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教案.doc_第1页
《藤野先生》教案.doc_第2页
《藤野先生》教案.doc_第3页
《藤野先生》教案.doc_第4页
《藤野先生》教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藤野先生教案主备:赵方喜藤野先生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落实生字生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清文章思路、结构,概括主要事件。教学重点、难点:理思路、概括主要事件。二、预习导学1、借助课文注释和词典对文中字的形、音和词的含义有清楚明白的了解,为研习课文内容扫清障碍。(1)根据拼音写汉字:fi红( ) 油光可jin( ) 解pu( ) m( )生 不xn( ) n名( ) ji责( ) h( )彩 yo无音讯( ) pi( )见 y扬顿挫( ) 深w痛疾( )(2)解释划线的字:油光可鉴 ( ) 好意难却( )出言不逊( ) 匿名( )毫不介意 ( ) 杳无消息( )2、鲁迅,原名 ,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 , , 家,他的小说集有 , ,著名小说有 , 等,本课选自他的散文集 ,我们学过选自这个集的课文为 , 。3、默读课文,思考并完成:(1)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了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转换了三个地点,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变换了三个地点:“我”在东京;“我”在仙台;“我”离开仙台后。(2)在三个地点“我”先后经历了哪些事情?试简要概括,并以此划分全文的层次结构。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恶浊、庸俗的生活;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在仙台:受到仙台医专的职员的优待; 与藤野先生交往;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离开仙台:怀念藤野先生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这为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第435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弃医学文的原因。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与鼓舞。4、温馨提示:在你学习本文的过程中你觉得还有哪些生字词需要注意的?还有哪些问题值得探究的?将它写在下面:三、品读、探究 1、交流预习思考题。2、深入探究:你认为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叙述顺序又是什么?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地点的转移来组织典型材料的。 3、提出并讨论自主探究问题。四、当堂练习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喝( )采 为( )难( ) 声调( ) 倒( )霉 系( )住 深恶( )痛疾 食宿( ) 邮差( )2、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油光可鉴 A镜子 B当镜子照 C借鉴 ( )(2)深恶痛疾 A疾病 B急速 C痛恨 ( )(3)出言不逊 A谦逊 B避让 C差 ( )(4)抑扬顿挫 A挫折 B挤压 C降低 ( )3、结合句意解释加粗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模胡:即“模糊”,马虎,不讲究。B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C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客死:死在他乡异国。D问问精通时事的人时事:这里是讽刺的说法,“时事”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4、加粗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B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C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D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5、对下面一段话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A比喻 借代 夸张 B比喻 夸张 反语C夸张 反语 拟人 D反语 比喻 对比6、贯穿这篇文章的线索有明暗两条,它们是( )A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B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C鲁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 D“我”到日本后的所见所闻所感。7、下列语段应如何理解?从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A 为自己在日本受到优待而感到满意和自豪。B 幽默地表现了中日人民的友好感情,也表达了弱国国民的辛酸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C 讽刺日本人对自己的关照并非出于好的动机。答案:1B 2C 3A 4C二、B(这里的“掌故”是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三、C(A、B、D三项中加粗词语都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褒词贬用,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四、B(这段话中没有运用借代、拟人和对比。)五、C、B(注意“明、暗”的顺序。A项是作者所赞扬的内容,但不是线索,鲁迅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离别、怀念的过程才是文章的线索。)7 B课后反思:藤野先生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多角度分析对藤野先生的刻画,并解读藤野先生崇高的品质,感受作者的深厚情意。教学重点和难点:解读藤野先生崇高的品质。二、预习导学1、速读课文610节,举例说明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藤野先生的?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学者形象?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治学严谨、生活简朴的学者形象。2、阅读1123节,概括“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四件事情,分析藤野先生作为学者的可贵品质。事 例思想品质1添改讲义认真负责,一丝不苟2纠正解剖图热情关心,严格要求3关心解剖实习正直无私,真挚诚恳4了解女人裹脚探索研究,实事求是(1)(2)两件是详写,(3)(4)两件是略写。通过这四个典型事例的记叙,赞颂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从严治学、热情关怀、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3、温馨提示:在你学习对藤野先生的人物刻画中,你觉得还有哪些问题值得探究的?将它写在下面:三、品读、探究1、交流预习导学问题。2、进一步探究:(1) 阅读2435节,同样是日本人,别的日本人是怎样看待中国人的?与藤野先生相比,你觉得他“伟大”在何处?鲁迅到日本去的时候,日本的国力正是逐渐强盛,独霸东亚的野心也日渐膨胀,又刚刚在甲午海战中歼灭了中国的北洋水师,举国上下都弥漫着一股鄙视中国人的风气。鲁迅学习成绩中等,便有同学以为是得了老师的暗中帮助,于是托词去检查他的笔记,甚至写信向他发出威胁。课间放电影,映到日本军人挥刀砍杀中国人,而围观的其他中国人一脸麻木的时候,也有同学大声地议论:“只要看中国人的样子,就可以断定中国是必然灭亡”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从严治学、热情关怀、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这些也就是藤野先生为什么要满腔热情地教育鲁迅的原因。(2)概括对人物多角度刻画:运用不同描写方法;抓住典型事例;与其他人物对比衬托。(3)三味书屋的寿镜吾先生与藤野先生对比。作者对三味书屋中施行封建教育的寿镜吾先生只是“很恭敬”;而藤野先生则表现了作者对毫无民族偏见,热心诚恳地关心,帮助“我”的藤野先生真诚的感激和深切的怀念.3、提出并讨论自主探究问题。四、当堂练习1、外貌描写(白描)“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讲课是“缓慢而很有顿挫”,衣着“模胡”,“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表现出先生的( )2、通过四件具体的事件,突出什么精神性格。A、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 )B、 ( )C、 ( )D、 ()3、阅读并回答问题。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1)“小而言之”的意思是。(2)这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是。(3)这段文字共3句话,第句表现了,第句表现了,第句表现了。(4)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答案:3、(1)从小的方面看。(2)议论、抒情(3)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之情。 对先生高尚品格的高度评价。 对先生品格的热情赞颂。(4)使我们对藤野先生高尚品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更有力的表现了主题,作者热情的发自内心的赞颂也增强了对读者感染的力量。课后反思:藤野先生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解读文中作者的经历,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2、理解文章的两条线索及中心。教学重点:作者情感的变化。教学难点:理解两条线索与中心。二、预习导学1、阅读12节,(1)作者写了在东京的哪些见闻?怎么写的?他为什么要离开东京?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不是去逛上野公园,就是在会馆里学跳舞这种空虚、无聊的生活的感到憎恶、失望和不满。带到这儿不是探求救国救民之道的作者的栖身之所,因此决心离开这个乌烟瘴气的环境,而“到别的地方去看看”。这也就是作者要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2)作者是怎样抓住主要特征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形象?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用两个贴切的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失望和不满的感情。2、是什么原因使鲁迅决心弃医从文?这表现了鲁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精神?“匿名信”和“看电影”这两件事深深地刺激了鲁迅。匿名信事件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岐视的悲哀,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愿望。“看电影事件”使作者深感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上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医治中国民众的愚昧、麻木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鲁迅的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精神,这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3、温馨提示:在你学习对鲁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分析中,你觉得还有哪些问题值得探究的?将它写在下面:三、品读、探究1、交流预习导学问题。2、深入解读:(1)阅读45节,思考从东京到仙台六七百里,所见甚多,但文章只提到“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方,为什么?日暮里:触发忧国之情水户:反清志士客死之地(2)课文的两条线索。(3)思考关于课文中心的几种不同理解。见书后练习一。我的观点:理由:课文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爱国主义思想为暗线,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的真挚怀念;同时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3、提出并讨论自主探究问题。4、课堂小结:文章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追述了自己当年为国为民而“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表达了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全文洋溢着鲁迅强烈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确实让我们深深反思: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我们应该怎么做?四、当堂练习阅读语段,回答问题。(一)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全是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B)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摘自藤野先生(二)这一学年没有完业,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摘自呐喊自序1、(一)段中第句话“所以”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有因果关系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呢?2、文中两个“他们”各指的是什么人?A B 3、(一)段中的第句“那时那地”指的是,“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 。(二)段中“那一回”指的是 “我的意见都变化了”的原因是什么? 4、作者为什么感到“这一声特别听得刺耳”?选择正确的解释()A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B对噪音特别反感。C听不惯日本学生的疯狂欢呼。D认为课堂上不应该大声吹呼。5、从表达方式看(一)段以为主,(二)段以为主。答案:(1)不是因果关系,这是在匿名信事件后,对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们歧视中国人的行为表现出愤激的感情。(2)A在课中的日本学生 B闲看枪毙犯人的人(3)“那”是指示代词,指的是日本仙台讲堂里看影片时。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弃医学文。指的是在仙台医学院讲堂里看电影,电影中日本人枪毙中国人,周围还有许多中国人围观。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的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改变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是文艺了,所以弃医学文。(4)A(5)叙述议论另附相关资料:1、课文除了写作者在跟藤野先生的四件事外,还写了在东京的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