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第一单元4第4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后达标检测含2019届新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20版高考历史第一单元4第4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后达标检测含2019届新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20版高考历史第一单元4第4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后达标检测含2019届新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20版高考历史第一单元4第4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后达标检测含2019届新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2020版高考历史第一单元4第4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后达标检测含2019届新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滨州高三期末)明初,废行省设三司,“三司”并立,各司其事,互不统属,彼此牵制。明中后期,中央派遣巡抚、总督等大员掌管军政事务,起初只是临时差遣,置罢不常,后来常驻久任、开府置幕。这反映了明代()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政治制度不断成熟 D地方机构办事高效解析:选B。中央政府通过直接派遣的地方大员,直接掌控地方权力,表明中央集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故B项正确;中央派遣专职官员掌管地方军政事务,使得地方的权力削弱,故A项错误;中央派遣地方专职要员并不代表政治制度的不断成熟,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地方机构办事效率的相关提及,故D项错误。2(2019重庆模拟)随着内阁制度的形成,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以达成谅解。同时,内阁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了行政质量与效率。这反映了明朝()A内阁拥有一定议政权 B削弱六部加强君权C创设了集体议事制度 D分割事权相互牵制解析:选A。材料“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说明内阁拥有一定议政权,故A项正确;由材料内阁“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了行政质量与效率”,不能推断出加强君权,故B项错误;C、D项材料没有涉及。 3(2019惠州模拟)始纂于弘治十年(1497年)的大明会典是记载明代典章制度为主的官修史书,然而在该书中始终没有将“内阁”单列章目,仅将内阁职权附于翰林院(最高学术机构)之下。这主要是因为()A内阁地位无足轻重 B皇帝权力过度膨胀C内阁不是法定机构 D阁臣多来自翰林院解析:选C。内阁地位举足轻重,却始终不是法定的国家机构,既无实际决策权,也无行政权,只是皇帝的顾问机构,故C项正确;明代内阁地位举足轻重,故A项错误;内阁本身就是皇权膨胀的产物,且材料中明代官修史书没有把内阁单列为典章制度,其原因与皇帝权力膨胀无关,故B项错误;D项不是主要原因,与材料缺乏严密的逻辑,故D项错误。4(2019肇庆模拟)万历初,张居正为首辅,人称“张相公”,他认为自己“所理者,皇上之事也,所代者,皇上之言也”,“居正请广纳阁员,诏即令居正推。居正因推礼部尚书马自强、吏部右侍郎申时行入阁”。由此可以推知明朝()A皇权高度集中B内阁首辅大权独揽C形成君臣共主的理政格局D内阁拥有国家政治的决策权解析:选A。万历年间首辅权力的膨胀反映了皇权的高度集中,故A项正确;内阁首辅的权力来自皇帝,不能独掌大权,故B项错误;首辅听命于皇帝,故C项错误;首辅具备一定的参政权,而不掌决策权,故D项错误。5(2019渭南模拟)宋代读书人无论在位与在野都敢于品评朝政,力争“正君心”“得君行道”,但明代知识分子很少议论时政,王阳明就要求门人恪守“君子之思不出其位”。这主要由于明代()A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 B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C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D政治环境的逐渐恶化解析:选D。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入朝为官,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政治命运联系在一起,故而敢于批评时政;明朝时期,为了加强皇权,对读书人采取八股取士等政策,使得知识分子失去了以往儒家的进取精神,不得不采取独善其身的办法。故D项正确。6(2019东北师大附中模拟)明代的乡试和会试,考试内容除了经义和八股文外,还有史、策、论、律诗等。其中策一项,对其内容明确界定:“凡对策,须参详题意,明白回答,如问钱粮即言钱粮,如问水利即言水利,孰得孰失,务在典实,不许敷衍繁文。”据此可知明代的科举考试()A形式僵化限制严格B考核内容注重“经世致用”之学C不再重视儒家经典D要求考生所学的知识全面务实解析:选D。“考试内容除了经义和八股文外,还有史、策、论、律诗等”表明考核内容全面,故D项正确。材料未反映形式是否僵化,故A项错误;考核内容全面,不是注重“经世致用”,故B项错误;明代科举考试的内容是儒家经典,故C项错误。7清朝末年北京出现“近支排宗室(皇族近支),宗室排满,满排汉”的民谣,反映了当时()A清政府已经众叛亲离B民族矛盾成了主要矛盾 C清政府政治集权不断加强D满汉官僚间矛盾尖锐解析:选C。根据题目中“近支排宗室(皇族近支),宗室排满,满排汉”得出清末清政府加强集权,故C项正确;A项表述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题干中的民谣体现的是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与民族矛盾无关,故B项错误; D项表述与题目中“近支排宗室”无关,故D项错误。8清代内务府是独立于政府行政机构之外,自成体系,管理皇室、皇族一应事务的机构。内务府官员属流官,定期更换。另外,内务府财政收入不仅来源于皇帝私产,也来源于国家财政收入;内务府的财政支出,不仅用于宫廷,也用于军费、赈济等。材料表明()A清政府具有家国同构的特征B皇室特权是清政府腐败的根源C清朝中央权力处于分散状态D内务府是国家行政机构的补充解析:选A。从材料可知内务府是管理皇室事务的自成体系的机构,但是它的收入与支出却是既有皇帝也涉及国家,体现出家国一体的特征,故A项正确。9(2019江西重点中学盟校联考)清史稿:“任军机者,自亲王外,其领袖者必大学士,唐元三公尚不及也。”这表明()A军机大臣位高权重 B内阁学士的地位尊崇C军机处控制了内阁 D军机与内阁相互牵制解析:选B。据材料“其领袖者必大学士”可知重用内阁大学士,据“唐元三公尚不及也”可知内阁大学士地位尊崇,故B项正确;“军机大臣位高权重”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内阁,故C项错误;材料也未体现军机处与内阁相互牵制,故D项错误。10(2019淮南模拟)唐宋时期重要官员的任免需要经过皇帝和宰相商量,而清朝中枢机构的任职多由皇帝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中常有“行走”这一具有临时差遣性质的字眼。这表明()A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B文官政治日益成熟C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D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唐宋时期官员的任免需皇帝和宰相商量,宰相的意见会影响皇帝的定夺,清代中枢的任职大多数由皇帝自己遴选,说明君主专制加强,故A项正确。11据清会典记载:“每日钦奉上谕,由军机处承旨,其应发钞(抄)者,皆下于阁。内外陈奏事件,有撰(折)奏,有题本。撰(折)奏或奉朱旨谕旨,或由军机处拟写随旨;题本或票拟钦定,或奉旨改签。下阁后,谕旨及奏撰(折),则传知各衙门钞(抄)录遵行;题本则发六科,由六科传钞(抄)。”这说明雍正时期()A军机大臣获得部分决策权B内阁变成军机处下属机构C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D内阁变为承递文件的机关解析:选D。根据“应发钞(抄)者,皆下于阁”“下阁后,谕旨及奏撰(折),则传知各衙门钞(抄)录遵行”可见内阁主要任务就是传抄、承递文件,故D项正确;“每日钦奉上谕,由军机处承旨”可见军机处没有决策权,故A项错误;“其应发钞(抄)者,皆下于阁”不能体现内阁与军机处的上下级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描述了清代命令的传递、行使过程,没有体现君主专制,故C项错误。12(2019太原模拟)史载,清乾隆皇帝推崇两汉经学,多次在经筵讲学(大臣为皇帝讲解儒家经典的活动)中对程朱理学提出质疑;在刊印儒学经典时,更重视五经而冷落宋儒推崇的四书。这反映出乾隆时期()A皇帝推动儒学复兴 B经世致用思潮兴起C思想领域渐趋保守 D君主意图控制思想解析:选D。乾隆皇帝推崇两汉经学质疑并冷落程朱理学,意在树立一种新的思想权威,即意图控制思想,与儒学复兴无关,故D项正确,A项错误;两汉经学更注重训诂考据,不注重经世致用,故B项错误;两汉经学重视对经典的考据与诠释,弥补了此时衰落中宋明理学空谈义理的弊端,因而无法得出思想领域渐趋保守的结论,故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9茂名五大联盟学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古代中国,西周的封君封臣制经过春秋战国几个世纪的磨合、演变,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一制度极其严密、坚固,其内在的传承性也极其顽强。那么究竟是什么使中国的皇权专制政体如此无懈可击、无缝可钻、坚如铁桶?国家原则和家庭伦理同构的高度垄断的国家学说和意识形态、具有共同信仰和基本由知识分子组成的庞大的官僚统治队伍、对经济生活无孔不入的行政控制恐怕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中国封建专制社会超稳定结构的三大支柱。中国古代皇权从来没有在法律和制度层面上被分割过,无论君权是君主一人独享还是实际上被别人分享甚至被完全架空,但整个社会的所有政治权力的最终归属在法律和名义上都定于一尊,专属君主。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玄学兴起,但是这些宗教始终没有形成一种独立的政治组织和政治力量和中国的皇权对抗,相反,它们很快被融入主流意识形态当中。材料二在西欧封建社会,王权实际上处于和贵族、教会、自治的城市等各种相对独立的政治力量和政治权力并存的局面,它们既配合,又斗争,即使在以“神授王权”为标志的君主专制最典型、君主权力最集中的时期,君主从贵族、教会、城市收回的行政权、司法权也是不彻底的。英国是西欧封建君主制度发展较早较完备的国家,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率兵征服英国后,随后王权强化,但英国封建君主始终受到封建大贵族的制约,最典型的是对国王征税权的限制。“王权强化的同时,封建贵族接二连三地伸张他们的权利。国王要求贵族提供特别(即额外的)捐助,必须征得贵族的同意。”相对于王权来说,宗教组织或教会往往又拥有独立的政治经济利益,王权为寻求自身的巩固和垄断,往往还要屈从于宗教组织和教会,以取得他们的支持。均摘编自凤凰文化中西君主专制制度的区别(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欧封建君主制不同于古代中国之处,并简要分析其影响。解析:(1)第一小问特征,根据材料一信息“西周的封君封臣制经过春秋战国几个世纪的磨合、演变,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一制度极其严密、坚固”“其内在的传承性也极其顽强”“国家原则和家庭伦理同构的高度垄断的国家学说和意识形态、具有共同信仰和基本由知识分子组成的庞大的官僚统治队伍、对经济生活无孔不入的行政控制恐怕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整个社会的所有政治权力的最终归属在法律和名义上都定于一尊,专属君主”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从国家原则和家庭伦理同构、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庞大的官僚统治队伍、对经济生活无孔不入的行政控制等角度分析。(2)第一小问不同之处,根据材料二“王权实际上处于和贵族、教会、自治的城市等各种相对独立的政治力量和政治权力并存的局面,它们既配合,又斗争”“英国是西欧封建君主制度发展较早较完备的国家,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率兵征服英国后,随后王权强化”“宗教组织或教会往往又拥有独立的政治经济利益,王权为寻求自身的巩固和垄断,往往还要屈从于宗教组织和教会”归纳;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以从对当时与后世影响的角度来说明。答案:(1)特征:产生较早,存在时间长;体系严密坚固;具有传承性;君主大权独揽,皇权独尊。原因:先秦政治文化制度的整合;家国同构的原则;庞大的官僚统治队伍及对意识形态和经济生活的控制;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服务皇权;小农经济需要强大君权的保护。(任答三点即可)(2)不同之处:君权未能实现高度集中,存在制衡君主的外部力量;产生时间较晚,存在时间较短;教权控制意识形态,教权高于王权。影响:加剧了中世纪欧洲的纷争与落后;客观上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为近代欧洲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借鉴。14(2019邢台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中国古代公文文种演变概况表。时期文书概况西周周王通过诰、誓、命、训、令等文书来管理国家,这一时期文种简单,划分粗略秦汉秦汉时期文书的文种体系日益庞大,划分也越来越细,比例最大的有两类,一类是君对臣的专用文种(诏敕类),一类是臣对君的专用文种。从下行文种来看,秦代的诏敕文书主要有“制”和“诏”,据史记解释:“命为制,令为诏。”“制”和“诏”分别是皇帝颁布重大命令和一般命令时使用的文种。到了汉代,诏敕文书的文种有所增加,蔡邕独断卷上记载:“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 唐朝唐代的正式公文有15种,主要的变化在君臣专用文种。其中皇帝专用的文种除原有的制、诏、令、册外,新增和变动的主要有批答和敕,需要指出的是,在“王言之制”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堂贴”,是开元后中书门下(又称政事堂)独立指挥百司的公文文种,“堂贴”不必奏请皇帝批准,由三省宰相直接裁决,集体签署,其公文效力相当于国家最高政令 明清明代皇帝专用文种有10种,新增了谕旨,又称圣谕(上谕),有宣谕、口谕、手谕,其中手谕如需保密,可以不抄发,而到了清代,这种保密谕旨逐渐制度化。而在臣子上奏的文种中,有一特殊的公文“密疏”,是可直达御前的整理自何庄古代公文文种变迁原因探析等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的题目。从材料“这一时期文种简单,划分粗略”“秦汉时期文书的文种体系日益庞大,划分也越来越细,比例最大的有两类,一类是君对臣的专用文种(诏敕类),一类是臣对君的专用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