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二种植业产品成本调查表新旧指标解释对照指标1998年方案(现行)2004年方案调查面积按生产单位和农户当年实际种植面积计算,不按耕地面积、收获面积和计划播种面积计算。如遇灾害全部或部分改种其它作物,则按各种作物实际面积计算。间作、套种的作物按各种作物占有面积折算或按每种作物的亩定额的播种量折算,不要多算或少算。多年生作物(如苎麻、甘蔗)按当年留存的可收面积计算。有的地方按习惯亩计算的,应按实际面积折成市亩。在调查时,按每亩每茬计算,但由于各种农作物生长期长短不同,在研究每亩的全年成本收益时,要结合复种指数进行研究。 除个别品种(杜仲、芋肉、毛竹等)外,各种植业品种均按亩计算。对于蚕茧和山林作物习惯上按株或按张计算的,应折算成亩,具体折算标准由各省自定。按生产者(包括农户、农业企业和统一核算的生产单位,下同)当年实际种植面积计算,不按耕地面积、收获面积和计划播种面积计算。如遇灾害全部或部分改种其它作物,则按各种作物实际面积计算。间作、套种的作物按各种作物占有面积折算或按每种作物的亩定额的播种量折算,不要多算或少算。多年生作物(如苎麻、甘蔗)按当年留存的可收面积计算。有的地方按习惯亩计算的,应按实际面积折成市亩。在调查时,按每亩每茬计算。对桑蚕茧、茶叶等分次采摘(生产)的品种,按每亩全年总产量和总成本计算。除个别品种(杜仲、芋肉、毛竹等)外,各种植业品种均按亩计算。对于蚕茧和山林作物习惯上按株或按张计算的,应折算成亩,具体折算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定。主产品产量按实际产量计算,包括生产单位和农户留存的、出售给国家的、在集市和其它渠道出售的、借出或馈送他人的、账内和账外的。其中:粮食作物按原粮计算(玉米按脱粒后的粒子计算),薯类按干薯计算,豆类按去豆荚后的干豆计算,棉花按皮棉计算,烟叶按调制后干烟计算,花生按带壳花生计算,苎麻按干麻计算,黄红麻按熟麻计算,甘蔗以蔗根计算,甜菜按块根计算,中药材按干货计算。指实际收获的农作物主要产品的数量。主要农作物的主产品为:粮食作物按原粮(标准水份)计算(其中其中玉米指指脱粒后的粒子,按14%的标准水份计算),薯类按干薯计算,豆类按去豆荚后的干豆计算,棉花按皮棉计算,烟叶按调制后干烟计算,花生按带壳干花生计算,苎麻按干麻计算,黄红麻按熟麻计算,茶叶按鲜茶或初制加工后的干毛茶计算,甘蔗以蔗根计算,甜菜按块根计算,中药材按干货计算。主产品产值指生产单位和农户通过各种渠道出售主产品所得收入和留存的主产品可能得到的收入之和。其中售出部分按实际出售价格计算。实际出售价格指按国家计划收购的实际价格(包括国家定价、价外补贴、与产量或收购数量对应的生产扶持费等)、议购价(商业部门或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大批量收购价)、集市贸易价等。自食自用部分和待售的产品按各品种成本数据上报时当地市场平均价格或预计可能出售的价格计算。指生产者通过各种渠道出售主产品所得收入和留存的主产品可能得到的收入之和。其中售出部分按实际出售收入计算,。12月31日之前尚未开始大量出售的产品,按照预计可能出售的数量和收入计算。以实物折抵税费的或以物易物的视作出售,以所折抵金额或所交换物品的市场价格计算出售收入。留存产品(包括自食自用的、待售的、馈送他人的)按已出售产品的综合平均价格和留存数量计算。,但如果调查期内尚未开始出售或尚未大量出售的,应按照当地该产品大量上市后的预计出售价格计算。副产品产值凡是可以利用的副产品如稻草、麦秸、棉杆等,不论生产单位、农户是否入账列为收入,都要计算。对于某种副产品,如当地市场上有出售该种副产品的,一律按市价计算产值;如当地市场上没有出售该种副产品的,产值折算方法由各省(区、市)根据当地情况自行确定。副产品指与主产品密切相关的、一般与主产品属于同一作物不同部分的产品, 如水稻,其主产品是稻谷,副产品是稻草;棉花主产品是去籽后的皮棉,副产品是棉秸、棉籽(为便于核算籽棉价格,棉秸不作为副产品核算)等。而与主产品不属于同一作物的,如棉花地里套种的向日葵,西红柿地里间种豆角等,其套种、间种作物产值不能按副产品产值计算,而只能按照套种、间种作物所占耕地面积分别计算。已出售的副产品按照实际出售收入计算。被利用的副产品(如秸杆还田、沤肥、生火取暖等),如果价值较高,按照当地市场平均价格计算或按市县成本调查机构统一规定的核算价格计算;如果价值较低,副产品利用价值与其利用过程产生的费用大体相当甚至收不抵支的话,则不计算副产品产值。当地市场没有交易的和未被利用的副产品一律不计算其产值。主产品出售数量、出售产值 “每亩主产品出售数量”指扣除农户自食、自用的主农产品外通过各种渠道销售的农主产品数量。具体计算公式为:每亩主产品出售数量(该品种调查面积的总产量自食自用数量)调查面积。 “每亩主产品出售产值”指农户通过各种渠道销售调查面积所生产的主产品所得到的收入。具体计算公式为:每亩主产品出售产值(已售主产品所得收入待售主产品所得收入)调查面积指生产者通过各种渠道出售的主产品数量及实际出售收入。一般按调查期内实际售出的主产品数量和收入计算,。调查期内尚未开始大量出售的产品,按照预计可能出售的数量和收入计算。商品率指生产者本年度生产的产品在下一个生产年度开始收获之前通过各种渠道出售的数量占本年度产量的比率。物质与服务费用使用“物质费用”指标,指在直接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农业生产资料和发生的各项支出的费用,包括直接生产费用和间接生产费用两部分。指在直接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的费用、购买各项服务的支出以及与生产相关的其他实物或货币现金支出。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部分。种籽子费使用“种籽秧苗费”指标,指实际播种使用的自留种籽和购买种籽、种苗、秧苗等支出。自产的按正常购买期市场价格计算,购入的按实际购买的价格加运杂费计算。属于生产单位和农户自行育苗所支付的人工、肥料、农药及塑料薄膜等支出,应分别计入作物成本的有关项目中,不计入种籽费,以免重复。指实际播种使用的自留种籽和购买种子籽、种苗、秧苗等支出。自产的种籽以及、企业或他人无偿提供的种子籽(种苗)按正常购买期市场价格计算,购入的种子按实际购买的价格加运杂费计算。种子籽精选、消毒等种子籽处理过程中耗费的人工计入用工数量,消毒药剂计入农药费,耗用的其他材料计入其它直接费用。属于生产者自行育苗所支付的人工、肥料、农药及塑料薄膜等支出,应分别计入作物成本的有关项目中,不计入种籽子费,以免重复。种子籽用量指实际播种的种籽或购买的种籽、种苗、秧苗的数量。种籽用量一般按重量计算,使用种苗的按株计算,蚕茧按张计算。指实际播种或购买的的种子籽的数量,。均按重量计算。除粮食、棉花、油料作物外,其他品种不必核算种子籽用量。化肥费计算化肥金额时,挂钩平价化肥、政府或企业无偿或低价提供的抗灾肥等按市场价格(或当地规定的化肥综合价格)计算,差额部分计入“其它收入”;其它化肥按实际购买价格加运费计算。指实际施用的各种化肥的费用。化肥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复混肥以及钙肥、微肥、菌肥等其他肥料。其中复混肥包括复合肥和混配肥,复合肥是指用化学方法合成的含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混配肥是指用机械混合的方法加工而成的、含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其他化肥包括钙肥(如生石灰、消石灰)、微肥、菌肥、土壤调理剂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根据其生产许可证(或登记证等)批号分别计入化肥中的“其他化肥”项目或“农药”项目。化肥费的计算方法:购买的化肥按实际购买价格加运杂费计算,政府部门、企业或他人无偿或低价提供的化肥按正常购买期当地市场价格计算。农家肥费包括:生产单位和农户自积的人粪尿和饲养畜禽的粪肥,按生产单位规定的价格计算或按市价计算。在农家肥作价高低相差很大的地区,建议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作适当统一规定,供调查时参考使用。绿肥按种植成本分摊计算,用以沤肥的农作物副产品应折价计入肥料费内。自产饼肥(包括售料返饼)当地有统一规定的按规定价格计算,没有统一规定的按市场价格计算。自制菌肥按成本作价。指实际施用的农家肥的支出。农家肥包括粪肥、厩肥、绿肥、堆肥、饼肥、沤肥、泥肥、沼气肥等。其中:(1)购买的农家肥按照实际购买价格加运杂费计算。(2)生产者自积的人粪尿和饲养畜禽的粪肥、厩肥等,按市价计算。难以采集到当地市场价格的,由市或县级成本调查机构规定折算的价格。各市县农家肥作价高低相差很大的地区,建议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作适当统一规定,供调查时参考使用。(3)绿肥按种植成本(包括物质费用和人工)计算,沤肥按沤制成本(包括沤制用的原料和人工)计算。(4)自产饼肥(包括售料返饼)按市场价格计算,难以采集到当地市场价格的,由市或县成本调查机构规定统一的折算价格。 (5)自制菌肥按成本作价。化肥用量各种化肥用量必须按其有效成份含量折成纯量计算,如二铵含氮46%,含磷18%,则每50公斤二铵折纯量32公斤(64斤)。指生产过程中实际施用的氮肥、磷肥、钾肥及复混肥的有效成份数量。各种化肥用量必须按其有效成份含量折成纯量,如二铵(磷酸二铵)含氮18%,含五氧化二磷46%,则每百50公斤二铵折纯量为32(50公斤18%50公斤46%)64公斤。微肥、菌肥等其他化肥不计算用量。农膜费指生产过程中耗用的塑料薄膜,按实际购买价格加运费计算。其中,地膜一次性计入,棚膜按两年分摊计算。指生产过程中实际耗用的棚膜、地膜(包括微膜、包装膜等其他膜)等塑料薄膜的支出,指生产过程中实际耗用的塑料薄膜的支出,包括棚膜、地膜两类,按实际购买价格加运杂费计算。其中,地膜一次性计入,棚膜一般按两年分摊计算, 实际使用年限不足或超过两年的棚膜可按实际使用年限分摊计算。农膜用量指生产过程中实际耗用的塑料薄膜的数量。指生产过程中实际耗用的棚膜、地膜(包括微膜、包装膜等其他膜)的数量。其中地膜用量按当年实际用量计算,棚膜用量按棚膜费用分摊的年限分摊计算。农药费购买的按实际购买价格加运费计算,自产的按市场价或成本价作价。除草剂费用计入此项。指生产过程中实际耗用的杀虫剂、杀菌剂等化学农药的费用。购买的农药按实际购买价格加运杂费计算,自产的农药按市场价或成本价作价。除草剂、抗菌素等计入此项。植物生长调节剂根据其生产许可证(或登记证等)批号分别计入化肥中的其他化肥项目或“农药”项目租赁租赁作业费无指生产者租用赁其他单位或个人机械设备和役畜进行作业所支付的费用,包括机械作业费、排灌费和畜力费三项。使用自有机械设备和耕畜作业时,在某些情况下也视同租赁作业,按照租赁作业市场价格进行核算计入租赁作业费(具体见机械作业费、排灌费和畜力费三项指标的详细解释)。机械作业费指各种作物使用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及其它农业机械(不包括排灌机械)进行作业的费用,如机耕、机播、机收、脱粒和运输等项支出。雇请农机站等单位或个人作业的,按实际支付的费用计算。生产单位和农户用自有机械作业的,可参照或按略低于当地农机站收费标准计算,也按实际成本计算。按实际成本计算的方法是:先从机械作业总支出减去副业和其它作业应分摊的部分,求出农业机械作业费,再按各种作物受益面积分摊,其计算公式如下: 农业机械作业费自有农业机械总支出(包括:机械折旧费零件购置及修理费燃料和润滑油费其它支出)副业和其它作业应摊费用。指生产者租用赁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等各种农业机械(不包括排灌机械或设施)进行机耕、机播、机收、脱粒和运输等作业时发生的费用,按实际支付的费用计算。生产者使用自有机械进行作业的,其费用支出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核算:1、一般农户(指经营耕地面积较少的农户,下同)使用自有机械作业的,一般可视同租赁作业,按照略低于当地同类机械租赁作业的平均市场价格计算计入机械作业费。该机械设备的购买支出及使用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和人工支出均不再计入相关项目中予核算,以免重复计算。2、规模经营户(指经营耕地面积较多的种植大户或农场等,下同)购买的机械为各业共用的,或主要用于租借给他人使用收取租费的,视同租赁作业,其机械作业费按照略低于当地租赁同类机械作业的平均市场价格计入机械作业费算,购买该机械设备的购买支出,以及使用该机械设备所发生的燃油、电力、润滑油、人工等各项支出均不再计入相关项目中,以免重复计均不予核算。3、规模经营户购买的机械设备为种植业生产专用设备、且主要在生产者自己经营的耕地上作业的,机械作业费所发生的费用支出不计入机械作业费,而应按照其费用支出类型分别计入不同项目按下列方法核算:(1)机械设备购入原值按使用年限计入固定资产折旧(具体方法见固定资产折旧指标)。(2)零件购置及修理费计入当年修理维护费。大修理费按照预计下一次大修理之前的年限平均摊销。(3)燃油、润滑油和电力支出计入燃料动力费。(4)使用自有机械作业耗费的人工,支付工资的人工计入雇用劳动用工,不支付工资的计入家庭无酬劳动用工。排灌费(其中:水费)指各种作物应负担的排灌费用。由排灌站排灌的,按实际支付的费用计算。由本单位或农户自行排灌的,按实际开支计算(包括排灌设备折旧费、修理费、燃料动力费和其它费用等)。多种作物同时排灌的,排灌费按各种作物用水情况分摊。指生产者租用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排灌机械或设施对作物进行排灌作业时所支付发生的费用以及水费支出。,包括水费、租借他人排灌机械或设施进行排灌的费用。水费指包括直接向水利工程供水单位购买灌溉用水的实际支出和、集体统一向水利工程供水单位购买灌溉用水后集体统一灌溉统一支付费用后分摊到生产者受益耕地上的实际支出以及以其他方式分摊的水费支出。有些地区预收“水资源费”、“水费”、“抽水电费”等费用,但实际并未引水灌溉的,不作为水费,应列入成本外支出进行核算。租用雇请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排灌机械或设施的进行排灌的,按实际支付的费用计算。生产者使用自有排灌机械或排灌设施进行排灌作业所发生的费用,按照不同情况分别核算:1、一般农户使用自有排灌设备(设施)作业的,一般可视同租赁作业,按照略低于当地同类排灌设备(设施)租赁作业的平均市场价格计算计入排灌费。购买该排灌设备(设施)的购买支出及使用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和人工支出均不再计入相关项目予核算,以免重复计算。2、规模经营户购买的排灌机械、自己营建的机井等排灌设施主要用于租借给他人并收取租费的,其用于自已耕地的排灌作业视同租赁作业,排灌费按照略低于当地租赁排灌作业的平均市场价格计算计入排灌费。该排灌机械或设施的购买或营建支出以及,使用该机械或设施所发生的燃油、电力、润滑油、人工等各项支出均不再计入相关项目予核算,以免重复计算。3、规模经营户购买的排灌机械、自己营建的机井等排灌设施,主要在生产者自己耕地上使用的,所发生的费用支出不计入排灌费,而开支按照其费用支出类型分别计入不同项目分别核算:(1)排灌设备购入原值按使用年限计入固定资产折旧(具体方法见固定资产折旧指标)。(2)零件购置及修理费计入修理维护费。(3)燃油、润滑油和电力支出计入燃料动力费。(4)使用自有排灌设备作业耗费的人工,支付工资的人工计入雇工有酬劳动用工,不支付工资的计入家庭无酬劳动用工。多种作物同时排灌的,排灌费按各种作物受水面积(或受水量)分摊。畜力费包括耕畜和饲养耕畜的支出,要调查每亩使用的畜工数、每个畜工的费用,可参照当地习惯按一个畜工相当于几个人工或社会上的畜力工价计算,也可以采用畜力作业费用成本法计算。畜力作业费用成本计算方法如下: 畜力工价耕畜总支出(包括饲料、饲草和铡草费耕畜医疗费饲养用具和大车套具购置及修理费耕畜分摊费饲养用工作价)耕畜总收入(包括粪肥作价繁殖的幼畜作价)耕畜出勤总天数(农业、副业出勤天数)。 其中:耕畜分摊费(耕畜购入原值估计残值)使用年限 耕畜采取“以生顶死”不计算分摊的办法时,不要计算繁殖的幼畜作价。 每亩畜力费畜力工价每亩使用耕畜天数。 购进的饲草、饲料按实际购进价格计算,自产自采的饲草、饲料按实际支出的费用和用工作价。耕畜放牧中所吃的草不再计算费用。畜力费指生产过程中租赁他人耕畜进行作业时所发生的实际支出。畜力工价指耕畜作业一个标准劳动日的成本。畜力费和畜力工价的计算方法如下:1、外雇耕畜的,按照不同情况分别核算:(1)其中既雇用耕畜又雇用人工进行作业的,畜力费按实际支付的费用出计算(用实物折抵的,按当时该实物市场平均价格计算,下同)。此种情况下,畜力工价雇请耕畜实际支出雇用人工天数雇工工价。(2)只雇用耕畜,由生产者自己役使作业的,畜力费按雇用耕畜的实际支出计算,役使耕畜作业的人工计入家庭用工无酬劳动和管理用工中。此种情况下,畜力工价实际支出。2、使用自有耕畜作业的,按照下列情况分别核算:(1)1、拥有耕畜数量较少的生产者,耕畜及耕畜作业费用其畜力费按照使用自有耕畜作业天数和略低于当地耕畜租赁平均市场价格计入畜力费。当地没有耕畜租赁市场价格的,由市县成本调查机构按照当地习惯规定统一的畜力折算价格。同时,当地市场平均畜力工价计算。购买及饲养耕畜所发生的一切费用、使用耕畜作业时所发生的人工均不再计入相关项目予核算,以免重复计算。(2)2、拥有耕畜数量较多的生产者,耕畜及耕畜作业费用不计入畜力费,而应按照其费用支出类型分别计入不同项目按下列方法核算:a.役使耕畜作业的人工,支付工资的计入雇工,不支付工资的计入家庭用工。b.(1)役使耕畜作业的人工,支付工资的人工计入雇用劳动用工,不支付工资的人工计入无酬劳动用工。(2)当年饲养耕畜的饲料费及饲料加工费、医疗费等按照种植业各品种作业量分摊计入其他直接费用,饲养耕畜用工按照各品种作业量分摊后,支付工资的人工计入雇用劳动用工天数,不支付工资的人工计入家庭无酬劳动用工天数,。c.(3)耕畜购入原值按使用年限分摊,计入折旧。自繁自育仔畜转为耕畜的,其原值按照转为耕畜时市场价格计算。燃料动力费指烤制烟叶、烘炒茶叶等初制加工、大棚保暖等生产过程中所耗用的煤、柴油、电等燃料动力的支出,均按实际支出计算。指生产过程中直接耗费的各项燃料、动力和润滑油的支出。包括:1、烤制烟叶、烘炒茶叶等初制加工、育种保温以及大棚保暖等生产过程中所耗用的煤、柴油、电力等燃料动力的费用,按实际支出计算。2、机械作业和排灌作业时生产者直接支付的燃油、润滑油及电力等费用,按照不同情况进行核算:(1)使用自有机械设备(包括排灌机械和设施)作业的,应将机械作业和排灌作业中直接耗费的燃油、润滑油、电力等费用计入燃料动力费。但如果其机械作业和排灌作业已按视同租赁作业计入机械作业费或排灌费核算,则作业中耗费的燃油、润滑油、电力等费用不应再计入燃料动力费,以免重复计算(具体请参见租赁作业费中机械作业费和排灌费的相关指标解释)。(2)租赁他人机械设备(包括排灌机械和设施)作业时耗用的燃油、润滑油、电力等费用,如果是由生产者在租赁作业费之外另行支付的,应当计入燃料动力费;如果这些费用已包含在租赁作业费(机械作业费或排灌费)之中,则只计算租赁作业费,不得再计入燃料动力费。技术服务费无指生产者实际支付的与该产品生产过程直接相关的技术培训、咨询、辅导、诊断等各项技术性服务及其配套技术资料的费用。不包括购买的农业技术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等费用及上网信息费等费用(这些费用应计入管理费中)。工具材料费(1)“棚架材料费”。指用于温室育苗、防寒防冻防晒及农作物支撑物等所发生的棚架材料费用。如木杆、钢架、铁丝、草帘、遮阳瓦、防雨篷等费用支出。不包括农膜的支出。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按实际使用年限分摊。(2)小农具购置费。指当年购置的小件农具、工具、用具等。价格低的,可以一次摊销,价格高的可以分年摊销。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定。指当年购置的小件农具、工具、用具的费用及用于育苗、防寒、防冻、防晒及、农作物支撑物(如竹竿、木条等)等用途的低价值棚架材料(不包括农膜和塑料大棚骨架,农膜单独记入农膜项目,塑料大棚骨架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的费用,如锄头、镰刀、犁、耙、木杆、钢架、铁丝、草帘、遮阳瓦、防雨篷等。价格低的,可以一次摊销,价格高的可以按使用年限摊销。具体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定。修理维护费修理费,指当年修理农机具、各项生产设备和生产用房等费用(这些费用已计入前述各成本项目的,不应再计入本项,以免重复)。修理维护费,指当年修理或维护农机具、各项生产设备和生产用房等发生的材料零件支出和修理费用。应由多业或多品种共同分摊的费用,按照产值或工作量分摊。大修理费按照预计下一次大修理之前的年限平均摊销。生产者自己修理的用工计入家庭无酬劳动用工。其他直接费用指不能计入上述直接费用的与生产过程直接有关的支出,如蚕茧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小蚕共育费、购买桑叶费用以及雇工工价超过当地工价开支的部分等。指与生产过程有关的但不能计入上述各项直接费用的与生产过程直接有关的其它支出,如蚕茧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小蚕共育费、购买桑叶的支出费用等。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一百元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生产用房屋和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经济林木、防护林、养殖池以及其它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和工具等,1994年以后集体或个人修建的水库、堤坝、水渠、机井、水泥晒场等。国家投资的水库、堤坝、水渠、晒场等均不列为固定资产,不提折旧费。购入的固定资产按购入价加运杂费及税金等计价;自行营建的按实际发生的全部费用计价;固定资产年综合折旧率为10%,各地可上下浮动,下限不低于8%,上限不高于12%,具体各项折旧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统一规定。下列折旧率可供参考:生产用房屋及建筑物8%,各种机械、动力设备和电器设备10%,半机械化及大中型农具12%,运输工具10%,排灌设备12%,管理用具8%,水库、堤坝、水渠、晒场等5。经济林木的培育成本(培育成本指经济林木在成林、挂果之前,没有收入的幼树生产阶段所发生的费用,包括开山整地、种地、树苗、灌溉、植保等为培育山林作物所发生的费用)按不同作物的收益年限折旧。野生资源不提取折旧。有的经济林木,在生长初期可间种粮油等作物,这些间种作物的费用、用工,往往与经济林木的费用、用工互为作用。因此,间种作物亦应适当分摊费用。木耳的耳棒、菌种等费用计入该项。租赁承包经营的,承包费中已包括原有固定资产折旧,不应再计提折旧,只计提经营者新购置的固定资产折旧。“直接生产费用”中6、7、8、9、10项已计入成本的费用支出(如自有机械的折旧已计入机械作业费),不应再提取折旧,以免重复。2001年对固定资产折旧问题作出了如下规定:农户使用自己购置的各种农业机械和役畜进行作业的,均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其费用均从机械作业费、排灌费或畜力费中反映出来,并且其费用额不得低于其应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额。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一百元以上,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的生产用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役畜、经济林木、防护林、堤坝、水渠、机井、晒场、大棚骨架和墙体以及其他与生产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购入的固定资产按购入价加运杂费及税金等计价;自行营建的按实际发生的全部费用计价。固定资产按分类折旧率计提折旧。种植业各类固定资产参考折旧率为:生产专用房和永久性栏棚8%,水渠、晒场、机井等建筑物10%,机械、动力、运输、排灌等机械设备类12.5%,大中型农具和器具20%,役畜按实际可役用年限确定,经济林木(果树、桑树、茶树等)10%(或按实际挂果或采摘年限确定),其他固定资产折旧率年限均按20%计算。各品种应分摊的固定资产折旧一般按各品种播种面积比例分摊,不同作物作业量相差较大的,按作业量比例分摊。生产者使用自有机械设备(设施)或耕畜作业,且已按照视同租赁作业进行核算的,该机械设备(设施)和耕畜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以免重复计算。农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按照其会计报表数据核算分摊。税金当年交纳的农牧业税、销售税和农林特产税的总额,按耕地面积结合播种面积分摊到各作物中去,不纳税的产品不要分摊税金。指生产者实际缴纳的农业税及农业税附加(包括农业特产税及其附加)的数额。非计税面积的耕地不要分摊税金。各品种应摊税金按照该品种播种面积占计税土地总播种面积比例计算。尚未实际农村税费改革的地区,暂实行过渡性核算办法,将实际缴纳的农业税、村提留与乡统筹三项支出之和的70%计入税金,其余30%计入成本外支出。保险费指生产者实际支付的农业保险费,按照保险种类分别或分摊计入有关品种。管理费指用于村级干部报酬和管理方面的开支,种植业应分摊部分按各种作物的产值或播种面积分摊。规模农场管理费开支范围按农业企业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核算分摊。指生产者为组织、管理生产活动而发生的支出,包括与生产相关的书籍、报刊费、差旅费、市场信息费、上网费、会计费(包括记帐用文具、帐册及请人记帐所支付的费用)、生产保险费以及上缴给上级单位的管理费等。农业企业的管理费按照其会计报表数据核算分摊。一些地区的村级集体或农场采用承包到户、统一管理的经营方式,收缴的管理费往往含有集体或农场统一负担的用于购买种子、施肥、排灌、施药等生产费用支出或者统一支付税金,这些支出应当计入相应的费用指标,并从管理费中予以扣除。财务费指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流动资金的贷款利息和金融机构手续费等。指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贷款利息和相关手续费等。销售费指为销售商品所发生的运输费、包装费、装卸费、差旅费和广告费等。销售用工按当地工价折算计入销售费用。指为销售该种产品商品所发生的运输费、包装费、装卸费、差旅费和广告费等。生产者自己及或其家庭成员在销售产商品过程中发生的用工计入家庭用工,不得折价计入销售费无酬劳动用工;雇用他人销售商产品的,支付的费用计入销售费,其用工不予核算。其他间接费用其它间接生产费用包括记帐用的文具、帐册费用、与直接生产有关的差旅费、当年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和平整土地的费用以及与生产经营直接相关的保险费等。取消人工劳动力成本用“用工作价”指标反映,等于用工数量与劳动日工价之和。指生产过程中直接使用的劳动力的成本。包括家庭用工折价和雇用劳动成本(即雇工费用)和无酬劳动成本(即生产者自己和家庭成员劳动的机会成本)两部分。用工数量分直接生产用工与间接生产用工两部分。 (一)直接用工。指各种作物直接使用的劳动用工数。包括翻耕整地、播种、施肥、排灌、田间管理、收获以及烤烟和茶叶等初制加工的各项劳动用工。 (二)间接用工。指数种作物的共同劳动用工。包括积肥、经营管理以及修理农具、修建水利工程、平整土地等劳动用工。 间接用工,视具体情况在各业之间分摊后,种植业应分摊部分按各种作物播种面积分摊。 七、每亩用工的计量单位仍用“标准劳动日”。标准劳动日的确定,可以中等劳动力一天的工作量为标准。农忙时,劳动时间长,强度大,可按一个多劳动日计算;农闲时,可按不到一个劳动日计算。 指生产过程中生产者(包括其家庭成员)和雇佣工人直接劳动的天数。不包括租赁作业时由被租赁方提供的劳动用工(详见租赁作业费有关指标的解释)。用工数量使用“标准劳动日”为计量单位。一个中等劳动力正常劳动8小时为一个标准劳动日。中等劳动力按下述方法确定:(1)1850周岁男性、1845周岁女性,能够适应中等劳动强度的,为一个中等劳动力。(2)在前款规定的年龄段之外,能够经常参加劳动,劳动能力和劳动强度相当于中等劳动力的,可按一个中等劳动力计算;劳动能力和劳动强度不及中等劳动力的,按实际情况折算。(3)雇工视作中等劳动力。计算用工数量时,应先将每个劳动者的劳动小时数折算成中等劳动力的劳动小时数。用工数量按劳动性质划分为家庭用工天数和雇工天数,详见家庭用工天数和雇工天数的指标解释。用工数量计算公式如下:用工数量(日)各类劳动用工折算成中等劳动力的总劳动小时数8小时家庭用工天数雇工天数。用工数量使用“标准劳动日”为计量单位。标准劳动日指一个中等劳动力正常劳动8小时的工作量。中等劳动力按下述方法确定:(1)1850周岁男性、1845周岁女性,能够适应中等劳动强度的,为一个中等劳动力。(2)在前款规定的年龄段之外,能够经常参加劳动的,劳动能力和劳动强度相当于标准劳动力的,可一个中等劳动力计算;劳动能力和劳动强度相当于1617周岁男孩或女孩的,按半个中等劳动力计算。在前款规定的年龄段之内,但只能从事低强度劳动的,也按半个劳动力计算。计算用工数量时,应先将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时数折算成中等劳动力的劳动时数。每亩用工数量计算公式如下:每亩用工数量(日)各类劳动用工总小时数8小时用工数量按劳动性质划分为雇用劳动用工和无酬劳动用工,详见雇用劳动和无酬劳动的指标解释。雇用劳动成本(雇工费用)、雇工天数用劳动用工、雇工工价雇工天数按实际雇用天数计算,不折成标准劳动日;雇工工价包括支付给雇工的工资和合理的饮食费。雇工费用是指因雇佣他人(包括临时雇佣工和合同工)劳动(不包括租赁作业时由被租赁方提供的劳动)而实际支付的所有费用,包括支付给雇工的工资和合理的饮食费、招待费等。短期雇工的雇工费用按照实际支付总额计算;长期雇请的合同工(一个月以上),先按照该雇工平均月工资总额(包括工资及福利费等)除以30天计算得出其日工资额,再根据其从事该产品生产的劳动天数计算得到其雇工费用。雇用劳动指直接雇用他人(包括临时雇佣工和合同工)的劳动力来从事劳动,不包括租赁作业时由被租赁方提供的劳动。雇用劳动用工(即雇工天数)是指雇用工人劳动的总小时数按照标准劳动日天数折算的天数。其计算公式为:雇用劳动用工(雇工天数)雇用工人劳动总小时数/8小时雇工工价是指平均每个雇工劳动一个标准劳动日(8小时)所得到的全部报酬(包括工资和合理的饮食费、招待费等)。雇用劳动成本(即雇工费用)指因雇佣他人劳动而实际支付的所有费用,包括支付给雇工的工资和合理的饮食费、招待费等。雇工工价雇工费用/雇工天数雇用劳动成本(雇工费用)/雇用劳动用工。家庭用工折价、无酬劳动成本、劳动日工价根据劳动日工价计算公式计算。劳动日工价的计算公式为:某年农业劳动日工价(当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每农业劳动力负担人口数)全年劳动日天数(254天)家庭用工无酬劳动是指生产者和家庭成员的劳动、与他人相互换工的劳动以及他人单方无偿提供的劳动用工。家庭无酬劳动用工天数是指家庭无酬劳动用工折算成中等劳动力的总劳动小时数按照标准劳动日天数折算的天数。家庭无酬劳动用工天数家庭无酬劳动用工折算为中等劳动力的总劳动小时数8小时家庭用工折价无酬劳动成本是指生产中耗费的家庭劳动用工按一定方法和标准折算的成本,反映了家庭劳动用工投入生产的机会成本指无酬劳动。的机会成本,反映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无酬劳动用于其他用途时所可能获得的收益。家庭用工折价无酬劳动成本的计算公式为:家庭用工折价劳动日工价家庭用工天数劳动日工价是指每个劳动力从事一个标准劳动日的农业生产劳动的理论报酬,用于核算家庭劳动用工的机会成本。无酬劳动成本无酬劳动用工数量当地劳动日工价劳动日工价的计算公式为:某地某年劳动日工价本地上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本地上年每乡村从业人员负担人口数全年劳动天数(365天)每乡村从业人员负担人口数乡村人口数乡村从业人员数(相当于2001年以前统计口径的乡村劳动力数)每农业劳动力负担人口数)全年劳动日天数(251天)各级上报数据时应当用本级统一劳动日工价核算无酬劳动成本。如省级上报国家时应当采用全省(区、市)统一劳动日工价核算无酬劳动成本,而不应按照各调查县(市)劳动日工价的平均值核算。大中城市调查蔬菜成本时,其劳动日工价可以按照近郊区的平均劳动日工价核算。土地成本(流转地租金,自营地折租自营地成本)用土地承包费指标予以部分核算。土地承包费指生产单位或农户为获得某块土地及其附着物的经营使用权而向集体或他人支付的租赁费或承包费。土地附着物指水利设施、生产用房屋等。土地成本,也可称为地租,指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中的成本,包括流转地租金和自营自营地折租成本。流转地租金(实际承租费)指生产者转包他人拥有经营权的耕地或承包集体经济组织的机动地或转包他人拥有经营权的耕地(包括沟渠、机井等土地附着物)的使用权而实际支付的转包费、承包费(或称出让费、租金等)等土地租赁费用。自营地折租成本,即土地的机会成本,用于反映指生产者在自己拥有经营权的土地投入生产后所消耗的土地资源按一定方法和标准折算的成本上耕种或在无需向集体或他人支付地租的土地,上反映了自营地投入生产时的机会成本。耕种时,该土地因用于该产品生产而不能用于其他产品生产或作其它用途时所放弃的正常收益。流转地租金按照生产者实际支付的转包费或、承包费净额计算。转包费或承包费净额是指从转包费或承包费中扣除该土地应当承担的税金,统一收取的机械和排灌作业、技术服务、病虫害防治等与生产相关的生产费用(税金及收取的生产费用应计入相应指标项目)后的余额(指扣除生产费用后的承包费,参见自营地成本指标解释中的有关内容)计算。自营地折租应主要参照当地土地转包费或承包费净额计算。具体核算方法和核算参照值选取顺序如下:(1)第一参照值:当地转包他人耕地或承包集体经济组织机动地用于种植所调查产品或者种植与该产品收益相当的其它产品的中等水平转包费或承包费净额; (2)第二参照值:当地转包他人土地或承包集体经济组织机动地用于种植与所调查产品的收益水平相差较大的其他产品的中等水平的转包费或承包费净额,按产值比例折算后得到的数值。(3)第三参照值:如果当地很少发生农用地转包或集体机动地承包现象或者已发生的现象不具有代表性,可以把本地区耕地承担的农业税水平(分摊到该品种上)作为参照值。不收取农业税或者收取的农业税很少的地区,由市或省级成本调查机构根据全市或全省情况规定统一的自营地折租水平。自营地成本(土地机会成本)应主要按照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转包费(或称出让费、租金等)核算。具体核算方法为:1、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象较多的地区,按照调查户(农场)所在乡(镇、场)中等水平的转包费核算不支付的地租。这种转包费应当满足两个条件:(1)转包后土地的基本状况不改变,如不能将水田变旱地、旱地变水田,或者将耕地改造成养鱼池等;(2)转包后的耕地仍用于种植当地普遍种植的作物。2、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象较少或已发生的流转现象不具代表性的地区,可以用集体经济组织内机动地的承包费来核算不支付的地租。这种承包费同样应当满足转包费的两个必要条件。另外,一些地区承包费中往往包括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承担的机械和排灌作业、技术服务、病虫害防治等与生产相关的直接生产费用,核算地租时应按扣除这些支出后的承包费净额进行核算。3、如果在一个县(市)范围内土地转包或机动机承包现象很少或不具代表性,可以按照最近3年当地每亩土地主要种植作物的平均全年收益净值计算。每亩收益净值等于每亩产值减去物质费用、劳动力成本、税金后的余额。如果收益净值低于每亩应缴纳的税金,则可将税金作为其地租。举例来说,假定某地区主要种植方式为一季小麦和一季玉米,最近3年小麦平均每亩收益净值为40元,玉米平均每亩收益净值为60元,则每亩土地全年收益净值总计为100元,这100元就可以作为当地每亩土地全年机会成本。转包费、承包费等通常是按年收取的,由于存在复种现象,每个品种的地租一般应当按照复种指数分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output-10-造纸工艺工程师(涂布)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电诈防范知识培训课件
- 高速车道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电解池工作原理
- 电芯电池基础知识培训
- 电脑钉钉直播显示课件
- 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卷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服务合同
- rap考试题及答案
- pcr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课外辅导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评估报告
- 纪念西路军课件
- 一年级书法教学设计方案
- 小朋友个人卫生课件
- 四川省2024年高等职业教育单独招生考试中职类语文试题及答案
- 《幼儿园中班第一学期家长会》 PPT课件
- (完整)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 曳引式电梯施工方案
- 硅钢片的BH曲线数据
-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课堂PPT)
- 胸痹护理常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