逐批檢查計數抽樣程式及抽樣表(適用於連續批的檢查)(GBT28281987,如果自己制定方法,應該等效或嚴於國家標準。在上面的例子中,例如可以規定:“進貨物資10個單位以下進行100檢驗,不允許出現不合格,否則判定該批物資為不合格,可揀用或全部退、換貨;”本案違反了標準“81總則”的“這應包括對統計技術在內的適用方法及其應用程度的確定。”的規定。【案例9】在三車間審核員看到有兩台設備丟棄在車間角落,設備上落滿塵土,旁邊堆放著許多雜物。審核員問:“這是做什麼用的?”車間主任說:“這設備是我們過去的試驗產品,放在這裏快兩年了。具體什麼原因,我也不太清楚。你們可以去問技術科。”在技術科,審核員繼續查問關於三車間那兩台設備的事情。技術科長說:“去年上級下達任務讓我們試製Q3型設備。當時由於時間較緊張,設備試製出來後一直工作不正常。我們開了好幾次分析會,會議一直沒取得一致意見,有人認為可能是設計問題,也有人認為可能是所用的的原材料不合適。後來由於我出國考察去了,上面沒有催,我們一忙這事兒就拖了下來。我們打算最近再次討論這個問題。”案例分析:這兩台試製出來的樣機,半途而廢,這種處理態度已超出了對“設計和開發”控制的範圍,屬於對發生的不合格如何處理的問題。本案違反了標準“852糾正措施”的全部要求。【案例10】某廠程式檔規定:“工廠在一年的時間間隔內最少應組織一次管理評審。”審核員在品質管制部審核管理評審實施情況時,管理部經理說在最近的一年內只組織了一次管理評審,是在6月15日召開的,並出示了一份管理評審報告,報告內容僅涉及了該廠近期要上馬一條新的生產線的討論情況。管理部經理說:“由於最近要上一條新的生產線,因此這次評審主要討論了新生產線的有關情況。”審核員要求查看管理評審會議的討論錄,經理說:“記在筆記本上。”審核員查看筆記本,看到在6月15日召開的是總經理辦公會。管理部經理說:“我們就把這次辦公會當作了管理評審。”案例分析:按照標準的要求“最高管理者應按策劃的時間間隔評審品質管制體系,”但是一些組織還停留在應付認證機構的檢查上面,走走過場、形式。這裏說明了對於標準“561管理評審”的要求理解遠遠不夠。管理評審並不是經常舉行的,因此應該在最高管理者的主持下,對組織的工作進行全面的總結、分析,這就是標準“562評審輸入”規定的七個方面,都應該討論到。而評審的結果則應該滿足標準“563評審輸出”的規定。本案違反了標準“56管理評審”的規定。【案例11】某印刷廠承接客戶彩色印刷業務。客戶定貨依據工廠提供的色卡確定所需要的顏色。審核員在車間看到放在桌子上的色卡,便問車間主任:“對於色卡的使用有什麼管理規定?”主任回答:“用髒了到銷售科領新的。”審核員再問:“對於色卡的照明觀察條件及對檢驗員視力有無要求?”車間主任表示沒有要求。在銷售科審核員詢問對於車間使用的色卡有何管理規定,銷售科長說這不屬於自己管,應該問技術科。技術科說他們對於色卡也沒有管理。案例分析:色十雖然只是一些顏色紙片的集合,但作為顏色的標準樣品,它是客戶定貨和驗收產品的重要依據,對於印刷廠控制品質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印刷廠對於色卡並沒有進行嚴格的管理,從車間到有關科室都隨便放著許多色卡。因此作為一種產品的驗收標準,應該對色卡的保存、使用、發放和回收等各方面作出規定。本案違反了標準“76監視和測量裝置的控制”的“組織應建立過程,以確保監視和測量活動可行並以與監視和測量的要求想一致的方式實施。”的規定。【案例12】工廠產品企業標準規定,每批產品出廠檢測專案為十項,但是有兩項參數工廠沒有檢測條件,因此隔一段時間就送到另一個大廠的檢測站檢測。檢驗科長說那個工廠是通過了計量認證的單位,出具的資料很可靠。審核員查看了八月份的出廠檢測記錄,發現該月共生產了三十批產品,但只有三次提供了全部檢測專案的報告。案例分析:因為企業標準規定了出廠產品應該檢驗10項內容,但企業只檢驗了8項,明顯在檢驗方面有章不循。自己沒有檢驗條件,說明資源配置不足,應該予以糾正。本案違反了標準“824產品的監視和測量”的“這種監視和測量應依據所策劃的安排,在產品實現過程的適當階段進行。”及“76監視和測量裝置的控制”的“組織應確定需實施的監視和測量以及所需的監視和測量裝置。”【案例13】某建築公司第一項目部正在建設一棟20層辦公樓。審核員問專案經理:“對於存在或潛在的不合格項如何進行控制?”專案經理說:“除了上個月內審時發現的三項不合格均已採取了糾正措施外,平時沒有發現什麼不合格或潛在的不合格,因此就沒必要採取糾正或預防措施了。”該公司的審核取證時間是由本次審核前一年算起,而工程已開工十個月了。案例分析:一個二十層樓的建築工地,在十個月的時間內,除了內審發現的三項不合格項外,就再也沒有發現問題,這是不合實際的。只能說明企業對於存在或潛在的不合格項沒有進行控制。標準“85改進”中關於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的控制,尤其是預防措施的控制,許多組織往往提供不出控制的證據來。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兩種選擇:或者什麼問題也沒有發生,或者對這方面根本沒有控制。如果是後者,則可能導致判為嚴重不合格,因為完全漏掉了標準要求的一個重要內容。除非組織有充分的證據說明什麼問題也沒發生,否則是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的。本案違反了標準“85改進”的有關規定。【案例14】某塑膠門窗廠,角焊接機通過控制焊接溫度、壓力和時間來控制產品的焊接強度。審核員問車間主任:“對於焊接機上的溫度、壓力顯示儀錶是否進行校準?”車間主任回答:“我們沒校準過,但是機器是由電腦控制的,因此不會有什麼問題。”案例分析:在機器或生產線上顯示溫度、壓力、流量等的儀錶,屬於監視儀錶,如果它們與控制產品品質密切相關,則應該進行校準。有些儀錶是不便於拆卸下來進行校準的,這可以採取其他比對的方法來校準,為此必須編制自校準規程,而比對所依據的標準應該是可以追溯到國家相關標準的。本案違反了標準“76監視和測量裝置的控制”的“)對照能溯源到國際或國家標準的測量標準,按照規定的時間間隔或在使用前進行校準或檢定。當不存在上述標準時,應記錄校準或檢定的依據。”【案例15】某化學試劑廠進貨檢驗規定:“對於老供應商供應的產品就不需要再送化驗室進行小試,而如果更換供應商則應送小試,合格才能使用。”審核員問。“那麼對於老供應商進貨的產品,還有其他檢驗方面的規定嗎?”檢驗科長回答:“沒有,我們只是進行外觀驗證。”審核員問:“這些老供應商的產品是重要物資嗎?”檢驗科長:“是重要物資,但是因為老供應商的產品品質比較穩定,所以我們就不想太麻煩了。”案例分析:檢驗科長回答的理由不能成立。既然可以進行小試,說明工廠有檢驗能力;這些產品又是重要物資,因此應該進行進貨檢驗,而不是單純的外觀驗證。這不能由供應商的新老來推理是否檢驗。本案違反了標準“743採購產品的驗證”規定的“組織應確定並實施檢驗或其他必要的活動,以確保採購的產品滿足規定的採購要求。”【案例16】某公司程式檔生產和服務提供控制程式規定:“本公司不需要對生產過程進行確認,因為生產中沒有特殊過程。”審核員問:“什麼是特殊過程?”質管部長說:“指生產過程的輸出不能由後續的監視或測量加以驗證的過程,或使用後才能發現問題的過程。我公司產品均可以進行測量,也沒有僅在使用後才能發現的問題,因此不存在這種特殊過程。按照我們對ISO9001標準”52生產和服務提供過程的確認的理解,我們沒有標準所說的那種過程,當然也就不存在過程的確認了。”案例分析:這裏很容易產生誤解。實際上對於不是標準752所指的那種過程(常稱為“特殊過程”)之外,其他的生產過程,尤其是對產品品質有直接影響的關鍵工序,同樣存在著對過程的確認,這就是按照標準“751生產和月良務提供的控制”的要求,對獲得表述產品特性的資訊、必要時的作業指導書、適宜的設備、獲得監視和測量裝置並進行監視和測量及放行、交付和交付後活動及有關的人員要求等的控制要求;而且當這些條件發生變化時,也存在著再確認的要求。因此,嚴格來講,本案程式檔的寫法違反了標準“75l生產和服務提供的控制”的有關規定。【案例17】某試劑廠產品包裝盒上注明,產品保存溫度為2SC,產品有效期為1年。審核員看到許多已經包裝好了的產品堆放在走廊裏,溫度計顯示走廊溫度為25C。審核員問保管員:“這些產品放在這裏多久了?”保管員說:“不一定,快的時候1天就運走,但有時後可能放置1周時間。因為我們冷庫條件有限,放不下這麼多產品,只好堆放在走廊裏了。”審核員問:“在這麼高的溫度下放這麼久,對產品會有什麼影響?”保管員說:“我們的產品在室溫條件下,實際上放置兩周也不會壞,我們以前做過試驗,沒問題的。”審核員要求查看有關的試驗記錄,管理員說:“我們做過試驗,就是沒有記錄。”案例分析:本案違反了標準“755產品防護”的有關規定。如果以前確實做過在室溫下保存時間的試驗,應該保存試驗記錄,並在該產品的貯存管理規定中說明在室溫下保存所允許的最長時間。因此沒有提供試驗記錄,違反了標準“824產品的監視和測量”的“應保持符合接收準則的證據。”【案例18】某廠生產混凝土攪拌站,屬大型設備,總重量達數十噸。其中主要的一道工序是框架的焊接,框架承受的重量很大,而且工作時震動很強。審核員檢查了5台電焊機,其中焊接電流指示有3台是用電流錶,2台沒有電流錶,只是用搖臂指標表示。由於焊接電流大小直接影響到了產品的焊接品質,審核員詢問工人:“電流指示經過校準嗎?”工人說:“沒有,但是應該沒問題,我們都有經驗,憑經驗就知道電流是否合適。”工廠的焊接檢驗規程)上規定,對於焊接只是用肉眼進行外觀檢驗。案例分析:由於焊接電流大小直接影響焊接品質,因此應該對於焊機上的電流指示進行校準。這裏違反了標準“76監視和測量裝置的控制”的“a)對照能溯源到國際或國家標準的測量標準,按照規定的時間間隔或在使用前進行校準或檢定”的規定。由於框架承重很大,因此檢驗規程上只規定了進行外觀檢驗是不夠的,應該添置必要的檢測設備,例如超聲波探傷儀等進行檢驗,以保證焊接品質。這裏違反了標準“76監視和測量裝置的控制”的“組織應確定需實施的監視和測量以及所需的監視和測量裝置,為產品符合確定的要求提供證據。”【案例19】審核員在工廠銷售科看到顧客來信反映上個月採購的產品包裝盒內的說明書給錯了。銷售科長說:“我們查了一下發現是印刷廠給印錯了,為此我們立即把倉庫裏尚未發出的那批產品說明全部進行了更換。並且我們對供應科的採購員也進行了批評,還扣發了他當月的獎金。”審核員問:“那麼對於上批產品發出的去向是否進行了跟蹤,並把說明書進行了更換?”銷售科長說:“沒有,因為我們的用戶都是老用戶,他們對於產品很熟悉,一般不會出問題的。”案例分析:銷售科這樣做是不全面的,還應該對於發出去的產品進行追溯,並把正確的說明書給顧客寄去。否則,很可能產生嚴重的後果,我們不能靠椎測顧客不會錯用來決定處理方式。本案違反了標準“852糾正措施”的“a)評審不合格(包括顧客抱怨);”的規定。並且,由於對發出去的產品沒有追蹤,也違反了標準“751生產和服務提供的控制”的“)放行、交付和交付後活動的實施。”的規定。【案例20】程式檔規定,必要時應對產品進行追溯,其追溯路徑為:產品合格證隨工單領料單。審核員看到,在領料單上沒有領出原料的批次號或進貨日期。審核員問檢驗科長:“這樣能由成品追溯到原材料的來源嗎?”科長說:“這是個問題,不能追溯到來源。”審核員又問:“如果要求你們在領料單上注明批次號或進廠日期,能做到嗎?”科長:“可以做到。”案例分析:領料人應該在領料單上注明原料的批次號或進廠日期,這樣做可能麻煩一些,但是當產品發生問題時,可以在產品實現的全過程實現追溯,查到問題的根源。本案違反了標準“753標識和可追溯性”的規定“適當時,組織應在產品實現的全過程中使用適宜的方法識別產品。”【案例21】某廠產品聲稱執行國家標準,標準規定:“產品的檢測溫度為25C士1C,濕度60”。但是審核時發現檢驗室並沒有溫濕度控制手段。審核員問:“溫濕度問題如何解決?”檢驗員說:“上次審核時已給我們開出了不合格報告,由於考慮到資金緊張,而且同行業其他廠對該產品的檢測也不考慮溫濕度的影響,另外該標準是推薦性標準,我們可以參照執行,進行一些改動,因此決定將該條件刪除。”檢驗員出示了廠經理辦公會的決定,取消對溫濕度的要求。在銷售科,審核員看到與顧客簽定的銷售合同上,填寫的產品執行標準仍然是該國家標準。案例分析:國家標準有強制性和推薦性標準。對於推薦性標準,是建議企業採用,沒有強制要求。但是如果企業對外聲稱是執行的GBTXXXX,則該標準對於企業就是強制性的了,即要求企業百分之百執行該標準,否則不能聲稱執行此標準。當然,可以說是“參照執行GBTXXXX標準。”本案違反了標準“824產品的監視和測量”的“這種監視和測量應依據所策劃的安排,在產品實現過程的適當階段進行。”【案例22】某鄉辦企業承接開關廠開關櫃箱體的焊接加工,審核員發現焊點間距分佈不均勻,問工人:“工藝指導書對於焊點間距有沒有規定?”焊工回答:“工藝沒有規定,我們都是很熟練的焊工,憑經驗就知道應該掌握的焊接間距。”審核員在查看焊接工藝時看到對於箱體每邊有焊接點數的規定,但沒有間距要求。但是在檢驗科查閱焊接檢驗規程時看到規定:“焊點應該分佈均勻,兩點之間距離應為10cm土2cm。”上述兩份檔均由總工程師批准。案例分析:本案的焊接工藝和焊接檢驗規程對焊接的要求不同,說明文件之間沒有協調一致,違反了標準“4.2.3檔控制”的“)檔發佈前得到批准,以確保檔是充分與適宜的。”這種情況在審核中經常發現,原因在於領導在審批檔時,只是履行形式,沒有認真地把檔審查一遍,以便將不合理或矛盾的地方排除。【案例23】審核組在審核某鑄造廠時,在稀土鐵矽合金熔煉車間的檢驗記錄中看到,記錄的“出爐溫度”欄內填寫的都是1100C。現場操作沒有看到測溫儀錶,審核員問:“對於溫度你們是怎麼檢測的?”檢驗員說:“應該用紅外測溫儀,但是我們覺得溫度測的不准,因此我們的記錄是憑經驗寫的。”審核員要求出示測溫儀的校準記錄,檢驗員由辦公室取來檢定證書,證書表明該儀器是上個月剛剛送到區計量檢定所校準完畢,結論是“合格”。審核員問檢驗員:“你們使用紅外測溫儀多長時間了?”檢驗員不好意思地說:“也就這次為了認證才買的,大家使用不習慣,就沒有用。”審核員進一步查看熔煉檢驗規程,上面規定:“使用測溫儀檢測溫度,應在熔煉溫度達到1100C時出爐。”案例分析:既然測溫儀是剛剛校準完畢,說明儀器是好的,檢驗員不使用儀器測溫,違反了熔煉檢驗規程的規定,是檢驗的有章不循。違反了標準“824產品的監視和測量”的“這種監視和測量應依據所策劃的安排,在產品實現過程的適當階段進行。”檢驗記錄上的記錄欄“出爐溫度”與熔煉檢驗規程所說的“熔煉溫度”不同,檔矛盾,這違反了標準“423檔控制”的“)檔發佈前得到批准,以確保檔是充分與適宜的。”【案例24】某建築裝飾構件公司對外承接樓宇室外的裝修設計和飾品加工任務,在設計室審核員看到員工們正在使用CAD軟體進行裝修效果圖的設計。設計室內有工作電腦十餘台。審核員問工作人員:“你們公司有多少台電腦?”工作人員回答:“有30多台吧”。審核員:“全公司都哪些部門使用電腦?”工作人員回答:“技術檔案、財務、銷售、車間統計、工藝等部門都有電腦。我們正在計畫建立公司內部的局域網,以便實現管理的自動化。”審核員:“你們經常上網嗎?”工作人員:“各科室都有人上網。”審核員:“你們公司對電腦有沒有主管部門?對於電腦的使用,例如上網下載檔、查殺病毒等有什麼規定沒有?”工作人員回答:“我們公司沒有電腦主管部門,好在大家對電腦都很熟悉,有了病毒一般自己都能解決。”在銷售科,審核員發現由於電腦感染了病毒,電腦裏的客戶檔案丟失,銷售員正在為此而大傷腦筋。案例分析:電腦管理是目前我國企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前一段時間中美之間爆發的“駭客大戰”也暴露了我國許多企業對電腦防病毒的意識太差。凡是使用電腦進行工作的組織,尤其是經常需要上網的部rl,應該對電腦的使用管理起來。首先要確定電腦的主管部門,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對於電腦的使用,包括上網、查殺病毒、檔下載、檔備份、外來軟體的使用、電腦中檔的編碼、檢索等作出明確的規定,並由主管部門定期檢查。電腦的管理屬於“基礎設施”的控制,也屬於“檔控制”,因為電腦中的資料都是檔。因此上例違反了標準“63基礎設施”及“423檔控制”的規定。【案例25】在機加工車間,審核員要求查看本月的檢驗記錄,審核員在翻閱時詢問檢驗員:“檢驗員在檢驗記錄上簽名表示什麼?”檢驗員:“表明已完成檢驗工作。”但是審核員發現,檢驗記錄上檢驗員簽名已簽到31號,而今天才20號。檢驗員說:“反正是我一個人檢驗,這樣是為了方便,所以就提前簽完名了。”案例分析:在檢驗記錄上簽名,表明檢驗結果的負責人。當還沒有進行檢驗時就把名字簽上,這明顯地違反了標準“824產品的監視和測量”的“應保持符合接收準則的證據。”【案例26】塗料廠進貨檢驗規程規定應對每批採購的物資進行進貨檢驗。審核員在質檢科查閱進貨檢驗記錄發現,3月15日和3月20日兩批進貨的鈦白粉,合在一起只提供了一份檢驗報告。檢驗員說:“這都是一個廠的產品,所以我們就出一份檢驗報告了。”案例分析:這屬於檢驗的有章不循,違反了標準“743採購產品的驗證”的規定。【案例27】在採購部,審核組看到採購部工作手冊中規定採購部品質目標的一個內容是:“採購物資合格率100。”審核員問採購部經理:“採購來的物資能保證都是100合格嗎?”經理說:“凡是不合格的物資我們都退貨,所以進庫物資可以保證100合格。”審核員問:“你們對於退貨的情況有記錄嗎?”經理答:“沒有記錄。”案例分析:既然不合格的物資都退貨,當然進庫的物資應是100合格了。這個目標定的意義不大。採購部可以把目標改為,例如“進貨物資一次交驗合格率98”。採購部應該記錄供方進貨物資的一次交驗結果,這實際上也是對供方的一次評價記錄,每個月進行匯總分析,以便對供方合格率進行控制,作為對供方品質重新評價的依據。本案違反了標準“74l採購過程”的“應制定選擇、評價和重新評價的準則。評價結果及評價所引起的任何必要的措施的記錄應予保持。”【案例28】在某電熱水器廠市場部審核員瞭解對於顧客滿意程度的調查情況。市場部經理很高興地說:“我們兩個月前剛剛進行了一次廣泛的顧客滿意程度調查,在銷售我公司產品的商店發放滿意程度調查表,由於我們人手不夠,還請了一些學生來幫忙。”審核員問:“發放了多少份調查表,回收情況怎樣?”經理:“大概發放了六、七百份,基本上都回收了。”邊說邊叫小王把調查表拿來。小工拿來一大擦已回收的調查表。審核員查看了調查表的內容,上面羅列了很多問題請顧客回答,例如“您對我公司產品品質是否滿意?”、“您對我公司產品售後服務是否滿意?”、“您對我公司產品有何改進的建議?”等等。在翻看調查表時,審核員發現有三份調查表中,顧客反映產品外觀電鍍層有脫落現象,雖然不是關鍵部位,但是很影響美觀;另外還有顧客反映熱水出水口有發生漏水的現象。審核員問:“對於這些調查表是否進行了統計分析?這些問題你們如何處理的?”經理:“最近由於工作忙,又趕上旺季,因此還沒來得及處理。”市場部的品質目標規定:“對於顧客反映的問題,根據情況,最晚應在兩周內給予答復。”案例分析:兩個月前進行的顧客滿意程度調查,到現在還沒有統計分析,這失去了調查的意義。不能光收集資料而不分析,這違反了標準“84資料分析”的“組織應確定、收集和分析適當的資料,以證實品質管制體系的適宜性和有效性,”同時也違反了“82l顧客滿意”的規定。審核員看到的三份調查表反映的顧客抱怨,工廠沒有按照市場部品質目標的規定執行,違反了標準“852糾正措施”的“組織應採取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發生。”及“a)評審不合格(包括顧客抱怨);”【案例29】某鄉鎮潤滑油廠希望通過品質管制體系認證,於是請來諮詢公司進行現場瞭解情況。在車間諮詢師看到一個大的攪拌罐,下面用煤火加熱。車間主任介紹說,這個罐裏放的是基礎油,我們加人添加劑,邊加熱邊攪拌。諮詢師問:“為什麼不用蒸汽或電加熱,而用明火?”車間主任說:“由於我們目前資金緊張,因此只好用煤火代替蒸汽加熱。好在我們一直很注意安全,因此沒發生過問題。”諮詢師說:“這樣做是明顯違反安全規定的,應對設備進行更改。這時廠長插話說:“別的公司也是這麼做的,聽說也通過了認證。”案例分析:用煤火加熱油罐,明顯地違反了安全操作的規定。如果企業不改變這種做法,說明在基礎設施方面資源配置不足,沒有滿足申請認證的基本條件。本案違反了標準“63基礎設施”的“b)過程設備(硬體和軟體)”的規定。【案例30】在某建築公司業務部進行審核時,審核員查閱公司承擔的當地鄉政府辦公樓建設開工的有關文件。結果發現該專案的中標日期是5月3日,而工地開工時期卻是4月1日,公司與甲方簽定的施工合同為4月20日。審核員問業務部經理:“這是怎麼回事?”經理笑著回答:“這種事兒誰都明白,招標只是個虛的。跟當地鄉政府搞好關係,施工許可證還沒發下來就進駐工地了,其他手續都是後補的。”按照國家規定:建築業必須實行招投標制度,實行公平競爭。案例分析:這種現象在實際中常有看到,從品質管制體系標準的角度來看,公司這樣做明顯地違反了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的規定,這也說明在公司有關的人員中關於應符合法律法規要求的意識太差。本案違反了標準“51管理承諾”的“a)向組織傳達滿足顧客和法律法規要求的重要性;”的規定。【案例31】在某試劑廠質控室,審核員看到有一台從德國進口的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審核員問室主任:“這台儀器你們如何校準?”主任回答:“技術監督局的人說他們不能校準,還想派人到我們這裏來學習如何使用呢。”審核員說:“難道你們自己就沒辦法校準了嗎?”主任想了一會兒說:“我們每年參加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的比對,他們提供標準物,我們進行測試,然後把我們的結果與靶值比較,結果都很滿意,這算不算校準呢?”並出示了今年3月份比對結果的結論。審核員:“這當然是校準。你們公司有幾台這樣的儀器?”主任:“在開發部還有一台。”審核員:“他們也參加比對嗎?”主任:“他們沒有參加比對。”審核員:“你們與他們進行過比對嗎?”主任:“正式的比對試驗沒做過。”案例分析:質控室的生化自動分析儀與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進行比對,這種校準方法是可行的。由臨檢中心發放標準物到各實驗室,大家獨立測量,評估各實驗室測量值與所設靶值之間的偏差。這樣可以考察各實驗室的設備、人員、環境等各方面的因素對檢測的影響。這種校準的方法稱為“MAP”(“計量保證方案”)。在本例中,質控室還應編制校準規程,按照規程與開發部的自動分析儀進行比對,這樣就完成了對檢測儀器的校準工作。質控室沒有做這方面的工作,違反了標準“76監視和測量裝置的控制”的“a)當不存在上述標準時,應記錄校準或檢定的依據;”【案例32】審核員在某化工廠矽酸鈉生產車間,看到由銷售部發來的4月15日出口韓國產品的生產計畫上面產品的參數名稱均寫的是英文。審核員問車間主任:“你們懂得英文嗎?”主任:“我們不懂,但這種產品我們很熟,看數字也能猜到指的是什麼項目。這事兒我們過去也向銷售部提過,他們也沒有回答,結果還是老樣子。”審核員翻閱了24月份的生產計畫單,發現出口產品的計畫單都寫的是英文。案例分析:銷售部應該將出口生產計畫翻譯成中文,這是確定與產品有關要求的最起碼的條件。本案違反了標準“72l與產品有關要求的確定”的規定。【案例33】在某藥廠倉庫,審核員要求查閱710月份的進貨檢驗記錄。審核時發現,7、8兩個月的藥材含水量記錄多是6二、75、63等不同的具體數字,檢驗員說這些都是實測的結果;而9月份以後的記錄均為8審核員問:“為什麼這些結果數字都一樣?”檢驗員說:“用儀器檢驗太麻煩,對於粉狀的原料還較容易,把含水量測定儀的探針插人麻袋就行了,但是對於大塊的原料,我們還得烘乾、用天平稱量,很費事。我們檢驗員憑經驗用手一捏就知道含水量是否合格,所以就都填寫8了。而且含水量對產品品質影響不太大。”審核員看到進貨檢驗規程中規定對於進貨原材料應使用儀器進行含水量的檢驗。案例分析:本案是檢驗的有章不循,違反了標準“824產品的監視和測量”的“這種監視和測量應依據所策劃的安排,”【案例34】某公司生產系列高壓矽堆,據總經理說他們生產的都是定型產品,因此沒有設計開發的工作。審核員在現場審核時看到一位技術員正在對某種新型高壓矽堆進行測試,審核員問:“這是定型產品嗎?”技術員回答:“這是我們剛剛由外單位引進的新產品,目前正在工藝調整階段。”審核員問:“對於工藝的轉化你們做了哪些工作?”技術員答:“由於該類型產品我們從來沒有生產過,而且還要增加一些新的設備,加上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我們在工藝科的指導下已反復做了十幾遍試驗了,估計最近就可取得成功。”審核員要求查看這方面有關的技術資料,例如產品的立項、策劃、工藝轉化的記錄等等,技術員說:“我們沒有把設計開發納人品質管制體系,因此這方面的記錄很不規範。”審核員問公司經理:“為什麼不把設計開發納人品質管制體系控制?”經理回答:“聽說標準對技術開發的控制要求很麻煩,因此我們就不納人管理了。”該公司申請認證的範圍是“高壓矽堆系列產品的製造、銷售”。案例分析:對引進工藝的消化、吸收、轉化也存在著設計開發的工作。公司既然申請認證的範圍覆蓋了高壓矽堆系列產品,就應把與此系列產品有關的各個產品實現過程都納入品質管制體系的控制範圍。本案違反了標準“12應用”的“當本標準的任何要求因組織及其產品的特點而不適用時,可以考慮對其進行刪減。”所規定的刪減條件。【案例35】在某建築裝飾構件生產廠,其產品是由水泥、沙子和各種添加物按配比攪拌均勻後,在模型中放人玻璃纖維布及加強筋,然後填人混合料而成。審核員看到在車間四周有許多已由模型中脫模的產品靠牆而立。審核員問檢驗員:“這些產品檢驗了沒有?”檢驗員說:“我們是百分之百檢驗,檢驗完一件就拉到外面場地去,因此這些是沒有完成檢驗的產品。”審核員問:“有沒有可能出現已經檢驗完而來不及拉出去的產品?”檢驗員:“有時候也可能有,但我們都能記住哪些是檢驗完的。”審核員看到,產品擺放比較混亂,因為由模型中脫模出來的產品時間不同,有快有慢,因此到處都可能有已經完成的產品,但是產品上沒有任何檢驗狀態的標記。案例分析:這是產品的檢驗狀態標識不明的問題。即使檢驗員能記住產品的檢驗狀態,但是由於現場到處都擺放著產品,難免沒有混淆的時候。檢驗員可以使用粉筆在檢驗合格的產品上打“勾”,對不合格品在不合格部位打“叉”,就可以對產品的狀態進行標識了。本案違反了標準“753標識和可追溯性”的“組織應針對監視和測量要求識別產品的狀態。”【案例36】在質管部工作手冊上規定:“定期召開公司的品質例會,對各部門品質情況進行討論交流”。審核員問質管部部長:“你們多長時間召開一次品質例會?”質管部長回答:“一般是半個月開一次。”審核員查看最近半年來的品質例會記錄時發現,有兩次會議時間間隔超過一個月。質管部長說:“那兩次是因為工廠正在趕任務,大家都很忙,因此時間就拖下來了。”案例分析:定期召開品質例會的方法是一種對品質管制體系進行監視和測量的有效手段,因此公司應該堅持按照規定定期召開品質例會。本案違反了質管部工作手冊的規定,違反了標準“823過程的監視和測量”的規定。【案例37】審核組在對公司領導進行審核時,要求管理者代表對於在品質管制體系中自身職責履行情況進行介紹。管理者代表說,我主要是保證作用,具體工作都由質管部組織進行,有什麼不能解決的問題再找我。該公司的管理者代表是由生產副廠長兼任。案例分析:管理者代表的職責在標準中已有明確的規定。但是在許多企業中,往往把品質管制體系的工作都推到下面具體的工作人員身上,總經理或管理者代表很少過問體系的運行狀況。該例中管理者代表由生產副廠長兼任,也不太合適,因為生產與品質是一對既對立又統一的整體,生產者兼管品質缺少公正性。但對於小型企業,由於人員少,可能只好如此了。本案違反了標準“552管理者代表”的規定。【案例38】在建築工地,工人正在進行鋼筋綁紮。工地監理髮現某部位基礎鋼筋直徑偏細,於是要求停工,向設計院詢問。設計院經核對後承認出現了計算錯誤,並說因為是用的電腦輔助設計軟體設計的,設計人一般情況下不再核對計算,可能是電腦軟體用錯了。案例分析:很顯然,設計院對於設計輸出的結果沒有進行驗證。違反了標準“735設計和開發驗證”的規定。【案例39】在供應部審核員看到供方評定記錄表填寫如下:供方名稱霸王焊接材料廠供應的主要產品及類別電焊條A類物資供方位址、電話各部門評定意見滿意不滿意有保留供應部意見生產部意見質管部意見技術部意見銷售部意見財務部意見總經理意見同意列人合格供方名錄審核員問:“質管部和財務部為什麼有保留?”供應部長說:“質管部發現有兩次進貨焊條藥皮有脫落,財務部則認為價格太高。”審核員要求查看其他有關的資料,供應部長說:“每個供方我們都是這樣評價的,除了供方自己提供的資質證明材料外,沒有其他資料了。”審核員問:“對於供方是否有重新評價的規定?”供應部長回答說:“沒有。一般我們在開始時評價一次,除非供方的品質太差,否則以後不會有太大的變動。”案例分析:這裏提供的供方評定記錄表並不適用,因為參加評價的各部門並沒有把具體的意見反映出來。對於同意、不同意或是保留意見,都應表述出來。採用打“V”的方法過於簡單。按照標準的要求,對於供方還應有重新評價的措施,不能只做一次評價就一勞永逸了。重新評價的方法,可以採用對各供方在一段時間內的進貨合格率進行統計分析,或根據需要過一段時間對供方進行一次複評確認等方式進行。本案違反了標準“741採購過程”的規定。【案例40】某化工廠工藝檔規定,對於110”產品的工藝監控,應每小時記錄一次生產流程中管道的溫度、壓力和流量。審核員在檢查8月份的監控記錄時發現,記錄的參數是每3小時記錄一次。生產組長說:“由於工藝十分穩定,沒必要每小時記錄一次。”案例分析:這是生產中對產品監視的有章不循,違反了標準的“824產品的監視和測量”的“這種監視和測量應依據所策劃的安排,”的規定。【案例41】銷售員在外地與客戶洽商銷售合同,這批活雖是定型產品,但工期要求很緊,在正常情況下是無法按期完成的。但是如果不簽這個合同,工廠將損失一大筆收人。銷售員打電話請示銷售科長,科長問了生產部的意見,生產部長在產品需求評審表上的意見是:“在這個時間內我們無法完成,但合同簽不簽我難以發表意見。”銷售科長考慮再三,請示總經理後回答銷售員:“先把合同簽下再說。”總經理在產品需求評審表上簽字表示簽定合同。合同拿回來後,生產部反映在這麼短的工期內根本無法完成任務,但是已開始緊張地安排加工。過了一段時間後,銷售科起草了一份合同更改申請,經科長批准後發傳真給客戶說明由於原材料一時供應不上,要求延期交貨。客戶回電同意,但是價格上要打折扣,科長向總經理請示後同意了客戶的要求。銷售科長向審核員出示了客戶的傳真件。案例分析:這種情況在實際中經常會遇到。從標準“722與產品有關要求的評審”的要求來看,有違規的嫌疑,因為企業並沒有能力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任務。但是總經理已經簽字批准簽定合同,因此從企業的管理方面來看是合法的。關鍵在於事後向顧客申請了延長交貨期,而且得到了顧客同意,這符合標準“723顧客溝通”的要求。這種做法有冒險性,但基於市場競爭,不得已而為之。從標準的角度來看,打了“擦邊球”,還算沒有違反標準。【案例42】在檢驗科審核時,審核員看到檢驗員一邊檢驗,一邊向另一人請教。檢驗科長介紹說,此人是負責該產品設計的高工老張,今天是新產品的第一個批量生產,成品檢驗規程還沒來得及完成,所以特意請老張到現場指導,從檢驗的幾個產品來看,老張很滿意。案例分析:產品的檢驗規程屬於設計開發輸出檔,應該在設計開發輸出階段完成。本案違反了標準“733設計和開發榆出”的設計和開發輸出應包括“C)包含或引用產品接收準則;”的規定。【案例43】在試劑廠包裝車間,許多工人正在往包裝箱內放人裝滿液體的試劑瓶小包裝盒,有些盒子正放,而有些盒子只能平著放。審核員問:“為什麼不能都正著放?”包裝工說:“箱子就這麼大,如果都正著放,就沒法放這麼多了。”審核員看到,在包裝箱的外面已經標識著“不能倒置”的符號,於是問包裝工:“這符號怎麼理解?”包裝工說:“我們把瓶子擰得很緊,不會漏水的。”,並且當場向審核員演示了倒置的情況。案例分析:本案有兩個問題:首先在設計輸出的檔中,為什麼不能把包裝箱設計得正好可以把瓶子都正放?這違反了標準“735設計和開發驗證”的要求。其次,把瓶子倒著放,違反了標準“755產品防護”的要求。【案例44】某汽車制動器廠在與另一家汽車裝配廠簽定的產品研製技術協議書中規定JC型制動器總成需安裝在汽車裝配廠提供的試驗車輛上,在規定的試驗條件下進行磨合試驗。但該制動器廠在研製出樣品進行確認時,沒有與用戶聯繫,而是按照自己制定的磨合試驗方案進行了試驗,便投入了正式生產。案例分析:工廠這樣做違反了與顧客簽定的技術協議,也違反了標準“723顧客溝通”關於當發生“b)問詢、合同或訂單的處理,包括對其修改;”時,應與顧客溝通的要求。【案例45】某廠的品質方針就是一句話:“品質第一”。案例分析:該廠的品質方針過於簡單,按照標準“53品質方針”的要求,方針的內容應該滿足5個方面的要求: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