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高考语文总复习(十一) 3.2.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专项突破练(1).doc_第1页
【全程复习方略】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高考语文总复习(十一) 3.2.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专项突破练(1).doc_第2页
【全程复习方略】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高考语文总复习(十一) 3.2.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专项突破练(1).doc_第3页
【全程复习方略】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高考语文总复习(十一) 3.2.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专项突破练(1).doc_第4页
【全程复习方略】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高考语文总复习(十一) 3.2.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专项突破练(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程复习方略】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十一) 3.2.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专项突破练1.(2014湖北八校联考)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梅花张道洽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梦寻梅方岳野径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马蹄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注】方岳:南宋诗人,字巨山,号秋崖,诗人一生坎坷,屡遭贬谪。金貂是汉代的官饰,玉华是唐代的宫殿名。(1)两首诗在刻画“梅”这一意象时,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试做简要分析。(4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两诗都是用周围环境的幽僻烘托梅花,不同之处是张诗实写梅花,方诗虚写梅花。答案:相同点:两诗都采用了烘托的手法。(1分)两者都通过周围环境的幽僻来烘托梅的精神。(1分)不同点:梅花主要采用实写。实写梅的生存环境、清高之格和疏野之性。(1分)梦寻梅主要是虚写。诗中梅的形象均为诗人梦中所见。(1分)(如果答到其他方面,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2)两首诗借“梅”的形象所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4分)答:_答案:梅花主要表达诗人对梅花不随俗浮沉,坚贞品性与顽强的生命力的赞扬。(2分)梦寻梅主要表现诗人对仕宦生涯的决绝态度和对自由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2分)2.(2014黄冈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黄州陆游 局促常悲类楚囚,迁流还叹学齐优。【注】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指处境窘迫之人。齐优:齐国取悦于人的优伶。仲谋:即孙权,据说曹操攻吴时见孙权军队很整齐,于是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1)“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一联采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4分)答:_答案:采用借景抒情和拟人手法。(2分)“江声不尽”,似表英雄无尽之恨,“天意无私”,上天不因为人有未竟的事业而让时间停留。(1分)表达了对时光流逝,自己报国无门的感慨。(1分)(2)“生子何须似仲谋”一句化用前人语句,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_答案:“生子当如孙仲谋”是曹操对孙权虽似骂而实为发自内心的赞语,(1分)陆游在诗中化用此语,正话反说,(1分)慨叹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寄寓了诗人对朝廷极度不满之情。(2分)3.(2014黄石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眼儿媚宋石孝友愁云淡淡雨萧萧,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数竿修竹,几叶芭蕉。【注】萱草又名“谖草”,古人以为此草可以忘忧。杜甫佳人诗中有“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句。(1)本词上片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其中两种简要分析。(4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先点出手法,再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答案:情景交融。(1分)通过“暮暮复朝朝”的惨淡愁云和萧萧淫雨,营造了阴郁沉闷、迷蒙伤感的氛围,表达出对心上人的强烈思念之情。(1分)想象(从对方着笔、虚实结合)。(1分)作者遥想心上人别后无心梳妆,容衰体瘦。从对方着笔,寄托自己的无穷思念。(1分)比喻。(1分)把眉比作山峰,把腕比作美玉;无心梳妆如山峰“翠减”,容衰体瘦似美玉“香销”。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心上人的青春靓丽和对自己的强烈的思念之情。(1分)叠词连用。(1分)“淡淡”摹阴沉之天色,“萧萧”状淅沥之雨声,“暮暮”“朝朝”写愁云苦雨持续时间之长。叠字的连用引读者身临其境,且烘托渲染了阴郁沉闷、迷蒙伤感的气氛。(1分)(答出两种手法且分析合理给4分)(2)有人评价结处三句“一句一景而含不尽之意”,试简析其“不尽之意”。(4分)答:_答案:这三句不是简单写景,它们无不关合着忧思,有利于更加充分表现诗人对心上人的无尽思念。(1分)既得萱草却仍不能解忧,反衬忧思满怀难排难解,极言相思之切。(1分)“修竹”引自杜甫诗句,只见“修竹”而不见佳人,自然会睹物伤情。此处用典,含蓄委婉地表达出落寞之感和相思之情。(1分)“芭蕉”更是加愁添恨之物,在孤独怅惘的相思之时,“几叶芭蕉”则令孤独、怅惘、相思越发浓烈。(1分)4.(2014鄂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惜琼花张先汀白,苕水碧。每逢花驻乐,随处欢席。别时携手看春色。萤火而今,飞破秋夕。汴河流,如带窄。任身轻似叶,何计归得?断云孤鹜青山极。楼上徘徊,无尽相忆。(1)词的开头以“汀白,苕水碧”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简要赏析。(4分)答: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作答此类题首先需要抓住所给的景物的特点,大体把握其基调,如由“白”与“碧”可知此景为乐景,此情为乐情,然后对意境或图景的特点加以概括,再用简略的语言把意境或图景描绘一下即可。答案:描绘出了一幅明丽的画面:汀上花盛开,洁白似雪;苕溪青波涟涟,水色如碧。(2)这首词主要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怀人思归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4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作答时,应先点明表达技巧,通过上下片内容来看,此词主要通过春与秋的对比、昔日的欢乐与今日的落寞的对比表达了怀人的思归之情。答案:对比。(1分)词人将昔日故乡春光的艳丽和今日异乡秋色的萧索进行对比,又以昔日的纵情宴游、意气风发与今日的独倚高楼、落寞消沉进行对比,将怀人的思归之情在节序交替和情事变故中层层演绎出来。(3分)(言之成理即可)5.(2014十堰质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赠刘司户李商隐江风扬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已断燕鸿初起势,更惊骚客后归魂。汉廷急诏谁先入,楚路高歌自欲翻。万里相逢欢复泣,凤巢西隔九重门。【注】刘,博学能文,性耿直,有澄清天下之志。李商隐对他非常推崇。宣宗大中元年,诗人奉命出使南郡。次年正月南返时,与被贬官的刘相遇,李商隐写此诗相赠。(1)请简要分析“已断燕鸿初起势”运用的修辞手法。(4分)答:_答案:运用比喻,把刘比作大雁,说他刚刚要施展才华就遭到贬官,如同大雁刚要展翅高飞就断了翅膀,既赞扬了刘的才华和志向,又对刘的遭遇深表同情。(写到比喻给2分,分析给2分)(2)诗中说“欢复泣”,请联系具体内容,说说诗人为什么而“欢”,又为什么而“泣”。(4分)答:_答案:为老友万里相逢而欢。为老友坎坷的命运而泣,为自己长期受排斥而泣,为贤才远离京城、国家动荡不安的命运而泣。(每点1分)【加固训练】1.(2014黄冈中学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临江仙陈与义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注】本篇当为宋室南迁,陈与义在建炎三年(1129)避金兵流寓在湖南、湖北一带,逢端午感怀而作。午日:端午节,阴历五月五日,为纪念屈原而设。戎葵:蜀葵,夏日开花,有向阳特性。(1)试析“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4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结构技巧。“万事一身伤老矣”在下片的开始,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答案:承上启下。(2分)上片写自己离开了都城,才无所用,报国无门,所以发出了这样愤懑的感叹。而下片是说自己虽老,但心诚志坚,然而这也只有向千年之前的屈原诉说,体现了作者的无奈和坚守。结构上是结住上片,开启下片,内容上是为情感的深化和转折铺垫。(2分)(2)试分析本词最主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4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可以从用典、对比、衬托等手法分析。答案:一是用典(借古抒怀),借用屈原的史实,表明自己的志坚及无奈。(1分)上片以“高咏楚词”开篇,透露出节日中的感伤心绪和壮阔胸襟:屈原的高洁品格给词人以激励,他高昂地吟诵楚辞,同时深感流落天涯之苦,节序匆匆,自己却报国无门。下片“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面对湘江,作者虔诚祭酒,并联想这杯中之酒一定会流到汨罗江。从高歌其辞赋到酹酒江水,深深地显示出词人对屈原的凭吊以及强烈的爱国情感。(1分)二是对比和衬托。(1分)词的上片用榴花与红舞裙对比,以过去的春风得意突显时下的落寞和愤懑。词的下片用“一身伤老”与“戎葵凝笑墙东”对比,衬托了此时心中的冷寂(或者理解为自己身虽老,但也会像这戎葵一样永远不改自己向阳的宿志,爱国的热情)。(1分)【规律方法】用典抒情用典抒情,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来抒情。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语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迹故事,借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以抒发某种思想与情感。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言少意丰的效果。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首诗用了如下典故:孙仲谋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对英雄的怀念,表达了收复失地的理想。南朝宋武帝刘裕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北伐的决心。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他曾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了一座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诗人将今昔对照,内心沉痛。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以致惨败。作者借此事咏叹当时南宋近事,即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张浚北伐,在符离(今安徽宿县)兵败事。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前三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主战派的期望,还借此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进行讽刺和谴责。2.(2013长春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8分)张主簿草堂赋大雨(金)元好问淅树蛙鸣告雨期,忽惊银箭四山飞。长江大浪欲横溃,厚地高天如合围。万里风云开伟观,百年毛发凛余威。长虹一出林光动,寂历村墟空落晖。【注】本诗写于正大五年戊子(1228),金将领完颜彝在大昌原击败蒙古军。百年:代指人生,这里指诗人自己。(1)请分析诗歌前两联描摹雨景的精妙之处。(4分)答:_答案:听觉与视觉相融合,首联先写雨前树声、蛙鸣,后写大雨突至的画面,引人入境,动人心魄。(2分)侧面烘托,颔联借长江的浪涛和天地合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