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静默草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2)通过对比的手法,了解草原的特点并体会作者的感受。(3)培养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灵感和一定的景色写作能力。2、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教师重点点拨并讲解课文中的关键内容。(2)自主、合作探究法、讲解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对草原景色的独特感知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性情。(2)鼓励学生养成观察,分析,思考客观世界的良好习惯,品味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教学重点:(1)一些难字的读音和难词组的意思(2)草原的特点,魅力的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独特感受、情感,及人生哲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以吉祥三宝歌曲导入新课。问:刚才同学们听到的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有谁知道?(学生自由发言)明确: 它是吉祥三宝,蒙古族民歌中赞美了草原的美丽、可爱。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在当今文艺界,号称“草原三剑客”( 鲍尔吉原野,歌手腾格尔和画家朝戈三人被称为当今中国文艺界的“草原三剑客”) 之一的青年作家鲍尔吉原野所写的、对草原有独到感受的一篇文章静默草原。(板书课题及作者)2、 请学生介绍自己课前预习的作者知识:鲍尔吉原野;蒙古族,近年来以散文创作为主。号称“草原三剑客”( 鲍尔吉原野,歌手腾格尔和画家朝戈三人被称为当今中国文艺界的“草原三剑客”)之一,著有散文集掌心化雪、惟一的橘子惟一的灯等。现在在辽宁公安报任职,除作家的身分之外,他还是一位人民警察。二、整体感知学生听课文录音,用笔划出生字词。听完课文录音以后,学生利用现有工具书相互交流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教师检查。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下列几个词语,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前瞻(zhn) :向前方的远处看;向将来看。簇(c)立 :聚集成堆地挺立着 .迥(jing)然不同:形容差得很远。穹(qing)庐 :借指天空。摩挲(su):用手抚摩三、课文讲解,合作探究这篇课文景物描写不多,侧重于抒情、感悟。结合作者对草原的感受出示问题,然后再逐步引导学生思考。1、作者在对草原的一种独特的情感基础上,抒发了对生命的富有哲理性的思考,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同学们仔细地朗读课文,找出在课文中体现在哪里?教师点拨:对比就是拿两种事物来对照比较。教师提示学生先看14自然段。、草原的景观: 一样的风景,辽远而苍茫。草原的特点: 给人的感受是惊慌。名山园林: 都有新景物可观,景随步移。教师提示学生看56自然段。、蒙古牧人看草原的方式: 眯着眼睛前看,牧人却是在“享受”草原。想在眼里装填一些苍茫。城里的人看草原风景的方式:大睁着眼睛,城里人是在寻找草原。因而困惑。从而得出草原的特点是: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看是感官的,外向的。感受则包括感触、感情、感想,它不光是外来的刺激的反应,而且还是内心激发出来的。2、学生齐读第78段思考:为什么草原具有看不到与看不尽这两种特点?(让学生讨论回答)具体分析:草原是辽阔无边的,所以看不到,而草原的又是变化多端,就使得我们无法抓住草原的某一特点,所以“看不尽”。明确:草原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远方与天际接壤),草原的变化多端(但在阳光与起伏之中,又幻化出锡白、翡翠般的深碧或雾气中的淡蓝)。板书:看不到与看不尽3、学生自读910自然段。思考:“草原在单一中呈现丰富。”单一与丰富是否矛盾?(不矛盾)以文中的句子解释(学生回答)具体分析:“在单一中呈现丰富。”也就是说,丰富是蕴涵在单一之中的。草原首先给人以单一感。“这颜色无疑是绿”,“无疑”也就是说,不用怀疑,草原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大片的大片的绿。“草就是海水,极单纯”这都表现了草原的单一,然而,这种单一,“在阳光与起伏之中,又幻化出锡白、翡翠般的深碧或雾气中的淡蓝。”“在连绵不断中显示壮阔。”这就是草原的丰富。正如作者指出的“草原在单一中呈现丰富。”明确:“这颜色无疑是绿,但在阳光与起伏之中,又幻化出锡白、翡翠般的深碧或雾气中的淡蓝。”“草就是海水,极单纯,在连绵不断中显示壮阔。”板书:单一中呈现丰富4、师生共读第911自然段,体会哪些地方用了对比的手法?草原:每一点都是草原的中心。可以接触草原,抚摸、打滚、甚至过夜 ,交待了草原的另一个特点:中心不定和可接触性,大海:观者在岸边,眼前和身后迥然不同。以上活动都行不通。在第10段中,作者通过对比,指出草原是没有边际的,每一点都是草原的中心,可以接触、抚摸,他们用心去看草原,这就是草原之子对家乡深沉的爱。4、齐读第11段。思考:(1)草原具体给作者怎样的感受?(2)文中的“自由”指的是什么?“不自由”又是什么呢?(同学们思考讨论一会儿,提问一些同学)。明确:(1)明确:是“自由”而又“不自由”的,易让人觉得没安全感,有种被遗忘的,甚至是迷茫的感觉。(2) “自由”是相对于景光的,景光,可以给人自由的感受。但“人”,是复杂的动物,在自由的环境里,未必就是自由的,文中的作者就是如此的,他,在“自由”之后又感到“不自由”,这种不自由实际上就是作者的心灵写照。他觉得自己在这里没有依靠,好象被世界遗忘了似的。在广阔的大环境里,所以,觉得自己的生命的那么地渺小那么地“微不足道”。于是就说 “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局促。”对草原的感受。已大致梳理了。作者的感受是“自由”的又是“不自由”的,他对草原的情感,又将是怎样的呢?一起朗诵课文的第13自然段。思考: “母牛”和“烈马”两个反差的意象。 母牛,让人想到什么?明确:用“母牛”这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温柔之爱,全身心投入的敬仰之爱,易让人想起“母亲”的意象。而“烈马”却正好与“母牛”相反。火热的爱,不顾一切的爱,甚至有点野蛮的爱。5、有了这样迥然不同的感情,情感的源头是什么?映射出的人生态度是什么?(同学思考,自由发言。)明确:(肯定同学们的回答。)作者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善忘”的豁达。由于作者是沉稳的,不喜张扬的。所以,在他的眼里,草原也必然是“静默”的,不是通常所说的“喧闹”的。6、在文章的最后,作者说: “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 现在我们来一同思考“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这里“善忘”是忘记什么?对未来的态度,如何在静默中观望?明确:“善忘”实际上是对人生的豁达与洒脱,是一种对人世间的烦扰的不计较“在静默中观望”是一种坦然自若的不张扬的沉稳。观望未来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永葆一颗纯净的心。“静默”一词始终贯穿全文,从草原的特点暗含着看草原应用心去感受,这种感受是发自内心的,所以作者站在草原上“凝立冥想”最后以“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点明题旨 。四、课堂小节静默草原这篇课文格调细腻柔情,情感深沉,富有哲理性。对生活的感受信手拈来,似散而不散,情感的流露是不动声色的。不同一般的写草原的“喧闹”。更多的是在抒情感。文章的结构,从草原特点到作者的感受,到作者对草原的情感,再到作者的人生观、态度。文本始终贯穿“静默”。五、布置作业1、背诵11段。2、布置一篇小作文:描写一段自己所熟悉的景物,表达一定的情感,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跨栏考试题及答案
- 中级财务会计(北方工业大学)知到智慧树答案
- 新安全生产法培训试题(含答案)
- 天津历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 实验动物助理技师模拟题+参考答案
- 中学生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知到智慧树答案
- 化妆品相关法规考核试题(附答案)
- 2025年度税务单证审核及报税合同
- 2025年食品级储存空间租赁合同
- 2025年度道路拓宽土方运输合同范本
- 内蒙古职工考勤管理制度
- GB/T 21220-2024软磁金属材料
- 《数字媒体技术导论》全套教学课件
- 吉林大学介绍
- 卫浴设备安装技能的培训与认证
- NB-T+10488-2021水电工程砂石加工系统设计规范
- 废气处理工程协议
- SH/T 3158-2024 石油化工管壳式余热锅炉(正式版)
- QCSG1204009-2015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 学校幼儿园消防安全风险自查检查指南
- 厚积落叶听雨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