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文明建设.ppt_第1页
水生态文明建设.ppt_第2页
水生态文明建设.ppt_第3页
水生态文明建设.ppt_第4页
水生态文明建设.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何涛 水生态文明建设 目录 一 水生态文明的内涵二 水生态文明的现状三 当前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四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五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特点六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 五位一体 框架七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措施八 案例分析 一 水生态文明的内涵 学习目标 1 水生态文明的概念是什么 2 水生态文明建设要突出哪几个层次的内涵 3 这些层次的内涵分别指的是什么 一 水生态文明的内涵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 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重要基础 水生态文明是指以人水和谐为核心思想 从自然规律出发的实现水与经济 社会之间的良性循环的发展状态 一 水生态文明的内涵 水生态文明建设要突出三个层次的内涵 即文明的理念 文明的行为及文明的效果 第一 水生态文明的理念就是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 第二 水生态文明的行为是坚持节约优先 保护优先 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 循环发展 低碳发展 形成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环境的空间格局 产业结构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从源头上扭转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一 水生态文明的内涵 第三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效果就是建立一个山清水秀 生机盎然的美丽中国 按照这种内涵的界定 应该区分水利工作中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部分和水生态系统保护的内容 不可将所有的水利工作如防洪等都定性为水生态文明建设 二 水生态文明的现状 学习目标 1 我国水生态方面的问题包括哪几个方面 2 问题的源于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原因 二 水生态文明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人和水的关系在不断变化 由被动适应逐步演变为主动改造 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 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快速增大 1949年全国水库仅20多座 目前已经超过9 8万座 2010年的全国有效灌溉面积是1949年总灌溉面积的4倍 二 水生态文明的现状 改革开放后 我国城市人口由1978年的1 7亿增加到2011年的6 9亿 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猛增到2011年的47 3万亿元 工业更是快速发展 在取得这些惊人的社会经济发展成就的同时 我国大气 土地 水等生态环境系统的质量却不断下降 生态环境的下降和退化反过来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 水生态文明的现状 1 水生态环境现状水生态方面的主要问题包括如下几方面 1 北方地区水资源开发过度北方地区普遍存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问题 部分地区已十分严重 华北 西北等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超过80 部分地区超过100 河道断流现象普遍 二 水生态文明的现状 据调查 514条天然情况下长年有流的主要北方河流中 有49条河流发生断流 断流河段长度35 部分河流萎缩严重 河流功能衰减或基本丧失 较20世纪50年代 全国湖泊面积减少了15 大于10km2的湖泊中有231个发生不同程度的萎缩 其中89个干涸 干涸面积4289km2 天然陆域湿地面积减少了28 二 水生态文明的现状 2 东中部水污染严重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东中部环境污染压力巨大 水质恶化 湖泊富营养化 地下水污染 土壤污染 作物污染等现象较普遍 不仅威胁生态安全 也危及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和子孙后代的福祉 二 水生态文明的现状 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达617 3亿t 七大流域水系被污染水灌溉的耕地约3250万亩 216 67万hm2 据报道 全国约有3亿亩 2000万hm2 耕地正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威胁 占全国农田总数的1 6 部分水源与土地还受化肥 农药 残膜以及工厂化养殖粪便的污染 地下水较严重污染的城市占64 全国水功能区的达标率仅45 左右 二 水生态文明的现状 3 水生生物栖息地被破坏水量丰沛地区水能资源开发无序 河流生态连续性破坏严重 生物栖息地及洄游通道多重阻隔 生态功能不断降低 生物物种 尤其是濒危 消失速度加快 长江流域尤其是上游已经成为水能资源大开发的主战场 珍稀鱼类在不断消失 二 水生态文明的现状 4 渤海生态危机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内海 与外海水交换量小 接纳的污染负荷重 且沿海开发强度大 海上石油开采 渔业生产活动频繁密集 这些都对渤海的生态构成严重威胁 海域污染早已不堪其重 陆上工业废水以及周遭农业面源污染 密集的海上运输和油田开发等 已让渤海面临成为 死海 的危机 二 水生态文明的现状 4 渤海生态危机黄海 东海 北部湾等的近岸海域局部污染较严重 赤潮频发 局部滩涂开发强度大 对两栖动物栖息地产生影响 二 水生态文明的现状 2 问题根源剖析从大的方面来说 我国水生态文明面临的问题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原因 1 客观原因水生态文明问题的科学分析要遵循两个规律 一是自然规律 就是我国的自然条件和水情特点 二是我国的国情 即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 二 水生态文明的现状 自然条件方面 我国人均资源并不丰富 人水争地 生产和生态争水等问题都是水土资源短缺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水土资源空间不匹配等都是基本自然特点 二 水生态文明的现状 社会发展规律方面 我国是农业大国 人口多 粮食安全压力大 农业生产占用着大量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 工业又发展滞后 受技术 市场等方面的影响 我国仍以重化工为主要的工业增长模式 属于高污染高耗水的行业 如钢铁 造纸 水泥 化工等 二 水生态文明的现状 中国实际上已经重蹈了发达国家 先污染后治理 的老路 物质财富尚不丰富的社会 人们的价值观仍停留在经济价值方面 生态观较淡薄 因此 水生态文明方面出现的问题有客观原因和发展规律的制约 有其必然性的因素 对此应有客观认识 二 水生态文明的现状 2 问题根源剖析 2 主观原因自然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起重要作用 但并不是主要作用 主要因素还是人 不应将客观因素作为水生态破坏的借口 二 水生态文明的现状 2 主观原因人类在自身发展中 没有遵循自然规律 适地 适度 适时地调整发展规模及模式 造成人与自然的尖锐冲突 产生诸多的水生态问题 这是根本原因 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二 水生态文明的现状 一是水生态文明的意识薄弱 二是管理和保护力度不足 三是缺乏对水生态系统的科学认知 四是决策机制及体制方面存在固有缺欠 五是水生态系统保护投入不足 三 当前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学习目标 了解当前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 三 当前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深入剖析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分析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思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分析 目前我国在水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三 当前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 缺乏对生态问题的深入思考 没有充分认识到自然界本身蕴含的巨大潜力 比如 湿地具有调节洪水和防止土壤沙漠化的作用 能够滞留沉积物和有毒物质 对改善周边环境 减少温室气体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素有 地球之肾 的美誉 森林具有净化空气 湿润气候 保持水土的神奇功效 被称作大自然的 调度师 三 当前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二 没有充分将自然界本身蕴含的修复 调蓄等功能运用于水利工程建设 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如何有效挖掘自然界蕴含的巨大财富 并将其合理运用于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 是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又一难题 三 当前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三 没有真正把人水和谐思想和水生态文明理念很好地贯彻到水利工程规划 设计 建设 管理各环节 水生态文明建设一经提出 就受到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 对水生态文明理论的研究也随之不断扩大 但在治水思想上仍未真正把水生态文明理念作为指导我国水利发展的战略思想落到实处 四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 学习目标 水生态文明建设都有哪些理论基础 四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 1 自然 人工 二元水循环理论2 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理论3 双向协同调控理论 五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特点 学习目标 水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文明相比有哪些自己特有的特点 五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特点 与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不同 更区别于以人为中心盲目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工业文明建设 讲求人水和谐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其自身结构 发展的特殊性 1 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系统性2 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长期性3 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复杂性 差异性 六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 五位一体 框架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水资源节约 水环境保护 水安全维护 水文化弘扬和水制度保障 五位一体 的有机整体 五位一体 的水生态文明建设系统布局是一个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相互协调 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 六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 五位一体 框架 七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措施 学习目标 1 水生态文明建设分为都有哪些措施 2 每种措施都有哪些内容 七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措施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措施包括四个方面 1 科学配置国家水土资源2 全面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3 构建健康优美的河湖水生态系统4 建立水生态文明的制度保障体系 七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措施 1 优化国家水土资源的总体配置格局水资源配置格局优化方面的具体措施包括两类 1 明确国家水域的空间功能格局 2 合理配置生态 生产 生活用水促进一个地区的水生态文明 既要遵循自然规律 也要考虑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七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措施 2 全面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对人类社会经济系统进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 节约用水 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量 主要措施包括几类 1 严格控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量 结构及布局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总量 结构 效率及布局是决定河道外总用水消耗量 水空间占用及水污染负荷大小的源头和根本 2 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是从源头上规范人类供水 用水 排水行为 保护和改善水生态系统的根本制度 它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七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措施 2 全面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 3 建设节水型社会为了从源头上减少用水和排污 需要建设节水型社会 这是实现 三条红线 目标的重要基础支撑 4 实行清洁生产 发展循环经济应尽可能减少污染物质的排放 降低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对水体的污染负荷 减轻环境压力 七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措施 3 构建健康优美的河湖水生态系统在水质方面 要进行截污导流 生态疏浚 水生态系统重建等工程建设 逐步实现水功能区的全面达标 在水量上 应合理调配多水源 保障河湖的基本生态用水 尊重自然的水循环规律和条件 不可偏离水资源条件 盲目建设水景观工程 空间形态上 要在遵循自然规律前提下 做到河湖相通 河系通畅 岸线生态自然 景美宜居 满足人们对水景观的需要 七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措施 4 建设水生态文明的制度保障体系 1 评估考核制度 2 经济机制 3 意识教育 4 体制创新 5 投入保障 八 案例分析 一 引言芜湖市长下游 地处长三角西翼 长江干流穿而过 区内水系发达 为典型平原水网区 水资源禀赋条件得天独厚 近年来水生态文明建设也已经取得显著成绩 目前 全面实施水生态保护 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 尤其迫切2013年 芜湖被列入全国首批态文明试点城市 八 案例分析 二 水生态文明现状1 水管理与水资源开发开发利用2 防洪与供水安全3 水环境与水生态系统4 水文化与水景观 八 案例分析 三 芜湖水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芜湖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是 构建与本市经济社会 城市发展相适应 相协调的水生态文明体系 立足本市各区生态功能与特色 优化生态功能区空间布局 形成功能完善 协调统一 健康和谐的水生态系统总体布局 造就城市 河畅 水清 岸绿 景美 建设 长江名城 水韵江南 诗画芜湖 八 案例分析 四 总体布局根据自然水系特点和水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