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 桡足类的培养 桡足类的营养丰富 据分析 其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 比枝角类还要高一些 但是桡足类的缺点是它躲避鱼类捕食的能力委强 能够在水中边疆跳动 并迅速改变方向 特别是幼鱼不容易吃到它 另外 某些桡足类品种还能够咬伤或噬食金鱼的孵和鱼苗 因此 活的桡足类只能喂给较大规格的金鱼 桡足类在一些池塘 小型湖泊中大量存在 也可以大量捞取晒干备用 桡足类和枝角类一样是鱼 虾 蟹类的天然优质饵料 海水 淡水和半咸水中均有分布 是继轮虫 卤虫之后的又一良好活饵来源 近年来 国内外对桡足类 枝角类的研究 培养技术等做了大量的工作 国外进展较早 已经可以连续持久地做恒定数量的培养 以期替代和减少对卤虫的用量 中国虽进行土池灌水引种 施肥培养桡足类和枝角类 但由于桡足类个体偏大 游动快速 不适于鱼 虾幼体的摄取 加之 半咸水的沟渠能自然繁生大量的桡足类和枝角类 尤其是枝角类 在每年的春 夏 秋季节 即使在污水区也可以大量繁生 致使水色发红 俗称红虫子 需要用时 人们可以自行采捕 故而忽视了对它们的培养应用技术的研究 近年来 由于卤虫价格昂贵 人们又逐渐转向对桡足类和枝角类的培养和应用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 桡足类的小型培养 在室内进行 1 培养目的 从生物饵料的角度出发 室内小型培养的目的 是研究培养种类的生长 繁殖和生活史 食性和饵料 环境因子 培养方法等 为大量培养提供资料 2 桡足类的小型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1 培养种的选择 选择的培养种 应当是鱼 虾类的优质饵料 对环境适应力强的近岸半咸水种类 容易培养 食物链短的滤食性种类 适宜大量培养 发育快 排卵次数频繁 产卵持续时间长 繁殖量大的是较理想的种类 在天然水体中大量出现的优势种 容易大量培养 值得重点培养研究 2 驯化 方法是用桡足类原生活水体的水把采回的桡足类先养在一个稍大的容器内 试养数天 使其适应实验室的条件 包括温度 盐度 光照等的驯化 3 培养密度 室内小型培养桡足类的接种密度 一般以100 1000个 L为宜 4 饵料 培养桡足类 饵料的供应是最重要的 滤食性和混食性桡足类的培养 多培养单胞藻类为其饵料 5 水质 首先对培养成用水要进行过滤 消毒等处理 其次要换水 适量充气 弱充气为主 或以搅拌代替充气 每天搅拌3 4次 6 防止细菌的过量繁殖 二 桡足类的大量培养桡足类的大面积生产性培养 分为建池 清池 进水引种 施肥培养桡足类的饵料生物 浮游藻类 培养管理和捕捞等六个方面 一 建池1 建池位置在中潮线以上 高潮时可进水 达到设计进水深度 2 池底为泥沙或泥质 池壁不渗漏 池底平坦 3 要有进水闸门或涵管 4 最好能有引入淡水通道 以调节比重 5 池塘面积1 2亩为宜 深80 100cm 最好有两只塘 预防一个塘培养桡足类发生变异 二 清池1 排干水 暴晒3 5天以杀死敌害 同时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 增加肥力 同时进行整池 平整池底等 2 进少量水用下列药物清池 1 40 80ppm漂白粉 2 2ppm鱼藤精 3 10ppm敌百虫泼洒后 漂白粉3 5天失效 用鱼藤精约一个月才能失效 敌百虫10天失效 可进行桡足类培养 三 进水引种进水闸门或涵洞用80目筛绢过滤进海水 阻挡鱼虾进入 而桡足类可进入池中 四 施肥培养浮游植物进水达到要求深度后 进行施肥 第一次施肥 绿肥600 700公斤 亩 牛粪300 400公斤 亩 人尿150 200公斤 亩 硫酸铵1 5 2公斤 亩 第一次施肥后10天第二次施肥 施肥量约为第一次的一半 以后追肥要根据池中浮游植物量来调节 五 培养管理1 池水中浮游藻类数量主要受施肥量的影响 施肥量过大 藻类繁殖过快容易使水质恶化 严重时引起桡足类大量死亡 反之 浮游植物量过小 不能满足桡足类的需要 简单的观察方法是看池水的透明度和水色 透明度在20 40cm之间表示池水中浮游植物适量 透明度大于40cm表示浮游植物不足 要施肥 透明度小于25cm表示浮游行植物过量 要进新鲜海水进行调节 2 控制水位及保持正常比重水位应保持在80 100cm左右 水位下降不利培养 如因太阳暴晒而使水位下降 比重上升 最好引入淡水 如不能引入淡水 只好进新鲜深水 调节比重 3 注意水质变化高温季节水质容易恶化 严重时引起桡足类大量死亡 要保持水质除施肥适量外 要及时进水也十分重要 六 捕捞培养桡足类到一定密度时进行捕捞 捕捞用100目筛绢作成捕捞网 捕捞方法可以用手抄网 拖网或闸门加网放水进行 各地因地而异 捕捞的桡足倒入放有新鲜海水桶内 达到一定密度要及时投喂 以免引起死亡 闸门或涵洞放水起捞 要在池水肥料过剩的情况进行 如池水中肥料不足时 不能用此法 此法能引起池水肥力外流 几种单胞藻对婆罗异剑水蚤群体增殖的影响 提要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三角褐指藻 Phaeodactylumtricornutum 和不同种单胞藻单独喂养及混合喂养对婆罗异剑水蚤Apocyclopsborneoensis群体增殖的影响 经10d的培养 初步得出 三角褐指藻对婆罗异剑水蚤适宜的浓度为20 104 50 104cell ml 在4种单胞藻中 等鞭金藻 Isochrysissp 效果最好 扁藻 Platymonashelgolandica 次之 小球藻 Chlorellasp 最差 几种单胞藻混合喂养婆罗异剑水蚤 其群体增殖效果总体上比单种藻类喂养来得显著 还就不同浓度的藻类及不同种藻类单独或混合喂养对婆罗异剑水蚤群体增殖的影响进行讨论 有关桡足类培养 Mullin1963年 Haq1972年 Zurlini1978年 Kahan1982年和Davis1983年先后做过连续世代培养 繁殖及与生态条件关系的研究 1 国内曾就细巧华哲水蚤 Sinocalanustenellus 日本虎斑猛水蚤 Tigriopusjaponicus 双齿许水蚤 Schmackeriadubia 尖额真猛水蚤 Euterpeacutifrons 和婆罗异剑水蚤等进行过培养研究 有的还做过饵料实验 2 4 一般说来 发育快 生殖周期短 而且是广温 广盐和广分布 生活力较强 食物链较短的近岸半咸水种类较易培养成功 3 婆罗异剑水蚤是符合上述条件的种类 因此选择它作培养对象 本文对厦门湖采集的婆罗异剑水蚤进行室内培养 研究不同单胞藻单独喂养和混合喂养以及同一种藻类不同浓度对其群体增殖的影响 以筛选出适合藻类和浓度 为今后大面积培养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婆罗异剑水蚤系1995年4 5月份在厦门湖采集的 实验室所用的海水经60 m孔径的滤膜过滤 自然海水比重为1 020 盐度约28 实验所用的烧杯为500ml 装入已配好各种实验藻液150ml 放入6只带卵囊的婆罗异剑水蚤 每天先配好含相应浓度的新鲜藻液水 然后虹吸实验杯中大部分水 再倒入新鲜藻液水 虹吸管头部套400目筛绢 以防止幼体被吸出 所有实验均于28 的恒温培养箱进行 每个浓度均设有2个平行组 经过10d的群体培养 然后 用3 福尔马林同时加入所有实验的烧杯中 以固定所实验的动物 后鉴定各期幼体并计算其数量 婆罗异剑水蚤雌体两侧各挂1个卵囊 每个卵囊平均17个卵粒 每只则以34个卵粒计算其增殖率 日平均增殖率参考了陈世杰 1988 的公式 N0为开始培养时桡足类的密度 Nt为t时间 日 时桡足类的密度 t0 t1为起始与终止的培养日 为桡足类的日平均增殖率 2结果2 1不同浓度的三角褐指藻对婆罗异剑水蚤群体增殖的影响三角褐指藻的浓度分别为10 104 20 104 40 104 50 104 80 104 100 104和200 104cell ml等7个梯度组 从图1可见 经过10d不同浓度三角褐指藻的培养 婆罗异剑水蚤的幼体出现不同的数量 在藻类浓度20 104 50 104cell ml的浓度中 婆罗异剑水蚤有高的增殖率 最高增殖率出现在40 104cell ml的藻类浓度中 其中 无节幼体数量达30只 桡足类幼体达28只 日平均增殖率高达0 22 表1 藻类浓度超过40 104cell ml后 其增殖率随藻类浓度的升高而下降 在三角褐指藻浓度200 104cell ml时 仅见到1只无节幼虫和6只桡足幼体 其日平均增值率仅为0 02 说明高的藻类浓度对婆罗异剑水蚤的繁殖有抑制作用 图1不同浓度的三角褐指藻对婆罗异剑水蚤增殖的影响 10d 28 Fig 1EffectoftheconcentrationofPhaeodactylumtricornutumonthereproductionofApocyclopsborneoensis 10d 28 表1婆罗异剑水蚤在不同浓度三角褐指藻中的增殖率 2 2不同藻类对婆罗异剑水蚤群体增殖的影响三角褐指藻 等鞭金藻 小球藻和扁藻 饵料浓度均为10 104cell ml 经过10d的群体培养 可以看出 在相同浓度的4种藻类中 婆罗异剑水蚤群体在等鞭金藻中的繁殖率最高 其桡足类幼体数量高达82个 图2 日平均增殖率达0 28 其次为扁藻 其增殖率也达22 日平均增殖率达0 25 而效果最差为小球藻 经10d增养仅有6只桡足幼体 日平均增殖率仅为0 13 表2 图2不同藻类对婆罗异剑水蚤增殖的影响 10d 28 表2不同藻类中婆罗异剑水蚤的增殖率 10 104cell ml 2 3混合饵料对婆罗异剑水蚤群体增殖的影响本实验采用小球藻 三角褐指藻 小球藻 等鞭金藻和三角褐指藻 等鞭金藻3组混合藻类进行婆罗异剑水蚤群体增养 每种藻类浓度均为50000cell ml 而每组总浓度为10 104cell ml 经过10d群体增养 以三角褐指藻 等鞭金藻这组的增殖效果最好 其无节幼虫数和桡足幼体数分别为61只和79只 日平均增殖率高达0 31 而小球藻 三角褐指藻效果最差 2种幼体数分别为35和39只 图3 日平均增殖率仅为0 25 表3 但总体来说 混合投喂比单独投喂的增殖效果较好 图3混合饵料对婆罗异剑水蚤群体增殖的影响 10d 28 表3婆罗异剑水蚤在混合铒料中的增殖率 总浓度10 104cell ml 3讨论本研究发现 在藻类浓度为20 104 50 104cell ml时 婆罗异剑水蚤群体繁殖率高 这比一般的浓度高出4 5个数量级 是否与不同种类要求饵料浓度不同有关 据刘卓1989年报道 岩崎用单鞭金藻和双鞭金藻 浓度各20 104cell ml 再加骨条藻长链9000条 ml为饵料 培养海洋伪镖水蚤 Pseudodiaptomusmarinus 取得很好的培育效果 该藻类的浓度与作者的结果十分接近 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 不同种单胞藻对婆罗异剑水蚤的群体增殖有不同的影响 王渊源1984年比较了几种藻类氨基酸的含量 由高到低依次为三角褐指藻 扁藻 小球藻和金藻 这与本实验结果藻类排列的顺序不大一致 在这4种藻类中 等鞭金鞭是最好的饵料生物 在不少桡足类和其他种类培育中已显示其良好效果 3 由于它无真正的细胞壁 只有十分薄的固质膜 易被消化 并富含类胡萝卜素 金藻昆布糖及脂肪 5 营养丰富 同时它和扁藻一样 具有运动的鞭毛 在静止状态培养中 不易沉底 显示出良好的饵料效果 而小球藻和三角褐指藻培养婆罗异剑水蚤效果较差 可能与它们有较厚的细胞壁有关 其中前者有纤维素细胞壁 后者有硅质细胞壁较不易消化 它们均无运动能力并易沉底 此外 它们能分泌有毒的代谢产物 特别是小球藻 1 因此 用它来作为婆罗异剑水蚤的饵料是不适宜的 另外 在这4种藻类的培养中 小球藻和三角褐指藻先于金藻和扁藻进行培养 因此也可能受到藻龄的影响 Loozanoff等1963年曾指出 当藻类培育达到生长停滞期或下降期时 用它来培养幼虫 则幼虫生长停止 等鞭金藻单独投喂婆罗异剑水蚤 其群体的增殖效果也相当不错 可以判断 在混合饵料中它起着重要作用 甚至在预备实验中 出现金藻单独投喂效果 增殖率55 优于混合投喂 小球藻与等鞭金藻4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5G技术驱动下的2025年互联网医疗在线问诊质量控制报告
- 文化传播公司品牌营销与推广策略制定
- 玩具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并购案例分析-洞察及研究
- 助听器验配师能力提升B卷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夺分金卷)
- 视觉符号传播规律-洞察及研究
- 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2025年政策利好与投资风险提示
- 中级银行从业资格之中级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综合检测提分(历年真题)附答案详解
-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能力检测试卷含完整答案详解(全优)
- 自考公共课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AB卷
- 专升本练习题附答案详解【培优A卷】
- 2025新版企业员工劳动合同范本
- PCR实验室基因扩增检验人员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全国版图知识竞赛(中学组)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2025年西藏自治区三支一扶人员招募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2025年富县辅警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6届张家港市达标名校中考语文模试卷含解析
- 保密观试题含答案2025年
- 柏拉图教育思想体系解析
- 奶茶线上活动方案
- 军训医疗知识培训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全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