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的应用 (18).doc_第1页
勾股定理的应用 (18).doc_第2页
勾股定理的应用 (18).doc_第3页
勾股定理的应用 (18).doc_第4页
勾股定理的应用 (18).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勾股定理的综合运用教案洪湖市峰口镇中心学校:蔡明英【教学内容】勾股定理的综合运用【学习目标】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边、角之间所存在的关系,熟练运用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和逆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2.以复习勾股定理为载体,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探究出解决折叠问题、面积问题、最短路径问题等的基本策略和基本方法;3.通过对综合题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概括归纳的能力,同时逐步形成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方程等数学思想;4.使学生体验数学建模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现实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掌握方法、形成思想,养成思考习惯,提高思维能力.教学难点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建几何模型.【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 经典回眸 知识再现1.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内容是什么?l 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l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b、c且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含300角、45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有什么数量关系?l 含30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比为1:3:2 l 含45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比为1:1:2 3.求线段长的基本方法是什么?l 求线段长时我们总是想办法寻找或创造Rt,再用勾股定理求线段的长. 4.点A、B在直线L的同侧,如何在直线L上求作点P,使PA+PB最小? 作法:1.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 2.连接A/B交直线L于点P. 点P即为所求. 此时PA+PB=A/B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问题的思考,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下面的练习与学习做好铺垫.二、 热身训练 强化基础(完成下列填空题)1.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5cm,则第三边的长为 .2.已知ABC的三边之长分别为5、12、13,则ABC的面积为 .3.在RtABC中,C=900,B=600,AC=33,则BC= .AB= .4.在RtABC中,C=900,AC=BC,AB=32,则AC= .5.如图:在一个高6米,长10米的楼梯表面铺地毯,则该地毯的长度至少是 米.【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达到承上启下,温故知新的目的,从而使学生达到知识的迁移.三、典例精析 形成技能例1: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10米,另一棵高4米,两树相距8米,求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的最短距离是多少?解:连接AC,作CEAB于E. 则四边形EBDC为矩形EC=BD=8米,BE=CD=4米 AE=AB-BE=10米-4米=6米在RtAEC中,AC=AE2+EC2 =AE2+EC2 =10(米)答: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的最短距离是10米. 【解题收获】:创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线段长. 【设计意图】:设置学生熟悉的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本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求线段长的基本方法和思想.例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C=90,AB=13,BC=4,CD=3,AD=1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解:连接BD,在RtBCD中,BD=BC2+CD2 =42+32 =5 在ABD中,AD2+BD2=122+52=132=AB2 ABD是直角三角且ADB=900. S四边形ABCD=SABD+SBCD =1/2*AD*BD+1/2*BC*CD =1/2*12*5+1/2*4*3 =36(平方单位) 【解题收获】:1.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就想求第三边. 2.在三角形中,已知三边长时就想是否能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它是直角三角形.3.四边形的面积转化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和. 设计意图:灵活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来解决几何图形的面积问题例3:如图, E为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的边BC的中点,在对角线AC上找一点M,使BM+EM的值最小,并求此最小值。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点B与点D关于AC对称. 连接DE,交AC于M点, 点M即为所求. 即:此时,BM+EM的值最小,就是线段DE的长. 在RtDCE中, DC=2,CE=1/2BC=1 由勾股定理得:DE=DC2+CE2 =22+12 =5 BM+EM的最小值为5 【解题收获】:1.会找点M使BM+EM最小. 2.BM+EM的最小值就是线段DE的长. 3.用勾股定理求线段DE的长. 【设计意图】:线段和最小问题是近年的考试热点.利用轴对称将线段和最小问题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问题,体会“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四、综合运用 能力提升教学说明: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既能独立思考,又能互相合作.学生分小组讨论,老师巡班指导;学生汇报探究成果,根据反馈信息,教师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师生共同探求解题方法,板书解答过程.1.已知四边形ABCD中,A=600,B=D=900,AB=4,CD=1,求BC和AD的长.第2题第1题2.如图,在长方形纸片ABCD中, AB=12,BC=5,点E在AB上,现将DAE折叠,使点A落在对角线BD上的点A/处,你能求出AE的长吗?设计意图:联系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2道难度适中的问题,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勾股定理的两种基本的运用,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直接运用勾股定理求解;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和另外两边的关系,求另外两边,可以运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解.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五、总结反思 观点提炼1.本节课我们有哪些收获?2.本节课的教学渗透了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设计意图:小结和反思,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体会,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理清思路,总结方法,体会数学思想,享受在数学活动中的快乐.六、课后巩固 深化提高1.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比为51213,它的周长为60cm,则它的面积是2.一座桥横跨一江,桥长12m,一艘小船自桥北头出发,向正南方驶去,因水流原因到达南岸以后,发现已偏离桥南头5m,则小船实际行驶m3.已知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60,斜边长为1,那么此直角三角形的周长是 4.如图,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为6cm,高为4cm,一只蚂蚁沿外壁爬行,要从A点爬到B点,则最少要爬行 cm第4题第5题5.如图,某学校(A点)与公路(直线L)的距离为300米,又与公路车站(D点)的距离为500米,现要在公路上建一个小商店(C点),使之与该校A及车站D的距离相等,求商店与车站之间的距离6.有一个小朋友拿着一根竹竿要通过一个长方形的门,如果把竹竿竖放就比门高出1尺,斜放就恰好等于门的对角线长,已知门宽4尺求竹竿高与门高第7题7如图,A、B两个村庄在河CD的同侧,A、B两村到河的距离分别为AC=1千米,BD=3千米,C、D两点间的距离为3千米,现要在河边CD上建一个水厂,向A、B两村输送自来水,铺设水管的工程费用为每千米20000元,请你在CD上选择水厂的位置O,使铺设水管的费用最省,并求此时铺设水管的总费用.8.如图,铁路上A,B两点相距25km,C,D为两村庄,DAAB于A,CBAB于B,已知DA=15km,CB=10km,现在要在铁路AB上建一个土特产品收购站E,使得C,D两村到E站的距离相等,则E站应建在离A站多少km处?第8题第9题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长方形ABCD沿着直线AE折叠后,顶点D恰好落在边OC上的点F处,若点D的坐标为(10,8),求点E的坐标.10.如图,一只蚂蚁从长、宽都是3,高是8的长方体纸箱的A点沿纸箱爬到B点,那么它所爬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多少?第10题11.在ABC中,C=900,AD,BE是中线,BE=210,AD=5,求AB的长.第11题选做题:12、为了筹备迎新生晚会,同学们设计了一个圆筒形灯罩,底色漆成白色,然后缠绕红色泊纸,如图已知圆筒高108cm,其截面直径为12cm,如果在表面缠绕油纸4圈,应截剪多长油纸。(取3) 第12题第13题13.如图,AOB=45o,P是AOB内一点,PO=10,Q、R分别是OA、OB上的动点,求PQR的周长的最小值.14如图, MON=90o,矩形ABCD的顶点A、B分别在边OM、ON上,当点B在边ON上运动时,点A也随之在边OM上运动,矩形ABCD的形状保持不变,其中AB=2,BC=1,运动过程中,设点D到点O的距离为h,求h的取值范围.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顶点A、C的坐标分别为(10,0),(0,4),点D是OA的中点,点P在BC上运动,当ODP是等腰三角形时,求点P的坐标.第15题第14题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掌握的熟练性、准确性,以便于查漏补缺,优化后期课堂教学.同时练习的设计本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原则,分层要求,由易到难,梯度推进,既保证学有困难的学生消化得了,又保证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有几道题的设计,联系实际,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实用性.评价与反思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说我们传授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一些数学的学习方法.本节课整过教学过程注重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从学生到教师,从教师到学生,信息流畅,反馈及时,评价及时,矫正及时.整过教学师生互动轻松愉快,和谐发展.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例题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