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复习策略.doc_第1页
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复习策略.doc_第2页
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复习策略.doc_第3页
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复习策略.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年高考语文附加题复习策略江苏高考从2008年开始进行新一轮的改革,语文试题中增加了附加题部分。考查的 范围包括:文言阅读、名著阅读、文本材料的要点归纳与分析。笔者认为,对附加题部分的复习应分项训练,化整为零,各个击破。一、文言阅读10分(断句6分,简答4分) 第一题是要求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文或部分断句。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综合考查学生文言基本功,使之读懂文言语段,准确断句。(考试说明) 准确断句,首先要着眼全篇,整体把握,在粗通文意基础上据上下文定夺如何点断,最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读一句断一句;尤其要注意的是,若有一处存疑,则不应乱断,可暂时搁置,继续研读下文,然后据下文理解反推上文文意,在此基础上正确点断。否则会出现连锁反应,一错再错,甚至全军覆没。 其次,要掌握一定的断句方法: (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2)找虚词,定句读。如句首虚词“夫、盖、初、唯、至若”等,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句尾虚词“也、焉、耳、与(欤)、耶、乎”等,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3)依据固定句式,定句读。例如常见的判断句式:者也;反问句式:不亦乎、孰与乎等;被动句式:为所、受于等;其他常见固定句式:得无乎、如何、何以为等。 (4)依据修辞,定句读。看是否有排比 、对偶、对称、 反复、 顶真等修辞。 最后,要多读,加强语感培养。 良好的语感是学习言语的关键。每天早读课,让学生用心诵读考试说明中的古文背诵篇目及其他重要篇目,巩固记诵效果,积累文言词语,更在反复阅读中培养了良好的文言语感,一举三得。古今中外,不论何种语言的学习,只要形成了良好的语感,纵使不太熟悉语法,也能很好地分清句读。 第二题是考查古代文学文化常识。 应对方法:1、收集、整理必修、选修课本中(包括注解、附录)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2、适度向外拓展,整理记录一些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如:重要学者文人的名、字、号、代表作品,文学、文化流派这些有时都是解题的钥匙。2010年考题:四部是我国古代图书的分类名称,分别指哪四类?文史通义作者是清代的哪位学者?2014年考列女传出自那本著作?2015年考世说新语的作者是谁?考查的都是文学、文化常识,且范围很广。第三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把握。应对方法:多读,多翻译,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二、名著阅读15分(多选5分,简答10分) 考纲要求:了解有关名著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但分析近几年的考题,我们会发现,考查的内容越来越细致、具体,包括重要的形象、情节、主题、艺术特色、个人感受等。应对方法: 1、点面结合,范读与精读相结合,既要了解情节梗概和结构特点,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把握全篇的主题思想与语言风格。又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精读其中重要的章节(回),例如a、名著中最能体现重要人物性格的主要情节;b、名著中最能体现作品思想意义的情节;c、名著中最能体现艺术特色的章节,d、名著中对全书思想内容的展开最具意义的章节。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描写技法、语言风格、作品主题等多个侧面作读、写、议结合的专题训练。如进行复述、评点、批注、讨论交流等。 2、化整为零,强化记忆、落实到位。名著考查的内容明显记忆性特征较突出,因此要细水长流,不间断的复习记忆。教师可以帮学生整理出一些重要信息,节省学生的时间,印成讲义,供学生记诵。每周学生之间可抽点时间互相交流提问本周记诵的内容,以便强化。同时,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每周一练,这样,通过记诵、检查、练习再到记诵,达到巩固记忆效果的目的。 3、留下个人的思考。2010年的考题:老人与海中,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结合人物形象,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014年的考题:鲁迅故乡的结尾处,“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因为希望不过是“自己手制的偶像” 接着,“我”又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两个想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反映了作家什么样的心态?2015年的考题:边城中,端午赛龙舟,二老失足落水,上岸后迎面碰上翠翠。翠翠没有说话,到处找黄狗。黄狗泅水而来,翠翠说:“得了,你又不翻船,谁要你落水呢?”翠翠对黄狗说话这一情节,体现了她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类似的题型需要平时阅读及记诵时融入个人的思考及看法,并在笔记上写下来,这对作文素材的积累也大有裨益。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考纲要求:对提供的文本材料要点作归纳,对所论问题作分析,并就艺术性作鉴赏。 回答此类问题,要让学生明确:(1)忌内容交叉,互相包含;(2)忌遗漏要点,词不达意;(3)忌不动脑筋,照搬照抄。应对方法:1、 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的范围。2、整体阅读,通盘把握,学会切分语段的内容,注意信息归纳的全面性、条理性,即不遗漏任何要点,不交叉,不互相包含。3、根据要求,整理加工。分析原文时要提炼要点,理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分清句子的主次轻重,注意因果、条件、假设、转折等语句意思的侧重点。在找到相关内容后,必须进行必要的语言组织,整合相关内容,表述有序,完美呈现,不能照抄原文,必须根据信息要点作必要的分解或合并,并且标明序号,从不同角度,清晰表述。 4、鉴赏,不只要读出言中之意,更要读出言外之意,话中话,话外音,潜台词等。要注意几点:A、对形象语言的解读不能过于泛化和主观化。B、对抽象语言的解读不能没有文本依据和逻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